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韓信帶兵打戰為什麼總能獲勝?

《韓信用兵》系列之"背水破趙,破齊滅楚"

韓信在平定魏國後,又一次展現他兵書戰策熟爛於胸,並給劉邦建議辟北方戰場,剪除項羽羽翼,南絕楚之糧道對項羽實行戰略包圍。

剪除項羽,首先破趙

劉邦在滎陽頂住項羽的同時,採納了韓信的計策,不過劉邦與項羽僵持滎陽僵持滎陽,劉邦抽調了韓信的精兵支援滎陽戰場,說是給韓信增兵三萬,實際不過是剛招募的新兵,因為魏國需要軍隊駐守,故而韓信攻打代趙兩國的軍隊就連新兵也不會超過三萬。

但漢王劉邦還派了一個重要人物張耳與韓信一起作戰,他可對趙代兩國非常熟悉,對於韓信來說可以說是如虎添翼。這樣韓信帶著三萬左右的新兵開始出發了,要破趙國首先要破代國。

如果直接攻打趙國是非常危險,會腹背受敵的,趙軍的主帥成安君陳餘就是代國的代王,因為他也是趙國的相國,所以他的代國由相國夏說管理,韓信軍與代軍血戰閼與,擒獲夏說,代國滅亡,戰國時趙括之父名將趙奢就用秦軍在這裡一戰而成名。然後韓信領軍攻打趙國,趙國可沒有代國那麼容易,趙軍集結了號稱二十萬的軍隊,我想至少在十萬人以上,但是既然是集結我想精兵也不多,大部分新兵,不過韓信的三萬人也是新兵,至少趙軍是占絕對優勢的。

韓信妙用間計

要攻打趙國,首先要過太行八徑之一的井陘口,為如趙國之咽喉,所以趙王歇和陳餘率軍搶佔了此地,以阻止韓信來攻。韓信用兵,從來不是草率的,首先根據《孫子兵法·用間篇》中的故明君賢將,所以動而勝人,成功出於眾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於鬼神,不可象於事,不可驗於度,必取於人,知敵之情者也。所說的那樣,利用間諜了解到趙國內部是誰為主帥,用了什麼計策,聽說李左車的建議沒被採用非常高興,可見韓信的用間已經是出神入化了。

《孫子兵法·用間篇》故用間有五:有因間,有內間,有反間,有死間,有生間。五間俱起,莫知其道,是謂神紀,人君之寶也。因間者,因其鄉人而用之。內間者,因其官人而用之。反間者,因其敵間而用之。死間者,為誑事於外,令吾間知之,而傳於敵間也。生間者,反報也。

我想韓信主要用了內間,藉助張耳的關係利用敵方官吏做間諜,因間,利用敵人的同鄉做間諜,以及生間,活著回來報告敵情。

韓信了解到李左車的深溝高壘避其銳氣,斷其糧道輜重的建議沒有被陳餘採納,成安君陳餘並沒有主要使用間諜戰,而是呆板用了《孫子兵法》故用兵之法,十則圍之,五則攻之,倍則分之,敵則能戰之,少則能逃之,不若則能避之。完全不考慮用兵的實際情況,只認為人多一定沒問題。但實際上,我想陳餘雖然自大,但也算個能幹之將,天下諸侯征戰,能割據一方也算有點實力,所以後來李左車才說,成安君陳餘有百戰百勝之策,只是一計之失,成為笑談。

《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使人間視,知其不用,還報,則大喜,乃敢引兵遂下。未至井陘口三十里,止舍。這個時候韓信才敢引兵繼續前行,因為前面井陘之道,車不得方軌,騎不得成列,行數百里,其勢糧食必在其後。李左車的計謀被採用,韓信就會採取另外的計謀,並不是李左車說得那樣就可以獲得韓信,張耳的人頭。像韓信這麼靈活用兵的人怎麼不知道變通呢?

可是直到陳餘沒有採用李左車的建議時,韓信還是在距離井陘口處30里的地方停下了,可見韓信用兵考慮到了用兵的不確定性,半夜凌晨估計是三更到五更的樣子,韓信挑選了2000精銳的騎兵,每一個騎兵都配備了漢旗,從間道在埋伏近趙軍的山上觀望趙軍,視機而動。韓信秘密命令道,明日等趙軍全部傾巢而出時追擊我軍是,佔領敵軍營寨拔趙幟,立漢赤幟。然後對將軍們說,現在先吃些乾糧,填飽肚子,待破敵後,我們再好好大吃一頓!將軍們心裡都沒底,但嘴上都說好的!可見趙軍實力不容易小覷!

其實成安君陳餘不是一點謀略沒有,就是想讓韓信渡過河水背水列陣陷入死地,然後以眾擊寡將韓信軍殲滅在河邊。畢竟背水作戰是兵法大忌,我想沒有一點魄力就是叫你背水列陣,你也不敢。其實這是一個險招,弄不好會要了全軍的命。我想背水一戰並不是常講的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那麼簡單,不然歷代很多模仿韓信的背水一戰都失敗了。

背水一戰, 一舉滅趙

事實上,韓信列背水陣背靠綿蔓水,是為了誘敵傾巢而出,韓信派一萬士兵渡河背水列陣,自己親自指揮一萬多左右的士兵與趙軍交戰,佯敗退會與之前背水列陣的一萬士兵會後,這樣形成了有兩萬多人組成的環形陣,而成安君陳餘看不起韓信,認為韓信膽小怕事,不值得一提,看來韓信早年的那些經歷的確為他作戰麻痹敵人,甚至忽略了韓信的間諜戰,驕敵計,誘敵計,使陳餘覺得韓信背水陣可笑之極,自以為韓信中了他的圈套,是他殲滅韓信的大好時機,只有背水列陣的才對趙軍是一種有誘惑力,讓趙軍毫無顧忌的傾巢而出,才能讓之前韓信預先布置的2000騎兵有機會佔領敵軍營寨,拔旗易幟。

我們先來看看井陘關口有兩條河——綿蔓河與井陘水(又稱鹿泉水,已湮沒),一條南北流向,一條東西流向,在井陘關前近似直角交匯,在這兩河之間自然形成一片狀如半島的平坦地帶。韓信就在半島地帶面向趙軍背水列陣。由於這兩天河水的存在,消除了韓信側翼和後背的兵力威脅,可以集中兵力在正面攻防上來,因此才形成了我們剛才所說的環形陣,讓陳餘說的十則圍之的用兵法則完全失效,若是要讓士兵在這個地形發揮戰鬥力的話,最多雙方部署總兵力不多於六萬人的樣子才能真正一起真正的短兵相接,而且韓信設置的背水陣中也有弓弩手以及個別重裝防禦軍隊,而韓信的騎兵都在伺機等待偷襲。

趙軍認為韓信軍就是一塊到手的肥肉,哪有不吃的道理,除了李左車頭腦冷靜,可主將已經利令智昏,將士們也跟著老大陳餘,分一份功勞,自然不會放棄建功立業的機會,然後蜂擁而至,所以想一舉將韓信張耳的軍隊殲滅,這樣趙軍在井陘口的大本營被韓信的2000騎兵輕鬆奪取。可是韓信的兵也是新兵,平時也沒怎麼管,而這又是死地,而新兵在戰場上是生地很容易就被擊潰了,可死地總得為了活命拼一拼吧,自然韓信的士兵都奮力殺敵,人人為自而戰,敵人雖然多,但是只有前面的三萬先頭部隊可以與漢軍接觸,後面的部隊在這樣狹窄的地形無非就是添亂。

漢軍士氣高漲,趙軍頓時覺得漢軍難以攻克,故而趙軍準備退回營寨伺機再戰,一看後方營寨被佔領,一傳十,十傳百…後方被佔領,沒有退路的趙軍頓時軍心大亂,有一種效應叫多米諾效應。在這樣狹窄的地形,軍隊一旦有一部分被擊潰,自然兵敗如山倒。趙軍在這樣的地形加上軍心大亂,十萬多人根本沒辦法發揮戰鬥力,這時韓信的2000騎兵從營寨衝出,騎兵的威力我想大家都知道,彭城之戰項羽3萬騎兵擊敗諸侯聯軍幾十萬人,在2000騎兵和韓信背水陣的軍隊夾擊之下,陳餘被斬,主將被殺,可想趙軍失去指揮中心是什麼結局,趙王歇被擒,隨即趙國滅亡。

韓信滅齊

其實攻打趙國非常危險,幸好韓信速戰速決,因為就在韓信平定趙國不久,遭遇了楚軍渡河的攻擊,如果再慢一步就有腹背受敵的危險,無論如何,楚軍終被韓信擊退。

而後在慶功宴上,諸將疑惑地說道,之前大將軍說我們會勝利,我們還不相信,背水一戰畢竟是兵法大忌,韓信說道

「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

諸將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韓信一路平定魏國,滅了代國,趙國,他的軍事韜略為後代兵家所推崇,不愧為中國軍事想像「謀戰」派的代表人物,而後韓信重用了之前成安君的副將李左車,採用了李左車」不戰而屈人之兵」的計策,北服了燕國,接著韓信以酈食其出使齊國,韓信認為齊國反覆之國,並且實力不弱,難免日後生變,趁齊國沒有防備,一舉攻破了與項羽長時間僵持對抗的齊國。

韓信用兵, 重在靈活

擊敗齊國後,齊國向項羽求助,韓信軍又與項羽派遣的大將龍且的二十萬大軍濰水對陣,當然參加此戰的韓信,曹參,灌嬰, ,傅寬,柴武,呂澤,丁復等全是名將,既然韓信能做總指揮,自然有過人之處:

《淮陰侯列傳》韓信乃夜令人為萬餘囊,滿盛沙,壅水上流,引軍半渡,擊龍且,詳不勝,還走。龍且果喜曰: 「固知信怯也。」遂追信渡水。信使人決壅囊,水大至。龍且軍大半不得渡,即急擊,殺龍且。龍且水東軍散走,齊王廣亡去。信遂追北至城陽,皆虜楚卒。

直到率兵垓下與劉邦會合,用十面埋伏之計擊敗項羽。項羽解而東歸。漢王欲引而西歸,用留侯、陳平計,乃進兵追項羽,至陽夏南止軍,與齊王信、建成侯彭越期會而擊楚軍。至固陵,不會。楚擊漢軍,大破之。漢王復入壁,深塹而守之。用張良計,於是韓信、彭越皆往。及劉賈入楚地,圍壽春,漢王敗固陵,乃使使者召大司馬周殷舉九江兵而迎(之)武王,行屠城父,隨(何)劉賈、齊梁諸侯皆大會垓下。立武王布為淮南王。

五年,高祖與諸侯兵共擊楚軍,與項羽決勝垓下。淮陰侯將三十萬自當之,孔將軍居左,費將軍居右,皇帝在後,絳侯、柴將軍在皇帝後。項羽之卒可十萬。淮陰先合,不利,卻。孔將軍、費將軍縱,楚兵不利,淮陰侯復乘之,大敗垓下。項羽卒聞漢軍之楚歌,以為漢盡得楚地,項羽乃敗而走,是以兵大敗。使騎將灌嬰追殺項羽東城,斬首八萬,遂略定楚地。魯為楚堅守不下。漢王引諸侯兵北,示魯父老項羽頭,魯乃降。遂以魯公號葬項羽谷城)。

縱觀韓信用兵,善於奇謀,富有韜略,不僅善於規劃大戰略,有善於具體指揮每一場戰役,而且精通地理配合用兵,善於利用主客易位,將不利的客觀條件通過主觀能動性讓自己背水列陣發揮自己的地理優勢,讓趙軍放棄自己的地理優勢傾巢而出邊攻為守,用兵常識無所不精,以木罌(一種簡易渡河器材)偷渡襲取魏國後方重鎮安邑就可以看出,善於藉助自然的力量如水淹廢丘擊敗章邯,萬袋沙囊破龍且。

漢得天下,皆韓信之功。觀信引兵法以自證其用兵之妙,且又著書三篇,序次諸家為三十五家,可見信平日學問本原。寄食受辱時,揣摩已久,其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皆本於平日學問,非以危事嘗試者。信書雖不傳,就本傳所載戰事考之,可見其純用權謀,所謂出奇設伏,變詐之兵也伏,變詐之兵也。——王鳴盛(1722—1797),清史學家、經學家、考據學家。

總而言之,韓信用兵最大的特別就是靈活用兵,善於出奇制勝,總是致人而不致於人,知道什麼改戰,什麼時候不該戰,並沒有剛開始就和項羽爭鋒,而是垓下一戰而定天下,為歷代為數不多的名將之一,唯一可惜的就是韓信的兵法已經失傳,後多東西已經無法考證,但或許會有那麼一天,我們發現了韓信的兵書,有了再一次認識韓信如何用兵真正證據。

「歷史大學堂」特邀作者 丨 韓奇林


推薦閱讀:

此人功勞不弱於韓信,結局卻比韓信還慘,連幫他收屍都要被下油鍋
【西漢篇】第十四篇·大將軍所屬·左軍主帥·蓼侯·將軍孔聚
張良、蕭何、韓信:劉邦重用文士終得天下(1)
韓信當楚王之後如何對待「令出其胯下者」?

TAG:韓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