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靠什麼戰勝日本?(中篇)現狀  持續的較量

………………………………………………………

自抗戰爆發,日本很快佔領中國的半壁河山,國民政府將首都遷到重慶,繼續頑強抵抗。中國實在太大,日本縱然有吞象之心,怎奈自己沒有那樣大的肚子,消化不了。加上蔣介石看清了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局勢和未來走向,絕不投降,這讓日本傷透了腦筋,打又打不下來,談也談不下去,雙方陷入膠著狀態。

1941年夏天,希特勒對蘇聯發動了突然襲擊。同年12月7日,山本五十六率領聯合艦隊攻擊了夏威夷島美國太平洋艦隊所在地珍珠港,美國和日本進入戰爭狀態。1943年在斯大林格勒,納粹德國第六集團軍群被包圍,保魯斯將軍向蘇軍投降,希特勒的戰爭優勢開始發生逆轉。同年中途島海戰,美國重創日本聯合艦隊。1944年,盟軍在諾曼底登陸,納粹德國面臨兩線作戰的噩夢,軸心國全面土崩瓦解。之後在硫磺島,栗林忠道的守軍兩萬多人全軍覆滅,美國轟炸機從硫磺島起飛,可以直接轟炸日本本土。

日本四面楚歌。可即便如此,它在中國戰場上依然佔有絕對優勢。1944年日軍對廣西發動進攻,國民黨軍隊望風而逃。

八年抗戰,國民黨軍隊逃了七年。聽起來讓人覺得很不可思議,簡直是恥辱,可事實就是如此。當時中國除了幅員遼闊人口眾多之外,身無所長乏善可陳。日本是一個現代化工業國家,而中國是一個半封建半殖民地國家,綜合國力與日本不可同日而語。1937年,日本的鋼鐵產量是700萬噸,而中國的鋼產量只有區區19萬噸,達不到日本的三十分之一。日本陸軍是世界一流的陸上武裝力量,國民政府所依靠的軍隊是少量嫡系以及軍閥,土匪,地方武裝改編的雜牌軍。其戰鬥力相較日軍而言要差很遠,如果在戰場正面遭遇,一個日軍聯隊(相當於一個步兵團)發動進攻,國民政府需要調集一個軍的兵力後勉強打成平手——建制單位要上浮三級才能達成勢均力敵的局面。這一點,已經被無數的戰例所證明。

所以日本軍人很瞧不起當時的中國軍人,是有理由的。

從1945年初開始,美國倚仗其強大的空中力量,對日本展開飽和式轟炸,幾乎所有稍具規模、能夠生產軍用物資的城市都被炸得千瘡百孔,滿目瘡痍。空軍指揮官李斯特將軍在給羅斯福的報告里這樣寫道:……總統先生,如果這種情況持續下去,一個月之後,我將找不到任何有價值的轟炸目標。

美國之所以下如此大的功夫轟炸日本,是因為對日本軍人的頑強抵抗印象深刻並且心有餘悸。直到今天,硫磺島戰役依然是美國海軍陸戰隊歷史上最慘烈、損失最大的戰鬥,美軍在擁有了海陸空所有優勢的情況下,勉強和栗林忠道的日本守軍打了個平手,雙方傷亡比例為1:1。日軍之所以戰敗是因為沒有後援並且缺少補給,否則美軍很難將頑強的日軍從島上清除。

日軍在菲律賓的抵抗也異常兇猛,牛島將軍率部給登陸美軍造成巨大的傷亡,他自己切腹自殺後,殘餘日軍在堡壘和坑道以及山洞中堅持了兩月之久,很少有人投降。

順便說一句,駐守菲律賓的日軍最後一名士兵是在1974年才投降的,他在深山中獨自生活了二十九年,而且在得知日本已經戰敗後,還堅持要當年的長官親口解除對他的命令,才能放下武器。此事在上世紀七十年代成為轟動世界的新聞,這名士兵回國時,被日本國民認為是英雄。

嚴格的訓練,武士道精神,服從紀律忠於天皇,日本士兵被訓練成了魔鬼。當美國軍艦逼近日本本土時,已經喪失海空優勢的日本軍人,發動了令人毛骨悚然的神風自殺式襲擊,年輕的飛行員駕駛滿載炸藥、艙門被焊死的飛機,前赴後繼撲向美國軍艦,與之同歸於盡。雖然這種瘋狂的行動並沒有阻止美軍前進,然而卻令美軍高層印象深刻,得出「如果進攻日本本土,美軍士兵的傷亡將達到150萬人」的結論。

為了勝利竟然要付出如此大的代價,美國無論如何都不能接受。在北美的新墨西哥州,奧本海默博士和他的科研團隊已經成功試驗了原子彈,既然日本如此不識抬舉,那就讓他們嘗嘗上帝之火的厲害吧。

綽號「胖子」和「小男孩」的兩枚原子彈分別投到了廣島和長崎。數十萬人在瞬間死去,城市被夷為平地。如此威力巨大的炸彈是日本人沒有見過的,全國陷入恐慌之中。

然而此時,駐華日軍仍然牢牢控制著他們的佔領區,無論是國民黨還是共產黨的軍隊都不能對他們發起實質性的、有戰略意義的攻擊。

為了最大限度攫取戰爭紅利,蘇聯不失時機地向日本宣戰,紅軍在漫長的國境線上展開機械化部隊,關東軍頃刻間土崩瓦解。

面對困境,軍方的強硬派還在叫囂著「一億玉碎」,天皇說話了,他決定終戰。

所謂「終戰」,是無條件投降的委婉說法。天皇的意志是不可抗拒的,日本軍隊懷著一肚子的委屈和不滿,憤怒但是沉默地放下了武器。無數軍官切腹自殺,更多的人選擇活下去。

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一樣,中國又成為了戰勝國。然而這姍姍來遲的勝利,除終止了戰爭帶給人民的無盡苦難之外,沒有為中國帶來任何好處,作為勝利者甚至沒有贏得對手的尊敬。

在這次大戰中,中國幸運地站在了同盟國一方,當軸心國的戰爭機器被粉碎後,中國的勝利是同盟國勝利的蝴蝶效應。日本從來都沒有認為他們是被中國打敗的,當天皇下詔命令停戰時,除了關東軍被蘇軍擊潰,其餘駐華日軍保持著完整的建制和戰鬥力,他們是奉命放下武器的。換句話說,如果駐華日軍打算繼續戰鬥,國共兩黨的武裝力量沒有辦法在戰鬥中取勝。

聽起來似乎讓人難以接受,不過舉一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二戰中,日軍一共有665個步兵聯隊。每個聯隊的軍旗都是天皇親自授予的,所以對於日軍來說,聯隊旗比生命都重要,如果哪個聯隊丟失了軍旗,不僅聯隊長要自殺,就連他的上級---所屬師團的師團長都必須切腹向天皇謝罪。這種至高無上的榮譽感和責任感,激勵著日軍士兵勇敢戰鬥。八年抗戰中,我們從沒有整建制地殲滅過日軍一個聯隊,也沒有繳獲過任何一面聯隊軍旗。

不僅僅中國沒有繳獲過聯隊軍旗,美國蘇聯英國,所有和日本交戰的國家,誰都沒有獲得過這樣的榮譽。二戰中,日軍665個聯隊沒有丟失一面軍旗,納粹德國那些戰功赫赫威名遠揚的師團,如「帝國師」,「赫爾曼戈林師」,「骷髏師」,其軍旗都被蘇聯紅軍繳獲後扔在莫斯科紅場上,以此向斯大林致敬。然而這些戰勝國誰也沒見過日軍聯隊旗是什麼模樣。這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同時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了日軍即使在戰敗時,依然保持著強大的戰鬥力。

美國人、英國人甚至蘇聯人,都對日本軍隊的專業素質、作戰能力給予了高度讚賞。雖然被擊敗,日本軍人獲得了對手的尊敬。與此對應的是,日本軍人完全看不上中國軍人在戰鬥中的表現。甚至連中國的盟國,都對國民黨軍隊評價甚低。

日本是這樣一個民族:她尊敬征服她的人,鄙視被她征服的人。她只敬畏帶給她傷害的國家,而那些被她傷害的國家則完全不屑一顧。戰後日本對美國保持高度尊敬,言聽計從唯美國馬首是瞻,就是基於這種民族心理,所以儘管蔣介石慷慨大方地免除了日本做為戰敗國應承擔的戰爭賠款,日本依然不買他的賬。

二戰後,日本和美國達成了和解,進而結成戰略夥伴關係。雖然美國帶給它的傷害最大,然而日本最聽美國人的話,而且不計前嫌曲意承歡。美國用原子彈摧毀了兩座日本城市,數十萬人頃刻送命。這種悲慘的民族記憶一直保留到現在,每年都會有紀念活動,可從來沒聽說過日本要為此報仇。相反,日本軍隊在二戰中殺了無數中國人,南京一城就有三十萬人遇難,可是日本絕不道歉,至今還聲稱沒有這回事。日本在朝鮮強行徵召大批慰安婦隨軍,這些婦女受到了非人的侮辱和折磨,到今天儘管韓國和日本是同盟,日本同樣不道歉不賠償不懺悔。

二戰結束後蘇聯強行侵佔了原來屬於日本的庫頁等北方四島,日本當然很想要回來,但是她始終不敢與蘇聯強硬對話。因為她知道,無論是前蘇聯還是俄羅斯,北極熊一直都是狠角色,一言不合就會拔刀相向。

日本拎得出輕重,知道該服從誰巴結誰,也知道柿子要撿軟的捏。對於前蘇聯以及後來的俄羅斯,從來都沒有顯示過強硬。曾經也有所謂「民間人士」試圖聲索北方四島的主權,他們乘著小船打著旗幟帶著記者,打算進入俄國人管轄的北方水域企圖登島,但每次都以失敗告終。前蘇聯和俄羅斯在這個問題上立場和態度令人吃驚地一致:如果你來,我就狠狠地扁你。從上世紀六十年代一直到本世紀初,日本人試了四次,每次當他們的船越境時,北極熊總是不加任何警告就派遣軍艦直接開火,完全不考慮這些船隻屬於民用並且沒有任何武裝;完全不管船上的人是死是活;也完全不在意國際社會的看法和動用武力會給自己的國際形象帶來怎樣的負面影響。正如普京所說:「俄羅斯的國土非常遼闊,但沒有一寸是多餘的」。這是真正的寸土不讓。

在死了很多人之後,日本徹底死了心,不再幻想可以從北極熊嘴裡搶回屬於自己的骨頭。它使勁拍美國的馬屁,通過日美安保條約的簽訂,和美國建立起戰略夥伴關係。

美國之所以在上世紀七十年代初將釣魚島的管轄權交給日本,日本在國際經濟競爭領域對美國的讓步是一個重要原因,此外,美國還希望通過此舉鼓動日本充當牽制防範中國的馬前卒。

在這之後不久,中國就加入了聯合國並且成為常任理事國,而且還和美國改善了關係,最終正式建交。然而這一切都不會讓美國改變初衷:包圍限制並且儘可能地削弱中國。儘管當時的中國非常落後,美國人清醒地知道,中國的強大最終有一天會對自己形成威脅。拿破崙曾經說過:「中國是一頭沉睡的獅子,一旦醒來,全世界都會為之發抖……,那就永遠別讓她醒來。」這個判斷,美國人非常推崇並且牢牢記著,他們永遠都不希望中國強大。

戰爭的失敗使日本國民經濟徹底崩潰。美國空軍的狂轟濫炸,將日本的工業設施幾乎全部摧毀,城市破爛不堪,人民流離失所,無業可就生活艱難。日本在廢墟中苟延殘喘,雖然戰爭已經過去五年,但仍然看不到任何復甦的希望。

朝鮮戰爭的爆發,給了日本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由於中國的干預和介入,戰爭規模不斷擴大而且曠日持久,遠遠超出麥克阿瑟最初的預計。美國以及聯合國軍要打贏這場戰爭,需要大量的軍火和補給品,這些東西如果從美國運到亞洲,成本實在太高。天時地利人和,日本陰錯陽差地趕上了難得的機遇,成為美國在遠東的加工廠。

無數的機器設備源源不斷從北美運到日本,工廠被迅速建立起來,日夜不停地開工生產,就業率大大提高,百姓生活一天天變好。與此同時,由於運輸的需要,造船工業也迅猛發展。到戰爭結束時,日本經濟已經恢復到二戰前的水平並且有所超越。

美軍在日本本土的長期佔領,使得英語在普通民眾中的普及率大大提高。麥克阿瑟對日本的最大貢獻,就是在保留天皇的前提下,將日本從一個軍國主義帝國改造成了民主國家。平等的自由競爭使日本經濟飛速發展,司法獨立新聞自由促使社會結構更加合理,社會環境更加寬鬆,人民的創造力和建設熱情被極大地釋放。這一切,都讓日本沿著強國之路突飛猛進。麥克阿瑟也因此被稱為「現代日本之父」。

民主制度和普遍使用英語使日本毫無障礙地融入西方世界。絕大多數西方國家不再排斥日本,相反由於擁有大量低廉的勞動力,以及天生就具備的吃苦耐勞精神,日本在世界範圍的經濟活動中獲得了很強的競爭力。經濟實力增長神速,尤其是汽車工業和電子工業後來者居上,成為世界一流的製造商和供應商。冷戰期間美蘇一直在進行軍備大賽,而日本抓住機會,韜光養晦,用了不到三十年時間,鳳凰涅槃,浴火重生,躋身世界經濟大國之列。

而與此同時,中國則不斷地陷入動亂之中,先是兄弟睨牆打了三年內戰,之後共和國剛成立又介入朝鮮戰爭,再之後反右,大躍進,人民公社,自然災害,文化大革命……折騰得死去活來。到毛澤東去世那一年,國民經濟已經到了崩潰的邊緣。

亡羊補牢,尤未為晚;迷途知返,往哲是予。經歷了無盡的苦難之後,百廢待興的中國深刻反思,終於找到了正確的道路。階級鬥爭的理論被摒棄,以往的錯誤路線被批判,對馬克思主義的誤讀和片面利用遭到質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唯物主義原則得到牢固確立,改革開放成為全民共識。

人民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熱情被釋放,勞動生產力極大地提高,市場經濟取代了計劃經濟。自1978年到2010年,國民生產總值平均每年以兩位數的速度增長。這是極其驚人的成績,迄今為止,世界上還沒有哪個國家在其發展過程中曾經做到過。中國用了三十年時間,走完了發達國家五十年、甚至一百年都未必能走完的路。

中國的經濟實力高速持續增強,二十五年前,GDP僅僅是日本的四分之一,而如今已經超過日本,僅次於美國成為世界第二。中國創造了無數的世界第一:高速公路里程世界第一,鋼產量世界第一,對外進出口貿易世界第一,摩天大樓數量世界第一,手機擁有量世界第一,互聯網用戶世界第一,甚至連奧運會金牌數,中國也是世界第一。順便說一句,在擁有了無數第一的桂冠之後,全球奢侈品購買量世界第一的帽子,也毫無懸念地戴在了中國的頭上。

伴隨著經濟實力的增長,民族自信心也大大增強。隨之而來的是民族主義情緒的高漲。雖然政府一再強調中國的和平崛起,可是社會上瀰漫著躊躇滿志的情緒,要求被尊重的呼聲此起彼伏。前幾年,一本叫做《中國不高興》的書暢銷全國,就說明了這個現象。

中國日益強大,作為鄰居的日本自然而然感到了失落。隨之而來的是憂慮和恐懼:強大的中國會怎樣對待有著血海深仇的日本?中國會不會、要不要翻歷史的舊賬?即便中國不計前嫌,在未來的歲月里,日本又該怎樣和這個東方巨人相處?

改革開放前期,中國發展經濟得到了世界各國的幫助,世界銀行向中國發放的貸款數量,遠遠高於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擁有巨大市場潛力的中國發展經濟,對全世界來說是個好事,會刺激、促進世界經濟的繁榮。

此時日本是對中國提供幫助最多的國家。大量的低息甚至無息貸款湧入中國,還有很多無償的贈予和援助,這些都來自於日本。造成這種情況出現的原因很複雜,一方面日本經濟面臨衰退,大量資金找不到適合投放的項目,另一方面日本也迫切希望中國市場快速培育起來,大開國門使日本的商品找到最近的買主,中國市場潛在的購買力是拉動日本經濟的發動機。還有更隱密的原因是:很多日本人對中國心懷愧疚,希望通過經濟援助的方式予以補償。

這些都是不能否認的事實。中國改革開放前期,日本對華援助力度最大,其先進技術,管理方式促使中國經濟快速發展,所以在那個時候,中日友好的口號喊得比較響亮,中日兩國處於蜜月期。

隨著中國實力的不斷增強,中國對日本的某些做法也日漸不滿,比如日本政要參拜靖國神社的問題;日本對中國的疑慮也不斷增加,比如強大的中國會怎樣看待以往的歷史?中日之間的友好合作漸漸唱衰,取而代之的是彼此間的懷疑和不信任。

中國一直強調和平崛起,然而日本卻不相信。強大的中國從地緣政治、地緣經濟的角度來說,無可避免地會對日本構成巨大的威脅。這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誰也無法否認。

這一點,日本看得很清楚,並且未雨綢繆,事先就考慮了應對措施。

………………………………………………………


推薦閱讀:

這些年來那些被我們辜負的女人
小戶型和沙發不能共存?我們對它Say No!
西式教育真如我們想的那般輕鬆?揭開「西式教育」真面目!
15首奇妙的古詩 | 古人一玩起文字遊戲,我們就只有目瞪口呆的份了
4月1日,今天,我們不想關心別的,只想懷念你...

TAG:日本 | 現狀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