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名人聖賢》之第29集—《雄辯四方—晏嬰》(文本稿)

《中國古代名人聖賢》之第29集—《雄辯四方—晏嬰》(文本稿)

 

《雄辯四方—晏嬰》

在中國歷史上,充滿智慧的人不少,但晏嬰卻是一個獨特的人物,這不僅因為他身處相位,更在於他的智慧流派,充滿幽默和靈氣,與眾不同。更主要的是,晏嬰是一個醜陋的矮個子,卻當上了相國,不僅當上相國,而且能夠以各種巧妙的方式,影響三代君主和臣民,並使齊國的影響,在春秋各國中不可小視。由於其影響甚大,象孔丘被尊稱為孔子一樣,他也被後人尊稱為晏子。

晏子生活的時代是春秋末期,這是中國古代發生大變革、大動蕩的時代,社會各方面都在發生著深刻的變化。晏子作為春秋末期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和外交家,曾事齊靈公、庄公、景公三朝。景公時為相,輔政長達40餘年。既是三朝元老,也是齊國的一代名相。

晏嬰的一生,主要在齊國的政治舞台上度過,他忠君而不保守,機智靈活而不固執呆板,遵禮尚賢而又節儉愛民。司馬遷將其比為齊國的另一位著名的宰相管仲,推崇備至,用「不辱使命,雄辯四方」 八個字來形容他的外交活動。

春秋中期,諸侯紛立,戰亂不息,中原的強國晉國謀劃攻打齊國,為了探清齊國的形勢,便派大夫范昭出使齊國。

齊景公以盛宴款待范昭,其間正值酒酣耳熱,均有幾分醉意之時,范昭借酒勁向齊景公說:請您給我一杯酒喝吧。景公回頭告訴左右侍臣道,把酒倒在我的杯中給客人。范昭接過侍臣遞給的酒,一飲而盡。晏嬰在一旁把這一切看在了眼中,厲聲命令侍臣道,快扔掉這個酒杯,為主公再換一個。

依照當時的禮節,在酒席之上君臣應是各自用個人的酒杯。范昭用景公的酒杯喝酒違反了這個禮節,是對齊國國君的不敬,范昭是故意這樣做的,目的在於試探對方的反映如何,但還是為晏嬰識破了。

范昭回國後,認為齊國有晏嬰這樣的賢臣,現在去攻打齊國,絕對沒有順利的把握。晉平公因而放棄了攻打齊國的打算。

靠外交的交涉使敵人放棄進攻的打算,也就是現在的「折衝樽俎」這個典故,這就來自晏嬰的事迹。孔子稱讚晏嬰的外交表現說,不出 樽俎之間,而折衝千里之外,正是晏子機謀的真實寫照。

晏嬰不但在迎接外國使節的時候,做到堂堂正正,而且在出使外國之時,每次也能態度堅決,隨機應變,不辱使命。

春秋末期,諸侯均畏懼楚國的強大,小國前來朝拜,大國不敢與之結盟,楚國簡直成了諸侯國中的霸主。

齊相國晏嬰奉齊景公至命,出使楚國,楚靈王聽說齊使為相國晏嬰之後,決定羞辱齊國一番,以揚楚國之威。當晏嬰身著朝衣,乘車來到了楚國都城東門,見城門未開,便命人換門。守門人指著旁邊的小門說,相國還是從這狗洞中進出吧,這個洞口寬敞有餘,足夠您出入。

晏嬰聽罷,笑了一笑,言道:「這可是狗進出的門,又不是人進出的門,出使狗國的人從狗門出入,出使人國的人從人門出入,我不知道自己是來到了人國呢,還是狗國呢?我想楚國不會是一個狗國吧!」守門之人將晏嬰的話傳給了楚靈王,楚靈王聽罷,沉思了一會兒,才無可奈何的吩咐打開城門,讓晏嬰堂堂正正地進入了楚都。

晏嬰去世後,孔丘曾贊曰:「救民百姓而不誇,行補三君而不有」,晏子果君子也 」。傳世之作《晏子春秋》,是世人收集有關他的言行編輯而成的。

步出臨淄齊國宮城遺址以北半華里,有一座高十餘米,方圓近百米的古墓,四周有灰色的八棱牆環抱,顯得幽靜雅觀。步入八棱門,墓前有明代萬曆年間的石碑一座,碑文「齊相晏平仲之墓」七個大字蒼勁有力,古樸風雅,相傳這就是晏嬰冢 。

生活在春秋時期的晏嬰,其智謀、氣節和美德是唯能可貴的,但他畢竟是剝削階級的代表人物,我們今天對他作以評價和稱頌,在於肯定他在當時歷史條件下的進步作用,吸取古人思想品德之精華,對於今天精神文明的建設是有所裨益的。

(文本稿為本人根據視頻資料整理)


推薦閱讀:

第六章 樂見聖賢
孝道三、古聖賢銘言
詩書聖賢(二十)
《天傳彌勒新經》:八、以善為法渡聖賢,以惡為戒懲冥頑
《中華聖賢經》二 - Qzone日誌

TAG:中國 | 名人 | 古代 | 晏嬰 | 文本 | 聖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