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學文體常識

文學常識(一)詩歌一條線索,兩大傳統:線索:詩經——楚辭——漢賦——樂府——六朝五言詩——唐詩——宋詞——元曲傳統:以詩經為代表的現實主義傳統和以楚辭為代表的浪漫主義傳統詩經 :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共收入從西周(公元前 11 世紀)到春秋(公元前六世紀)約五百年間的詩歌 305 篇,故又稱「詩三百」「詩」。按體例編為風雅頌三部分,多用賦比興的表現手法,人們把風雅頌賦比興稱為詩經「六義」。詩經以四言為主,多用重章復唱的形式,是我國古代文學現實主義的源頭。其中最有價值的是國風。代表作《關雎》《伐檀》《碩鼠》。楚辭 :是繼《詩經》之後我國又一部詩歌總集。西漢劉向編輯,共收入屈原及後人仿製的作品 25 篇。屈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愛國詩人,也是第一位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在楚國民歌的基礎上創造了一種新詩體,被稱為楚辭。這種詩體以六言為主,多用「兮」字,便於抒情。他的代表作是《離騷》,這也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長篇政治抒情詩。以屈原為代表的楚辭,開創了我國詩歌浪漫主義的先河。後人「風騷並稱」,用以代指詩經楚辭,甚至代指文學方面的事情。我們學過的《涉江》,是他的作品《九章》中的一篇。「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是他的名句。漢賦 :漢代以賦聞世。賦是一種介乎於詩和散文之間的文體,它講究字句的整齊,韻律的和諧,語言上多用四六句,多用對偶、排比等手法,辭采華麗,富於音樂美;但往往過於追求形式,缺乏實際內容。代表作家、作品:賈誼:《 鵩 鳥賦》《吊屈原賦》枚乘:《七發》司馬相如:《子虛賦》《上林賦》揚雄:《長揚賦》《羽獵賦》班固:《兩都賦》張衡:《二京賦》高中學過唐代杜牧的《阿房宮賦》樂府 :樂府是漢武帝時設置的一個官署的名字,掌管音樂,負責從民間搜集民歌,供宮廷演唱。這些民歌的歌詞保留下來,被稱為樂府詩。後世詩人仿照樂府古題所寫的詩歌也叫樂府。樂府民歌繼承了詩經以來的現實主義傳統。「感於哀樂,緣事而發」,出現了不少反映當時社會現實,具有強烈的人民性的好作品。詩歌以五、七言為主,間以雜言。詩題有「歌、行、引、曲、吟」。同時,有詩就有歌,在當時都有曲譜可以傳唱。一直到唐代,詩與歌才算真正分開,撇開音樂注重社會內容,白居易的新樂府運動變樂府為批判現實的諷刺詩;宋元以後,也稱詞、曲為樂府。《孔雀東南飛》選自南朝·陳·徐陵編纂的《玉台新詠》,《木蘭詩》選自宋·郭茂倩主編的《樂府詩集》,這兩首詩被人們稱為「樂府雙璧」。大家熟悉的《敕勒歌》《陌上桑》等也都是樂府名篇。漢魏六朝詩 :這一時代詩歌以曹氏父子為代表。名篇有曹操的《觀滄海》《龜雖壽》《蒿里行》等樂府歌詞,曹丕的《燕歌行》,曹植的《白馬篇》等。曹操,字孟德,是三國時期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詩人。曹丕,字子桓,曹操次子,魏文帝,他的《典論·論文》是我國第一部文學批評專著。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封陳王,謚思,世稱陳思王。他是文學史上五言詩的奠基人,能自如地運用樂府體裁,大大開拓了五言詩的境界。由於他才思敏捷,創作豐富,晉代的山水詩人謝靈運稱他「才高八斗」。這一時期著名的文人還應知道「建安七子」「竹林七賢」。比他們稍後要知道的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位田園詩人——晉代的陶淵明。陶淵明,名潛,又名淵明,字元亮,謚號靖節,自稱五柳先生,他的作品有詩歌《歸園田居》《飲酒》,散文《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辭賦《歸去來兮辭》等,都是傳世名篇。唐詩 :初唐四傑:王勃,字子安,代表作有五律《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名文《滕王閣序》;楊炯《從軍行》,盧照鄰《長安古意》;駱賓王,《詠鵝》《獄中詠蟬》《討武 曌檄 》。他們的主要貢獻是,擺脫了六朝沿襲下來的浮艷文風,擴大了詩歌的題材,開創了一代詩風。繼四傑之後,另一個重要人物就是陳子昂,代表作《登幽州台歌》。盛唐:李白,字太白,號青蓮居士,是我國唐代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他的詩清新飄逸,豪邁奔放,被稱為詩仙;也稱謫仙。代表作有五絕《靜夜思》《秋浦歌》,七絕《望天門山》《望廬山瀑布》《早發白帝城》《送孟浩然之廣陵》,五律《送友人》,以及古風《夢遊天姥吟留別》《行路難》等。杜甫,字子美,自稱少陵野老,世稱杜少陵。他是我國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曾任左拾遺,故又稱杜拾遺;因他曾任檢校尚書工部員外郎,世稱杜工部。他用自己的詩作記錄了安史之亂前後我國的社會現實,因此人們稱他的詩為詩史。他的詩風沉鬱頓挫,創作態度嚴謹,講求鍊字鍊句,被人稱為詩聖。代表作有「三吏」「三別」,《兵車行》《茅屋為秋風所破歌》等古體詩,也有近體詩《望岳》《春望》《春夜喜雨》《蜀相》《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登高》等。山水詩派:王維,字摩詰,官至尚書右丞,故世稱王右丞。名篇有《鳥鳴澗》《送元二使安西》(勸君更進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觀獵》(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孟浩然,是山水詩派的另一代表人物。名作有《過故人庄》《宿建德江》五絕《春曉》更是家喻戶曉的名篇。邊塞詩派:高適,字達夫,官至左散騎常侍,世稱高常侍。選入中學教材的有《別董大》。岑參,官至嘉州刺史,世稱岑嘉州。選入中學教材的有《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王之渙,字季陵,著名作品有《涼州詞》《登鸛雀樓》。王昌齡,字少伯,曾任江寧丞,又曾被貶為龍標縣尉,又稱王江寧,王龍標。代表作有《出塞》(秦時明月漢時關)《芙蓉樓送辛漸》。崔顥,以一首《黃鶴樓》令李白驚嘆不已。賀知章,字季真,號四明狂客。選入中學教材的有《回鄉偶書》。中唐:白居易,字樂天,晚年號香山居士。他是繼杜甫之後又一位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他與元稹一起倡導了新樂府運動,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他的詩作廣泛而深刻的反映了中唐時期的社會矛盾,表現了對勞動人民苦難的深切同情。《賣炭翁》《琵琶行》《長恨歌》是它的代表作,均收入《白氏長慶集》中。孟郊,字東野,與賈島齊名,素有「郊寒島瘦」之稱。代表作《遊子吟》。賈島,字閬仙,注重詞句的錘鍊,「推敲」的典故就出於其詩「僧敲月下門」。李賀,字長吉。他是一位富於創造性的詩人。繼承了楚辭的傳統,並受李白浪漫主義精神的啟發,善於發揮想像,運用深化,表現自己不滿現實的悲憤感情。晚唐:李商隱,字義山,號玉溪生。選入中學教材的有《夜雨寄北》(君問歸期)《無題》(相見時難)《樂游原》(向晚意不適)。杜牧,字牧之,他的詩作以絕句最為出色,如《過華清宮絕句》《赤壁》(折戟沉沙鐵未銷)《江南春絕句》(千里鶯啼綠映紅)《山行》(遠上寒山)《清明》《夜泊秦淮》等。他的《阿房宮賦》也成為傳世名作。宋詞 :詞這種文學樣式,萌芽於隋,形成於唐,盛行於宋。由於當時都有曲調可以傳唱,所以又稱為「曲子詞、曲子」。詞的形式按照字數多少可以分為小令( 58 字以下)、中調( 59 字— 90 字)、長調( 91 字以上)。詞調的名字叫詞牌,每一詞牌有固定的字數、句數、平仄要求,按照詞牌的曲調寫詞叫「倚聲填詞」,由於詞的句子有長有短,參差錯落,所以又被稱為「長短句」,當時人們有「詩庄詞媚」的說法,認為「詩言志」,是一項很莊重、嚴肅的工作,而詞不過是閑暇無事花前月下的一種消遣,因此又稱詞為「詩餘」。唐代就有一些詩人寫過詞,如李白的《憶秦娥》《菩薩蠻》,張志和的《漁歌子》,白居易的《憶江南》,都是詞家名作。到了五代時期,南唐後主李煜,更是詞家高手。他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時了)《烏夜啼》(無言獨上西樓)都是膾炙人口的名篇。到了宋代,不僅創作豐富,詞家眾多,而且出現了不同的風格流派。其中最主要的是婉約、豪放兩大流派。婉約派柳永,字耆卿,原名柳三變,排行第七,人稱柳七。作過屯田員外郎,所以後世又稱他為柳屯田。他大量寫作慢詞,並創製新調,對宋詞的發展,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柳永的詞在民間有廣泛的影響,「凡有井水飲處,皆能歌柳詞」,他的代表作是《雨霖鈴》。李清照,號易安居士,是文學史上一位著名的女詞人。她的《如夢令》(昨夜風疏雨驟),絕句「生當作人傑」都曾選入中學教材,她的《聲聲慢》開頭三句一連用了十四個疊字,渲染出一個冷清、凄慘、寂靜、孤獨的環境,很好的表現了詞人晚景的凄涼。她的詞愛用口語, 明白如話,充滿了生活氣息,給婉約詞壇帶來了新的活力,包括辛棄疾在內的許多詞家,都曾模仿她的詞風,併名之為「易安體」。姜夔,字堯章,號白石道人。他精通樂律,對詞的格律化的發展有重要的作用。他自創的《揚州慢》是傳世名篇。豪放派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是北宋著名的文學家。他有多方面的才能,不僅文章寫得好,位列唐宋八大家之一,書法蘇黃米蔡齊名,詩詞也很出名,成為豪放派當之無愧的領袖人物。選入中學教材中的有他的詩《惠崇〈春江晚景〉》《海棠》,詞《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江城子·密州出獵》《念奴嬌·赤壁懷古》。在蘇軾周圍團結了一批出色的文學家,其中最著名的是黃庭堅(字魯直,號山谷老人,)秦觀(字少游,號淮海居士,中學教材曾經選了他的《鵲橋仙》)張耒(字文潛,號柯山)晁補之(字無咎),號稱「蘇門四學士」。辛棄疾,字幼安,號稼軒,是南宋著名的愛國詞人。選入中學教材的有《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清平樂·村居》(茅檐低小)《西江樂·夜行黃沙道中》(明月別枝驚鵲)《醜奴兒·書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識愁滋味)《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等。陸遊,字務觀,號放翁。他是我國南宋著名的愛國詩人,也是至今留下詩作最多的詩人。著名詩作有《書憤》(早歲哪知世事艱)《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十一月四日風雨大作》《游山西村》(莫道農家臘酒渾)《示兒》,詞作有《訴衷情》《釵頭鳳》《卜運算元·詠梅》等均曾被選入中學教材。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號文山。他是我國南宋末年著名的愛國詩人。他的詩集名為《指南錄》。《過零丁洋》是他最著名的詩篇,《正氣歌》是他的代表作。除了以上這些人物以外,選入中學教材的宋人詩詞還有:楊萬里《曉出凈慈寺送林子方》(畢竟西湖六月中)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茅檐長掃凈無苔)《元日》《泊船瓜州》朱熹《春日》(勝日尋芳泗水濱)《觀書有感》林逋的《山園小梅》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詞酒一杯)范仲淹《漁家傲》(塞下秋來風景異)岳飛的《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鳴)《滿江紅》等,詩詞中的名句應該記住。元曲 :元曲基本知識:1 .宮調:是標誌曲調高低的名詞。元曲的宮調,常用的有十一個,這就是仙呂宮、南呂宮、中呂宮、黃鐘宮、正宮,合稱五宮;雙調、越調、商調、大石調、小石調、般涉調,合稱六調。2 .曲牌:所謂曲牌,就是曲調的名字。元曲每一宮調都包括若干曲牌,每一曲牌都有一定的程式,即字數、句數、平仄、韻腳的規範。3 .元曲四大家:所謂元曲四大家,主要從雜劇成就角度而言,有幾種說法:關王馬白,關王馬鄭,關鄭白馬。這幾種說法實際共涉及了五個人:關漢卿《竇娥冤》,王實甫《西廂記》,馬致遠《漢宮秋》,鄭光祖《倩女離魂》,白樸《梧桐雨》《牆頭馬上》。散曲分為小令和套數兩種形式。單支曲子稱為小令,套數又叫散套、套曲,是由兩首或兩首以上同一宮調的曲子連綴而成,與雜劇中的一折略同。每一套數以第一曲的曲牌作全套的曲牌名,每一套數都有尾聲,以表示內容和樂曲的完整。中學教材選入過兩首小令和一個套數。馬致遠《天凈沙·秋思》被人們稱為千古秋思之祖;張養浩《山坡羊·潼關懷古》用形象的語言表達了對民生疾苦的同情。睢景臣的《般涉調·哨遍·高祖還鄉》以奇特的構思,詼諧的語言,表現了對封建統治者的諷刺和鞭撻。另外,初中教材還選入過明代王磐的《朝天子·詠喇叭》。明清兩代于謙《石灰吟》,夏完淳《別雲間》,趙翼《論詩》,秋瑾的《對酒》,龔自珍的《己亥雜詩》(九州生氣恃風雷)。(二)戲劇元雜劇 的出現,標誌著我國戲劇的成熟。雜劇的結構,通常是四折和一個楔子,也有五六折的,是少數變例。元曲術語:1. 折:是戲劇情節發展的一個自然段落,也是音樂演奏的同一曲調的單元,相當於現代話劇的一幕。2. 楔子:序幕或過場戲。3. 賓白:雜劇中人物語言叫賓白,對話為賓,獨白為白。4. 角色:雜劇的角色分末旦凈雜四種行當。末,男角,主要男角為正末,其他為副末、沖末等。旦,女角,主要女角為正旦,其他為花旦、老旦等。凈,指男角中的花臉,分正凈、副凈、丑等。雜,相當於後世的群眾演員。5. 科介:戲劇中動作、表情、舞台效果的總稱。6. 題目正名:元雜劇的劇名往往寫在最後,在散場時念出來,多用兩句或四句對稱的詩句總結全劇的內容,取其中的幾個字概括為劇名。例如:《竇娥冤》題目:秉鑒持衡廉訪法,正名:感天動地竇娥冤。後世就以「竇娥冤」作了它的劇名。元雜劇的代表作品是關漢卿的《竇娥冤》。關漢卿,號已齋叟。是我國元代傑出的劇作家。他一生創作過六十多個雜劇,最有代表性的要數《竇娥冤》了。中學教材選了它的第三折。明清傳奇 :湯顯祖,字義仍,號海若、清遠道人,晚號若士,江西臨川人,明代最著名的戲劇大師。他創作的傳奇劇有四部內容都與夢有關係,所以合稱「臨川四夢」或「玉茗堂四夢」。這四部傳奇是《紫釵記》《牡丹亭》《邯鄲記》《南柯記》。其中以《牡丹亭》最為著名。清代劇壇雙星:洪升,字昉思,號稗畦。杭州錢塘人。他的代表作是《長生殿》。孔尚任,字聘之、季重,號東塘、岸堂,山東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孫。他的代表作是《桃花扇》。(三)散文散文的複習也應該以文學史為線,穿插作家作品,按先秦、漢魏六朝、唐宋、元明清的順序進行複習。先秦文學春秋戰國時代,是我國社會發生激烈變革的時代,也是文學空前繁榮的時代。這一時代的散文主要分兩大類,一類是諸子散文,一類是歷史散文。1. 諸子散文諸子散文,又叫哲理散文,是當時各學派闡述自己政治主張的著作。這一時期的重要著作有儒墨道法等幾家。儒家,以孔孟為代表,著作有《論語》《孟子》;墨家,以墨翟為代表,著作有《墨子》;道家,以老莊為代表,著作有《老子》《莊子》;法家,以韓非為代表,著作有《韓非子》。孔子,名丘,字仲尼。他是春秋時魯國陬邑人。我國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論語》是他的門人弟子們集體編寫的,一部記載孔子言行的語錄體散文著作。中學教材選過《論語六則》《論語兩章》。孟子,名軻,字子輿。戰國時期鄒國人。他是孔子的孫子子思的再傳弟子,戰國時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散文家,繼孔子之後又一位儒家學派的重要代表。《孟子》一書是儒家經典著作之一。中學教材選過他的《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庄暴見孟子》《魚,我所欲也》等篇章。四書:《論語》《孟子》《大學》《中庸》。五經:《詩》《書》《禮》《易》《春秋》。荀子,名況,戰國末期趙國人,偉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文學家。先秦時期最後一位儒學大師。荀況和他的弟子們合著的《荀子》一書,是儒家學派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諸子散文的代表作之一。選入中學教材的有《勸學》。墨子,名翟,春秋戰國之際的思想家,政治家,墨家學派的創始人。《墨子》是墨家學派著作的總集,記述了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反映了墨子的思想學說。代表作《公輸》曾選入中學教材。老子,名聃,《史記》上說他姓李名耳,字伯陽,是楚國苦縣厲鄉曲仁里人(今河南鹿邑東),春秋時代思想家,道家學派的創始人。《老子》又名《道德經》,是老子所著的道家典籍。莊子,名周,戰國時期宋國蒙人(今河南商丘縣東北),著名思想家,散文家。他繼承和發展了老子的思想,成為繼老子之後的又一位道家的代表人物。《莊子》一書是莊周及其後學所著,想像豐富,氣魄宏大,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對後世浪漫主義文學的發展,具有很大的影響。選入中學教材的有《庖丁解牛》。韓非,出身韓國貴族,戰國末期的思想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韓非子》是集先秦法家學說之大成的著作,先秦散文的代表作之一。選入中學教材的有《五蠹》。《呂氏春秋》又名《呂覽》,是戰國末期秦國的相國呂不韋命令他的門人集體編著的。這部書的內容以儒、道為主,兼及名、法、墨、農等各家學說,保留了春秋戰國時期不少文獻資料,可以算一部雜家著作。選入中學教材的有《察今》。2. 歷史散文歷史散文又叫史傳散文,是當時各國史官積累的一些史料彙編。這一時期重要的歷史散文著作有三部:《左傳》《國語》《戰國策》。《左傳》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敘事詳備的編年體歷史著作。相傳是春秋末期魯國的史官左丘明所作。與《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合稱為「春秋三傳」。又稱為「左氏春秋」。選入中學教材的有《曹劌論戰》《崤之戰》《燭之武退秦師》。《國語》,是我國最早的一本國別體史書。作者相傳也是左丘明,因此又稱它為春秋外傳,其中的《叔向賀貧》《勾踐滅吳》曾被選入中學教材。《戰國策》,是一部戰國時代的史料彙編。作者已不可考,西漢的劉向編輯整理。全書分為西周、東周、秦、齊、楚、趙、魏、韓、燕、宋、衛、中山十二國記事,共三十三篇。內容主要記載當時的一些策士謀臣的活動及言行,其中保存了不少縱橫家的著作和言論。選入中學教材的有《觸龍說趙太后》《唐雎不辱使命》《鄒忌諷齊王納諫》《荊軻刺秦王》等。秦代立國時間不長,在文學上唯有李斯的《諫逐客書》流傳於世。漢魏六朝文學這一階段的散文大致也可分為兩大類別,就是政論文和史傳文。1 .政論文賈誼,世稱賈太傅、賈長沙、賈生。西漢初年傑出的政論家,文學家。著有《新書》十卷,代表作有《過秦論》《論積貯疏》《陳政事疏》(又名《治安策》)。他還是辭賦大家,代表作有《吊屈原賦》《服鳥賦》等。當時與他齊名的還有一位晁錯,他所寫的《論貴粟疏》立意與賈誼的《論積貯疏》相似。2 .史傳文《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著作,全書 130 篇,包括 12 本紀(記歷代帝王政績), 30 世家(記諸侯興亡), 70 列傳(記重要歷史人物的言行事迹), 10 表(記大事年月), 8 書(記各種典章制度)。魯迅說它是「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作者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夏陽人(今陝西韓城縣附近),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選入中學教材的有《陳涉世家》《廉頗藺相如列傳》《鴻門宴》《信陵君竊符救趙》《毛遂自薦》《屈原列傳》等。《漢書》是繼《史記》之後又一部重要的史書,是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著作。《漢書》語言嚴謹、整齊,刻畫人物、敘述史事也有較高的成就。班、馬並稱,史、漢連舉的說法,反映了人們對這兩個人和兩部書的評價。曾選入中學教材的有《蘇武》。《漢書》的作者班固是東漢著名的歷史學家。《後漢書》是南朝·宋史學家范曄(字蔚宗)編寫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著作,選入中學教材的有《樂羊子妻》《張衡傳》。《三國志》是西晉著名史學家陳壽(字承祚)編寫的一部紀傳體斷代史著作。曾選入中學教材的有《隆中對》。《史記》開創了我國歷史上紀傳體的先河,清代乾隆皇帝欽定的二十四史就是從《史記》開始的,一直到《明史》。人們通常稱二十四史的前四部為「四史」,或「前四史」,即《史記》《漢書》《後漢書》《三國志》。唐宋文學韓愈,字退之,河南河陽人(今河南孟縣),自謂郡望昌黎,世稱韓昌黎。官至吏部侍郎,又稱韓吏部。謚號為「文」,後人又稱其為韓文公。代表作有《師說》《答李翊書》等。柳宗元,字子厚,河東人(今山西永濟縣),唐代散文家和詩人,世稱柳河東;因他曾任柳州刺史,又稱柳柳州。他和韓愈一起,倡導了古文運動。他與韓愈齊名,並稱「韓柳」,列名於唐宋八大家。中學教材選入他的文章有《小石潭記》《黔之驢》《捕蛇者說》等。歐陽修,字永叔,號醉翁,晚年號六一居士,謚文忠,廬陵吉水人,北宋文學家、史學家。選入中學教材的有《醉翁亭記》《賣油翁》等。他除了大量散文傳世之外,還參加編寫《新唐書》,撰寫《新五代史》,在史學上的造詣也相當高。《新五代史·伶官傳序》也被選入中學教材。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臨川人,因主持變法名垂後世,被列寧譽為「中國十一世紀的改革家」。選入中學教材的有《答司馬諫議書》《傷仲永》《游褒禪山記》。唐宋八大家,指唐宋兩代八位著名的散文家。除唐代的韓、柳之外,宋代有歐陽修、王安石、曾鞏和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他們主張「文以載道,文道合一」,重視文章的思想內容,提倡平易質樸,反對浮華雕飾。其中以韓愈、蘇軾的成就最為突出。蘇洵,字明允,號老泉,眉州眉山人。北宋文學家。代表作有《六國論》。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謚文忠,蘇洵之子。他在文學藝術上有多方面的才能。他的文章波瀾迭出,變化無窮,語言曉暢,有很強的感染力。詩歌則明快自然,清新豪健,特別是他開創了豪放詞派,對後世有很大影響。他的作品選入中學教材的有《石鐘山記》。蘇轍,字子由,號穎賓遺老,蘇軾之弟。代表作為《黃州快哉亭記》。宋代其他文學家范仲淹,字希文,謚文正。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代表作有散文《岳陽樓記》。司馬光,字君實,封溫國公,謚文正。陝州夏縣涑水鄉人,世稱涑水先生,北宋史學家,文學家。《資治通鑒》是我國最大的一部編年體通史著作。與《史記》一起被合稱為「史學雙璧」。選入中學教材的有《赤壁之戰》。沈括,字存中,錢塘人,北宋著名的科學家,政治家。《夢溪筆談》是他用筆記文體裁寫成的綜合性學術專著,被稱為「中國科學史上的坐標」。《活板》《采草藥》《雁盪山》都被選入中學教材。明清文學宋濂,字景濂,號潛溪,浦江人。代表作有《送東陽馬生序》。劉基,字伯溫,封誠意伯,著有寓言體散文《郁離子》。中學教材曾選過他的《賣柑者言》。歸有光,字熙甫,號震川,明代中期著名的散文家。代表作《項脊軒志》。張溥,字天如,號西銘,明末文學家,復社的創始人之一。他寫過不少抨擊時弊,與閹黨鬥爭的文章,《五人墓碑記》就是其中著名的一篇。方苞,字鳳九,號靈皋,晚年自號望溪。安徽桐城人,清代著名古文家,桐城派的創始人。代表作《獄中雜記》《左忠毅公逸事》。姚鼐,字姬傳,號惜抱軒老人,代表作《登泰山記》。袁枚,字子才,號簡齋,又號隨園老人。他的詩歌評論集《隨園詩話》十分著名,代表作《祭妹文》。(四)小說干寶,字令升,東晉新蔡人。史學家。《搜神記》中的《李寄》曾選入中學教材,《幹將莫邪》《韓憑夫婦》《東海孝婦》等多成了後世話本小說或戲曲的題材。劉義慶,是南朝宋的宗室,被封為臨川王。他令人編纂的《世說新語》,記漢末、魏、晉士族階層人物的思想言行。其中的《管寧割席》《周處》都曾選入中學教材。唐傳奇大體可以分為愛情和豪俠兩大類,前者像《柳毅傳》(李朝威)《鶯鶯傳》(元稹)《李娃傳》(白行簡)《霍小玉傳》(蔣防)《無雙傳》《長恨歌傳》(陳鴻)等,後者像《紅線傳》《崑崙奴》《虯髯客傳》等,還有一類帶有諷刺勸誡意味的,如《枕中記》《南柯太守傳》等。李朝威的《柳毅傳》曾選入中學教材。唐傳奇對後世文學影響極大,話本小說和戲曲有不少都是根據唐傳奇改編的。傳奇小說到了宋代就衰落了,隨之興起的是話本。話本經過文人加工,就變成許多話本小說和演義小說。宋元話本中較為著名的有「小說」《碾玉觀音》《宋四公大鬧禁魂張》,「講史」《新編五代史平話》《大宋宣和遺事》等。這些對於明清小說的發展有著重大的影響。明清時期是我國小說空前繁榮的時期。這時不僅出現了像四大古典名著這類優秀的長篇小說,而且出現了「三言」「二拍」這樣的優秀短篇小說集;不僅有以當時口語創作的白話小說,而且有文人墨客的文言小說。尤其是出現了像《紅樓夢》《聊齋志異》這樣一些堪稱我國古典小說頂峰的優秀作品。《三國演義》全稱《三國志通俗演義》,是我國文學史上第一部章回體長篇歷史小說。作者羅貫中,名本,號湖海散人,太原人,元末明初著名的小說家。除《三國演義》之外,他還寫了《三遂平妖傳》《殘唐五代史演義》等。《三國演義》是用「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淺近的文言寫成的,加上故事性很強,流傳很廣。選入中學教材的有《楊修之死》《群英會蔣干中計》。《水滸傳》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章回體長篇小說。作者相傳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施耐庵。選入中學教材的有《智取生辰綱》《魯提轄拳打鎮關西》等。《西遊記》是一部長篇章回體神魔小說。作者吳承恩,字汝忠,號射陽山人。明代小說家。選入中學教材的有《猴王出世》。《金瓶梅》署名蘭陵笑笑生,是我國第一部文人獨立創作的小說。對《紅樓夢》的創作都產生過重大的影響。人們通常把《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金瓶梅》合稱為「明代四大奇書」。《紅樓夢》是我國古典白話小說的頂峰,也是舉世公認的文學名著。作者曹雪芹,名 霑 ,字夢阮,雪芹是他的號。他是我國清代著名的小說家。選入中學語文教材的有《葫蘆僧判斷葫蘆案》《林黛玉進賈府》等。人們把《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合稱為我國古典四大名著。《儒林外史》是我國第一部長篇諷刺小說。作者吳敬梓,字敏軒,一字文木,號粒民,清代著名小說家。選入中學教材的有《范進中舉》。受《儒林外史》的影響,晚清出現了一批以揭露社會黑暗為主旨的小說,被稱為譴責小說,其中最有名的四部是《官場現形記》《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遊記》《孽海花》,被稱為「晚清四大譴責小說」。《官場現形記》作者李寶嘉,字伯元,號南亭亭長。選入中學教材的有《制台見洋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作者吳沃堯,字趼人,號我佛山人。他是一位多產作家,寫過小說三十餘種。《老殘遊記》作者劉鶚,字鐵雲,號洪都百鍊生。選入中學教材的有《明湖居聽書》。《孽海花》作者曾樸,字孟朴,號東亞病夫。《聊齋志異》是我國最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說集。作者蒲松齡,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人,清初著名小說家。選入中學教材的有《狼》《促織》。「三言」是《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恆言》三部擬話本小說集的總稱。「三言」的作者馮夢龍,字猶龍,又字耳猶,別號墨憨子、龍子猶、顧曲散人等。明代文學家。除「三言」外,他還增補過《平妖傳》,改編過《新列國志》,編輯過民謠《掛枝兒》《山歌》等。他的筆記《古今譚概》也頗為有名。選入中學教材的有《灌園叟晚逢仙女》。「二拍」是《初刻拍案驚奇》《二刻拍案驚奇》的合稱。作者凌濛初,自玄房,號初成,和馮夢龍一樣,也是明代文學家。文體常識1. 論說論說文是說理的文章,包括政論、史論、文論、事論等。先秦諸子的散文,有很多議論性的章節片段,都可以看作是論說文,如《孟子》中的《魚我所欲也》、《苟子》中的《勸學》。單篇的論說文,最早的是漢初賈誼的《過秦論》,分上、中、下三篇。論說文可以細分為論、說、辨等若干小類。「論」偏重於論理,一般有鮮明的論點,充分的論據,系統的論述,如蘇洵的《六國論》。「說」偏重於申述,一般都是因事生情,有感而發,多一事一議,如周敦頤的《愛蓮說》、韓愈的《師說》、《馬說》、柳宗元的《捕蛇者說》、蘇軾的《日喻說》。「辨」偏重於辨別、反駁、訂正,王充的《論衡》中多是這樣的文章,如《訂鬼》。2. 史傳史傳文首創於司馬遷(後為歷代正史仿效),無論是「本紀」、「世家」還是「列傳」,都是以描寫人物為中心的,如《垓下之戰》(《項羽本紀》)、《廉頗藺相如列傳》。這些文章不但記敘了人物在歷史事件中的作為,也有許多心理描寫和細節刻畫,如項羽的帳中悲歌,廉頗的居功自傲及負荊請罪,突出了人物個性。除了史傳外,還有文人所寫的單篇傳記,一般寫普通人的事迹,寫法靈活多樣,內容有所側重,並在一定程度上寄寓了作者的某些思想情感,如柳宗元的《童區寄傳》、宋濂的《王冕讀書》。此外還有自傳,自述生平,兼書寫懷抱或抒發感慨,如陶淵明的《五柳先生傳》。3. 筆記筆記文包括的範圍很廣,除了傳狀、碑誌外,凡是記事、記物的文章都可以歸入這一類。根據文章內容,筆記文又可分為台閣名勝記、山水遊記、人事雜記等。台閣名勝記是為修建亭台樓閣或是遊覽名勝古迹而寫的記文。這類文章一般要介紹事情本末、建造者、建造過程、四周景物等,作者也常常借題發揮,寄寓自己的思想情感。范仲淹的《岳陽樓記》,歐陽修的《醉翁亭記》都是台閣名勝記中的名篇,而且都以記敘帶議論、抒情,寫出了各自的抱負和志趣。山水遊記主要是寫登山臨水的見聞觀感,以描寫自然景物為主。如蘇武的《記承天寺夜遊》寫月色、寫竹柏,張岱的《湖心亭看雪》寫雪、寫堤、寫亭、寫舟,像風景畫一樣真切可感。有些山水遊記不以寫景見長,而以議論、說理取勝,表現了作者非凡的才識和高超的思致,王安石的《游褒禪山記》和蘇武的《石鐘山記》就是這類遊記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人事筆記是以記人敘事為內容的文章,如全祖望的《梅花嶺記》寫的是史可法抗清的事迹,歸有光的《項脊軒志》寫的是家常小事,龔自珍的《病梅館記》則是借寫療梅以諷刺社會。另外,古人的書畫器物題記也較多,一般記述書畫的內容或器物的形制、工藝成就等,魏學洢的《核舟記》就是這樣的文章。4. 序跋序跋文是對一部書或一篇詩文進行說明的文字。《史記》有《太史公自序》,《漢書》有《敘傳》,《論衡》有《自紀》,都是序文性質的,並且放在書後。到南北朝時,序文才放在前面,如蕭統的《文選》。序文主要是說明作者身世、寫作緣起、內容、體例等,讓讀者心中有「序」。《(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就是孫中山先生為鄒魯的書寫的序。有的序以記事為主,有的序以議論為主,前者如文天祥的《(指南錄)後序》,後者如歐陽修的《伶官傳序》。跋類似編後記,是放在書(文)後的說明文,一般比序短小簡約。序跋文沿續至今,也是我們現在常見到的文體。5. 贈序贈序文是為送別親友而寫的文章,即臨別贈言,與序跋文中的「序」不同,但有一定聯繫。古代文人在餞別親友的宴席上往往飲酒賦詩,詩成之後則請在場的一人作序記其事。後來由此演變成兩種情形:一是雖無餞別宴飲,也贈文表示惜別、祝願、勸勉之情,唐宋人,如李白、韓愈、柳宗元、歐陽修等這類文章很多,明人宋濂的《送東陽馬生序》也屬此列。一是雖宴飲賦詩,但無餞別內容,也寫序文,記聚會之盛和飲酒作詩、高談闊論之樂,如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王勃的《膝王閣序》、李白的《春夜宴從弟桃李園序》。6. 書信公牘文是指古代朝廷、官府通常使用的公文。牘原意為古代寫字用的木簡,公牘指官方文件、書信。帝王給臣民的文告有詔、令、命、制、諭等名目,總稱詔令類;臣下給帝王的上書有奏、議、章、表、疏、啟等名目,總稱奏議類。我們常見的有表和疏等。表又稱「奏表」,是用來向皇帝陳述衷情的。諸葛亮的《出師表》、李密的《陳情表》都是感人肺腑的名篇。疏的本義是逐條述說,是向皇帝提建議、意見的一種文體,如賈誼的《論積貯疏》、魏徵的《諫太宗十思疏》。書牘文是與公牘文相對而言的,即指個人之間交往的書信,在古代有書、簡、箋、札、牘等稱名。書信在古代如同在今天一樣也是常用文體,是人們交流思想、通報境況的重要媒體。古人很重視書信的寫作,許多書信都詞情並茂,文質兼美,如曹丕的《與吳質書》、王維的《山中與裴秀才迪書》。書信的內容是非常豐富的,因人因事而異,如馬援的《誡兄子嚴敦書》是一封具有勸勉性質的家書。7. 箴銘箴銘文是用於規勸、告誡的文章,多數是用來勉勵自己的。箴就是古「針」字,古人以針石治病,故箴文亦寓「療救」之意。銘是刻(或寫)在日常器物、居室乃至山石上的警戒性的文字,「座右銘」則是指題寫後置於身邊座旁,以便隨時警示自己的銘文。古今銘文,當首推劉禹錫的《陋室銘》。這篇僅八十一字的短文,自負而不自誡,寫得意氣揚揚,堪稱前無古人,後無來者。8. 哀祭哀祭文是哀悼死者所寫的文章,有祭、吊、哀、誄等名稱。有的哀祭文分「文」、「辭」兩部分,文以記事,辭(用韻)以悼念。韓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都是這類文章的名作。9. 碑誌碑誌文是指一種刻於石碑上的文章。碑是石碑,志是記識的意思。碑誌文包括的面很大,有紀功碑文、封禪碑文、宮室廟宇碑文和墓碑文,其中以墓碑文數量最多。墓碑文一般由死者家屬請人代筆,內容大體上有死者的籍貫、姓名、生平、生卒年月等,多褒揚之辭。也有由死者的生前好友寫的墓碑文,最著名的是韓愈寫的《柳子厚墓志銘》,全面評價了柳宗元的一生。張博的《五人墓碑記》是為一次政治事件中五位死難者寫的,兼有紀功的性質。

 


推薦閱讀:

古代的人近視嗎?
馬槊這種冷兵器是否只是存在於傳說中?有無出土實物?
圖說古代七夕
古人睡覺穿什麼?
提起古代文人的氣質和那種韻味,總覺得和現在文藝青年推崇的意境相同卻又不同,這是為什麼?

TAG:文學 | 常識 | 古代文學 | 古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