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陽盤奇門拆補,置潤與茅山局比較

陽盤奇門拆補,置潤與茅山局比較

 

有人說「擺卦容易,斷卦難」,但奇門第一步用局和定局就非常之難,據說一般人沒有五年是很難熟練掌握,最早定局只有「超神接氣和置潤法「,後人們覺得太麻煩又發明了相對簡單的拆補法。關於奇門的用盤是學術上爭論的一大主題。奇門有置潤,拆補,無潤,加上排盤、飛盤,一個時辰,根據排盤派別的不同,難免會出現同一時間的盤而預測結果不同的後果。哪個更準確現在沒有定論,但初學者推薦使用拆補局。張志春先生主張用拆補局,而他的學生杜新會卻大多都用置潤局。

一、遁甲起例    洛書九宮,奇宮之祖。上法九宮,下應九州,中建八門,以例八卦氣。卦統3氣(5日為一候,60時換1局,15日為三氣計,180時保一節),每氣分三候(5日為一候,則一氣計3候矣)。自冬至陽生起坎一宮,坎、艮、震、巽四卦統氣12候,分36局,計540,為陽遁,故順布六儀(甲子戊、甲戌己、甲申庚、甲午辛、甲辰壬、甲寅癸),逆飛三奇(乙為日奇,丙為月奇,丁為星奇)。自夏至氣降起離九宮,離、坤、兌、乾四卦統氣12候,分36分局,亦540,為陰遁,故逆布六儀,順飛三奇。以九星為值符,加時干布八門。    九星常為值符用,十時一易,每用加時干是;八門為值使,後定方位為奇。八門常為值使,隨值符亦十時一易,值儀隨時飛轉,以定方位,出奇無窮。五日一元,遇甲己日為氣交,而非甲己則以超接之,即拆局補局之法。假如庚寅大雪節,自己卯至庚寅已超12日,是過旬也,余無再造之理,至此合用閏。閏者,何也?自甲午至戊申15日重複大雪局奇,惟17日乙巳方用冬至節上局奇,是謂之接也。自此以後而用接閏之法矣。 

二、定局概說    此篇說的是給你一個時間如何定局,奇門五天一局用哪個局,也就是玩遊戲的選擇地圖。    我國古代把每天4個小時分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酉、辛、亥12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時家奇門是一個時辰一個格局,按奇門曆法,每年冬至上元到第二年冬至上元為一個循環,總共是360日。每天12個時辰,一個時辰一個格局,全年的局數是12*360=4320,為4320局。但在這4320局中,實際上每一局是重複了4次的。拿陽遁一局來說,冬至上元、驚蟄上元、清明中元、立夏中元,都完全一樣,皆屬於陽遁一局。這四個元共20天,但落實到時家奇門排局,其格局類型以每個時辰一個格局計算,並不是12*20=240,而是12*20/4=60(因每一局重複了四次)。即60個格局,正好佔據了從甲子到癸亥這10天干與12地支的60種結合。陽遁一局是如此,其它各局也無不如此,即都重複了四次。所以全年360日,4320個時辰,因為就格局講都重得了四次,全年時辰的格局類型則為4320/4=1080(局)。這就是傳說的黃帝命風后創立的1080局。又據說傳到姜太公呂望時,將這1080局簡化為72局。這72局不難理解,因按24節氣論算,每個節氣為15天,一節又分上、中、下三元,每元為5天。一節3元,全年24節氣的元數則是3*24=72。    全年1080個局,但並不是每一局都要用一個盤去演示,如果用活盤演示,每個活盤可演示從甲子到癸亥60個時辰的格局,1080/60=18,用18個活盤就可以演示整個年所有時辰的格局。一共18局,就是陽遁9局、陰遁9局。    雖說是時家奇門,卻不能不顧日,不同日乾的日,會產生不同時乾的時,如甲、己日和乙、庚日的子時並不相同。甲、己日子時為甲子;乙、庚日的子時為丙子。所以每個時辰定為幾局,是受節氣和日乾的制約的,即看這個時辰所在的這一天屬於哪一個節氣,是這個節氣的哪一元,上元、中元還是下元。

從大的方面說,從冬至開始到芒種結束為陽遁;從夏至開始到大雪繩帶為陰遁,局的序數與節氣的關係是:

陽遁:        冬至、驚蟄一七四,小寒二八五同推,      春分、大寒三九六,立春八五二相隨。      穀雨、小滿五二八,雨水九六三為宜,        清明、立夏四一七,芒種六三九相依。

陰遁:        夏至、白露九三六,小暑八二五之間,      大暑、秋分七一四,立秋二五八循環,      霜降、小雪五八二,大雪四七一相關,         處暑排來一四七,立冬、寒露六九三。即冬至、驚蟄的上元為陽遁一局,中元為陽遁七局,下元為陽遁四局;其它同理以此類推。

    這是把後天八卦、洛書、24節氣相配,來確定每個節氣中不同日的局數。24節氣中的二至、二分、四立分別居於八宮正中,也就洛書中的八個數。冬至居坎卦數一,立春居艮卦數八,春分居震卦數三,立夏居離卦數九,立秋居坤卦數二,秋分居兌卦數七,立冬居乾卦數六。這8個節氣上元的局數,就是它所居的洛書數,即冬至上元為陽遁1局,立春上元為陽遁4局,夏至上元為陰遁9局,其它以此類推。    至於這八個節氣中每個節氣後面所接的兩個節氣的上元局數,都可據八個節氣的上元局數按陽順陰逆的規律依次推出。如冬至上元為陽遁一局,接著冬至後面的兩個節氣是小寒、大寒,那麼依次排列,小寒上元為陽遁2局、大寒上元為陽遁3局。其餘以此類推。        在奇門排局時,五天為一局。為什麼5天為一局呢?因為每天12個時辰,都是從子時到亥時,這是說的時辰的地支;至於這5天之內這一天和那一天同一地支的時辰,天干卻是不相同的。如昨天夜半為甲子,今天夜半為丙子,後天夜半成了戌子。這樣每天12個時辰,五天就是60個時辰,正好把從甲子到癸亥60個花甲子用完。到第六天,夜半的時辰又從甲子開始,這就是5天為一局的道理。              奇門起局分置潤無潤兩大派,無潤派主要有拆補法和茅山道士法(簡稱茅山法)兩種。    茅山法據傳是元明時茅山道士所創,此法簡而言之,即何時交節就從何時起用該節上元,上元用足六十時辰接用中元,中元用足六十時辰接用下元,下元尚未用完六十時辰,節氣一到即停用,下元用完若節氣未到仍繼續沿用。此法將遁甲三元與節氣間之差異在一個節氣內就解決,因此無須置潤,由於進入某節即用某節之上元,僅在下元有所取捨,可不必打亂遁甲三元之次序,因此在理論上較拆補法更為順捷。     24節氣,一個節氣有三候,一共15日2時5刻17秒,每候60時(5日)又7刻28秒,即每候氣盈7刻28秒,每一氣有182時零5刻有奇,那麼每12氣(半年)即盈2日1時,一年約盈5日。也就是說:甲子符頭與節氣兩種曆法存在差距,又由於太陽運行在冬至和夏至時期運形速度不一,因此就會呈現氣有盈縮、時有長短,這樣甲子符頭自然與節氣就難以統一,從而出現正授、超神、接氣、置閏現象。

超神、接氣和置潤    陰陽遁各局的局數是按節氣定的,但是在定局時,卻並不是以節氣死析地去排,還要依據日辰的天干地支。那麼究竟怎樣依據日辰的天干地支來定局呢?

首先談日辰的天干    因為每5天為一局,每局頭一天的日干就必須是甲或己。甲是10天干中的頭一個,定局時從甲開始,甲、乙、丙、丁、戊正好是5天,為一局,下一局接著從己開始,庚、辛、壬、癸又是5天,再到另一個5天,又是從甲開始。

再談日辰的地支。    每個節氣上中上三元一天的地支也是有規律的。在敘述這種規律之前,我們先得說說12地支的孟、仲、季問題。我們知道地支是12個,而一年的月份也正好是12個,所以一個地支配一個月份,稱為月建。正月建寅,二到十二月分別建卯、辰、巳、午、未、申、酉、辛、亥、子、丑。如果我們把這12個按春夏秋冬來分,3個月為一季。這就是寅、卯、辰為春季,其餘以此類推。每季的這3個月,頭1個稱「孟」,第2個月稱「仲」,每3個月稱「季」。所以寅、申、巳、亥為四孟,子、午、卯,酉為四仲,辰、戌、丑、未為四季。    現在就來談奇門排局時每個節氣上中下三元每元頭一天地支的規律。不管是哪一個節氣,上元頭一天的地支為四仲之一,出不了子、午、卯,酉;中元頭一天的地支為四孟之一的,出不了寅、申、巳、亥;下元頭一在的地支為四季之一,出不了辰、戌、丑、未。    把上面所談的兩點綜合到一起來看,每個節氣上中下三元每元頭一天天干地支的規律是:每個節氣上元頭一天的干支不是甲子或甲午,就是己卯或己酉;中元頭一天的干支不是甲申或甲寅,就是己巳乙亥;下元頭一天的干支不是甲戌或甲辰,就是己丑或己未。    所以要判斷當日屬於哪一局,就要看這一日屬於哪個節氣。從大的範圍來說,從冬至到芒種這十二個節氣里為陽遁,從夏至到大概的這12個節氣里為陰遁。從小範圍來說,在確定了這一三為陰遁還是陽遁之後,就要看這一天屬於哪一個節氣的哪一元,就知道這一天屬於哪一局。    一個節氣的上元,並不是從交這個節氣的那一天開始的。一個節氣上元的頭一天,有時在這個節氣的前頭,有時則落在後頭,只在個別情況下和節氣是同一天。節氣上元頭一天稱作「符頭」。節氣上元的頭一天跑到節氣的前邊,即符頭先至而節氣未到,這叫「超神」。節氣上元的頭一天落到節氣的後邊,即符頭未到而節氣先至,這叫「接氣」。如果這個節氣上元頭和節氣正好踫到一天,即符頭與節氣同至,這叫「正授」。    「超神」在開始時,符頭只超過節氣一兩天,以後逐漸超得越來越多,至超過九天時就要置閏,就是重複一個節氣,即把某個節氣的上中下三元再重複一次。如在芒種節置閏,芒種上中下三元為陽遁六、三、九局,就是在芒種下元陽遁九局之後,接著最後一天(芒種下元的第五天),按照日辰次序向下排,再安排陽遁六、三、九局,然後才開始夏至上元陰遁九局。置閏的三元稱作「閏奇」。

    須要注意的是,並非在哪一個節氣中進行。這兩個節所就是芒種和大雪,如果不是在這兩個節氣時,即使超過十天也不能置閏。為什麼要放在這兩個節氣呢?這是因為這兩個節氣恰在二至之前。陽遁從冬至開始,陰遁從夏至開始,在二至之前的節氣置閏,就是在陽遁陰遁開始之前把符頭調好,使符頭和節氣盡量接近,而不致超過過多。    超神、接氣與置閏的問題,古人與現代人一樣,由於意見不一致,究竟超過多少天才置閏,是在冬至前置閏,還是夏至前置閏,搞得一般人無所適從,不知道每一天該用奇門遁甲的陽遁幾局或陰遁幾局,似乎只有依靠少數所謂「奇門大師」編好的奇門遁甲專用曆書才能使用。有的古籍,更把這個問題神秘化,說什麼「閏奇閏奇有妙訣,神仙不肯分明說,超神接氣若能明,便是天邊雲外客」。  實際上,這個問題並不複雜,也不神秘,更沒有什麼妙訣,實質是,一年地球繞太陽的周期是365.2422日,而奇門遁甲按24節氣,一個節氣上、中、下三元布局,一元5天,共有360天,還有5.2422日無法安排,所以才產生了符頭難以「正授」,而出現「超神」和「接氣」現象。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才出現了置閏法與不置潤的分歧。置潤的辦法,無論是「超神」超過九天還是九天頭上就置潤,都帶有很大的人為成分。無論是在冬至前置潤,還是夏至前置潤,都是把原來15天的一個大雪節或芒種節變成人為的30天,把陰遁四七一或陽遁六三九重複使用兩次,這並不符合實際的天文現象和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規律,違背了老子講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原則。而奇門遁甲預測學,正是按照老子講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原則,力圖把握天、地、人三者和時間與空間的統一性的一門學問。從這個意義上講,奇門遁甲置潤派在理論上是站不住腳的。    為解決上述矛盾,古代先哲又提出不置潤的主張,歷史上稱為「無潤派」,無潤派有二種方法,一種是拆補法,二是茅山道人創造的方法。茅山道人的方法必須按照事先編製好的奇門曆書才能應用,比「置潤派」的方法還複雜,所以也不實用。拆補法既把上、中、下三元放在每一個節氣之中,又遵循六十甲子循環中子、午、卯、酉為上元,寅、申、巳、亥為中元,辰、戌、丑、未為下元的規律,只要一進入交節時辰,就用這個節氣規定的遁甲局。這樣就出現了殘上——中元——下元——補上或殘下——上元——中元——補下的局面,因而又叫做拆補局。

拆補法  其實拆補之法也沒什麼,第一就是大家嚴格按照節氣來來定局就行了;第二嗎,就是按照奇門遁甲中甲己為符頭,遇子午卯酉為上元,寅申巳亥為中元,辰戍丑未為下元就可以了,換局的時間就是嚴格按節氣交節的時間;第三,冬至後用陽遁,夏至後用陰遁。下面舉幾例證之:  例①  公元2004年4月4日的酉時(18時59分)交清明節,那麼此日的18時58分仍屬春分局內,再看此日的干支是癸丑,可知其符頭是己酉,當屬上元,而春分在夏至前冬至後,用陽遁,再查奇門遁甲用局數:大寒春分三九六,上元則是陽遁三局,故而得出公元2004年4月4日的18時58分用陽遁三局。  例②  公元2004年4月4日19時01分則過了清明節,就是清明的局元了,此日癸丑,符頭己酉,當屬清明上元,立夏清明四一七,所以用陽遁四局,接下來甲寅(4月5日)至戊午(4月9日)用清明中元之陽遁一局,己未(4月10日)至癸亥(4月14日)用清明下元之陽遁七局,接下來甲子(4月15日)至戊辰(4月19日)又用清明上元之陽遁四局,4月20日己巳用清明中元之陽遁一局,但是此日的丑時(2時11分)仍用清明中元,而在本日的2時11分之後就用穀雨的節氣了,此乃中元,穀雨小滿五二八,則2時11分後就用中元陽遁二局,直到癸酉(4月24日),從4月25日甲戍日至4月29日戊寅用穀雨下元陽遁八局,4月30日己卯日至5月4日癸未用穀雨上元陽遁五局,5月5日甲申用中元陽遁二局,但是此日的12時33分交立夏節,所以本日的12時33分後則該用立夏的中元陽遁一局了,余可類推之爾!  例③  公元2004年6月21日辛未日的上午9時39分交夏至,則9時39分前用芒種的中元陽遁三局,而9時39分之後則用夏至中元陰遁三局了;6月24日甲戍日至6月28日戊寅日用夏至下元陰遁六局,6月29日己卯日至7月3日癸未日用夏至上元陰遁九局,再接下來,7月4日甲申日至7月7日的丁亥日的凌晨3時18分用夏至中元陰遁三局,而7月7日的3時18分交小暑節,故而3時18分後用小暑中元陰遁二局,再接下來類推即可了,7月9日己丑日至7月13日癸巳日用小暑下元陰遁五局,7月14日甲午日至7月18日戊戍日用小暑上元陰遁八局,7月19日己亥日至7月22日壬寅日的20時32分用小暑中元陰遁二局,而從7月22日的20時32分交大暑,則20時32分後則用大暑中元陰遁一局,余者,讀者自能推而出之。    我想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該怎麼用局了,只要你將各個節氣的用局數記熟了,走到天下各方,只要有一本曆書,你一看到了哪個節氣就知道用哪個局了,是不是很容易,很方便,奇門遁甲在古代號稱「帝王之學」,密藏於宮中,不示外人,其實,即使傳於民間也不會有很廣泛的傳承的,因為以前使用超神、接氣、置潤法,很多人在學習奇門遁甲時第一個碰到的問題就是這個如何起局法?一看到超神、接氣、置潤法頭都大了,此第一關便已經倒下去一大片人了,再有精進者少矣!現在好了,拆補法簡單明了,大家一看就懂了,根本不用去煩什麼頭腦——超什麼神,接什麼氣,置什麼潤了————大道至簡爾! 

一、 超神  超神即是符頭先到,而節氣未到,即用超神,蓋其節氣未到,而奇星已先到,神即日辰也,超即是超過也,今超神用法舉例如下:  1、公曆1949年8月8日庚午日卯時交立秋節,而符頭甲子在8月2日,已超過立秋前7日爾,此即超神也,合甲子日為立秋上元用局。  2、公曆1958年5月6日癸未日辰時交立夏節,而符頭己卯在5月2日,已超過產夏節前5日爾,故5月2日己卯該用立夏上元。  3、公曆1971年11月8日丁酉日巳時交立冬節,而符頭甲午在11月5日,超過立冬前4日,故11月5日甲午該用立冬節上元。

二、 接氣  接氣是節氣已先到,而符頭還未到,此時就要用接氣爾,今為使讀者簡明易懂、易學,舉例證明如下:  1、公曆1899年(光緒25年)6月22日辛酉日子時交夏至節,而符頭甲子在6月25日,故甲子為接氣4日,合甲子日用夏到上元。  2、公曆1911年2月5日丙午日卯時交立春節,而2月8日己酉晚到四日,故己酉日為接氣,該用立春上元。    3、公曆1916年8月8日卯時交立秋節,而8月10日己卯符頭才到,晚3日到,故己卯日為接氣,該用立秋上元。

    大家看到沒有,這個超神、接氣、置潤法是不是很繁索,不如拆補法簡明扼要,所以建議大家使用拆補法,我也同意張志春老師的說法,嚴格按照節氣交節的時間來進行換局用局,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按照自然規律來進行爾!

正授  所謂正授即是節氣與符頭在同一天到達,不偏不倚,故這一天符頭是什麼局就用什麼局,例如下:  1、 公曆1899年9月8日己卯日卯時交白露節,白露節與己卯日同一天到達,故今日即可用白露上元。  2、 公曆1996年2月19日甲午日亥時交雨水節,雨水氣與甲午日符頭同一天到達,故今日合用雨水上元。    3、公曆1917年6月6日己卯日申時交芒種節,芒種節與己卯日符頭同一天到達,故己卯日合用芒種上元。

置潤      置潤即是節氣未到,而符頭已超過節氣前九日,無再超之理,此時該當置潤,置潤就是將這一局之數「上、中、下」三元重複使用一遍即為置潤,但置潤必須在芒種與大雪節之間,國為符頭與節氣不能同一天到這(即正授)每日餘五時二刻,這多餘之時就要置潤。而世種在夏至前,大雪在冬至前,夏至與冬至是陰陽二遁的開始,所以在每次陰陽變遁之時就要將符頭調整好,此即是為什麼置潤要放在芒種與大雪節期間,廢話少說了,舉例證之如下:  1、公曆1898年12月7日甲辰日巳時乃交大雪節,而其符頭甲午在11月27日,已超過大雪節11日,已無再超之理,故11月27日甲午為大雪上元,12月2日己亥為大雪中元,12月7日甲辰為大雪下元,至12月12日己酉日復為大雪上元,12月17日甲寅復為大雪中元,12月22日己未復為大雪下元,如此6元,大雪節用局2次,即為置潤之法,而12月22日己未日寅時又交冬至節,故12月27日甲子才為冬至上元,原來超神由於大雪節置潤一關而變為接氣了,再往後陽遁用局續下。  2、假如公曆1901年12月8日庚申日寅時交大雪節,而符頭己酉在11月27日,已超過大雪節12日,已無再超之理,合當使用置潤之法,故11月27日己酉日為大雪節上元,12月2日甲寅為大雪中元,12月7日己未為大雪下元。那麼,置潤即是把本局重複一遍,則到12月12日甲子復為大雪上元,12月17日己巳復為大雪中元,12月22日甲戌復為大雪下元。置潤已畢,緊接著下一個節為冬至,12月22日甲戌日亥時交冬至節,而符頭己卯在12月27日,故12月27日己卯日為冬至上元,如此順輪而去。此即置潤之法也。  4、再如1959年6月6日己未日戌時交芒種節,而符頭己酉在5月27日,已超過芒種節前11日,余無再超之理,合當用置潤之法也,則5月27日己酉日為芒種上元,6月1日甲寅日為芒種中元,6月6日己未為芒種下元,至6月11日甲子復為芒種上元,6月16日己巳復為芒種中元,6月21日甲戍復為芒種下元,如此6元已了,置潤已完,至6月22日乙亥日午時交夏至節,而符頭己卯日在6月26日,則6月26日己卯為夏至上元,如此順輪.

再看三種方法比較    拆補法是節氣用局圖的靈活執行者,在執行節氣用局與干支紀時中,有時打了些折扣。例如:夏至用局是陰遁九三六局,如果夏至日干支正是中元符頭,那麼拆補法在夏至這個節氣中就要用陰遁三六九局,在用局順序上打了折扣。由於每個節氣第一天的日干支往往不是上元符頭,這一天第一個時辰則不是甲子時,那麼該節氣每一局的六十個時辰與六十甲子就沒有完整周期的對應關係,拆補法在執行干支紀時中也打了折扣。

    置潤法嚴格執行干支紀時,並適時調整跟上節氣的變化。每一局的60個時辰都是從甲子時起的60甲子完整周期,即使在置潤時段,也是三個60甲子完整周期,故能夠在一個節氣中,形成十八次九星值符小循環、20次八門值使小循環、2次九星中循環。在一年中,有24個節氣用局的大循環,還有6次60天的甲子循環,72次60個時辰的甲子循環,48次九星的中循環,若遇置潤,九星的中循環一年50次,正好是大衍之數,這是巧合?還是玄機?值得探究。    茅山法是節氣用局圖的忠實執行者,無論節氣時間長短,只要節氣一到,即按該節氣上、中、下三元的次序用局。因未考慮日干支的變化,每個節氣三元第一天的日干支不一定與甲、己符頭對接得上

    綜上所述,奇門遁甲不僅包含有豐富的易學象數內容,而且效法天地自然的運行規律,呈現不同級別、不同層次、大大小小的循環結構,其中環環相扣、並行不悖、周而復始,構成一個象數豐富、變化複雜而又有條不紊的動態預測系統。奇門遁甲不愧為中華術數之王。      通過以上比較,置潤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但並不由此否定茅山法與拆補法的使用效果,尤其在沒有充分實踐數據檢驗的情況下,不可輕易下結論。用這三種方法定出的用局有時相同有時不同,若三種方法用局不同,起局後的奇門格局也各不相同,直接影響到預測效果。選取哪一種用局為好?各有各的主張,各有各的經驗,見仁見智。

陽盤奇門拆補,置潤與茅山局比較

(2015-04-15 09:27:27)

轉載

標籤:

股票

分類: 周易術數

     有人說「擺卦容易,斷卦難」,但奇門第一步用局和定局就非常之難,據說一般人沒有五年是很難熟練掌握,最早定局只有「超神接氣和置潤法「,後人們覺得太麻煩又發明了相對簡單的拆補法。關於奇門的用盤是學術上爭論的一大主題。奇門有置潤,拆補,無潤,加上排盤、飛盤,一個時辰,根據排盤派別的不同,難免會出現同一時間的盤而預測結果不同的後果。哪個更準確現在沒有定論,但初學者推薦使用拆補局。張志春先生主張用拆補局,而他的學生杜新會卻大多都用置潤局。

一、遁甲起例    洛書九宮,奇宮之祖。上法九宮,下應九州,中建八門,以例八卦氣。卦統3氣(5日為一候,60時換1局,15日為三氣計,180時保一節),每氣分三候(5日為一候,則一氣計3候矣)。自冬至陽生起坎一宮,坎、艮、震、巽四卦統氣12候,分36局,計540,為陽遁,故順布六儀(甲子戊、甲戌己、甲申庚、甲午辛、甲辰壬、甲寅癸),逆飛三奇(乙為日奇,丙為月奇,丁為星奇)。自夏至氣降起離九宮,離、坤、兌、乾四卦統氣12候,分36分局,亦540,為陰遁,故逆布六儀,順飛三奇。以九星為值符,加時干布八門。    九星常為值符用,十時一易,每用加時干是;八門為值使,後定方位為奇。八門常為值使,隨值符亦十時一易,值儀隨時飛轉,以定方位,出奇無窮。五日一元,遇甲己日為氣交,而非甲己則以超接之,即拆局補局之法。假如庚寅大雪節,自己卯至庚寅已超12日,是過旬也,余無再造之理,至此合用閏。閏者,何也?自甲午至戊申15日重複大雪局奇,惟17日乙巳方用冬至節上局奇,是謂之接也。自此以後而用接閏之法矣。 

二、定局概說    此篇說的是給你一個時間如何定局,奇門五天一局用哪個局,也就是玩遊戲的選擇地圖。    我國古代把每天4個小時分為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酉、辛、亥12個時辰,每個時辰相當於現在的兩個小時。時家奇門是一個時辰一個格局,按奇門曆法,每年冬至上元到第二年冬至上元為一個循環,總共是360日。每天12個時辰,一個時辰一個格局,全年的局數是12*360=4320,為4320局。但在這4320局中,實際上每一局是重複了4次的。拿陽遁一局來說,冬至上元、驚蟄上元、清明中元、立夏中元,都完全一樣,皆屬於陽遁一局。這四個元共20天,但落實到時家奇門排局,其格局類型以每個時辰一個格局計算,並不是12*20=240,而是12*20/4=60(因每一局重複了四次)。即60個格局,正好佔據了從甲子到癸亥這10天干與12地支的60種結合。陽遁一局是如此,其它各局也無不如此,即都重複了四次。所以全年360日,4320個時辰,因為就格局講都重得了四次,全年時辰的格局類型則為4320/4=1080(局)。這就是傳說的黃帝命風后創立的1080局。又據說傳到姜太公呂望時,將這1080局簡化為72局。這72局不難理解,因按24節氣論算,每個節氣為15天,一節又分上、中、下三元,每元為5天。一節3元,全年24節氣的元數則是3*24=72。    全年1080個局,但並不是每一局都要用一個盤去演示,如果用活盤演示,每個活盤可演示從甲子到癸亥60個時辰的格局,1080/60=18,用18個活盤就可以演示整個年所有時辰的格局。一共18局,就是陽遁9局、陰遁9局。    雖說是時家奇門,卻不能不顧日,不同日乾的日,會產生不同時乾的時,如甲、己日和乙、庚日的子時並不相同。甲、己日子時為甲子;乙、庚日的子時為丙子。所以每個時辰定為幾局,是受節氣和日乾的制約的,即看這個時辰所在的這一天屬於哪一個節氣,是這個節氣的哪一元,上元、中元還是下元。

從大的方面說,從冬至開始到芒種結束為陽遁;從夏至開始到大雪繩帶為陰遁,局的序數與節氣的關係是:

陽遁:        冬至、驚蟄一七四,小寒二八五同推,      春分、大寒三九六,立春八五二相隨。      穀雨、小滿五二八,雨水九六三為宜,        清明、立夏四一七,芒種六三九相依。

陰遁:        夏至、白露九三六,小暑八二五之間,      大暑、秋分七一四,立秋二五八循環,      霜降、小雪五八二,大雪四七一相關,         處暑排來一四七,立冬、寒露六九三。即冬至、驚蟄的上元為陽遁一局,中元為陽遁七局,下元為陽遁四局;其它同理以此類推。

    這是把後天八卦、洛書、24節氣相配,來確定每個節氣中不同日的局數。24節氣中的二至、二分、四立分別居於八宮正中,也就洛書中的八個數。冬至居坎卦數一,立春居艮卦數八,春分居震卦數三,立夏居離卦數九,立秋居坤卦數二,秋分居兌卦數七,立冬居乾卦數六。這8個節氣上元的局數,就是它所居的洛書數,即冬至上元為陽遁1局,立春上元為陽遁4局,夏至上元為陰遁9局,其它以此類推。    至於這八個節氣中每個節氣後面所接的兩個節氣的上元局數,都可據八個節氣的上元局數按陽順陰逆的規律依次推出。如冬至上元為陽遁一局,接著冬至後面的兩個節氣是小寒、大寒,那麼依次排列,小寒上元為陽遁2局、大寒上元為陽遁3局。其餘以此類推。        在奇門排局時,五天為一局。為什麼5天為一局呢?因為每天12個時辰,都是從子時到亥時,這是說的時辰的地支;至於這5天之內這一天和那一天同一地支的時辰,天干卻是不相同的。如昨天夜半為甲子,今天夜半為丙子,後天夜半成了戌子。這樣每天12個時辰,五天就是60個時辰,正好把從甲子到癸亥60個花甲子用完。到第六天,夜半的時辰又從甲子開始,這就是5天為一局的道理。              奇門起局分置潤無潤兩大派,無潤派主要有拆補法和茅山道士法(簡稱茅山法)兩種。    茅山法據傳是元明時茅山道士所創,此法簡而言之,即何時交節就從何時起用該節上元,上元用足六十時辰接用中元,中元用足六十時辰接用下元,下元尚未用完六十時辰,節氣一到即停用,下元用完若節氣未到仍繼續沿用。此法將遁甲三元與節氣間之差異在一個節氣內就解決,因此無須置潤,由於進入某節即用某節之上元,僅在下元有所取捨,可不必打亂遁甲三元之次序,因此在理論上較拆補法更為順捷。     24節氣,一個節氣有三候,一共15日2時5刻17秒,每候60時(5日)又7刻28秒,即每候氣盈7刻28秒,每一氣有182時零5刻有奇,那麼每12氣(半年)即盈2日1時,一年約盈5日。也就是說:甲子符頭與節氣兩種曆法存在差距,又由於太陽運行在冬至和夏至時期運形速度不一,因此就會呈現氣有盈縮、時有長短,這樣甲子符頭自然與節氣就難以統一,從而出現正授、超神、接氣、置閏現象。

超神、接氣和置潤    陰陽遁各局的局數是按節氣定的,但是在定局時,卻並不是以節氣死析地去排,還要依據日辰的天干地支。那麼究竟怎樣依據日辰的天干地支來定局呢?

首先談日辰的天干    因為每5天為一局,每局頭一天的日干就必須是甲或己。甲是10天干中的頭一個,定局時從甲開始,甲、乙、丙、丁、戊正好是5天,為一局,下一局接著從己開始,庚、辛、壬、癸又是5天,再到另一個5天,又是從甲開始。

再談日辰的地支。    每個節氣上中上三元一天的地支也是有規律的。在敘述這種規律之前,我們先得說說12地支的孟、仲、季問題。我們知道地支是12個,而一年的月份也正好是12個,所以一個地支配一個月份,稱為月建。正月建寅,二到十二月分別建卯、辰、巳、午、未、申、酉、辛、亥、子、丑。如果我們把這12個按春夏秋冬來分,3個月為一季。這就是寅、卯、辰為春季,其餘以此類推。每季的這3個月,頭1個稱「孟」,第2個月稱「仲」,每3個月稱「季」。所以寅、申、巳、亥為四孟,子、午、卯,酉為四仲,辰、戌、丑、未為四季。    現在就來談奇門排局時每個節氣上中下三元每元頭一天地支的規律。不管是哪一個節氣,上元頭一天的地支為四仲之一,出不了子、午、卯,酉;中元頭一天的地支為四孟之一的,出不了寅、申、巳、亥;下元頭一在的地支為四季之一,出不了辰、戌、丑、未。    把上面所談的兩點綜合到一起來看,每個節氣上中下三元每元頭一天天干地支的規律是:每個節氣上元頭一天的干支不是甲子或甲午,就是己卯或己酉;中元頭一天的干支不是甲申或甲寅,就是己巳乙亥;下元頭一天的干支不是甲戌或甲辰,就是己丑或己未。    所以要判斷當日屬於哪一局,就要看這一日屬於哪個節氣。從大的範圍來說,從冬至到芒種這十二個節氣里為陽遁,從夏至到大概的這12個節氣里為陰遁。從小範圍來說,在確定了這一三為陰遁還是陽遁之後,就要看這一天屬於哪一個節氣的哪一元,就知道這一天屬於哪一局。    一個節氣的上元,並不是從交這個節氣的那一天開始的。一個節氣上元的頭一天,有時在這個節氣的前頭,有時則落在後頭,只在個別情況下和節氣是同一天。節氣上元頭一天稱作「符頭」。節氣上元的頭一天跑到節氣的前邊,即符頭先至而節氣未到,這叫「超神」。節氣上元的頭一天落到節氣的後邊,即符頭未到而節氣先至,這叫「接氣」。如果這個節氣上元頭和節氣正好踫到一天,即符頭與節氣同至,這叫「正授」。    「超神」在開始時,符頭只超過節氣一兩天,以後逐漸超得越來越多,至超過九天時就要置閏,就是重複一個節氣,即把某個節氣的上中下三元再重複一次。如在芒種節置閏,芒種上中下三元為陽遁六、三、九局,就是在芒種下元陽遁九局之後,接著最後一天(芒種下元的第五天),按照日辰次序向下排,再安排陽遁六、三、九局,然後才開始夏至上元陰遁九局。置閏的三元稱作「閏奇」。

    須要注意的是,並非在哪一個節氣中進行。這兩個節所就是芒種和大雪,如果不是在這兩個節氣時,即使超過十天也不能置閏。為什麼要放在這兩個節氣呢?這是因為這兩個節氣恰在二至之前。陽遁從冬至開始,陰遁從夏至開始,在二至之前的節氣置閏,就是在陽遁陰遁開始之前把符頭調好,使符頭和節氣盡量接近,而不致超過過多。    超神、接氣與置閏的問題,古人與現代人一樣,由於意見不一致,究竟超過多少天才置閏,是在冬至前置閏,還是夏至前置閏,搞得一般人無所適從,不知道每一天該用奇門遁甲的陽遁幾局或陰遁幾局,似乎只有依靠少數所謂「奇門大師」編好的奇門遁甲專用曆書才能使用。有的古籍,更把這個問題神秘化,說什麼「閏奇閏奇有妙訣,神仙不肯分明說,超神接氣若能明,便是天邊雲外客」。  實際上,這個問題並不複雜,也不神秘,更沒有什麼妙訣,實質是,一年地球繞太陽的周期是365.2422日,而奇門遁甲按24節氣,一個節氣上、中、下三元布局,一元5天,共有360天,還有5.2422日無法安排,所以才產生了符頭難以「正授」,而出現「超神」和「接氣」現象。為了解決這一矛盾,才出現了置閏法與不置潤的分歧。置潤的辦法,無論是「超神」超過九天還是九天頭上就置潤,都帶有很大的人為成分。無論是在冬至前置潤,還是夏至前置潤,都是把原來15天的一個大雪節或芒種節變成人為的30天,把陰遁四七一或陽遁六三九重複使用兩次,這並不符合實際的天文現象和地球圍繞太陽運行的規律,違背了老子講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原則。而奇門遁甲預測學,正是按照老子講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原則,力圖把握天、地、人三者和時間與空間的統一性的一門學問。從這個意義上講,奇門遁甲置潤派在理論上是站不住腳的。    為解決上述矛盾,古代先哲又提出不置潤的主張,歷史上稱為「無潤派」,無潤派有二種方法,一種是拆補法,二是茅山道人創造的方法。茅山道人的方法必須按照事先編製好的奇門曆書才能應用,比「置潤派」的方法還複雜,所以也不實用。拆補法既把上、中、下三元放在每一個節氣之中,又遵循六十甲子循環中子、午、卯、酉為上元,寅、申、巳、亥為中元,辰、戌、丑、未為下元的規律,只要一進入交節時辰,就用這個節氣規定的遁甲局。這樣就出現了殘上——中元——下元——補上或殘下——上元——中元——補下的局面,因而又叫做拆補局。

拆補法  其實拆補之法也沒什麼,第一就是大家嚴格按照節氣來來定局就行了;第二嗎,就是按照奇門遁甲中甲己為符頭,遇子午卯酉為上元,寅申巳亥為中元,辰戍丑未為下元就可以了,換局的時間就是嚴格按節氣交節的時間;第三,冬至後用陽遁,夏至後用陰遁。下面舉幾例證之:  例①  公元2004年4月4日的酉時(18時59分)交清明節,那麼此日的18時58分仍屬春分局內,再看此日的干支是癸丑,可知其符頭是己酉,當屬上元,而春分在夏至前冬至後,用陽遁,再查奇門遁甲用局數:大寒春分三九六,上元則是陽遁三局,故而得出公元2004年4月4日的18時58分用陽遁三局。  例②  公元2004年4月4日19時01分則過了清明節,就是清明的局元了,此日癸丑,符頭己酉,當屬清明上元,立夏清明四一七,所以用陽遁四局,接下來甲寅(4月5日)至戊午(4月9日)用清明中元之陽遁一局,己未(4月10日)至癸亥(4月14日)用清明下元之陽遁七局,接下來甲子(4月15日)至戊辰(4月19日)又用清明上元之陽遁四局,4月20日己巳用清明中元之陽遁一局,但是此日的丑時(2時11分)仍用清明中元,而在本日的2時11分之後就用穀雨的節氣了,此乃中元,穀雨小滿五二八,則2時11分後就用中元陽遁二局,直到癸酉(4月24日),從4月25日甲戍日至4月29日戊寅用穀雨下元陽遁八局,4月30日己卯日至5月4日癸未用穀雨上元陽遁五局,5月5日甲申用中元陽遁二局,但是此日的12時33分交立夏節,所以本日的12時33分後則該用立夏的中元陽遁一局了,余可類推之爾!  例③  公元2004年6月21日辛未日的上午9時39分交夏至,則9時39分前用芒種的中元陽遁三局,而9時39分之後則用夏至中元陰遁三局了;6月24日甲戍日至6月28日戊寅日用夏至下元陰遁六局,6月29日己卯日至7月3日癸未日用夏至上元陰遁九局,再接下來,7月4日甲申日至7月7日的丁亥日的凌晨3時18分用夏至中元陰遁三局,而7月7日的3時18分交小暑節,故而3時18分後用小暑中元陰遁二局,再接下來類推即可了,7月9日己丑日至7月13日癸巳日用小暑下元陰遁五局,7月14日甲午日至7月18日戊戍日用小暑上元陰遁八局,7月19日己亥日至7月22日壬寅日的20時32分用小暑中元陰遁二局,而從7月22日的20時32分交大暑,則20時32分後則用大暑中元陰遁一局,余者,讀者自能推而出之。    我想大家一看就知道了該怎麼用局了,只要你將各個節氣的用局數記熟了,走到天下各方,只要有一本曆書,你一看到了哪個節氣就知道用哪個局了,是不是很容易,很方便,奇門遁甲在古代號稱「帝王之學」,密藏於宮中,不示外人,其實,即使傳於民間也不會有很廣泛的傳承的,因為以前使用超神、接氣、置潤法,很多人在學習奇門遁甲時第一個碰到的問題就是這個如何起局法?一看到超神、接氣、置潤法頭都大了,此第一關便已經倒下去一大片人了,再有精進者少矣!現在好了,拆補法簡單明了,大家一看就懂了,根本不用去煩什麼頭腦——超什麼神,接什麼氣,置什麼潤了————大道至簡爾! 

一、 超神  超神即是符頭先到,而節氣未到,即用超神,蓋其節氣未到,而奇星已先到,神即日辰也,超即是超過也,今超神用法舉例如下:  1、公曆1949年8月8日庚午日卯時交立秋節,而符頭甲子在8月2日,已超過立秋前7日爾,此即超神也,合甲子日為立秋上元用局。  2、公曆1958年5月6日癸未日辰時交立夏節,而符頭己卯在5月2日,已超過產夏節前5日爾,故5月2日己卯該用立夏上元。  3、公曆1971年11月8日丁酉日巳時交立冬節,而符頭甲午在11月5日,超過立冬前4日,故11月5日甲午該用立冬節上元。

二、 接氣  接氣是節氣已先到,而符頭還未到,此時就要用接氣爾,今為使讀者簡明易懂、易學,舉例證明如下:  1、公曆1899年(光緒25年)6月22日辛酉日子時交夏至節,而符頭甲子在6月25日,故甲子為接氣4日,合甲子日用夏到上元。  2、公曆1911年2月5日丙午日卯時交立春節,而2月8日己酉晚到四日,故己酉日為接氣,該用立春上元。    3、公曆1916年8月8日卯時交立秋節,而8月10日己卯符頭才到,晚3日到,故己卯日為接氣,該用立秋上元。

    大家看到沒有,這個超神、接氣、置潤法是不是很繁索,不如拆補法簡明扼要,所以建議大家使用拆補法,我也同意張志春老師的說法,嚴格按照節氣交節的時間來進行換局用局,所謂: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一切按照自然規律來進行爾!

正授  所謂正授即是節氣與符頭在同一天到達,不偏不倚,故這一天符頭是什麼局就用什麼局,例如下:  1、 公曆1899年9月8日己卯日卯時交白露節,白露節與己卯日同一天到達,故今日即可用白露上元。  2、 公曆1996年2月19日甲午日亥時交雨水節,雨水氣與甲午日符頭同一天到達,故今日合用雨水上元。    3、公曆1917年6月6日己卯日申時交芒種節,芒種節與己卯日符頭同一天到達,故己卯日合用芒種上元。

置潤      置潤即是節氣未到,而符頭已超過節氣前九日,無再超之理,此時該當置潤,置潤就是將這一局之數「上、中、下」三元重複使用一遍即為置潤,但置潤必須在芒種與大雪節之間,國為符頭與節氣不能同一天到這(即正授)每日餘五時二刻,這多餘之時就要置潤。而世種在夏至前,大雪在冬至前,夏至與冬至是陰陽二遁的開始,所以在每次陰陽變遁之時就要將符頭調整好,此即是為什麼置潤要放在芒種與大雪節期間,廢話少說了,舉例證之如下:  1、公曆1898年12月7日甲辰日巳時乃交大雪節,而其符頭甲午在11月27日,已超過大雪節11日,已無再超之理,故11月27日甲午為大雪上元,12月2日己亥為大雪中元,12月7日甲辰為大雪下元,至12月12日己酉日復為大雪上元,12月17日甲寅復為大雪中元,12月22日己未復為大雪下元,如此6元,大雪節用局2次,即為置潤之法,而12月22日己未日寅時又交冬至節,故12月27日甲子才為冬至上元,原來超神由於大雪節置潤一關而變為接氣了,再往後陽遁用局續下。  2、假如公曆1901年12月8日庚申日寅時交大雪節,而符頭己酉在11月27日,已超過大雪節12日,已無再超之理,合當使用置潤之法,故11月27日己酉日為大雪節上元,12月2日甲寅為大雪中元,12月7日己未為大雪下元。那麼,置潤即是把本局重複一遍,則到12月12日甲子復為大雪上元,12月17日己巳復為大雪中元,12月22日甲戌復為大雪下元。置潤已畢,緊接著下一個節為冬至,12月22日甲戌日亥時交冬至節,而符頭己卯在12月27日,故12月27日己卯日為冬至上元,如此順輪而去。此即置潤之法也。  4、再如1959年6月6日己未日戌時交芒種節,而符頭己酉在5月27日,已超過芒種節前11日,余無再超之理,合當用置潤之法也,則5月27日己酉日為芒種上元,6月1日甲寅日為芒種中元,6月6日己未為芒種下元,至6月11日甲子復為芒種上元,6月16日己巳復為芒種中元,6月21日甲戍復為芒種下元,如此6元已了,置潤已完,至6月22日乙亥日午時交夏至節,而符頭己卯日在6月26日,則6月26日己卯為夏至上元,如此順輪.

再看三種方法比較    拆補法是節氣用局圖的靈活執行者,在執行節氣用局與干支紀時中,有時打了些折扣。例如:夏至用局是陰遁九三六局,如果夏至日干支正是中元符頭,那麼拆補法在夏至這個節氣中就要用陰遁三六九局,在用局順序上打了折扣。由於每個節氣第一天的日干支往往不是上元符頭,這一天第一個時辰則不是甲子時,那麼該節氣每一局的六十個時辰與六十甲子就沒有完整周期的對應關係,拆補法在執行干支紀時中也打了折扣。

    置潤法嚴格執行干支紀時,並適時調整跟上節氣的變化。每一局的60個時辰都是從甲子時起的60甲子完整周期,即使在置潤時段,也是三個60甲子完整周期,故能夠在一個節氣中,形成十八次九星值符小循環、20次八門值使小循環、2次九星中循環。在一年中,有24個節氣用局的大循環,還有6次60天的甲子循環,72次60個時辰的甲子循環,48次九星的中循環,若遇置潤,九星的中循環一年50次,正好是大衍之數,這是巧合?還是玄機?值得探究。    茅山法是節氣用局圖的忠實執行者,無論節氣時間長短,只要節氣一到,即按該節氣上、中、下三元的次序用局。因未考慮日干支的變化,每個節氣三元第一天的日干支不一定與甲、己符頭對接得上

    綜上所述,奇門遁甲不僅包含有豐富的易學象數內容,而且效法天地自然的運行規律,呈現不同級別、不同層次、大大小小的循環結構,其中環環相扣、並行不悖、周而復始,構成一個象數豐富、變化複雜而又有條不紊的動態預測系統。奇門遁甲不愧為中華術數之王。      通過以上比較,置潤法具有一定的規律性,但並不由此否定茅山法與拆補法的使用效果,尤其在沒有充分實踐數據檢驗的情況下,不可輕易下結論。用這三種方法定出的用局有時相同有時不同,若三種方法用局不同,起局後的奇門格局也各不相同,直接影響到預測效果。選取哪一種用局為好?各有各的主張,各有各的經驗,見仁見智。     
推薦閱讀:

奇門遁甲茅山法在線排盤
《茅山後裔》正英之後,茅山尚在
茅山派張正熙論十天干
茅山派張正熙年月日時干支的推算方法

TAG:比較 | 茅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