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發布時間:2013年03月18日 08:00
來源:《求是》 期號:2013/06 作者:孫 謙 我要評論字型大小:【 大 中 小】【列印】 .TRS_Editor TABLE{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6px;}.TRS_Editor{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6px;}.TRS_Editor P{font-family:宋體;font-size:16px;margin-top:0.5em;margin-bottom:0.5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H1,.TRS_Editor H2,.TRS_Editor H3,.TRS_Editor H4,.TRS_Editor H5,.TRS_Editor H6,.TRS_Editor HR,.TRS_Editor BLOCKQUOTE,.TRS_Editor DL,.TRS_Editor DD,.TRS_Editor DT,.TRS_Editor OL,.TRS_Editor UL,.TRS_Editor LI,.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ODE,.TRS_Editor TEXTAREA,.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CITE,.TRS_Editor PRE,.TRS_Editor CENTER,.TRS_Editor TABLE,.TRS_Editor DIV{margin-top:0.5em;margin-bottom:0.5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FORM,.TRS_Editor FIELDSET,.TRS_Editor LEGEND,.TRS_Editor SELECT,.TRS_Editor TR,.TRS_Editor TD,.TRS_Editor TH{margin-top:0.5em;margin-bottom:0.5em;line-height:1.4;}.TRS_Editor BUTTON,.TRS_Editor OPTION,.TRS_Editor ADDRESS,.TRS_Editor DFN,.TRS_Editor EM,.TRS_Editor VAR,.TRS_Editor KBD,.TRS_Editor INPUT,.TRS_Editor SMALL,.TRS_Editor SAMP,.TRS_Editor SUB,.TRS_Editor SUP,.TRS_Editor SPAN,.TRS_Editor A,.TRS_Editor B,.TRS_Editor I,.TRS_Editor U,.TRS_Editor S,.TRS_Editor STRONG,.TRS_Editor LABEL,.TRS_Editor IMG,.TRS_Editor BR,.TRS_Editor FONT{margin-top:0;margin-bottom:0;text-indent:0;}黨的十八大報告將「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確立為推進政治建設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重要任務,對「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作出重要部署,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目標和要求,強調建立健全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體系,完善司法公開制度,加強司法公信建設,強化司法基本保障。十八大報告通篇貫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要思想,是對依法治國基本方略的發展、完善和創新,是我國法治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一
經過新中國60多年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的實踐和探索,我國走出了一條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獨特道路。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是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內在要求、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證,社會主義法治是黨領導人民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人民民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的本質,不斷擴大人民民主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是發展政治文明的核心內容。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充分發揮社會主義法治作用,加快推進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制度化、規範化、程序化,從各層次各領域擴大公民的有序政治參與,實現國家各項工作法治化。依法治國關鍵是要使全社會,特別是黨的各級組織、各級行政機構、各級司法機構自覺遵守法律,維護法律權威,嚴格依法辦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是法治國家、法治政府與法治社會的有機統一。法治國家、法治政府與法治社會是互為依存、相輔相成的。法治國家和法治政府意味著民主法律化、制度化,意味著所有的公共權力都必須納入法治軌道,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法治社會意味著在經濟和社會生活領域,有法可依、有法必依,真正在全社會樹立民主法治、自由平等、公平正義理念。法治國家、法治政府引領法治社會,法治社會為依法治國構築堅實的社會基礎。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是植根於中國社會實際,自我發展、自我創新、自我完善的有機統一。法治是受特定社會條件和環境約束的社會實踐,一個國家的法治總是由這個國家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決定並與之相適應。我國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是適應中國具體國情、解決中國實際問題,立足於總結自身的法治經驗、適應自身的法治需求、彰顯自身的法治特色,走自我發展、自我創新、自我完善的自主型法治道路。在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過程中,我們既勇於吸收人類的文明成果包括學習別國的有益經驗,又絕不照抄照搬別人的做法,這種堅定與自信,使中國的法治建設始終根植於中國大地,開出了獨具特色的東方文明之花。
二
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黨的奮鬥目標。在黨團結帶領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創造幸福的過程中,法治既是必要途徑,更是制度保障。
人民的權利和自由離不開法治。保障人權和建立法治是政治文明進步的重要標誌。2004年「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正式寫入憲法。黨的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到2020年要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斷提高,人權得到切實尊重和保障。人權與法治密不可分。人權是法治的基本價值和根本目標,法治是人權的根本保障,也是人權得以保護和尊重的重要標誌。離開了法治,人民的權利和自由就得不到切實保障。
人民參與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離不開法治。十八大報告強調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將法治作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這是黨中央站在社會發展和歷史的高度,總結幾十年的執政經驗而確立的一項重大的戰略方針和戰略目標。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社會結構和利益格局等諸多方面已經或正在發生深刻變化,與此相適應,在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的方式上也必然需要作出相應變革。變革的本質和核心,概言之,就是奉行法治精神、厲行法治原則、實行法治化管理,讓法治成為人民參與國家治理和社會管理的當然之選、必由之路。
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離不開法治。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人民賦予的權力能否正確行使,直接關係到人民當家作主的地位能否得到體現和公民基本權利能否得到保障。公共權力是一把「雙刃劍」,運用得當,可以促進人類社會進步發展和為社會民眾帶來福祉;運用不當,缺少監督制約,則會給社會民眾造成深重災難。任何權力都有被濫用的傾向和危險,都需要有效的監督和制約。法治的要義中,很重要的一點是用法律、用制度界定好權力的邊界,防止人民受到權力的侵犯。作為一個與「人治」相對立的概念,法治的核心含義就是有效規制公權力,有效保障公民權利和自由。在法治社會裡,或者說要實現法治,必須確立權力來源於人民、來源於法律的觀念,不斷完善權力運行制約和監督的體制機制,使人民的監督權具有可操作性,發揮實實在在的作用,保證權力真正屬於人民而不被濫用。
三
科學發展觀既是黨和國家的整體指導思想,也是法治建設的基本指導思想。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
要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發展觀的本質和核心是以人為本。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必須更加深入、全面地理解以人為本,在法治建設進程中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堅持人民主體地位,樹立人本法律觀、人本法治觀和人本權利觀,堅持「人民利益高於一切,人民利益重於一切」,使立法、執法和司法充分體現人民的願望,適應人民的需求,維護人民的利益,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重大問題,保障人民依法享有廣泛權利和自由。
要牢牢把握統籌兼顧的根本方法。統籌兼顧是科學發展觀的根本方法。要在統籌兼顧的基礎上,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正確認識和處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過程中的一系列重大關係,推動法治建設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要把法治作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基本方式和有效載體。通過制度供給、制度導向、制度創新來解決制約科學發展的制度空白、制度缺陷和制度衝突,把科學發展建立在制度化的基礎上,納入法治化軌道。通過法治克服發展過程中存在的效率與公平、局部與全局、當前與長遠的矛盾,建立健全一整套推動和保障科學發展的制度體系,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強大的動力和制度保障,從而積極穩步地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
四
提高領導幹部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的能力,是全面落實依法治國方略,建設法治政府的關鍵環節。法治思維決定和支配法治方式,法治方式體現和強化法治思維,法治思維需要通過法治方式來體現。學會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應成為領導幹部「依法執政」和管理社會的基本功。
運用法治思維,就要摒棄人治思維、「行政命令」。人治思維強調人和權力的作用,忽視法的作用,導致以言代法、以權壓法,甚至以權廢法。「行政命令」則看重行政方式的作用和力量,表現為按照領導個人意志和命令去思考和處理問題。摒棄人治思維、「行政命令」,就要求領導幹部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都必須遵循法治原則,必須堅守法律底線。
運用法治思維,就要遵循權利平等、公平正義等法治理念以及由此決定的法律思維方式,去思考和評判一切涉法性社會爭議問題。法律必須被信仰,否則將形同虛設。如果執政黨的各級組織及其領導成員自己都不能深深地信仰並服從在黨的領導下制定的憲法和法律,法治建設就成為空中樓閣。
運用法治思維、法治方式,就要遵循職權法定、程序正當、權責一致的法治原則與要求。職權法定是法治的重要內容。權力必須來自於法律具體而明確的授予,必須在法律規定的許可權內履行職責。不能超越授權範圍,更不能違反授權規定,做到法無授權不得行使權力。法治思維強調程序的重要性,法律程序提供了一套保護自由和排斥恣意性的機制,為權力的正確行使提供了合法性基礎。凡事都要有程序觀念,必須按照法定程序和正當程序辦理,違反程序規則同樣構成違法。權責一致要求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失職要問責,違法受追究。
五
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應特別關注以下三個問題:
牢固樹立憲法和法律權威,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原則。厲行法治,必須堅決維護憲法和法律的權威和尊嚴。黨領導人民制定憲法和法律,黨必須在憲法和法律範圍內活動。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絕不允許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不管涉及什麼人,不論權力大小、職位高低,只要觸犯黨紀國法,都要嚴懲不貸。
積極推進依法行政。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中,行政機關承擔重要職能。行政機關能否正確行使行政權,直接關係人民群眾的合法權益能否得到有效保護,直接關係社會是否和諧。行政權處於國家和社會管理的第一線,具有「主動性、廣泛性、自由裁量性」的特點,因而存在自我膨脹、擴張的傾向和被濫用的可能性。行政機關依法行政,則政令暢通、社會和諧;行政機關違法行政、濫用權力,不僅會損害人民的合法權益,而且會引發社會衝突和滋生腐敗。依法行政,首要的是嚴格依法辦事,加強對行政權的監督和制約。要拓寬人民群眾參與行政活動的權利,真正在執法活動中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和民主的原則;完善聽證、信息公開、訴求表達和監督等程序,為人民群眾參與社會管理提供製度保障;嚴格限制強制性程序的適用範圍,引入協商、指導、建議等民主的、柔性的行政行為方式。
著力提升司法品質,提高司法公信力。高品質的司法是司法公信力的基礎,司法品質的第一要義就是司法公正。司法機關要切實發揮在解決矛盾糾紛、維護社會秩序、引導民眾行為、監督制約權力等方面的社會管理作用,就要不斷提升司法品質,提高司法公信力。司法機關和司法人員,要樹立「理性、平和、文明、規範」的新型司法觀,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作出司法行為,以司法的程序公正保障司法的實體公正。
(作者:最高人民檢察院副檢察長)
推薦閱讀:
※150億美元收購被刷屏背後:桑塔納在中國叱吒風雲之時,Mobileye已看到自主駕駛之未來
※鄭/永/流:「中國問題」到底有多「中國」?
※報告稱中國逾三成富豪已移民美國成首選目的地
※凈空法師講《佛說十善業道經》120_【老人言】就是古聖先賢的教誨,那是真學問,真智慧。千百年來留下來都是真實智慧,最善的教誨。今天我們講到【慧根】,這是中國人慧根之所在。
※中國上古十大神獸 麒麟排不了前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