標籤:

24節氣對人的影響和造化(二)

24節氣對人的影響和造化

清明—穀雨篇

清明—穀雨時節的天人對應:

《曆書》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為清明,時萬物皆潔齊而清明,蓋時當氣清景明,萬物皆顯,因此得名。」清明節是我國傳統節日之一,時間約在每年的陽曆4月5日前後,自始15天內為清明節氣。

春三月為五陽之月,百花盛開、雨生百穀,自然界陽氣大旺。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辰月,在《易經》八卦里對應著澤天夬卦。夬者,決也,意思是增益不止就會決口,若陽氣再升一層,就變成了純陽的乾卦。所以,從卦象上可以形象地看出夬卦是五陽一陰,天地間只有一陰氣殘餘,陽氣是充足的時期。正如人們所說,陽春三月,草長鶯飛,正是踏青旅遊好時光。

韓翃·《寒食》: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

唐·韓愈《晚春》: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楊花榆莢無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飛。

唐·王涯《春遊曲》: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宋·徐俯《春遊湖》:春雨斷橋人不渡,小船撐出綠蔭來

南宋·方岳《春思》:春風多可太忙生,長共花邊柳外行,與燕作泥蜂釀蜜,才吹小雨又須晴。

「清明時節雨紛紛」指的是江南的氣候特色,這時常常時陰時晴,充沛的水分一般可滿足作物生長的需要,令人煩惱和不能忽視的,倒是雨水過多導致的濕漬和陽光寡照的危害。而黃淮平原以北的廣大地區,清明時節降水仍然很少,對開始旺盛生長的作物和春播來說,水分常常供不應求,此時的雨水顯得十分寶貴,這些地區要在蓄水保墒的同時,適時搞好春灌,以防止春旱的威脅。

清明,不僅是一個極重要的農事季節,也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俗演成民間節日的節氣,又稱作「清明節」。民間自古有著掃墓、插柳、踏青、放風箏等豐富的紀念和娛樂活動,更使清明充滿了誘人的色彩。

清明踏青早在唐代就已開始,歷代相繼傳襲成為習慣。唐朝詩人來鵠在《清明日與友人游玉粒》里就真切描繪了清明郊遊的勝景:「幾宿春山逐陸郎,清明時節好煙光。歸穿細荇船頭滑,醉踏殘花屐齒香。風急嶺雲飄迥野,雨余田水落方塘。不堪吟罷東回首,滿耳蛙聲正夕陽。」可見,清明踏青在唐朝時就是一件很時髦的戶外活動了。

清明節被稱為寒食節的來源:談到清明節,有點歷史知識的人,都會聯想到歷史人物介子推。據歷史記載,在兩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時代,晉國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艱苦,跟隨他的介子推不惜從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塊肉讓他充饑。後來,重耳回到晉國,做了國君(即晉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賞所有跟隨他流亡在外的隨從,惟獨介子推拒絕接受封賞,他帶了母親隱居綿山,不肯出來。晉文公無計可施,只好放火燒山,他想,介子推孝順母親,一定會帶著老母出來。誰知這場大火卻把介子推母子燒死了。為了紀念介子推,晉文公下令每年的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戶戶只能吃生冷的食物,這就是寒食節的來源。

寒食節是在清明節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節的活動延續到清明,久而久之,人們便將寒食與清明合而為一。現在,清明節取代了寒食節,拜介子推的習俗,也變成清明掃墓的習俗了。

穀雨節的天氣諺語大部分圍繞有雨無雨這個中心,如「穀雨陰沉沉,立夏雨淋淋」、「穀雨下雨,四十五日無干土」等等。還有穀雨節氣如氣溫偏高,陰雨頻繁,會使三麥病蟲害發生和流行。廣大農村在這個節氣點上,要根據天氣變化,搞好三麥病蟲害防治。另外自古以來,棉農把穀雨節作為棉花播種指標,編成諺語,世代相傳。諸如「穀雨前,好種棉」,「穀雨不種花,心頭像蟹爬」之類。

穀雨時節,一是春種,播穀降雨,雨降穀生。同時也是播種移苗、垵瓜點豆的最佳時節;二是春茶。穀雨茶也就是雨前茶,是穀雨時節採制的春茶,又叫二春茶。

清·鄭板橋有首《七言詩》說的正是穀雨節氣:不風不雨正晴和,翠竹亭亭好節柯。最愛晚涼佳客至,一壺新茗泡松蘿。幾枝新葉蕭蕭竹,數筆橫皴淡淡山。正好清明連穀雨,一杯香茗坐其間。

春季溫度適中,雨量充沛,加上茶樹經半年冬季的休養生息,使得春梢芽葉肥碩,色澤翠綠,葉質柔軟,富含多種維生素和氨基酸,使春茶滋味鮮活,香氣怡人。「白雲峰下兩旗新,膩綠長鮮穀雨春」,穀雨茶除了嫩芽外,還有一芽一嫩葉的或一芽兩嫩葉的;一芽一嫩葉的茶葉泡在水裡像展開旌旗的古代的槍,被稱為旗槍;一芽兩嫩葉則像一個雀類的舌頭,被稱為雀舌;與清明茶同為一年之中的佳品。一般雨前茶價格比較經濟實惠,水中造型好、口感上也不比明前茶遜色,所以大多的茶客通常都更追捧穀雨茶。《茶疏》中談到採茶時節時就說「清明太早,立夏太遲,穀雨前後,其時適中。」穀雨採的新茶,受氣溫影響發育充分,葉肥汁滿,湯濃味厚,遠比明前茶耐泡。以2-3克綠茶泡茶,既能清熱、清心、去火,又能品嘗新茶的清香。

另外穀雨節氣中,柳絮飛落,杜鵑夜啼,牡丹吐蕊,櫻桃紅熟,這些自然景物均在告示人們:已經時至暮春了,炎熱的夏季即將開始。

春三月,自然界的氣候以風熱為主,天氣亢熱,雨少多風。這會使很多致病因子活躍起來,所以,這個月也多表現為急性、熱性病發作猛烈的一個時間段。像發燒、嗓子痛、腦炎,肺炎等急性的溫熱病患都會增多,2004年到SARS最嚴重的時候也就是在這個時節。如果感冒,不發燒的情況下會很快好轉,一旦發燒很可能就會轉移為急性扁桃體炎,肺炎等。所以,如果這時候出現高燒的溫熱病症,一定要找有經驗的中醫大夫及時調理治療,千萬不能掉經輕心。

同時春三月是人體氣血向外走動最旺盛的時候。肝藏血,在這個過程里,主要是靠肝引導氣血向外發散,在辰月這個時候,隨著自然界的陽氣越來越盛,這時候如果不注意保肝,肝氣的負擔就會加重。「肝苦急,食甘為緩之」(《黃帝內經》),辰月在飲食上可以多飲用枸杞子和菊花泡的茶水,以養護肝臟。另外,可以多吃些大棗等酸甘化陰的食物來養肝陰。

穀雨前肝氣旺盛,則脾胃就相應虛弱,這時間就應注重加強胃腸功能的保護,飲食應以清淡、甘甜為主,多吃蛋白質豐富的食物。

穀雨後是脾胃之氣最旺盛的時節,中醫認為:四季脾旺不受邪。也就是說,每一季的後18天(春季為穀雨前3天加上穀雨至立夏的15天)為脾經當令,不易受到邪氣的侵擾,所以不需要額外的進補。這18天,脾胃氣血生化功能本身就很強盛,順應天時,適當進食五穀雜糧和時令蔬果,忌過飽,忌思慮過多,就是對脾胃的最好養護。

穀雨節氣後降雨增多,空氣中的濕度逐漸加大,是神經痛的發病期,如肋間神經痛、坐骨神經痛、三叉神經痛等。同時由於天氣轉溫,人們的室外活動增加,北方地區的桃花、杏花等開放;楊絮、柳絮四處飛揚,過敏體質的朋友應注意防止花粉症及過敏性鼻炎、過敏性哮喘等。在飲食上應減少高蛋白質、高熱量食物的攝入。穀雨前後還適宜食用一些能夠緩解精神壓力和調節情緒的食物。多吃一些含B族維生素較多的食物(小麥胚粉、標準麵粉、蕎麥粉、莜麥面、小米、大麥、黃豆及其他豆類、黑芝麻、瘦肉等含有豐富的B族維生素)對改善抑鬱症有明顯的效果。另外多食用鹼性食物有助於緩解人體的急躁情緒,例如貝、蝦、蟹、魚、海帶等產品有助於改善情緒。建議大家不要吃花椒、乾薑等辛熱食物,否則很容易引發內火,誘發瘡疥、癰腫等疾病。

清明——穀雨時節的命學推理:

總論:

此月為辰月,支藏乙、癸、戊三干,為四季土旺之月。辰中伏水,水土和柔,生育滋養萬物也。五陽發越,一陰殘餘,天氣開始趨向溫暖,陽光不烈,降水也不明顯,空氣濕潤清新,到處草長鶯飛,正是出外掃墓、踏青、郊遊的好時光。但暮春氣候多變,早有晨霧,晚有薄涼。中間或有偶爾的強對流天氣,不僅會帶來冰雹、雷暴等災害,有的還會伴隨著突然降溫以及短時間、局部性的大暴雨或特大暴雨。

本月最明顯的自然特徵有:氣清景明、萬物皆顯,斷雪斷霜、雨生百穀。因此,本月出生之人,不分男女,大都秀外慧中,活潑好動,朝氣蓬勃,生機盎然,但同時或有情緒多變,反差急促,定力不足,愛聚熱鬧的特點。

分論:

1、 清明—穀雨(辰月頭9日內乙木司權,後3日內癸水司權):辰月乙木為上月餘氣,故乙木司權9日內木氣由旺漸退,昭示春季萬物的生髮告一段落,即將轉往到下一步的生長狀態;辰月火氣的漸進,代表氣溫的繼續升高,但由於大氣仍殘存一陰,故偶有對流天氣的出現導致降雨或降溫,這便是癸水司權三日的原因。

生在乙木司權期的人,一般性格清澈明朗,多思喜動,參與集體活動的興趣濃厚;生在癸水司權期的人,多具有內在溫柔、浪漫的美感氣質,一般略帶憂鬱,沉默喜靜,想法精妙,觀點獨特,富有價值。

2、 穀雨—立夏(穀雨前3日至立夏,戊土司權18日):春土當令,有木疏通、有水伏藏,為和柔之活土也。生在此期間的人,有非常好的情商和智商,包容性和納藏性非常優異,承受力和變通力也非常出色,處事親切,態度和藹,平易近人,信守承諾。

辰月男女細論:

男人:

屬分論1中前者的男人,豪情柔腸兩者兼備,脾氣溫和不火,性喜熱鬧,能與人愉快合作,共享收益或成果。屬於分論1中後者的男人,精進善思,靈活有智,在團體中極有可能成為關鍵性的參謀人物。

屬分論2的男人,甘心奉獻和付出,善於採納和吸收他人不同的觀點和意見,有誠信,負責任,不會擺架子,更不會盛氣凌人,不管是與人合作還是與人溝通,通常都可取得理想的結果。

女人:

屬於分論1中前者的女人,小女人的根性尚在,但已經不十分突出,性格活潑好動,對外界充滿憧憬和希冀,喜歡組建屬於自己活動範圍的小圈子;屬於分論1中後者的女人,思想上略偏孤獨但內心情感豐富、細膩,對事物的見解獨到、精闢,往往一語中的;

屬於分論2的女人,充滿愛心,人品敦厚賢淑,能全心全意地照顧家庭和支持丈夫的事業,忍耐力和控制力非常優秀,言語較短,更習慣用實際行為替代表達自己內心真實情感,相應也容易得到外界的口碑和讚譽。

對於春季生人的性格、疾病與氣候相關性的整體總結

春季,木氣旺,萬物生髮的季節。

霜雪漸斷,天氣漸暖,去歲之冬藏在地下的陽熱隨寅、卯、辰三月的推移,也逐漸地鑽出地面與大氣之陰發生陽升陰降的交媾,木氣主溫,自然象上就表現為萬物追求條達、氣候溫暖多風、整體多晴少雨、春耕農事繁忙之特點。

對應於人體,春季肝氣外抒,利於情志宣洩,精神爽朗。

寅月,風寒為主的天氣決定了人的情緒的波動性,人體容易因外寒進入剛剛開始舒張的毛孔而感冒;

卯月,天氣介與風寒和風熱的過渡期,由於人體氣血隨外界大氣同步運行的特性,使得人體的故疾容易複發(氣血運行路線的障礙點就是中醫所說的「致虛之地,致病之所」),尤以肝病、風濕,咳喘等慢性病為主,各種流行性的時疾,如流感、流腦、水痘、帶狀皰疹、流行性出血熱也不容忽視;

辰月,氣候以風熱為主,這個月也多表現為急性、熱性病發作猛烈的一個時間段,發燒、嗓子痛、腦炎,急性扁桃體炎、肺炎等急性的溫熱病患都會增多。

因春三月自寅三陽開始,後陽氣逐月突破地面並上升,大氣中陽的成分越來越多,故天氣也從寒變溫並逐漸轉熱起來,對應著人來說,這個陽氣趨增的外環境也自然激發了人體的內環境與之保持同步,故:

寅月出生的人總體上講性格是保守的多,但已經開始有了活躍的趨勢,說話或做事上謹慎的同時也有了開放的意識;

卯月出生的人,天生樂觀、豁達,無論說話還是做事,不畏手縮腳,偏向於先做後想,有比較好的創造力和開拓精神;

辰月出生的人,腳踏實地,未雨綢繆,應機而行,重視全盤的穩定和大局,往往在自身領域創造出一番嶄新的氣象,辰月出生的人特別善於把握機會,善用智略,社會競爭中也易搶得機先。

總體上講,春季出生的人都具有向上發越的先天素質,喜情感攻心而不喜武力征服,哪怕在最惡劣

的現實面前仍充滿鬥志而不輕易認輸。

第二部分 夏季篇

師門陰陽子夏季月令細分金

立夏—小滿 戊土9日·庚金3日·丙火18日

芒種—夏至 丙火9日·己土5日·丁火16日

小暑—大暑 丁火9日·乙木3日·己土18日

夏季三月共包含6個節氣,依次為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每月三候,共18侯。在氣候學中,夏季是指18候(五天為一候)內的平均氣溫均達到22℃及以上的這個時段。

立夏—小滿篇

立夏:我國自古習慣以立夏作為夏季的開始。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45°位置,斗指東南維,萬物至此皆已長大,故名立夏。  

小滿:每年5月21日或22日,太陽到達黃經60°,斗指甲,萬物長於此小得盈滿,麥至此方小滿而未全熟,故名也。

立夏—小滿時節的氣候特徵:

立夏建巳,相當於農歷的四月。巳月對應著易經12消息卦里的乾卦。乾卦六爻代表立夏至芒種的三十餘天。師門有贊:大哉乾元,至變至通。六爻全陽,很明顯,是一個純陽之卦。可見,剛交立夏未至小滿,正處於一個季節自然轉換的過渡期,辰月所帶來的影響力仍在持續,尚未立刻完全退去。因此在這個辰、巳交接期內(俗稱龍、蛇變化期),雖然溫度隨著自然陽氣的逐步充盈而逐漸上升,天氣漸漸趨熱,但大部分地區的氣候仍然帶有明顯的冷暖波動,陰晴不定甚至連陰雨不斷的多變特徵,華北、西北局部地區甚至會因為晴天少雨、乾熱風頻繁導致對土壤水分過度的蒸發而出現夏旱災情。

巳中藏戊、庚、丙三人元。戊土陽氣為辰月之餘氣,為退氣,丙火為進氣之本氣,而庚金為肅殺之長生之氣。戊土之氣的薄變,意味著原本潛藏在地面之下的陽能經過整整一個春季,發散、宣洩之進程快要結束,但由於庚金肅殺之氣的產生,也會給大自然帶來一個冷暖不定的變化。進一步而言,因為陰陽消長的客觀規律決定了「功成者退,將來者進」的必然,故丙火的力量逐步加強,環境氣候隨之而逐漸升溫與趨熱,這也自然而必然地導致了萬物由生到長的一個轉折性轉變。巳月天氣,寒意日退,草木生長茂盛,人們的穿著因氣溫的增高也逐漸單薄起來,但早晚的寒涼還是較為明顯。這也正是代表暮春三月的辰月決卦轉換為代表巳月的乾卦的陰陽交替變化之過程的自然內涵。

立夏—小滿時節的自然特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說:螻蟈鳴,蚯蚓出,王瓜生,苦菜秀,靡草死,麥秋至。

立夏,「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時皆假大也」。 這裡的「假」,即「至、達」的意思。

「四月中,小滿者,物致於此少得盈滿」。 這裡的「少「,即「小」的意思,

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

秦觀《三月晦日偶題》: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

范成大《喜晴》: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

李賀《四月》:曉涼暮涼樹如蓋,千山濃綠生雲外。

立夏—小滿節氣的到來表明大氣中來自地下的陽能和太陽照射給予的陽能從不斷合匯到顛峰齊聚的一個自然變化之過程。大到天地之間,小到草木的根稍之間皆是如此。對大地來說,陽盡而陰生的自然機制也即將隨時啟動。

立夏—小滿期間由於陽氣的不斷匯聚和充盈,很多向陽而長的類陰物種開始活躍。因此,一候里「螻蟈鳴」,穴居的螻蟈、青蛙類感受到陽氣的盛大而鳴叫;二候,「蚯蚓出」,地下的蚯蚓由於陽能的影響而開始往地表接近陽氣的地方活動;三候「王瓜生」,王瓜,絲蔓等陰類作物,這時候也開始附陽而長,以便多儲營養在秋季里好結豐碩果實。

到了小滿中氣及以後,氣溫明顯增高,我國大部分地區已經進入夏季。自然界完全達到乾卦之狀態。地上陽氣小有盈滿,這不僅是地下陳年陽氣生髮而累積的結果,也包括太陽光照所帶來的新的陽氣的累積結果,自然界的喜陽植物開始茂盛、豐腴,植物的籽實也開始飽滿起來,植物的枝葉開始受到火氣的影響而表現出相應的變化,變得顏色發紅髮紫,充滿苦味:一候,苦菜開花,花是植物體內陽氣在上稍浮動的產物,菜苦則是適應環境火氣的熏灼成就;二侯,靡草枯死,草之枝葉,糜細者類陰,遇陽盛則死;三候,小麥開始成熟,此時麥粒被陽氣充盈而開始飽滿成熟。南方地區平均氣溫一般高於22℃,處處呈現典型的夏日夏景。正可謂:「梅子金黃杏子肥,榴花似火桃李墜。蜓立荷角作物旺,欣欣向榮見豐收。」

宋/歐陽修在《歸田園四時樂春夏二首(其二)》中寫道:南風原頭吹百草,草木從深茅舍小。麥穗初齊稚子嬌,桑葉正肥蠶食飽。這也正是小滿時節自然特色的真實寫照。

立夏—小滿時節的天人對應:

立夏農耕

「立夏」前後,我國只有福州到南嶺一線以南地區真正進入夏季,而東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區這時則剛剛進入春季,全國大部分地區平均氣溫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紅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節。立夏前後,四川盆地南部剛跨進夏季;盆地其餘的地區氣溫為20℃左右,還處於「門外無人問落花,綠陰冉冉遍天涯」的暮春時節;而川西南低海拔河谷則早在4月中旬初即感夏熱,立夏時氣溫已達24℃以上,可謂夏日炎炎了。

我國古來很重視立夏節氣。立夏時節,萬物繁茂。明人《蓮生八戕》一書中寫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萬物並秀。」這時夏收作物進入生長後期,冬小麥揚花灌漿,油菜接近成熟,夏收作物年景基本定局,故農諺有「立夏看夏」之說。農諺說得好:「立夏不下,犁耙高掛」,「立夏無雨,碓頭無米」。

立夏以後,江南正式進入雨季,雨量和雨日均明顯增多,連綿的陰雨不僅導致作物的濕害。還會引起多種病害的流行。小麥抽穗揚花是最易感染赤霉病的時期,若預計未來有溫暖但多陰雨的天氣,要抓緊在始花期到盛花期噴葯防治。而南方的棉花在陰雨連綿或乍暖乍寒的天氣條件下,往往會引起炭疽病、立枯病等病害的暴發,造成大面積的死苗、缺苗。應及時採取必要的增溫降濕措施,並配合藥劑防治,以保全苗爭壯苗。

立夏前後,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氣候溫暖,莊稼生長漸旺,多進行棉花等作物的中耕管理。水稻栽插以及其他春播作物的管理也進入了大忙季節。「多插立夏秧,穀子收滿倉」,立夏前後正是大江南北早稻插秧的火紅季節。

農諺:「能插滿月秧,不薅滿月草」,「立夏三朝遍地鋤」,「一天不鋤草,三天鋤不了」。這時雜草生長很快,中耕鋤草不僅能除去雜草,抗旱防漬,又能提高地溫,加速土壤養分分解,對促進棉花、玉米、高梁、花生等作物苗期健壯生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時氣溫仍較低,栽秧後要立即加強管理,早追肥,早耘田,早治病蟲,促進早發。中稻播種要抓緊掃尾。還有茶樹這時春梢發育最快,稍一疏忽,茶葉就要老化,正所謂「穀雨很少摘,立夏摘不輟」,要集中全力,分批突擊採制。

華北、西北等地氣溫回升很快,但降水仍然不多,加上春季多風,蒸發強烈,大氣乾燥和土壤乾旱常嚴重影響農作物的正常生長。尤其是小麥灌漿乳熟前後的乾熱風更是導致減產的重要災害性天氣,適時灌水是抗旱防災的關鍵措施。

據氣候資料統計,多年平均大雨開始期,四川盆地東部在4月中、下旬,中部在5月中、下旬,西部在5月下旬。5月雨量盆地東南部為100至200毫米,西北部為75至100米。盆地西部、中部因大雨開始較晚,雨量偏少,往往有夏旱露頭。這段時間,正當盆地收穫小春作物,播栽大春作物,特別要注意多變天氣的影響。晴天要及時搶收,雨天應抓緊栽插,連陰雨天氣須提防小春收穫物生芽、霉爛,還要搞好抗旱保苗,警惕20℃以下的低溫對早稻的危害。《易緯》有立夏「電見」之說。但就四川而言,即使在初雷最晚的盆地西北部,常年雷暴也始於4月上、中旬,「電見」無須等到立夏。

民風民俗

舊俗立夏日又為民間 傳統節日,稱「立夏節。」據記載,周朝時,立夏這天,帝王要親率文武百官到南郊外「迎夏」, 舉行祭祀炎帝、祝融的儀式,並指令司徒等官去各地勉勵農民抓緊耕作。到明代民間始有嘗新風俗,清代更有祭神、嘗新、饋節、秤人、烹新茶等俗。江浙一帶至今仍保留吃立夏蛋、健腳筍、五虎丹、三兩半等「吃補食」的飲食風俗;雲南宣威地區則有大門插皂莢枝、紅花以壓崇,圍灰牆腳以避蛇之俗。

中原地區立夏以後,正是大面積栽插的需水關鍵期,大雨來臨的早遲和雨量的多少,與農業生產關係密切。此時如不下較大的雨,那些無水灌溉的農田就無法梨耙栽秧。故河南有「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掛起」的農諺。並以立夏日之陰晴占卜一年的豐歉。

立夏季節已進入農忙旺季。福州風俗流行煮鼎邊「做夏」。 凡在福州生長或長期客居福州的人無不愛吃。鼎邊糊(又稱鍋邊糊) 盛行於明末清初,用福州著名的風味小吃,成為福州地方的一種特殊標誌。它用米漿涮鍋邊燒煮而成,配以蝦米、蝦油、蔥菜、金針、黑木耳、蜆子,或少量香菇、蟶乾等海鮮清湯,其味極為葷美可口。這一天煮鼎邊,不光是一家人吃飽吃好然後下田勞動,還要互贈左鄰右舍一起品味。像涮鼎邊一樣,「一紋(涮)就熟」,藉以聯絡感情。離鄉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異國他鄉,一聽「鼎邊糊「三字,就好像見到家鄉的「倩影」,體現了福州人「金厝邊銀鄉里」的傳統美德。

在我國,很多地方有立夏「嘗新」的風俗,就是在這一天吃一些新鮮的水果、蔬菜。這種做法對人的身體是很有好處的。特別是對小孩子,在立夏這一天合理地調配飲食,可以給一個夏季打下一個健康的基礎。這一天可以給孩子吃一些竹筍、櫻桃、麥仁、蠶豆等。還可以吃一點酸味的水果,用以生津開胃。

立夏養生

夏季鍛煉辦法多:天氣熱起來,「三浴」鍛煉身體好:

一是空氣浴,每天多通風,可以適度地開窗睡覺。

二是日光浴。夏季在每天早9:00左右為宜。日光中的紅外線照到皮膚上,對心肺功能起到有益的作用。紫外線照到皮膚上,可使全身功能活躍且循環加速,並能刺激骨髓製造紅細胞,防止貧血,此外尚有殺菌消毒作用。(1歲以上的小兒可直接在陽光下進行。小嬰兒可以在樹蔭下進行。)

三就是水浴。注意水溫在35℃左右,洗澡要天天進行,不只為了乾淨,還為了增強體質。3歲以上的孩子可以淋浴,這是一種刺激性較強的鍛煉。(注意噴頭不宜高於孩子頭頂40厘米。)

到了夏季日常飲食上可以多喝粥:

進入夏季以後,出汗多,食慾不好,可以做各種營養保健粥開胃,並調理身體。

比較好做又適合夏天喝的粥有:

1、干扁豆浸透與大米同煮成粥,能清暑化濕,健脾止瀉;

2、鮮荷葉取汁,過濾後加入大米煮成粥,涼心暖脾,助消化,對小兒夏季風熱尤為合適。此外、綠豆粥、紅小豆粥、薄荷粥、銀耳粥、葛根粥、苦瓜粥都是夏季的好食品。

另外,食譜上應適當減少蛋白質類食品的攝取,而增加酸奶、紫菜和魚類的攝入量,水果和日常蔬菜保證跟上。

小滿農耕:

小滿節氣,除東北和青藏高原外,我國各地平均氣溫都達到22度以上,夏熟作物自南而北相繼成熟,蘇南地區5月底進入夏收夏種大忙季節。小滿以後,黃河以南到長江中下游地區開始出現35℃以上的高溫天氣。

《月令七十二侯集解》中說:「小滿者,物至於此小得盈滿也」。

意思是自然界植物比較茂盛、豐滿了,麥類等夏收作物的籽粒開始飽滿,但還不到最飽滿的時候。進入此節氣,農耕上有雙重含義:一是是指麥類等夏熟作物灌漿乳熟,籽粒開始飽滿。二是指「立夏小滿正栽秧,秧奔小滿谷奔秋」,小滿正是適宜水稻栽插的季節。此時宜抓緊麥田蟲害的防治,預防突如其來的雷雨大風的襲擊。

南方地區要抓緊晴天進行夏熟作物的收打和晾曬,因為小麥成熟期短,容易落粒,又因氣溫高、濕度大,麥粒極易發芽霉爛;同時也宜抓緊水稻的追肥、耘禾,促進分孽;而在棉區,對土壤比較粘重,通氣透水性能較差的,應中耕鬆土、促根壯苗。棉苗長到三、四片真葉時就要及時定苗、移苗、補苗。

南方地區的農諺賦予小滿以新的寓意:「小滿不滿,干斷田坎」、「小滿不滿,芒種不管」。把「滿」用來形容雨水的盈缺,指出小滿時田裡如果蓄不滿水,就可能造成田坎乾裂,甚至芒種時也無法栽插水稻。

華南的夏旱嚴重與否,和水稻栽插面積的多少,有直接的關係;而栽插的遲早,又與水稻單產的高低密切相關。俗話說:「蓄水如蓄糧」,「保水如保糧」。為了抗禦乾旱,除了改進耕作栽培措施和加快植樹造林外,特別需要注意抓好頭年的蓄水保水工作。

華南中部和西部,常有冬干春旱,大雨來臨又較遲,有些年份要到6月大雨才姍姍而來,最晚甚至可遲至7月。加之常年小滿節氣雨量不多,平均僅40毫米左右,自然降雨量不能滿足栽秧需水量,使得水源缺乏的華南中部夏旱更為嚴重。

同時,西北高原山地區,這時多已進入雨季,作物生長旺盛,欣欣向榮。也要注意可能出現的連續陰雨天氣,對小春作物收曬的影響。

小滿防病、養生

小滿時節高溫多雨,在這種高溫高濕、濕熱交加的環境中,人體感覺濕熱難耐,又無法通過水分蒸發來保持熱量的平衡。這種體溫調節上的障礙,會導致機體出現胸悶、心悸、精神不振、全身乏力等一系列的不適癥狀;另外晝長夜短也容易出現睡眠不好,白天身體容易睏倦乏力,所以起居要做到有規律,即按時入睡,早睡早起。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冷水浴是利用低於體表溫度的冷水對人體的刺激,增強機體的新陳代謝和免疫功能。進行冷水浴鍛煉的人,其淋巴細胞數明顯高於不進行冷水浴鍛煉的人。另外,冷水可以刺激身體產生更多的熱量來抵禦寒冷,並因此消耗體內的熱量,使其不被當作脂肪儲存起來,從而使人體形健美。小滿之後,天氣漸熱,有許多人有洗冷水澡的習慣。但是,冷水澡雖好,卻不是每個人都適合的,如體質弱者或患有高血壓、關節炎者就不宜洗冷水澡,以免對身體造成傷害。

小滿期間也是是皮膚病「風疹」的高發期,風疹可發生於身體的任何部位,發病迅速,皮膚上會突然出現大小不等的皮疹,或成塊成片,或呈丘疹樣,此起彼伏,疏密不一,並伴有皮膚異常瘙癢,隨氣候冷熱而減輕或加劇。

古代醫家對此病已早有認識。《金匱要略·中風歷節篇》說:「邪氣中經,則身癢而癮疹」。當我們了解了發病的機理後,就可以有的放矢地加以預防和治療。按未病先防的養生觀,「風疹」的防治是「知其不可為而不為之」。

「風疹」根據臨床癥狀一般可分為三型:

(一)風熱證其疹色紅赤,癢甚,遇熱加重,脈見浮數,此為感受風熱之邪;

(二)風濕證皮疹色白或微紅,兼有身重,脈見浮緩,身受風濕之邪郁於肌膚:

(三)胃腸積熱證疹色紅赤,兼見脘腹疼痛,大便秘結或泄瀉,脈多見浮數,風疹色紅為熱,腹痛便秘為腑氣不通,胃腸積熱之徵。

「風疹」的病因病機一般不外乎三點:

一,腸胃積熱,復感風邪,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郁於皮毛腠理之間而來;

二,濕郁肌膚,復感風熱或風寒,與濕相博,郁於肌膚皮毛腠理之間而發病;

三,與身體素質有關,吃魚、蝦、蟹等食物過敏導致脾胃不和,蘊濕生熱,郁於肌膚髮為本病。

「風疹」在治療上應以疏風祛濕,清瀉血熱為原則。

飲食調養上對各種類似的皮膚病人,均宜以清爽清淡的素食為主:

常吃、宜吃具有清利濕熱作用的食物,如赤小豆、薏苡仁、綠豆、冬瓜、絲瓜、黃瓜、黃花菜、水芹、荸薺、黑木耳、藕、胡蘿蔔、西紅柿、西瓜、山藥、蛇肉、鯽魚、草魚、鴨肉等;

忌食高粱厚味,甘肥滋膩,生濕助濕的食物,如動物脂肪、海腥魚類、酸澀辛辣、性屬溫熱助火之品及油煎熏烤之物,如生蔥、生蒜、生薑、芥末、胡椒、辣椒、茴香、桂皮、韭菜、茄子、蘑菇、海魚、蝦、蟹各種海鮮發物、牛、羊、狗、鵝肉類等。

立夏—小滿時節的命學推理:

總論:

此月為巳月,支藏戊、庚、丙三元,氣雜不專。雖說丙火進氣,氣溫增高,但由於戊土餘氣和庚金涼氣的影響,使得巳月的整體氣候呈現出一種從不穩到穩定的反覆交變之特徵。地下陽氣發越告近尾聲,而大氣之陽日趨充盈,故巳月的陽氣成為萬物成長的主導。立夏後小滿前就是夏季的開始。天氣雖然有逐漸變熱趨勢,但人還沒有完全從「春捂」的狀態中走出來,對冷暖波動的適應表現各異,有一種兩極分化的明顯表象。小滿後,大氣之陽盛達而充沛,萬物生長茂盛,丙火當權得令,大地蒸發作用雖日趨強化,但空氣濕度仍然不足,天氣以多晴、乾熱為主,人們可以明顯感受到空氣的乾燥和對補充水分的急切之需要。

本月最大的自然特徵為:陽氣充盈、萬物蛻變、生休長始。

因此,本月出生之人,不分男女,多有活力十足,不服輸,熱情,躁動,善變、不定,易患蛻皮或風症類皮膚病之明顯特徵。

分論:

1、 立夏後小滿前生人,丙火尚未正式接班,只能是有其象而無其實:

1.1立夏後9天內生人,戊土餘氣司權,土旺,金相,火休,木囚,水死。因而,生於此期間的人,重信重義,有責任感,但相應情感表達、活力釋放、機智變通尚有所缺;

1.2立夏後9—12天內生人,庚金司權,金旺,水相,土休,火囚,木死。因而,生於此期間的人,重義,智慧之外兼有肅殺之威,但因為逆丙火主氣而動,所以又兼有叛逆、無情、陰陽不定的一面;

2、 小滿後生人:

丙火當權司令,火旺、土相、木休、水囚、金死。生於此期間的人,熱情有禮,誠實有信,善表達,會說話,討人喜歡。相對來說,人緣廣交,生財有道;乏知己、情磨難是其的不足之處。

巳月男女細論:

男人

屬於分論1的男人,是特別善於變化的一類人,這類人群的自我和被人的把控性都比較低,但是這種變化帶有兩極分化的強烈傾向,要麼成龍,要麼成蟲,所以現實生活中的駕馭性需要增強;

屬於分論2的男人,運動型,活力充足,交際能力特彆強,善於表現,無論走到那裡都很容易博得別人的喜歡,缺點是往往因為過於自信或風頭太盛而受到寒流的突然打擊。

女人

屬於分論1的女人,生性敏感,天生就能感應到細微的變化,日常行為容易有反覆變化、搖擺不定的傾向,情感也易於一波三折,難以堅定。

屬於分論2的女人,偏陽剛型,有時躁動,習慣以自我為中心,吃軟不吃硬。上進心、自尊心都很強,樂意為團體奉獻與服務,口碑非常不錯。缺點是情商不算髮達,容易為感情而受傷。


推薦閱讀:

節氣對人體的影響3
【節氣大全】霜降:草木一歲一枯榮,早晚已有冬滋味
(6)卦氣節氣本一物,天地旋轉分兩家
「二十四節氣」的由來及奧密1
五運六氣中節氣中氣和六十甲子的對應規律

TAG:影響 | 節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