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八成以上直腸癌初期易被誤診

    

重慶市腫瘤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趙和照

    新華網重慶健康頻道11月17日電 直腸癌是胃腸道中最常見的腫瘤。據統計,目前我市發病率排位已上升至第二,胡亂斷診、缺乏認識也是致直腸癌發生的重要因素。大便出血認為是痔瘡卻讓陳先生惹上了「大麻煩」。他以為不管不問,改善習慣就能解決了,哪知道等到腹痛難忍去醫院就診時,卻被確診為直腸癌晚期。

    腫瘤當痔瘡 誤診率相當高

    今年28歲的陳科(化名)是朋友們口中的「宅男」,原因是他在渝北區一家網路公司擔任程序員。工作性質讓他養成了不是坐在公司就是呆在家裡的生活習慣,外賣自然成了「家常便飯」的事兒。

    大約在一年前,陳某突然發現自己有大便帶血的癥狀,但除此之外也沒有其他不適,「大便帶點血,我以為就是坐久生的痔瘡,沒什麼大不了的,改變下生活習慣就好了。」抱著這樣的想法,陳先生便不管不問的拖了下去。直至最近,天氣轉涼,連續吃了幾次火鍋,陳先生突覺腹部劇痛,到大醫院就診後最終被確診為直腸癌晚期。

    80%的人會把腫瘤誤認為痔瘡

    「許多市民一發現有便血癥狀就認為是痔瘡,這種認識是錯誤的。」重慶市腫瘤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趙和照說,大便帶血可能是痔瘡、肛裂、肛乳頭肥大、直腸息肉、腸炎、腸道腫瘤等多種疾病,因此很容易混淆。據相關統計,由於兩者癥狀相似,80%的腸腫瘤患者在早期都會自認為是痔瘡。

    趙主任表示直腸癌的早期癥狀主要以大便習慣性異常改變,如腹瀉及排便交替出現或排便次數增加。但若發展到大便帶血或等到患者感覺肚子疼痛時,通常離晚期已不遠了。「其實如果出現便血的話,通過指檢和直腸鏡等檢查,能夠確定地判別是腫瘤還是痔瘡。」趙主任說,當患者發現大便帶血且血量較多時,一定不要想當然地認為是痔瘡而置之不理,應及時就醫檢查,並進行腫瘤篩查。

    「白領」一族患直腸癌率高

    「所謂」病從口入「,預防直腸癌的關鍵在於調節飲食。」趙主任說,直腸癌其實是一種生活方式病,它的發生主要是還是跟吃有關。隨著人們飲食結構的改變,高脂肪、高蛋白、低纖維的飲食佔據了主導地位,特別是「白領」一族,不管是工作還是日常生活都喜歡坐著;出門愛「打的」;不愛運動;喜好大魚大肉;習性暴飲暴食;不注重飲食健康,使得直腸癌悄然而來。

    趙主任還表示,眼下正值寒冬之季,市民朋友通常會吃一些辛辣、肥厚食品進行禦寒。實際上,隨著生活習慣的改變,過度進補反而還會造成營養過剩,導致其他疾病的發生。同時,冬天喝酒、吃火鍋、食油膩食物,更易誘發肛腸疾病,因此預防時要注意飲食均衡,多吃水果蔬菜。

    為此,趙主任提醒市民,若發現有便血、肛周疼痛、肛門腫塊突起、流膿、腹痛腹瀉、便秘、肛門異物感等癥狀時,尤其是久坐、熬夜、愛宵夜、喝酒、喜肉食辛辣食物及4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或是肛腸疾病家族史等腸癌高危人群,最好一年做一次直腸鏡檢查,一旦出現癥狀,及時就醫,做到早診早治療。

    相關政策:

    據了解,我國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是國家重大醫改專項和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已於2012年啟動,重慶曾作為第一批實施的9個省份中率先完成項目工作。截至2014年9月底,項目組在重慶市渝中區、沙坪壩區和南岸區等3區縣共完成11萬份高危人群問卷調查。城市癌症早診早治項目持續時間為5年,將先後在我市篩查25萬人,將在各區縣輪流進行。

    小貼士:教你區別辨別痔瘡和直腸癌: 

    痔瘡和直腸癌的發病部位很相似,容易混淆,應注意區別,以免延誤直腸癌的治療。       

    (1)大便:痔瘡病人時常便秘,排便時肛門感覺有異物感、發脹;直腸癌病人的大便習慣明顯改變,大便次數明顯增加,吃止瀉藥也不見效。         (2)便血:痔瘡病人是因排便用力損傷患處,血液隨大便排出後滴下來,有時也附著在大便上形成清晰的一條線,與糞便不混合,無貓液,血液的顏色鮮紅;直腸癌病人的大便常棍有血液、貓液和膿液,血液的顏色不是很紅。       

    (3)觸摸:如果用手指插人痔瘡病人的肛門觸摸,感到內部有一些凸起,是軟的顆粒可能是痔瘡;直腸痛病人的腸內有菜花狀硬塊,檢查後的指套有血液、貓液和膿液者,還須去醫院作進一步確診。       

    (4)年齡:痔瘡在任何年齡段都可能發生;直腸癌多發生於中老年人,尤其是老年人大便習慣突然改變(次數增加、稀便),晚期直腸廟病人的肛門周圍會有疼痛感。

    相關鏈接》》 趙和照

    副主任醫師,重慶市腫瘤醫院胃腸外科副主任,畢業於重慶醫科大。中國抗癌協會大腸癌專委會青年委員,重慶市抗癌協會大腸癌專委會委員,中國中西部地區胃癌外科協作組委員。


推薦閱讀:

一不小心,腸子掉出來了
直腸癌

TAG:直腸癌 | 誤診 | 直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