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基礎學習——五運六氣的推算方法(科普版)

古代曆法與「五運六氣」

﹏﹏﹏﹏﹏﹏﹏﹏﹏﹏﹏﹏﹏﹏﹏﹏﹏﹏﹏﹏﹏﹏

「五運六氣」是古人根據天地陰陽的理論,通過對天時變化的推算總結出來的一套理論,以闡明天時氣候變化對人體陰陽變化的影響的一門學說,也稱為「運氣學說」。

「運氣學說」在《黃帝內經》中主要出現在運氣七篇當中,關於運氣七篇爭論比較多,例如宋·林億等作新校正時曾作過考證,云:「仍觀天元紀大論、五運行論、六微旨論、氣交變論、五常政論、六元正紀論、至真要論七篇,居今《素問》四卷,篇卷浩大,不與《素問》前後篇卷等;又且所載之事,與《素問》余篇略不相通,竊疑此七篇乃《陰陽大論》之文,王氏取以補所亡之卷,猶《周官》亡《冬官》,以《考工記》補之之類也。……是《素問》與《陰陽大論》兩書甚明,乃王氏並《陰陽大論》於《素問》中也。」

也有學者認為,這七篇內容不是王冰所補,而是王冰之前的人加上的。

總之,「運氣七篇」的內容與經文中的其他篇章的確有些不一樣的地方。

例如在《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氣味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只介紹了五味,而且是以咸為平,辛甘為陽,酸苦為陰。而《素問·至真要大論》:「帝曰:善,五味陰陽之用何如?岐伯曰:辛甘發散為陽,酸苦涌泄為陰,鹹味涌泄為陰,淡味滲泄為陽。」這裡與前篇有兩個不同,第一,根據陰陽理論,「氣為陽,味為陰」,陽配以六,陰配以五的原則,應該是「六氣」、「五味」,在這裡出現了六味,這是第一點不同。

第二,鹹味的功能為軟堅,在陰味功能中性平,既非陰也非陽,而在七篇里鹹味屬陰。諸如這樣的問題其他地方還有一些,後世很多人以此來批評《黃帝內經》,認為其中的矛盾之處很多,我想這是不對的,「運氣七篇」與其他篇章相比較雖然不是同一個作者,應該是同一時代的經典著作,內容不同但不相互矛盾,是從不同角度進行思考,當然這裡還有很多需要思考的地方,需要我們不斷地去領悟找出合理的答案,如果只用一個「矛盾」就解釋了,會錯過很多進步的機會,這也不是學習《黃帝內經》的方法。

「運氣學說」的內容比較複雜,曾經有一段時間大家用得還比較多,最近又少了,首先要明確,運氣學說不是《易經》,很多人把它當成算卦的了,其實這只是對氣候的預測而已,不預測人的命運。

五運六氣學說

﹏﹏﹏﹏﹏﹏﹏﹏﹏﹏﹏﹏﹏﹏﹏﹏﹏﹏﹏﹏﹏﹏

「五運六氣學說」(也稱「運氣學說」)包括5個方面:中運、主氣、客氣、司天、在泉。

1.天干地支

五運六氣的推算手段是天干地支,所謂天干地支是指:

天干有十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地支有十二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天干地支有什麼關係呢?

地支是十二,十二應該對應十二次,十二次是將二十八星宿分為十二份,而二十八星宿是作為行星的背景出現的,是固定不動的背景標誌,因此認為地支是屬陰的相對固定不動的背景標誌。而天干是十,十天干來自五行,五行有陰陽,實際上就是五行,這裡的五行對應於十二次,就是五行星對應二十八星宿。因此,地支代表「經」主靜,天干代表「緯」主動。

2.五運六氣

五運即五行:木、火、土、金、水,又分太過與不及。

六氣即:風、寒、暑、濕、燥、火(熱),代表是三陰三陽。

關於六氣,這裡有一個看似不是問題的問題,就是六氣中的「火」,應該是「熱」呢?還是「火」呢?還是兩者都行?

六氣在天,五行在地,在天之六氣是無形的,在地之五行是有形的。所謂無形是眼睛所看不到的,有形是指眼睛能見到的。而六氣應該準確地說是風寒暑濕燥「熱」,而不是「火」,而在《黃帝內經》中的「運氣七篇」居然是「風寒暑濕燥火」,

我想這也是後世醫家對《黃帝內經》存在疑慮的原因之一,所以在中醫教材中在「火」的後面加了一個括弧和一個「熱」字。其實這裡並不矛盾,「火」與「熱」同源,關於兩者的關係由於本章篇幅的關係,暫先不介紹,在後面的章節中會逐漸講清楚為什麼《黃帝內經》用「火」表示六氣。

3.大運

大運,又稱「中運」,統主每年的歲運。是由天干合化而來,甲己化土,乙庚化金,丙辛化水,丁壬化木,戊癸化火。其中陽干即甲、丙、戊、庚、壬表示太過;陰乾即乙、丁、己、辛、癸表示不及。如2006年是丙戌年,天干為丙,丙辛化水丙屬陽干。故2006年的年運(中運)是水運太過。

《黃帝內經》認為這種合化關係與二十八星宿相關,此內容見於《素問·五運行大論》:「丹天之氣,經於牛女戊分;黅天之氣,經於心尾己分;蒼天之氣,經於危室柳鬼;素天之氣,經於亢氐昴畢;玄天之氣,經於張翼婁胃。所謂戊己分者,奎璧角軫,則天地之門戶也。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天干合化的問題還是挺有意思的,如果用數字來表示十天干,應該是甲1,乙2,丙3,丁4,戊5,己6,庚7,辛8,壬9,癸10。這樣甲己之數為1、6,乙庚2、7,丙辛3、8,丁壬4、9,戊癸5、10。

根據河圖理論以及《洪範尚書》所記載,1、6為水,2、7為火,3、8為木,4、9為金,5、10為土。這樣看來天干之數與合化之五行是相生相剋的關係。

4.司天、在泉

地支代表六氣主要是表示六氣司天、在泉的因素。司天與在泉是運氣學中兩個特有的概念也是兩個相對的概念。司天確定了在泉也就確定了,三陽司天必定三陰在泉,三陰司天必定三陽在泉。其中三陰三陽的次序,《黃帝內經》做了明確的序號規定,即:一陽為少陽,二陽為陽明,三陽為太陽,一陰為厥陰,二陰為少陰,三陰為太陰。而司天與在泉的關係就是一對一、二對二、三對三。即一陰(厥陰)司天,必定一陽(少陽)在泉;一陽(少陽)司天,必定一陰(厥陰)在泉。依此類推。

司天的確是根據干支紀年中的地支來確定的,即:子午之年少陰君火司天,丑未之年太陰濕土司天,寅申之年少陽相火司天,卯酉之年陽明燥金司天,辰戌之年太陽寒水司天,巳亥之年厥陰風木司天。

司天確定後在泉就很容易地推算出來了,根據陰陽相對的原理。司天為陽,在泉必定為陰。司天為陰,在泉必定為陽。即一陰(厥陰)司天,必定一陽(少陽)在泉;一陽(少陽)司天,必定一陰(厥陰)在泉。依此類推。如2006年為丙戌年地支為戌,辰戌之年太陽寒水司天,因此2006年是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

5.主氣

主氣是指每年分6個間區(從大寒節始至小寒節中)中的不變的氣。也就是不管哪一年,六氣的分布次序都一樣。其中六氣次序及每一氣所主的時間區域簡述如下:

次序是:一陰(厥陰)、二陰(少陰),之後是一陽(少陽),之後再接三陰(太陰),之後再接二陽(陽明)、三陽(太陽)。

時間區域是:從每年大寒節開始至小寒節終,每一氣主四個節令。

初之氣,為一陰(厥陰風木),從1月21日至3月21日;

二之氣,為二陰(少陰君火),從3月21日至5月21日;

三之氣,為一陽(少陽相火),從5月21日至7月22日;

四之氣,為三陰(太陰濕土),從7月22日至9月22日;

五之氣,為二陽(陽明燥金),從9月22日至11月22日;

六之氣,為三陽(太陽寒水),從11月22日至翌年1月21日終。

6.客氣

客氣是一個相對於主氣的概念。主氣雖分六步,三陰三陽而周一年。但每步氣所主的間區都是恆定的,年年如此。因此它是常住之氣。常住之氣在於刻畫這個周期內階段性恆定的氣運變化。每個階段內既然有一個恆定性的氣,就必然有一個變動的氣,這個變動的氣就是客氣。這個變動的客氣是由司天、在泉決定的。

客氣的推算有兩條原則

(1)客氣的排列是以三陰三陽的次第為序,首尾相接如環無端,即:一陰(厥陰)、二陰(少陰)、三陰(太陰)、一陽(少陽)、二陽(陽明)、三陽(太陽)。陰後接陽,陽後接陰,所以說如環無端。

(2)每年的第三個客氣或者說第三步客氣,始終都與司天相同。每年的第六個客氣或者說終之客氣,始終都與在泉相同。

據上所述,首先根據紀年干支確定司天、在泉。同時等於確定了客氣的第三氣與第六氣,然後再順推或逆推便可知道這一年的客氣變化。

如2006年為丙戌年地支為戌,辰戌之年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因此,2006年第三個客氣就是太陽寒水,第六個客氣就是太陰濕土。若從三之客氣逆推則第二個客氣便是二陽(陽明燥金),第一個客氣就是一陽(少陽相火)。從第三個客氣順推則第四客氣為一陰(厥陰風木),第五客氣就是二陰(少陰君火)。因而2012年的六步客氣就是:初之氣少陽相火(一陽),二之氣陽明燥金(二陽),三之氣太陽寒水(三陽),四之氣厥陰風木(一陰),五之氣少陰君火(二陰),六之氣太陰濕土(三陰)。

7.案例:2012年的運氣推算

根據《黃帝內經》推算,從2012年1月下旬至2013年1月下旬,是為壬辰年的氣運周期。壬辰年為木運太過之年,太陽寒水司天,太陰濕土在泉。大體是上半年偏寒,下半年多雨,全年氣候以寒濕為主,而且氣運會先時而至,比正常的節氣變化來得早些。

初之氣:從大寒至春分前(1月中下旬至3月中下旬),主氣是厥陰風木,客氣是少陽相火。「氣乃大溫,草乃早榮」,是一個暖和的初春,「冬不藏精,春必病溫」,人們易感疫病,是瘟病多發之時。

二之氣:從春分至小滿前(3月中下旬至5月中下旬),主氣是少陰君火,客氣是陽明燥金。「大涼反至」,恰逢停止供暖,導致熱郁於內而難發散,氣候反寒,可能多發風寒感冒咳嗽。

三之氣:從小滿至大暑前(5月中下旬至7月中下旬),主氣是少陽相火,客氣是太陽寒水。正是司天之氣起主要影響的時期,天氣該熱而不熱,寒氣籠罩,開始降雨,易因內鬱熱外受寒而得病。

四之氣:從大暑至秋分前(7月中下旬至9月中下旬),主氣是太陰濕土,客氣厥陰風木,「風濕交爭,風化為雨」,易多發濕氣困脾,影響消化。

五之氣:從秋分至小雪前(9月中下旬至11月中下旬),主氣是陽明燥金,客氣是少陰君火,「陽復化,草乃長……民乃舒」,少發疾病。

六之氣:從小雪至大寒前(11月中下旬至2013年1月中下旬),主氣是太陽寒水,客氣是太陰濕土。「濕令行,陰凝太虛,埃昏郊野……寒風以至」,是一個又濕又冷、風大揚沙的冬季。

本文摘自《闖關記我的《黃帝內經》覺悟之旅》

尊重版權,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者:朱燕中
推薦閱讀:

中國人喝酒能喝多少—哪些國家的人最能喝?
聖經中與現代科學相悖的內容都有哪些?
如何理解狹義相對論的基本原理呢?
科普時間:換個口味如何?聊聊足戀和物戀

TAG:科普 | 學習 | 方法 | 零基礎 | 基礎 | 六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