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世間情為何物」:經濟學的回答

「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在經濟學家看來,這話昏頭昏腦,什麼信息也沒有。請問,世上真的有「生死相許」的人嗎?當然不能說沒有,但少得可憐。更主要的是,對於社會上大部分的人來說,愛情與婚姻也象人類的其他行為一樣,主要目的不是瘋瘋巔巔、尋尋覓覓,更不是什麼「生死相許」,它帶給人的是實實在在的收益,因此同樣要經由理性的選擇,並符合於經濟學的理性分析。

那麼,人們談情說愛,喜結連理,究竟圖的是哪門子收益呢?過去馬克思作過一番分析,認為愛情迷人的面妙後掩蓋的是「生育後代」的目的。其實在現代社會,生育完全可以不必通過婚姻來獲得,弄個玻璃管子就行,花錢也不一定多,何必一定要藉助於婚姻,繞那麼大一個彎!有人從現代經濟學的角度分析了婚姻的「四大收益」,或許更為確切。婚姻的作用,一是可通過勞動分工實現比較利益和遞增報酬,比如女主內男主外,或女主外男主內,要比每個人既主內又主外,效率要高。二是互相提供信用,協調人力資本投資的收益,比如一人工作供養另一人讀書,最後共享榮華富貴。三是可分享家庭共有品,如調兒弄子的天倫之樂。此外還有彼此的知識和智慧,也是可分享的共有品。所以人們常發現,妻子教育程度上升,有助於提高丈夫工資。四是防災保險,如生病不至於無人照顧等的收益。若問在印度和中國農村,女兒一般遠嫁外地,為的是什麼?一個合理的解釋是為了更有效地防範農業歉收的風險。婚姻有這麼多收益,可以解釋為什麼大部分的人都選擇了「結婚」而不是「獨身」。

對於婚姻的經濟學理論解釋,早已有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利.貝克爾開拓在前,讀者徑可自行找來他的《家庭經濟學》一讀,無需我輩再饒舌。不過,新問題層出不窮,現有朋友提出的17個問題在此,在加利.貝克爾教授那裡恐怕找不到現成答案。筆者不妨就這些中國「土生土長」話題試作一回答,和大家一起分享經濟學的智慧,同時就教於方家。需要說明的是,筆者心目中,中國當前存在著一個大致稱得上是有效率的婚姻市場,人們在市場上自願、平等地達成婚約。筆者全部的分析將以此為前提。這一前提有沒有依據?不久前,上海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作了一項有關「中國婚姻質量」的調查(下面的討論還要多次引用這一調查,但不再註明),目前中國父母包辦的婚姻約佔14.4%,自己認識或介紹認識的佔85.6%,同時有75%的婚姻達到中等水平,3%的夫妻關係為高質量和完美型,只有22%為低質量。這些數據表明中國的確存在著婚姻市場,而且頗為有效。

1, 誰是婚姻的最大受益者,男人還是女人?

對於一個建立在自由、平等基礎上,富於效率的婚姻市場來說,結婚意味著雙方簽訂下合約,「交易」達成,雙方均對於「交易」有預期收益。至於男女雙方誰從婚姻中獲得的收益最大,從理論上說恐怕是一半對一半,具體則不可一概而論。

我們可以把離婚看作一個「信號」指示器。如果男方提出離婚,那麼意味著女方從婚姻中獲得的收益大於男方;如果是女方提出離婚,則意味著男方從婚姻中獲得了更大的收益。至於量化的分析,可從離婚的補償費用大致推斷。

2,女大男小的婚姻和男大女小的婚姻,哪種更合理?

經濟學相信,自願、平等基礎上的交易均為合理交易,因此無從抽象比較在具體生活中,女大男小的婚姻和男大女小的婚姻何種為更合理。

不過,從經驗和概率的角度,我們可以認為男大女小的婚姻要優於女大男小的婚姻。聯合國的人口統計資料顯示,初婚年齡各國總體上都是男比女大。相差最小的是愛爾蘭,只有1歲左右;最大的是馬里,高達11歲。西歐平均相差2.5歲,東歐和南歐3.5歲,北美相差2歲,南美約差2-3歲,日本差3.7歲,印度近5歲,中東約為4歲,非洲一般在5至10歲之間。我國的差距較低,80年代只有2.7歲,近年來差距有擴大趨勢。據最新調查,妻子年齡大於丈夫3歲的只有1.8%,大1歲-3歲的約12.2%,夫妻年齡相同或丈夫大於妻子1歲-3歲的最多,達56.8%,丈夫大妻子6歲以上的也已經達到8.4%。所以,在咱們中國,可以說男大於女的婚姻,其勝出的概率更大。

3、 有錢人的婚姻風險更大?

這句話問的不是特別清楚。我想問者的意思是女孩子嫁給有錢人的風險是不是更大。我的答案很簡單,「Yes」。原因也很簡單,假設其他條件相同,按高風險高收益的投資原理,你嫁的人越有錢意味著投資的收益越高,必然要相應承受更高的風險。 4,如果婚姻是個市場,誰是搶手貨?

選擇婚姻涉及到財富、地位、健康、教育、相貌、年齡等因素。綜合得分高的人就是婚姻市場上的搶手貨。比如,香港的李澤楷就因此被棒為「至尊王老五」。

5,美貌與年齡的優勢(男女都看)

男人年齡不是越小越好,反而是成熟一些較好,但年老後優勢衰退,因此其得分分布類似於一條拋物線。至於女人的美貌,則是越漂亮得分越多,因此基本上近似於一條向右上方傾斜的射線。

6,中國的「怕老婆現象」

大肆喧染、舉世聞名的所謂中國人「怕老婆現象」,其實是子虛烏有。調查數據顯示,在「誰擁有家庭實權」一項上,中國的家庭中31.3%的家庭實權在丈夫手中,52.6%的家庭是"差不多",只有16.1%由妻子做主。可見,中國仍然是個「男權社會」。中國的男子們大喊大叫「妻管嚴」,怕是別有用心!

7,壞的婚姻可以導致……

不均衡,夫妻雙方精神、健康等福利狀況的下降,第三者插足,小孩、雙方親屬福利狀況連帶下降以及社會總體福利的下降,嚴重者可導致解除契約――離婚。在離婚的情況下,大量的「沉沒成本」將無法收回……

8,遲婚現象

「遲婚」表明婚姻成本上升,或相對收益下降,或兩者兼而有之。

成本上升方面,由於在大部分的時間段中,人的收入通常隨年齡而增長,當女方要求更高的嫁妝時,意味著婚姻成本上升,「持幣待購」的時間將延長,被迫性的「遲婚」現象將出現。相對收益下降方面:比如,現代人更看重「事業」,希望先立業,後成家,意味著婚姻的收益相對「立業」出現下降,主動性的「遲婚」現象將出現。根據美國人口普查局1980年報告,現年45-54歲的男性人口中,結婚年齡低於20歲的,有35%的人收入低於一萬美元;結婚年齡在21-29歲的,只有17.5%的人收入低於一萬美元。從收入中值看,18歲以下結婚的為一萬四千美元,19-20歲結婚的為一萬七千美元,21-29歲結婚的為一萬九千美元。證明要想收入高,結婚的確就得晚。

另外,社會約束條件變化也會改變婚姻成本或相對收益,從而影響婚齡。比如,城市化建設出現障礙,城市住房價格上升,意味著成本上升,被迫性的「遲婚」可能出現;或者,當未婚亦開始變得可以容易地獲得性生活,意味著婚姻「性的滿足」的效用相對下降,主動性的「遲婚」亦將增長。

9,名人緋聞是好是壞

好。理由是,有利於改善全社會福利。因為受損害的名人是少數,而社會上大多數人有了豐富的談資,福利提高,總體上福利的提高大於收益。另外,名人有時還可以從緋聞中獲得額外的福利,如吸引「眼眼」數的增加等,因此有時是「帕累托改進」。 10,夫妻的AA制代表進步嗎?

是。理由在於,婚約中雙方的產權如同資產產權一樣,越是能夠清晰界定,越是意味著社會在技術或制度上的進步。

12,婚前財產公證只對有錢人有利?

否。產權清晰有利於交易雙方,而不是某一方。

13,如果離婚,青春補償費該怎麼算?

無法事先界定,只能由一對一的博弈、交易來定。理論上,從零到無窮大都可能在合理的補償區間之內。

14,異國婚姻是高投資高回報?

未必!關鍵要看是上嫁(聚)還是下嫁(聚)。因而,與「異國」與否無關,只與財富、地位、健康教育、相貌、年齡等綜合得分相關。另外,高收益高風險為一般投資原則,同樣適用於婚姻市場,但高投資是否高回報則不確定。 一位曾在新華社做過事的朋友講過這麼一樁子事。十年前,他的一位同事捕捉到一個大新聞,一位瑞典姑娘嫁給了一位安徽農民。一時間,弄得大家無比激動,好象這是鴉片戰爭以來中國最大的外交勝利似的。後來,仔細了解事情經過,滿不是那麼回事。這位小夥子戶籍身份是農民,但真正的職業卻是一位流浪畫家,時年二十三歲,身高一米八一,風流倜儻。而那位「洋妞」呢,時年三十八歲,既老且丑,而且有些神經,用採訪記者的話說,是那種明明一點不懂中國文化,卻偏說自己熱愛中國文化的主。朋友的結論就是,兩情相悅,是人家的私事,沒有什麼好說的,既不能說農民娶洋妞就賺了,也不能說靚仔被人摳就賠了。足見異國婚姻談不上什麼高投資高回報,除非限制於某一特殊類別的異國婚姻。 15,相親的作用

增加對於彼此的信息,減少信息不對稱。

16,未婚媽媽特別傻

未必!每個人的效用函數是不同的,作未婚媽媽也是一種理性選擇。美國2000年未婚媽媽約佔總體的三分之一,誰能說美國女孩傻?

17,網戀成本最低? 錯。一見鍾情白頭偕老者成本最低,堪稱以最小成本獲最大收益的典範,當然屬可遇不可求、高風險高收益一類。網戀在某些方面減少了信息不對稱,但在某些方面增加了信息不對稱,不見得是成本低的一種「交易」方式。最近,四川一位18歲女孩網戀上一位「將軍小子」,千里迢迢跑到江蘇見如意郎君,原來是一位11歲小學生。網戀成本是不是低,由此可略見一斑。

趙曉
推薦閱讀:

用戶稱GOFUN共享汽車押金難退 共享經濟遇通病
金磚宣言,攤牌後還有退路嗎?
三種自由
關於書單
全新交能網v2.0上線!這是一個優質的電力市場輔助決策系統!

TAG:經濟學 | 經濟 | 回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