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我要創造人生300歲,91句經典語錄

星雲大師:我要創造人生三百歲有一則「人生三十歲」的故事,但貧僧並不相信這樣的傳說,因為我要把自己活到「人生三百歲」。「人生三百歲」,你問我哪有可能?彭祖的八百八十歲只是傳說,菩提流志活到一百五十六,那好像是人類最高的年齡吧!但貧僧的「三百歲」,不是指年歲的數字,而是指在人間貢獻的事業、功業,即使人生歲月只有短暫數十年,也要把它擴展到極致,在精神意義上能到達「三百歲」。先來說「人生三十歲」這個小故事。話說有一天,閻羅王在審判人間的孤魂野鬼,善惡因果,他驚堂一拍,喊道:「趙大,你在人間,為人正直,造橋鋪路,守道有德,信仰因果,讓你到人間繼續做人,壽命三十歲。」趙大聽了以後,叩頭謝恩,站在一旁。閻羅王又再驚堂一拍:「秦二聽著,你過去在世間上,愚昧無明,不明事理,對世間毫無貢獻,現在讓你返回人間做牛,也是壽命三十歲。」秦二一聽,大驚失色,對閻羅王說:「做牛做馬,得拉車犁田,最後還要給人一殺,吃我的肉,剝我的皮,太辛苦了,我不要三十年,給我十五年就好了。」閻羅王說:「還有十五年怎麼辦呢?」做人的趙大立刻跪下,對閻羅王說:「牛的十五年壽命,就給我吧!」閻羅王承認,所以人的壽命從三十歲增加到四十五歲。閻羅王又再驚堂一拍:「孫三,你過去在人間欺善怕惡,兇惡無比,不明因果,惡性重大,現在讓你回到人間做狗,壽命三十歲。」做狗的孫三一聽:「閻羅王,做狗只能吃殘羹剩菜,每日替人看守門戶,還要被人吆喝棒打,太苦了,我也只要十五年就夠了!」趙大一跪,說:「閻羅王,狗的十五年壽命也給我吧!」人,於是從四十五歲增加到六十歲了。閻羅王又再驚堂一拍:「李四,你在人間做人滑頭,欺騙說謊,狡猾多詐,魚肉鄉民,讓你返回人間做猴子,壽命三十歲。」李四一聽大驚:「閻羅王,猴子住在山中,日晒風吹,饑寒交迫,有一餐沒一餐,只能以水果裹腹,還要隨時害怕獵人的弓箭,每日恐怖為生,我只要十五歲就夠了。」趙大又說:「閻羅王,猴子的十五年也給我吧!」就這樣,人可以活到七十五歲了。

現在世間上的牛、馬、狗、猴子等畜生,壽命大概都是十幾歲,它們的生命都給人爭取走了。因此,閻羅王給人,只有三十歲,可以說人生所有的美好歲月,只有三十年。三十歲以前,幼年父母養育,少年老師教導,不愁吃穿,要什麼有什麼;臨到二十歲,談情說愛,四處遊玩,人生多麼美妙。但三十歲之後,成家立業、養育兒女,做了家庭兒女的馬牛,這本來就是牛馬的年歲。四十五歲到六十歲,兒女都長大了,出外創業、談情說愛,終日在外流連;回到家裡,老父老母都讓兒女先吃飯,父母就吃他們剩下來的剩飯剩菜;兒女吃過以後揚長而去,在外面吃喝玩樂,到了半夜回來,還要老父老母守門等候他們,這時候就屬於狗的生命了。六十歲以後,年老了,老病死生不曉得什麼時候到來,就等於猴子每天害怕無常的弓箭射到自己,而這本來就是從猴子得來的壽命。所以,人生美好的時光只有三十年,三十歲以後,為兒女做馬牛,為兒女看家、守夜,六十歲以後,只怕老病死生的無常,你說人生的意義是什麼嗎?這就是一般社會家庭的情況了。佛經里有一則「四歲老翁」的故事頗能發人深省:有一位白髮蒼蒼,齒牙脫落的老公公,有人問他:「老先生!你今年高壽?」老先生回答:「四歲。」對方一臉狐疑地說:「不要開玩笑了,你鬚髮全白,少說也有七、八十來歲了,怎麼會只有四歲呢?」老先生回答:「唉!說來慚愧,我實際年齡雖然已經八十了,但那只是馬齒徒增而已。我過去的人生是在因循苟且中渾渾噩噩地度過,我真正的人生是從四年前修學佛法開始。這四年來,我才懂得去追求人生的真理,我從行善助人、服務大眾中,體會到人生的意義與價值,所以覺得自己好像才只活了四歲。」人生究竟是四歲呢?三十歲呢?七十歲呢?都不是標準。最標準的人生,每個人應該都能創造「人生三百歲」。

我知道,人生數十寒暑,哪裡有三百歲的可能?但我盡量珍惜生命,沒有假期,沒有年節休息,不但善用人生的時間,並且在工作的時候講究效率。例如,別人建一座寺廟要蓋多少年,辦一所大學,也要花多少的時日,但是我建設了二、三百所寺院,四、五所大學,另外還有中學、小學、幼兒園和其他事業等,我在這許多的好因好緣之下,感覺自己真的像活了三百歲以上了。回想過去有一位日本企業家松下幸之助先生,就是主張人生要能活到「三百歲」的創始者。他不但身體力行,模範後學,而且積極為日本政經界培養具有奉獻精神的接班人。松下先生的成功,也是從小工、苦難里慢慢發展起來的,被譽為經營之神的他,有一段經典的話,他說:當員工有一百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前面,帶頭做事,以身教來領導。當員工有一千人時,我必須站在員工中間,指揮協調,分層負責。當員工有一萬人時,我只有站在樓頂上,在員工的後面向他們合掌,感謝他們的勤勞。實在說,人生數十寒暑,其中的勞苦艱辛,與豬馬牛羊,又有什麼分別呢?因此,為了能度過酸甜苦辣的一生,我們必須超越世間法,超越六道以外的思想,學習聖賢的作為,以智慧、正直、善良、深信因果,盡情發揮生命的潛能,努力在精神事業上過到「三百歲」,甚至能像阿彌陀佛一樣,活出無量壽,散發無量光。試問,你希望活出「三十歲」,抑或「三百歲」的人生呢?話說回來,現在的人,正常究竟能活到多少歲?在聯合國人口局的統計中,平均日本人八十四點二歲、澳洲人八十二歲、德國人八十點三歲、美國人七十八點六歲、中國人七十五歲。記得一九五七年,張群先生在六十八歲生日壽宴上,喊出「人生七十剛開始」,推翻了「人生七十古來稀」的說法。像日本,有一對著名的雙胞胎姐妹金婆婆、銀婆婆,她們在一○二歲的時候,還到台灣來旅遊;住在我們佛光精舍的李逸塵女士,她是晚清大臣李鴻章的孫女,活了一○六歲;在宜蘭仁愛之家,有一位長輩許蟬旭活了一一三歲,我去訪問的時候,他還唱歌跳舞給我們欣賞。世界上哪裡的人壽命最長?據說是新疆。那裡有一位人瑞即將一百三十歲,被認證是世界第一長壽的人,而且村莊里超過一百歲的老人還有很多。過去,統一企業創辦人吳修齊居士每年都在佛光山過壽,他七十歲的時候,發了一個願心,說:「我如果能活到八十歲,就把台南一塊土地捐給佛光山。」之後,他在過八十歲壽誕時,真的把台南藥專旁的一塊農地捐贈給佛光山,他對我說:「希望可以活到九十歲。」在他說了這一句話後,貧僧深深地為他祝福,希望佛祖加佑善人,滿其所願,還特地做了一首打油詩祝賀他:「人生六十稱甲子,真正歲月七十才開始,八十還是小弟弟,九十壽翁多來兮,百歲人傑不稀奇。神秀一百零二歲;佛圖澄大師,還可稱做老大哥;多聞第一的阿難陀,整整活了一百二十歲;趙州和虛雲,共活了二百四十歲;菩提流志一百五十六。其實人人都是無量壽,生命馬拉松,看誰活得久?」後來,吳修齊居士在二○○五年,以九十三歲高齡往生,也算是所願成就了。佛教認為,壽命有階段性,一期一期,就像時辰鍾一樣,從一點走到十二點,再由十二點走到一點,循環不已,會再回來,所謂六道輪迴,生命不死。因此也可以說,人人都是無量壽。實在說,人,何必到了耄耋高齡才在感嘆?為什麼不及早把握人生,珍惜生命呢?尤其,現在的老年人和年輕人都有代溝,主要因為老年人不願與時俱進,思想容易落伍。佛教講的「轉法輪」,就是不斷滾動向前,所謂滾石不生苔。因此,貧僧經常警惕自己:不要做四歲老翁,而應該立志過「三百歲的人生」。況且,人類生命的價值,不是活七十歲、八十歲。像顏回只活了三十歲,他的善德賢名不是流傳千古嗎?僧肇大師也只活了三十一歲,他的一部《肇論》,千百年來不也深深地影響著中國佛教思想嗎?曾經響應辛亥革命,發動反對袁世凱洪憲帝制,讓國家起死回生的護國大將軍蔡松坡,也只活了三十四歲。其實,佛教倡導年輕化,不僅佛陀在三十一歲就已證悟成道、弘法利生,過去很多開悟的禪師也都非常年輕。例如:六祖惠能大師,他二十六歲就悟道了;玄奘大師到西天取經時,也才二十多歲;還有南海普陀山佛頂寺的開山祖師,就是一位沙彌,留下了「沙彌祖師創叢林」的美談。因此,中國俗諺說:「有志不在年高,老而不死謂之賊。」曾經,有個小孩登基做了皇帝,他在龍椅上哭泣,可是大臣卻在下面禮拜,喊著:「萬歲、萬歲、萬萬歲。」事實上,世間哪裡有萬年的王朝?人都希望被稱「萬歲」,但其實「萬歲」這個名稱,在《戰國策》里楚王說:「寡人萬歲千秋之後,誰與樂此矣?」所以人死也叫「萬歲之後」。貧僧認為,壽命有所謂年月的壽命、言論的壽命、思想的壽命、事業的壽命、文字的壽命、功德的壽命、道德的壽命。像孔子、孟子、佛陀,就是道德思想的壽命;像顏回、僧肇、玄奘,就是智慧功德的壽命。因此,我們不要只從時間上、色身上去計較長短,更應該從其他方面去思量久暫,能夠影響深遠,利益群生,才是我們應該重視的壽命。中國古德所說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不正是無量壽的主張嗎?回想起來,貧僧二十歲離開佛教學院後,就將自己奉獻給社會大眾,一生都沒有過假期,別說是年假、暑假、寒假,甚至星期假日我比別人還要更加忙碌。從早到晚我沒有休息,不但在教室、講堂、體育館裡弘法利生,在走路的時候、在下課的空檔,甚至在汽車、火車、高鐵、飛機上,我都在辦公、閱稿、讀書。每一天,我都在分秒必爭、精打細算中度過。貧僧曾經自許,如果一天能做五個人的工作,到了八十歲,就有六十年的壽命為人服務,六十乘以五,就是三百歲了。如今貧僧即將九十歲,可以說,七十年來,我孜孜不倦,努力不懈地實現「人生三百歲」的理想,因為三百歲不是等待來的,不是投機取巧來的,是靠自己辛勤創造出來的。拿寫文章來說,別人一天寫一、兩千字,我從小就訓練自己每天能寫一、兩萬字;除了陪客人吃飯,我吃飯通常只要五分鐘,最多十分鐘,為什麼?為了爭取時間做事。比方看報紙,有人看一份報紙需要一、兩個小時,我可能三、五分鐘就看完了。又比方看書,有人一本書看了幾個月,我可能一天看完幾本書。像最近(二○一五年四月)鑒真圖書館、大覺寺舉辦「素食博覽會」,他們的籌備工作一個月前就開始,常常幾十人開會、商量、討論;若是我,可能只要兩、三個人,就能在兩、三天內把計劃完成。貧僧主張:做事要化繁為簡,實在不需要浪費時間。唐伯虎有一首打油詩,形容人生的短暫,道盡了古往今來許多人心中的遺憾:「人生七十古稀,我年七十為奇,前十年幼小,後十年衰老;中間只有五十年,一半又在夜裡過了。算來只有二十五年在世,受盡多少奔波煩惱。」看起來,屬於我們能運用的人生,實在有限。然而,如果你了解生命的意義,就能從另一個層面展現生命不朽的價值。就像尼拘陀樹,即使只有一粒種子,也能夠繁衍出無限生機。真正懂得生命的人,是不會受時間限制,不會受空間阻礙的。貧僧的「人生三百歲」,主要希望勉勵人:能夠勤勞、愛惜時間,不要敷衍拖延,消磨時光。我覺得韶光易逝,歲月荏苒,「等待」是生命的殺手。即使是掃地、洗碗、抹桌子,你若慢慢做,也是浪費生命。記得以前我掃地、抹桌的時候,由於灰塵天天有,為了清除灰塵,每天花去我不少時間,於是我就盤算如何快速清理桌上的灰塵?因而就想出,只要先用雞毛撣子拍掉灰塵,等兩、三天,集中一次洒水、抹桌、掃地、拖地,那麼地上的灰塵也就沒有了,不但節省時間,也能達到清潔的效用。比方看書,我大概不會從第一頁開始,通常都從最後一頁,為什麼呢?因為我先知道結局,就能掌握住主題,也就能順暢快速的讀完它,甚至跳過幾頁也不要緊。就如同看藏經,可以看得懂的先看,不一定從前面看,也可以從後面看

記得在棲霞山讀書時,給我最強烈的訓練,就是六、七年的行堂工作。當時棲霞山有四、五百人,吃飯時,各堂口都是一家家自己拿了去,但我們學院、禪堂、念佛堂一定要過堂,我記得經常都有一百五十人左右。午齋是十二點鐘,負責的糾察師不准我們十一點半進去,只容許在四十五分進齋堂擺碗筷,由於只有四個人行堂,這十五分鐘就必須講求速度,否則來不及。我們其中一個人負責打叫香,由於寺院大,要滿山到處去打,通知大家吃飯了;另一個人,要挑水、擦桌子、擺碗筷;最後兩個人去大寮挑飯、打菜。總之,我們四個人分工合作,非得動作快速不可。像現在本山的行堂,不但提早三、四十分進齋堂,還有幾十個人手,大家耗在那裡,你看我我看你,實在是浪費生命。而我通常在大家念〈供養咒〉時,就把我的一份擺好在行堂的位置,〈供養咒〉唱完,飯菜稍微涼了,我就跟大眾一起吃飯。往往我吃完了飯,別人才開始推出碗來,所以那時我就起身,一路為大家添飯菜。印象中,有的糾察師不准我們在結齋前收拾碗筷、洗碗打掃;若遇到准許的糾察,我經常性的紀錄就是,〈結齋偈〉唱完,我飯也吃了,桌椅也擦了,碗也洗好了,可以跟隨隊伍一起離開。我爭取時間,就是到這種程度。有一位成功大學的總務長閻路教授,是一位研究自然科學的專家,壽山佛學院就邀請他來上課。他每堂課的教材都是一張表解,從上課鐘一響,他就開始在黑板上畫圖表解,一直到下課鐘響,剛好一面黑板寫完一個講題,功力之深,令人嘆服。我於是請教他,何以能此?他告訴我,原本他也不具備大學教授的資格,因為他二十六歲時就做了工礦公司的正工程師,那個時候,教育部的法規認定,正工程師與學校的正教授是同等資歷。有一次,大學請他去講課,他花了好幾個小時準備教材,沒想到,上台二十分鐘就講完了,他急得滿身大汗,不知如何是好,所以覺得應該苦練。於是他買了一面鏡子,依著鏡子觀察自己的表情、姿態,計算每一分鐘講了多少字,五十分鐘的時間又能講述多少道理,他就這樣苦練了兩年,終於練成。他的教學就是利用表解分層,一堂課就是一張表解,從開頭到最後,以五十分鐘為一課,包括:力學、電池學、專科化學等等,內容非常充實,十分獲得學生的喜愛,可說是當時的名教授。實在說,這種神乎其技的教法,在於閻教授對時間的精準運用,一個懂得掌握時間的老師,豈能不成功呢?曾經有一位日本官員,請教澤庵禪師如何處理時間,他說:「我這個官職實在乏味,天天都得接受恭維,而且那些恭維的話千篇一律,我聽得實在無聊,簡直有度日如年的感覺。請問禪師,我該怎麼度過這些時間呢?」澤庵禪師只送給他兩句話:「此日不復,寸陰尺寶。」的確,懂得運用時間的人,他的時間是心靈的時間,因為能夠縱心自由,達古通今;不懂得運用時間的人,他的生命可能渾渾噩噩,渺小而有限。人生,就是與時間在賽跑。奧林匹克為了讓人發揮潛能,所以舉辦各項跳高、跳遠、賽跑的體能競賽,目的就是要讓人更快、更高、更遠、更好。舉目望去,我們整個世界,就是一個展現生命力的舞台。即使是一莖小草,為了長養生命,它也懂得奮力從石縫裡冒出來,接受雨水的洗禮、陽光的照耀;即使是一棵寄生的樹藤,為了延續生命,它也努力往牆頭攀爬,迎風搖曳。因此我認為,懂得及時努力的人,當下就擁有了「三百歲的人生」。貧僧八十歲的時候,就已經是三百歲了;現在年近九十,應該超過三百歲的目標了。但是我還是要努力,所謂「做一日和尚,撞一日鍾」,勉勵自己像阿彌陀佛一樣,過一個超越時空的人生。

星雲大師九十一句經典語錄1. 人生最大的悲哀,是自己對前途沒有希望;人生最壞的習慣,是自己對工作沒有計劃。2. 一個登山的人在懸崖峭壁,所迫切需要的是青藤小樹;一個上進的人在人生險途,所急於需要的是善言指南。3. 人生之大病,不在無用,而在無明;事業之成功,不在學歷,而在學力。4. 『學習吃虧』能養德,『人我互調』能慈悲;『當然如此』能自在,『享有就好』能常樂。5. 交友以無瞋為自在,做人以無痴為清涼,用心以無相為淨土,修行以無得為涅槃。6. 人的能力在努力中可以增加,人的學問在虛心下可以進步。7. 人的健康,主要在身心健全,而非勇武有力;人的長壽,主要指延續慧命,而非長命百歲。8. 上課聞道要有歡喜心,指導訓話要有接受心,做事擔當要有勇敢心,和人相處要有恭敬心。9. 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權衡之道,往大處著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葯;凡人皆有長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長,破銅爛鐵也能成鋼。10. 工作時沒有貴賤之分,服務時沒有高低之別,讀書時沒有老少之分,修道時沒有聖凡之界。11. 不吃過頭的飯,不講過頭的話,不走過頭的路,不做過頭的事。本份,照顧當下;過頭,失去未來。12. 不妄求是知足的生命,不投機是本份的性格,不計謀是誠實的做人,不自私是淨化的身心。13. 不患人之不重己,應患己之不重人。14. 不想改過的人,無法調教;不想向善的人,無法得度。15. 不辭小水,方能成就海洋;不積小善,無以圓滿至德。16. 不願說理是固執,不會說理是愚者,不敢說理是奴隸,不肯說理是無知。17. 心懷善念,日日是好日;里鄰和睦,處處是淨土。18. 水入污泥,雖清亦濁;人入邪惡,雖正亦奸。19. 水之性,在由高而下,故宜因勢利導,以為疏通之則;人之性,在有所獲得,故當喜拾布施,以為結緣之方。20. 牙齒以堅硬易毀,故聖賢貴柔;刀刃以尖銳快摧,故聖賢貴渾;神龍以難見稱瑞,故聖賢貴潛;滄海以汪洋難量,故聖賢貴深。21. 思想要國際化,生活要律儀化,語言要古典化,學習要現代化。22. 布施可以種一收十,持戒可以三業清淨,忍辱可以自他得益,精進可以無事不成,禪定可以身心安住,智慧可以洞察秋毫。23. 以言語譏人,取禍之大端;以度量容人,集福之要術;以勢力折人,招尤之未遠;以道德化人,得譽之流長。24. 以拾為有,則不貪;以忙為樂,則不苦;以勤為富,則不貧;以忍為力,則不懼。25. 求學讀書要: 讀做一個人,讀明一點理, 讀悟一點緣,讀懂一顆心。26. 世學有漏,佛法無邊;知識變易,真理常新。27. 只說好話不做好事,好話等於廢話;只做好事不說好話,好事等於無事。28. 失敗之人,不外乎一意孤行、剛愎自用;成功之人,大多能與人為善、從善如流。29. 失敗者,往往是熱度只有五分鐘的人;成功者,往往是堅持最後五分鐘的人。30. 世間最好的東西,是歡喜;世間最貴的善舉,是結緣;世間最大的力量,是忍耐;世間最強的願力,是甘願。31. 金錢可以買得到奴隸,但買不到人緣;金錢可以買得到群眾,但買不到人心;金錢可以買得到魚肉,但買不到食慾;金錢可以買得到高樓,但買不到自在;金錢可以買得到美服,但買不到氣質;金錢可以買得到股票,但買不到滿足;金錢可以買得到書籍,但買不到智慧;金錢可以買得到床舖,但買不到睡眠。32. 生產好似搖錢樹,節儉猶如聚寶盆,勤快能換萬擔糧,用心擁有全宇宙。33. 用兵擇其勇,用人擇其才,用理擇其道,用錢擇其德。34. 用智慧確定方向,方向必到;用意志克服困難,困難必解。35. 用感情換取他人的信仰,無法長久;用道德建立他人的尊敬,歷久彌深。36. 由『無常』,可悟緣起緣滅,必能精進;由『無我』,可知性真性實,必得自在。37. 目中有人助緣多,口中有德福報多,耳中清淨和諧多,心中有佛歡喜多。38. 在學識上要力求博大精深,在修養上要力求忍耐包容。39. 養生之道,在於吃得澹,吃得粗,吃得少;處世之道,在於吃得苦,吃得虧,吃得重。40. 自我觀照,反求諸己;自我更新,不斷淨化;自我實踐,不向外求;自我離相,不計內外。41. 有田不種,必無收成;有錢不用,必空積聚。42. 有為法雖假,棄之則佛道難成;無為法雖真,執之則慧光不朗。43. 有道之書盡讀,明事之書多讀,閒雜之書少讀,邪妄之書不讀。44. 死,要死得有價值;死有重如泰山,有輕如鴻毛;活,要活得有尊嚴;活有流芳百世,有遺臭萬年。45. 為人父母,要心甘情願養育子女;為人師長,要心甘情願作育英才;為人學生,要心甘情願承受教誨;為人子女,要心甘情願孝養父母。46. 求革新不可太快,厭惡人不可太凶,要他好不可太過,用人才不可太急,聽發言不可太率,對自己不可太寬。47. 有能力的人,處處給人方便;無能力的人,處處給人為難。48. 自己不學好,別人幫不了;自己要學好,誰也擋不了。49. 勇氣須從一念中求,仁慈須從行儀裡找。50. 生活的教育重於知識的教育,道德的教育重於功利的教育,普及的教育重於特權的教育,自覺的教育重於接受的教育。51. 坐姿如鍾,必須穩重;站立如松,必須正直;容貌如鏡,必須明淨;行止如法,必須合儀;思想如流,必須清澄。52. 作家在稿紙上耕耘,農夫在土地上耕耘,教師在黑板上耕耘,禪者在心地上耕耘。53. 人我相處之道,靠生活教育來訓練;自我提昇之道,靠思想教育來啟發。54. 事事肯放過他人則德日昇,事事不放過自己則學日密。55. 沒有新觀念,不會有進步;沒有大格局,不會有遠見。56. 事,無法要求『完美』,但至少要能『完成』,才算盡到己責;人,無法要求『萬能』,但至少做到『可能』,就能堪受擔當。57. 依附得人,可獲終身快樂;投靠非類,將造一生之殃。58. 受社會教育,為一家謀生;受心靈教育,為萬眾化導。59. 以智慧燈來點亮心光,以自性佛來成就內心,以六度法來治療心病,以七聖財來豐富內財。60. 幸運,總是垂青於勇敢的人;福報,總是降臨於厚道的人。61. 在貧困中,要有忠心志氣;在危難中,要有信心勇氣;在富貴中,要有善心義氣;在修持中,要有正心道氣。62. 所謂學問,在於治事,事不治,縱學無益;所謂佛法,在於治心,心不治,縱修無成。63. 法無善惡,善惡是法;境無損益,損益在人。64. 治學不厭是智者,教育不倦是仁者,做事不苦是勤者,受苦不訴是能者。65. 知己、律己,是立身處世之要道;容他、助他,是人際相處之良津。66. 知苦惱,才會本份不妄求;知慚愧,始能進步不退化。67. 敢於發問,問出智慧;長於聽聞,聞出對話;善於溝通,談出共識;勇于思考,想出創意;受於鍛鍊,磨出實力;安於靜修,修出道德。68. 信其言,不察其行,是智者之愚;信其行,不察其言,是愚者之智;察其言,亦察其行,是智者之智;不察言,亦不察行,是愚者之愚。69. 自學,是成功的動力;自律,是成功的條件;自信,是成功的方法;自尊,是成功的要素。70. 安排自己能獲得快樂,充實自己能獲得知識,掌握自己能獲得平安,創造自己能獲得成功。71. 真理要靠力量來實踐,力量要靠真理來發揮。72. 為了完成自己,任何考驗都得忍受;為了解決紛爭,任何責任皆得擔當。73. 為了體驗人生,應以道德嚴律人格;為了追求學問,應以智慧擴充心光。74. 為學當重聞思修,將來必須說寫做,若能具備戒定慧,必可清淨樂融融。75. 若要身體好,飲食要吃少;若要人緣好,誠懇莫驕傲;若要家庭好,關懷最重要;若要事業好,勤勞來創造。76. 皈依三寶是平等的精神,因為生佛一如,無高無下;受持五戒是自由的尊重,因為不侵犯人,彼此受益。77. 看得破的人,處處都是生機;看不破的人,處處都是困境。78. 研究要靠資料,發明得靠才華,讀書需要深思,做事應該明辨。79. 要做行為正直坦蕩的君子,不做沒有是非觀念的小人。80. 個人的性格,影響自己一生,群眾的性格,影響萬世族親。81. 時間是一秒一秒給你的,所以要一秒一秒的用;書籍是一字一字寫就的,所以要一字一字的讀。82. 胸襟寬大,條條都是大路;心意清淨,處處都是淨土。83. 能吃虧可以獲得大便宜,能受苦可以獲得大安樂,能和氣可以獲得大力量,能散財可以獲得大聚集。84. 做人要和滾雪球,愈滾愈有人緣;做事要如織錦繡,愈織愈有成就。85. 不擇細流終成海洋,不辭土壤終成高山,不恥下問終致淵博,不飾過失終達善美。86. 做人要能隨遇而安、隨緣生活、隨心自在、隨喜而做;處事要從澹處著眼、疑處用心、無處下手、拙處力行。87. 做大事要有魄力,做小事要能細心,做難事要肯忍耐,做善事要求無相。88. 做事要能知己,若拾寸就尺,不易獲得成功;處世要能知人,若拾長取短,容易導致失敗。89. 培才愛才,才可以傳燈;教人用人,才可以傳宗。90. 培養自學的能力,才不會在苟安中退步;培養教人的胸懷,才能將經驗傳承下來。91. 培養興趣,而不養成癖好;學習正直,而不學成古板。

星雲大師經歷1927年,星雲大師出生在江蘇揚州一個名叫江都的小鎮,原名李國深。星雲大師說,他最感激的是父母的生養,不但給了他一個健康的身體,最重要的是給了影響他一生的性格。他說:「我從小就不是一個喜歡苦惱的孩子。」母親雖然不識字,但對於因果、忠義的道理瞭然於心。他至今還記得和母親的對話:「母親,您的衣服破了。」母親回答:「不是破,是布不夠。」無論環境多麼惡劣,母親的心態總是很樂觀。1937年,星雲大師的父親外出謀生,此後兩年杳無音信,生死未卜,憂心忡忡的母親帶他去南京打聽父親的下落。路上,他偶遇南京棲霞寺的知客師,知客師隨口問道:「你是否願意做和尚?」他憑直覺答了句「願意」。「不到半個小時,棲霞寺住持志開上人派人來找我。"聽說你要出家,就拜我做師父好嗎?』我信口說出"好』。一句承諾,我就信守了一生。」星雲法師生於江蘇,1938年隨母至南京尋父,後於棲霞山寺禮志開上人披剃出家,法名悟徹,號今覺。祖庭為宜興大覺寺,為臨濟宗第四十八代傳人。剃度後,即進入棲霞律學院修學佛法。

1941年,在棲霞山寺乞受具足大戒。1944年,在常州天寧寺參學。1945年,進入焦山佛學院就讀。1947年,返宜興白塔山大覺寺禮祖,受命任當家。並任白塔國民小學校長。1948年,任南京華藏寺監院,兼為《徐報》主編《霞光副刊》,同年與同學智勇法師創辦《怒濤月刊》。1949年春,組織僧侶救護隊來到台灣,最初在桃園縣的中壢圓光寺修行,加入慈航法師創辦的台灣佛學院為學僧。七月、因為不同派系佛教人士的攻擊,慈航法師與台灣佛學院學僧遭到逮捕,被指稱為匪諜,下獄23天,獲得時任中國佛教會常務理事的國民黨國大代表李子寬和孫立人夫人孫張清揚等人擔保才出獄。在李子寬的勸說下,加入中國國民黨。後至台中主編《覺群周報》。1951年,主編《人生月刊》。1956年,創辦佛教第一所幼稚園—慈愛幼稚園。1957年,主編《覺世旬刊》。1959年,支援西藏佛教抗暴及佛誕節,首創花車遊行。並任宜蘭縣佛教支會理事長。1961年,擔任《今日佛教》發行人。並領導宜蘭青年歌詠隊灌制全台灣第一組佛教唱片六張。1962年,接辦《覺世旬刊》,任發行人。發起組織編輯中英對照佛學叢書委員會。1963年,與白聖法師等人組成「中華民國佛教訪問團」,訪問東南亞各國。會見泰皇普密蓬、印度總理尼赫魯及菲律賓總統馬嘉柏杲等人。在印度要求釋放七百名被捕華人,並救出高雄漁船兩艘。1964年,與悟一、南亭法師共同創辦佛教智光商工職業學校。1967年,變賣高雄佛教文化服務處房屋,購得高雄縣大樹鄉麻竹園二十餘甲山坡地作為建寺用地,於5月16日動土,定名為佛光山。壽山佛學院移址佛光山,更名為「東方佛教學院」。1971年,當選中日佛教關係促進會會長。1972年,制訂佛光山宗務委員會組織章程,自此,佛光山成為有制度、有組織的現代教團。1977年,創建普門中學。1978年,榮獲美國洛杉磯東方大學榮譽哲學博士學位。1978年,「國際佛教促進會」成立,榮膺首任會長。1980年,榮任中國文化大學研究所所長。1980年,榮獲台北市話劇學會頒贈劇運貢獻獎。1981年,應聘為東海大學哲學系教授。1982年,榮獲華夏參等獎章。1984年,於美國洛杉磯與達賴喇嘛四次會談。1985年,美國佛教青年總會在洛杉磯正式成立,膺選為理事長;中華漢藏文化協會成立,出任理事長;榮任世界佛教青年會榮譽會長。1985年,依組織章程宣布退位,傳法予大弟子心平。從此「恪遵佛制,薪火相傳,以制度管理,以組織領導」,樹立道場民主化之典範。

1986年,任中國國民黨黨務顧問獲頒二等卿雲勳章與「功在黨國」匾額乙面。獲贈高雄市市鑰,成為高雄市榮譽市民。1988年,獲美國洛杉磯阿罕不拉市頒發榮譽市民證書及市鑰。並於同年當選中國國民黨第十三屆中央評議委員。1989年,應邀為美國加州州議會主持新年度開議灑凈祈福法會,創佛教儀式第一次在西方議事殿堂舉行。1990年,應邀在香港紅磡體育館佛學講座,開啟每年在紅館弘法之始持續至2008年長達19年。1991年,成立中華佛光協會(後成立國際佛光會後更名為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1991年,創辦美國西來大學(University of the West)。1992年,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於西來寺成立,並召開第一次會員代表大會,洛杉磯蒙特利市長姜國梁宣布5月16日為「國際佛光日」。1993年,應桃園縣長劉邦友之邀,主持全國首座巨蛋體育館落成剪綵灑凈儀式暨佛學講座。同年,佛光大學人文社會學院於宜蘭礁溪舉行動土典禮。1994年,奧斯汀佛光山動土,市議員卡斯代表市長宣布九月十日為「奧斯汀佛光日」,並致贈奧斯汀市金鑰匙。1996年,慶祝開山三十周年,李登輝致贈「傳燈萬方」匾額道賀。1996年,創設南華管理學院(後經教育部審核升等為南華大學)。1997年,創立佛光衛星電視台(已於2002年更名為人間衛視),成為首位成立佛教電視台的台灣法師。1997年,在義大利梵諦岡與天主教教宗若望保祿二世進行世紀宗教對話。1997年,主持佛光山第六任住持升座暨封山大典。1997年,榮獲中華民國內政及外交雙料壹等獎章。1997年,獲選為加拿大1470AM中文電台陽光計劃選拔的十大偉人之一1998年,休士頓佛光山灑凈動土儀式,該市市長訂六月二十日為「星雲大師日」。1998年,卸下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總會長職務,將印信移交予新任會長吳伯雄先生。1998年,72歲壽辰,連戰致贈「吾黨之光」壽匾祝賀。1999年,4月發起設「國定佛誕節」,影響立法院委員潘維剛、蕭金蘭、鄭水龍、張蔡美等207位立法委員及民眾逾百萬人聯合簽署,並於1999年8月30日由李登輝於佛光山寺如來殿大會堂宣布將農曆四月八日訂為國定佛誕節並於母親節同日放假,成為佛教東傳中國二千年以來首度國定佛誕節(香港於1998年定佛誕為假期,但非全國假期)。2000年,創立《人間福報》報社,致力於媒體凈化運動。2005年,獲頒總統文化獎—菩提獎。2006年,12月16日獲輔仁大學頒授名譽法學博士學位。2005年,星雲大師的佛光山文教基金會與香港中文大學合作在中大成立人間佛教研究中心。2008年,6月13日獲國立中山大學頒授名譽文學博士學位。因患糖尿病,需用胰島素治療,2010年糖尿病所導致眼睛細胞鈣化,幾乎完全看不見;但仍非常勤於寫書法。2010年,3月11日獲香港大學頒授名譽社會科學博士。2010年,3月22日獲聘為南京大學中華文化研究院名譽院長暨客座教授。現今於世界五大洲成立寺院及別分院260餘所,課徒1,300位出家法師。於美國成立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目前分會亦遍世界各地,約有6,000,000名會員服務於世界各地,亦為國際佛光會世界總會榮譽總會長。著作等身,並翻譯多國語言於歐美東亞日非等地區發行。目前亦身兼專欄寫作。2013年,3月30日星雲大師榮獲由鳳凰衛視聯合兩岸三地富有影響力的十餘家華文媒體共同主辦的「世界因你而美麗——影響世界華人盛典2012-2013」-「影響世界華人終身成就獎」。

2014年,2月與習近平會面19日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在會中發言,針對「中國夢與人間佛教」,提出四點看法,包括1.發揚中華文化要加強軟實力的建設。2.兩岸和平要以五和為基礎。3.心靈富足要實踐三好四給。4.人間佛教有益於國家社會。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18日傍晚在釣魚台國賓館會見中國國民黨榮譽主席連戰所率領的訪問團。習近平在見佛光山開山宗長星雲大師時特別表示:「大師送我的書,我全都讀完了。」 佛光山人士透露,星雲送給習近平的書是《百年佛緣》全集,是在去年底出版時送的。

星雲法師:我最後的遺囑在貧僧出家七十多年中,經常討論到生死的問題。生了要死,死了要生,等於季節有「春夏秋冬」的循環,物質有「成住壞空」的還滅,人生當然有「老病死生」的輪迴。對於死亡,我從小就有一個不在乎的想法,數十年的人生歲月,在死亡的邊緣來回也走過多次,如:槍林彈雨中流亡、監獄的蒙難、心臟的開刀,四、五十年的糖尿病,兩次中風,骨頭跌斷,抽筋剝皮……,這許多苦難,貧僧都不計較。中國有一句話說:「人生七十古來稀」,我在六、七十歲的時候,身體還很健壯,就想,活到八十歲就好了。哪裡知道,又這樣繼續的活下來,當然人生總是生命有階段性,我在八十五歲的時候,就預立遺囑,但只是給佛光山的弟子知道我一些想法。這篇遺囑我把它定名為〈真誠的告白〉,曾經對徒眾講說過一次,現在拿出來,又叫人念給我聽一遍,就作為《貧僧有話要說》的一個總結吧!真誠的告白【我最後的囑咐】各位護法信徒、各位朋友、各位徒眾弟子們:在這裡要向各位做個真誠的告白。我一生,人家都以為我很有錢,事實上我以貧窮為職志。我童年家貧如洗,但我不感到我是貧苦的孩子,我心中覺得富有。到了老年,人家以為我很富有,擁有多少學校、文化、出版、基金會,但我卻覺得自己空無一物,因為那都是十方大眾的,不是我的。在世界上,我雖然建設了多少寺院,但我不想為自己建一房一舍,為自己添一桌一椅,我上無片瓦,下無寸土,佛教僧伽物品都是十方共有,哪裡有個人的呢?但在我的內心可又覺得世界都是我的。我一生,不曾使用辦公桌,也沒有自己的櫥櫃,雖然徒眾用心幫我設置,但我從來沒有用過。我一生沒有上過幾次街,買過東西;一生沒有存款,我的所有一切都是大眾的、都是佛光山的,一切都歸於社會,所有徒眾也應該學習「將此身心奉給佛教」,做一個隨緣的人生。我一生,人家都以為我聚眾有方,事實上我的內心非常孤寂,我沒有最喜歡的人,也沒有最厭惡的人。別人認為我有多少弟子、信徒,但我沒有把他們認為是我的,都是道友,我只希望大家在佛教里各有所歸。我沒有什麼個人物質上的分配,說哪一塊錢分給你們,哪一塊房舍土地分給你們,也沒有哪一個人拿什麼紀念品。你要,那麼多的書,隨便在哪裡都可以取得一本做為紀念;你不要,我有什麼良言好話也沒有用。我只有人間佛教供你們學習,只有道場供你們護持。我對大家也沒有何好、何壞,在常住都有制度,升級都有一定的標準,但世間法上總難以平衡,升級的依據:事業、學業、道業、功業,這裡面大小、高低、有無,看的標準各有不同,都與福德因緣有關。所以大家升級與否,不是我個人所能左右,這是我對所有的徒眾深深抱歉,我不能為你們仗義直言,做到圓滿。不過,你們也應該學習受委屈,宗務委員會決議你們的功績升降,出家道行,自有佛法評量,不在世法上來論長道短。今後,我所挂念的是徒眾的調職,佛光山它不是政府,但是單位多,又有調職制度,傳燈會竭盡所能安排適能適任,對於個人所長、想法縱有所差,大家都要忍耐。世間難以論平等,我們要把它創造成和平、美滿的人生,但也要看在哪個角度來論平等。未來如有不同意見,大家要依循《佛光山徒眾手冊》,可以更改,但要經過大眾的同意。我一生,人家都以為我創業艱難,事實上我覺得非常簡易;因為集體創作,我只是眾中之一,做時全力以赴,結果自然隨緣。許多人以為我善於管理,事實上我只是懂得「無為而治」。感謝大家互助合作,除了戒律與法制之外,我們都沒有權力去管理別人。對於世間的一切,來了,並沒有覺得歡喜,去了,也沒有覺得可惜。總想,人生應該任性逍遙,隨緣自在,能夠與道相應、與法相契,就是最富有的人生。我一生,服膺於「給」的哲學,總是給人讚歎、給人滿願;我立下佛光人工作信條:給人信心,給人歡喜,給人希望,給人方便。因為我深知結緣的重要,心裡只想到處結緣、到處散播佛法種子。我立志興辦各種教育,因為從小我沒有進過正規的學校讀書,明白教育才能提升自我,改變氣質。我也發心著書立說,因為從佛陀那裡一脈相承的法水流長,我不能不把心裡的泉源用來供應世間。我這一生奉行「以退為進,以眾為我,以無為有,以空為樂」的人生觀,凡我出家弟子,都應本諸出離心,以出世的思想做入世的事業,生活要求簡樸,不要積聚。過去三衣一具、頭陀十八物、衣單兩斤半,這許多優良傳統,都合乎戒律,都應該深思熟記。佛光弟子不私自募緣,不私自請託,不私置產業,不私造飲食,不私收徒眾,不私蓄金錢,不私建道場,不私交信者,大家都能這樣做到,佛光山的法脈會更加光耀永遠。所謂「光榮歸於佛陀,成就歸於大眾,利益歸於社會,功德歸於信徒」,大家應該好好奉行。須知「佛道遍滿虛空,真理充塞法界」,法界一切都是我的,但形相上的無常,一切都不是我的,不要對世俗有太多留戀。人間佛教雖然不舍世間,但是「猶如木人看花鳥」,不要太多留意、太多分別。時時以眾為我,以教為命,在佛道上安身立命。凡我徒眾,擁有佛法就好,金錢、物質,盡量與人結緣,因為那是人間共有的財富。對於財務經濟,點滴歸公,我們每個人一切都是常住供應,不需紛爭,不要佔有,只要大家正信辦道,生活應該不足掛慮。也希望徒眾不要為世間這種衣食住行太多的分心罣礙,此實不足道也。我希望常住凈財要用於十方,不要保留,這才是佛光山未來的平安之道。除了道糧需要以外,如果還有凈財,一律都布施文化、教育、慈善。佛光山取之十方、施之十方,我們要濟助急難,關心鰥寡孤獨,或隨緣做些施捨予貧困民眾。因為災難、貧苦是人間的不幸,急難救助,這是理所當然要給予一些助緣。佛光山、佛陀紀念館等土地以及所有的別分院道場,都不是國有的,也不是租借的,都是常住陸續以凈資購買。所有一切全為佛光山常住所有,沒有與人合股共業,沒有牽連,也沒有借貸,常住開山以來,從未向外借貸。對於那許多別分院道場都要好好輔導、整修,給予信徒方便。如果實在不能維持,得到宗委會和信徒的同意,把它結束,凈財集中到教育、文化、公益基金,私人不可分配。和佛教界、道友都不共金錢來往,要有來往就是布施,沒有償還,不可借貸,免除日後紛爭。我這一生信仰佛陀,以佛陀為我的導師,為我的道路。未來,大家在佛道的修學上,佛陀、十大弟子都是我們的榜樣,佛教的宗門祖師都是我們的模範。在佛法的弘傳上,世界各地的道場,要盡量給予本土化,請當地徒眾住持;我對人間佛教的所有言教,都要能傳達到家家戶戶,為人所接受。我一生,以弘揚人間佛教為職志,佛說的、人要的、凈化的、善美的,凡有助於增進幸福人生的教法,都是人間佛教。苦,要視為我們增上緣的力量;無常,不是定型的,可以改變我們未來的一切,促進人生的美好;空,不是沒有,空是建設有的,要空了才有,我一生一無所有,不是真空生妙有嗎?我堅信人間佛教必然是未來人類世界的一道光明;說好話是真,做好事是善,存好心是美,讓三好運動的真善美要在社會裡生根。智就是般若,仁就是慈悲,勇就是菩提,要努力做到,讓戒定慧在我們的心裡成長,以實踐菩薩道做為我們人間的修行。人間佛教的本源發自於佛陀,現在已經成為普遍的氣候;所以佛光山、佛光會的發展,必定會成為佛教界一個正派的團體。但世間的人事各有所執,自古以來,在印度就有上座部、大眾部,傳到中國有八大宗派,在教義上實踐理念各有不同,無可厚非,但如果在人我是非上較量,那完全不能契合佛心。假如你們有心,為團結佛光僧信四眾,可以效法過去古德聖賢成立一個宗派;但所謂創宗立派,則是看後代行人的作為,如果後來的人對佛教有所貢獻,又眾望所歸,有個當代佛教的宗派來為佛教撐持,做擎天一柱,這也未嘗不可。對人間佛教弘法事業方法有所不滿意的,所謂「我執已除,法執難改」,要另立門戶,我們也要有雅量接受這種佛光的分燈法脈。只要對宗門沒有傷害,不要給予排擠,還是要給予包容。我們的理念不在於自我的成就,是在於佛法能夠傳承,不分男女老少。在「佛光大道」上,僧信四眾現在已有規模,佛光山的僧眾比丘、比丘尼要擔綱,佛光會的優婆塞、優婆夷也要出一些人才,有所發揮,彼此不容分散力量,凝聚共識,讓大家有團聚的向心力,使佛光會日日增上,俾使佛光普照、法水長流。對於佛光會會員在社會上合乎八正道精神意義的事業,都要鼓勵,大家相互幫助發展。佛光會永遠為佛光山教團所屬,僧信和諧,不爭彼此,不必對立,等於空有是一體兩面。佛光山已經推行民主的制度,今後佛光山和佛光會的領導人,都按照常住的循序,不要有所爭論,要以大眾意見為歸。我倡導「平等」,深信男女、貧富都在平等之中,不可以有所歧視。眾生皆有佛性,情與無情,都能同圓種智,所以我從「人權的尊重」到「生權的提倡」,希望徹底落實「眾生平等」的精神。大家對山上的老樹、小花,要多多愛護,山下的村民、百姓,應該給予關懷;育幼院的兒童要多多鼓勵,精舍贍養的老人要時常慰問,對開山的諸長老要給予尊重。我對兩岸視如一家,我對世界都如兄弟姐妹,我希望把美好的因緣留給人間,把佛法的情誼留給信者,把信心的種子留給自己,把無上的榮耀留給佛教大眾。但願普世大眾,都能信仰因緣果報,希望每位仁者,都能奉行慈悲喜舍,把一切的心意留在人間。人間佛教的事業:如辦大學、電台、報紙、編輯出版、雲水書車、養老育幼等,凡有利於社會公共事業的,都應該交由教團擔當,給予支持,不可間斷;滴水坊要把「滴水之恩」做得更加美好。對於佛光祖庭宜興大覺寺,有緣分,要常去禮拜。我對社會的文教、公益數數尊重,所以有一個公益信託教育基金,現在已有十餘億元,除了少數由信眾發心捐贈,全由過去的稿費和一筆字所得。今後,山上的長老可以護持,也希望佛教人士或熱心公益者的遺產都可以參與進來,讓公益基金壯大,更能造福全民,成為國家社會的一股清流。像真善美傳播貢獻獎、三好校園獎、全球華文文學星雲獎、星雲教育獎等,其他再有項目,只要經濟許可,將來都可以設立。我們對於社會總要增加養分,這是每一個佛教徒不可以推卻的責任。在教育上,開支最浩繁的,就是常住辦的幾所大學、中學等;若有緣分,無條件的贈予有緣人管理,不可買賣;如果賣學校,對那些募款辦學的人怎麼交代?這對佛光山的名譽不好,會給人批評。對於協助佛光山文化教育發展的社團,如有興辦,應該量力補助,以使其有心人更加團結。如有良言建議,甚至批評,只要是善意的,也不要排拒,要以「聞過則喜」的雅量接受,我們總要接受大家的意見,他人才會更加擁護。我時常看到園藝組的徒眾們在那裡除草修花,看到環保組的同道們在那裡做資源回收分類,看到工程組的修繕、都監院的服務、大寮里的典座,以及殿堂里的香燈、殿主等,那種投入,任勞任怨,實在是山上成功的動力,我只有感動、感激。沒有大家的發心,何能有今日的佛光山?今後,對於客堂的接待,對於信徒的招呼,對於義工的參與,都要有種種教育訓練,以使我們的教團更增臻完美。所以,集體創作的精神,要永遠的、無怨無悔的堅持下去,這是我一生的志願。因為誰都不能單獨存在,大家要互助互敬、共存共榮,那才是懂得佛法的核心精神,寧可以個人犧牲、忍耐,不要讓常住和大眾受到損失。我的鄉親前輩唐朝鑒真大師,經過多少磨難到達日本弘法傳播文化,在七十五高齡,自知歸鄉無望,他寫下遺偈:「山川異域,日月同天,寄諸佛子,共結來緣。」在人生的生命之流里,如同大江東去,終會有再回來的一日,人的生命一期圓滿,還會有另一期生命的開始。人類不能獨居於世間,生活需要士農工商的供應,生存需要地水火風的助緣;大自然里,日月星辰、山河大地,都是我們的生命,大家要愛惜我們所居住的地球,要幫助地球上的一切眾生,因為他們都是曾經給我、助我的人,對我們都有恩惠。我們大家都生活在因緣里,要彼此相依相助。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生沒有帶來,死也沒有帶去」,回顧自己這一生,我不知道曾為人間帶來什麼?但我帶走了人間多少的歡喜、多少的善緣。我難以忘記多少信徒對我的喜舍、對我的護持、多少同門的祝福,我也難以忘記刻骨銘心的助緣。我這一生所受到的佛恩、友誼,真是無比浩蕩,我應該在人間活得很有價值。我願生生世世為佛陀奉獻,為大眾服務,以此上報四重恩。現在,我雖然快要帶走了你們對我的尊重,帶走了你們給我的緣分,帶走了你們對我的關懷,帶走了你們與我的情誼,未來我會加倍補償你們。我一生所發表過的言論,如:「集體創作、制度領導、非佛不作、唯法所依」,又如傳法說偈:「佛光菩提種,遍灑五大洲,開花結果時,光照寰宇周。」希望大家都能謹記、實踐。所謂「有佛法就有辦法」,凡我信者,要實踐慈悲、喜舍、結緣、報恩、和諧、正派、服務、正常、誠信、忍耐、公平、正義、發心、行佛……這些都是佛法,能夠實踐,你就會有辦法。我一生雖然遭逢大時代的種種考驗,但我感到人生非常幸福,我享受苦難、貧窮、奮鬥、空無;我體會「四大皆有」,我感覺人生「花開四季」,佛陀、信徒給我的太多了。雖然出家,註定要犧牲享受,但其實吾人也享受了犧牲的妙樂,我覺得在佛法里的禪悅法喜,就已享受不盡了。對於人生的最後,我沒有舍利子,各種繁文縟節一概全免,只要寫上簡單幾個字,或是有心對我懷念者,可以唱誦「人間音緣」的佛曲。如果大家心中有人間佛教,時時奉行人間佛教,我想,這就是對我最好的懷念,也是我所衷心期盼。最後我所挂念的,除了信眾的幸福安樂,要重視世界各地辦的大學,這也是我們的根本;山上的大眾,尤其叢林學院的師生,他們未來都是佛光山菩提種子,要他們健全、發心,人間佛教才能長久與天地同在,與大眾共存。法幢不容傾倒,慧燈不可熄滅,期願大家未來都能在人間佛教的大道上繼續精進,大家相互勉勵,共同為教珍重。上文/星雲大師 [微博]:http://weibo.com/foguangyun


推薦閱讀:

造人技巧指南三步驟!實戰很關鍵,什麼姿勢最容易受孕呢?

TAG:人生 | 經典 | 語錄 | 大師 | 創造 | 造人 | 要創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