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河東吟誦——贈汪倫

原文

贈汪倫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白話譯文

李白坐上小船剛要離開,忽聽岸上傳來踏歌之聲。

桃花潭水即使深有千尺,也比不上汪倫相送之情。

 

 

吟誦指導

   這是一首送別詩中的離別友人的詩歌。但這首詩歌和一般的離別詩表達不舍別情的情感不一樣,是在發自內心的讚頌彼此之間的友情。要用真誠輕快的語調來吟誦。

    詩歌的第一句「李白乘舟將欲行」是一個二五節奏,起筆平和,不動聲色地就說出了李白乘興而來、興盡而返的隨意自在神態,吟誦的時候要語調平和。注意「白」是一個入聲字,所以要讀的很短促。

    第二句「忽聞岸上踏歌聲」也是一個二五節奏,忽然聽到熱情爽朗的踏著節拍和歌而唱的聲音,李白就知道一定是汪倫趕來送行了。在山村僻野,本來就沒有上層社會送往迎來那套繁瑣禮節。李白想走就走,不辭而別,洒脫不羈,不講客套;當汪倫得知李白要走,就立即攜著酒趕到渡頭餞別,不料李白就已經坐在船上而且船馬上就要開走了。在岸上的汪倫,也是豪放熱情,不作兒女沾巾之態,僅以踏歌形式歡送。但這種踏歌的歡送依然是特別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用一個「忽」字表現汪倫的到來,確實是出乎意料的。所以這句詩歌的吟誦一定要快一些,以表現這種出乎意料的「忽」。

    第三句「桃花潭水深千尺」是一個四三節奏,因為大家都知道那個潭叫做桃花潭。有的地方有的流派把它處理成二五節奏是對作品理解不到位導致的,大家要注意。另外要注意的是,「深千尺」的吟誦,聲音不要高上去,因為這裡不是表示位置高,而是表示水深,所以「深」的吟誦聲音要深沉一些,「千尺」的吟誦聲音要稍微誇張一些,畢竟,這裡用的是誇張的手法來表現潭水的深度。最關鍵是這裡越深,後面的情感就越充分。

    最後一句「不及汪倫送我情」還是一個二五節奏。前面有千尺之深的桃花潭都比不上汪倫為我送別的情分。「不及」二字都是入聲字,「不」不僅要發音緊湊,而且要聲音有力度。「及」字則可以稍稍拖長,來強調比不上。這樣才能突出千尺深的桃花潭水也比不上汪倫和李白之間的深情厚誼。「送我情」三個字可以稍微拖長以給人結束感。

創作背景

    汪倫是唐朝涇州(今安徽省涇縣)人,他生性豪爽,喜歡結交名士,經常仗義疏財,慷慨解囊,一擲千金而不惜。當時,李白在詩壇上名聲遠揚,汪倫非常欽慕,希望有機會一睹詩仙的風采。可是,涇州名不見經傳,自己也是個無名小輩,怎麼才能請到大詩人李白呢?正好汪倫聽說大詩人李白南下旅居南陵叔父李冰陽家,就欣喜萬分,寫信給李白:「先生好游乎?此地有十里桃花。先生好飲乎?此地有萬家酒樓。」李白欣然而往。到了涇縣,李白卻既沒有看到十里桃花燦爛映天,也沒有看到萬家酒樓生意興隆,就問汪倫桃園酒樓在什麼地方,汪倫回答說:「桃花是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水十里長;萬是酒樓主人的姓氏,所以這家酒樓就叫做萬家酒樓。並沒有萬家酒店。」李白一聽,哈哈大笑,連說王倫有趣。

    汪倫留李白住了好幾天,李白在那兒過得非常愉快。因為汪倫的別墅周圍,群山環抱,重巒疊嶂。別墅裡面,池塘館舍,清靜深幽,像仙境一樣。在這裡,李白每天飲美酒,吃佳肴,聽歌詠(注意,此處的歌詠就是吟誦詩詞哦),與高朋勝友高談闊論,一天數宴,常相聚會,往往歡娛達旦。這正是李白喜歡的生活。因此,他對這裡的主人不禁產生出相見恨晚的情懷。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倫送給李白名馬八匹、綢緞十捆,派僕人給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設宴送別之後,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離岸,忽然聽到一陣歌聲。李白回頭一看,只見汪倫和許多村民一起在岸上踏步唱歌為自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誼,古樸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動。就做了這首詩贈給汪倫。

    由此也可以看出來,如果自己沒有才能名垂青史,那麼「傍名人」也是一個非常不錯的方法。如果不是李白的這首詩歌,到現在有多少人知道在唐朝有一個「汪倫」?你說是不是呢?

    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這首詩歌並不是李白鋪紙研磨寫出來的,而是通過吟誦創作出來的。如果我們假設是李白鋪紙研磨寫出來的,那這個場景將會是這樣:

    李白坐在船上準備出發,忽然聽到了河岸上有踏歌的聲音。哦,這一定是汪倫來給我送別了。好感動,開始給他寫一首詩吧。

古代文人出行,都有書童陪伴。書童一般都要挑一個小擔子。這個單子一頭裝筆墨等文房四寶,一頭裝一些簡單的衣服等行囊。李白也是這樣的。李白要寫詩,就要招呼書童趕緊筆墨伺候。

    紙好弄,從擔子里拿出來就好了。可是往哪裡鋪呢?這是一個問題。

    就算紙已經鋪好了,筆也拿出來了。接下來要蘸墨書寫了吧?可是墨又在哪裡呢?

    古人寫字用的墨可不是現在的墨水,而是墨塊或者墨條。要在硯台中添上水研磨才可以用。從哪裡加水呢?桃花潭裡水多得是,隨便舀來便是。然後書童就開始跪下來磨墨。好半天,墨終於磨好了,李白就開始提筆書寫了……可是我想問一句:這個時候船在哪裡了呢?

    所以這首詩歌一定是李白忽然聽到汪倫帶人踏歌相送的聲音,感動了,就隨口而出,這個吟誦聲音,不僅書童記錄了下來,汪倫自然也能聽到。於是,這首詩歌就這樣被創作然後記錄下來了。

    這首詩也證明了吟誦是中國古代詩文創作的最主要的方法之一。我們只要懂了聲音的韻律,很多詩文真的可以隨口而出,口吐蓮花不是吹的啊。

作品賞析

中國詩的傳統主張含蓄蘊藉。宋代詩論家嚴羽提出作詩四忌:「語忌直,意忌淺。脈忌露,味忌短。」清人施補華也說詩「忌直貴曲」。然而,李白《贈汪倫》的表現特點是:坦率,直露,絕少含蓄。其「語直」,其「脈露」,而「意」不淺,味更濃。古人寫詩,一般忌諱在詩中直呼姓名,以為無味。而《贈汪倫》從詩人直呼自己的姓名開始,又以稱呼對方的名字作結,反而顯得真率,親切而洒脫,很有情味。

詩的前半是敘事:先寫要離去者,繼寫送行者,展示一幅離別的畫面。起句「乘舟」表明是循水道。「將欲行」表明是在輕舟待發之時。這句使讀者彷彿見到李白在正要離岸的小船上向人們告別的情景。

「忽聞岸上踏歌聲」,接下來就寫送行者。次句卻不像首句那樣直敘,而用了曲筆,只說聽見歌聲。一群村人踏地為節拍,邊走邊唱前來送行了。這似出乎李白的意料,所以說「忽聞」而不用「遙聞」。這句詩雖說得比較含蓄,只聞其聲,不見其人,但人已呼之欲出。汪倫的到來,確實是不期而至的。人未到而聲先聞。這樣的送別,側面表現出李白和汪倫這兩位朋友同是不拘俗禮、快樂自由的人。

詩的後半是抒情。第三句遙接起句,進一步說明放船地點在桃花潭。「深千尺」既描繪了潭的特點,又為結句預伏一筆。桃花潭水是那樣地深湛,更觸動了離人的情懷,難忘汪倫的深情厚意,水深情深自然地聯繫起來。結句迸出「不及汪倫送我情」,以比物手法形象性地表達了真摯純潔的深情。潭水已「深千尺」,那麼汪倫送李白的情誼必定更深,此句耐人尋味。這裡妙就妙在「不及」二字,好就好在不用比喻而採用比物手法,變無形的情誼為生動的形象,空靈而有餘味,自然而又情真。詩人很感動,所以用「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兩行詩來極力讚美汪倫對詩人的敬佩和喜愛,也表達了李白對汪倫的深厚情誼。

作者簡介

推薦閱讀:

吟誦資源輯錄(20171105)
國學?吟誦?是什麼東西啊,麗麗君你有病吧!

TAG:吟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