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育兒隔代唱主角 「獨一代」繞不開的結

中國式育兒隔代唱主角 「獨一代」繞不開的結

來源:搜狐母嬰社區 2010年11月18日

  隔代教育自古有之,但近些年隨著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生活節奏加快、生存競爭加劇,年輕的父母們教養子女的時間和精力越來越少,隔代教育現象愈演愈烈。上海市社科院的一項研究顯示,城市隔代育兒比例不斷攀升,上海已達到88.9%。年輕父母們在感受親情支持的同時,又不可避免地要面對隔代育兒的種種問題。無論是在城市還是農村,無論是在公園廣場還是大街小巷,老人和孩子在一起總是一道風景。越來越忙碌的年輕父母們把孩子交給了自己的父母,祖輩們承擔起了更多對孫輩教養的職責。在隔代教育已經形成中國特色的今天,怎樣教育好孩子已經不是媽媽一個人的事,關鍵就看全家怎麼打組合拳。老人家帶完兒子又帶孫子,勞苦,但功高不高?是隔代愛?還是隔代害?

  「獨一代」已步入生育的年齡,80後出生的他們,在呱呱落地開始大部分都是由外公外婆或者是爺爺奶奶帶大的,他們身上的「貴族、嬌氣」的氣息,也滋生蔓延。而現在「獨一代」所孕育出來的「獨二代」同樣延續著隔代育兒的模式,甚至越演越烈,獨一代的工作壓力和生活壓力比父輩更重,幾乎所有的育兒重任全部壓在父母的身上,因此隔代育兒也被籠上了健康與安全的陰影。

  隔代育兒:逃不過的情感雷池

  小蓉和丈夫,在深圳工作六年了,2007年喜結連理,2008年回川產下一名女兒,因工作繁忙,把女兒扔給了父母看管,又回到了深圳的崗位繼續打拚,今年春節回家過年,孩子已經長大長高,可奇怪的是,孩子一見小蓉就躲,害怕、畏懼,小蓉要抱孩子,孩子不停的哭,拚命撲向外婆的懷抱,而孩子的爸爸,在孩子的眼裡就是個陌生人,完全沒有開口叫人的衝動。兩口子完全無法接近孩子,給孩子買的禮物,她一件也沒玩。小蓉情感的防線徹底崩潰,親娘不認,親爹不喊,隔代育兒烙上了痛心的印記。為了和孩子培養感情,起居飲食都由小蓉來辦,小蓉還將年假提前,利用春節和年假的時間,給孩子補齊自己的愛心,孩子慢慢開始接受她,可矛盾又出來了。外婆喂娃娃吃一些帶鹹味的主食作為輔料,外婆嚼爛食物喂娃娃,可小蓉覺得很噁心,嘴巴里的細菌都餵給了孩子,孩子很容易生病,再加上東西太咸,娃娃容易口乾。種種不滿,激怒了雙方,兩人大吵大鬧,致命的隔代模式,刺痛了三代人的親情。

  針對這樣的情感糾葛,育兒專家給出了專業的情感處方。給父母溝通,說明吃得太咸容易引發高血壓等慢性疾病,孩子不宜跟著大人的口味吃,一定要先清淡然後再逐步豐富味覺。嚼爛食物喂孩子,會造成孩子無法擺脫餵養的習慣,前期吃些流質的食物更有利於消化,同時也避免了嚼爛餵養的細菌也避免了一場相互傷害的戰爭。

  隔代育兒:安全之失誰之過

  除了兩代人的衛生習慣,造成諸多矛盾外,孩子的安全更是育兒的重點。父母是孩子的監護人,但是隔代育兒卻把監護人的枷鎖轉嫁到了外公外婆和爺爺奶奶的身上。一旦出現安全事故,這責任由誰來承擔?

  小玲和孩子生活,但平時幼兒園接送和看管都是由爺爺來辦。兩個月前的一次驚心動魄的往事,讓小玲嚇出了一身冷汗。孩子五歲好動頑皮,夏季氣溫高爺爺最近有些體力下降,孩子喜歡吃雪糕,放學後爺爺帶著孫子去買,雪糕店在馬路對面,孩子性急直奔雪糕店,爺爺一時沒追上,娃娃也不看紅綠燈就沖了出來,撞上一輛計程車,造成了腿部骨折。說起這些,小玲淚如雨下,爺爺也怪自己太不小心,血壓升高急得住進了醫院。

  針對此現象,育兒專家解析隔代教育中的安全隱患是致命的。老人的精力和體力都不如小孩,腦力跟不上,反應遲緩,常常連自己都需要照顧,更不說能照顧好孩子,在監護方面除了寄託於老人身上的同時,孩子的家長也應該多費些心,或者請個保姆,讓老人從旁指揮和監督就比較妥當。小保姆年輕有精力,老人上心、有經驗,二者結合才可相得益彰,危險的隱患自然也就消除了。

  中國式育兒 隔代始終唱主角

  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國家。在國外,孩子很小就進了幼兒園、託兒所,18歲獨立成人,所以基本上沒有隔代教育,國外條件優越的家庭一般由媽媽直接帶孩子。據調查顯示,在我國城鎮有近五成的孩子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輩家長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隨著社會高齡化趨勢的形成,隔代教育現象愈來愈普遍。年輕的父母在生活、學習、工作壓力下,該如何承擔家庭教育的責任已成為一個社會問題。

  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王極盛認為,做家長的,特別是隔代家長們的素質遠遠落後於時代發展和孩子成長的要求。王極盛在數萬人中間做的一項調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長沒有學習過如何教育子女這門學問,其中,隔代家長的這個比例接近100%。

  如何看待中國的隔代教育,長遠看隔代教育弊大於利,但也不能全盤否定隔代教育。隔代教育作為一種客觀存在的家庭教育方式,對孩子的個性發展有著極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隔代教育的利與弊,在發揮其教育優勢的同時,認真克服種種負面影響,使孩子現有的家庭教育狀況得以改進,使我們的孩子快樂、健康地成長。

「隔代教育」的四種類型

隔代教育成了許多人教育孩子失敗的借口,也成了對問題少年詬病的理由。

  隔代教育的現實處境

  趙增青是北京汾水文化傳播公司的職員,工作的性質決定了他每天東奔西跑,愛人在一家網站工作,也沒日沒夜。他們的忙碌並沒有因孩子的誕生而稍減。剛開始,孩子由保姆帶,被摔了一跤後,他的母親就心疼地非要自己帶。這樣,從2歲起,孩子跟奶奶一塊過,夫妻倆通常只在周末接孩子回家小住。

  漸漸的,他們發現,孩子變了。對他們越來越生分,而在奶奶面前卻活蹦亂跳。夫妻倆總結的教訓是,對孩子管得太嚴了。相反,做奶奶的無比寬容,一切順著孩子。

  等到孩子上小學4年級時,與趙增青兩口子的隔膜越來越深。有事沒事總想往奶奶家跑。孩子身上也逐漸暴露出一些問題,比如撒謊成性,花錢大手大腳等等。夫妻倆調教再三都無濟於事。最後,妻子忍無可忍,開始限制孩子去見奶奶,理由是,孩子都讓奶奶慣壞了。

  於是,這個家庭保持了很多年良好的婆媳關係出現了故障。

  當趙增青羞於和別人探討這些家庭瑣事的時候,他身邊的很多人正在經受著同樣的煎熬。由隔代教育所產生的家庭爭議,成為當下中國城市家庭中最主要的矛盾之一。

  不久前的「六一」期間,一項關於「隔代教育」的全國範圍調查結果顯示:中國近一半孩子是跟著爺爺奶奶、外公外婆長大的。

  在上海,目前0~6歲的孩子中有50~60%屬於隔代教育,廣州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佔到總數的一半,而在北京,接受隔代教育的孩子多達70%。調查說,孩子的年齡越小,與祖父母在一起生活的比例就越高。

  這項調查再次提醒人們,隔代教育在中國是普遍現象。這種教育模式的成敗某種程度上關係著未來中國的人口質量。

  另一項資料顯示,中國60%以上的失足少年與隔代老人育孫不當有關。有些犯罪少年就是在隔代老人「護」著的情況下,一步步走向深淵的。近幾年來媒體不斷將問題少年的出事原因和隔代教育聯繫起來,提到這種孩子,有意無意間都要問一句:他是不是老人帶大的?

  不久前,在研究青少年網路成癮綜合症時,重慶師範大學心理學專家劉東剛副教授更指出,這種網路成癮症在隔代教育或有家庭暴力的家庭中呈高髮狀態。當隔代教育和家庭暴力相提並論時,這個問題就相當嚴重了。

  隔代教育的四種類型

  眼下所批判的隔代教育,出現在中國特定的社會背景下:一是大批老年人退休回家,中國進入老齡化社會;另一方面,計劃生育使得城市家庭普遍進入獨生子女時代。

  中國科學院心理學研究所博士生導師王極盛告訴中國《新聞周刊》,根本上說,對隔代教育出現批判的聲音,是由於當下人們對子女的要求比以往任何時代都要高很多。

  以前,比如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大多數父母覺得孩子小學畢業就可以了。現在,家家戶戶都嚷著讓孩子上大學,而且上大學還不夠,還得考研。

  王極盛認為,在城市化進程加快的今天,在獨生子女時代,人們對子女要求高是可以理解的。但他同時認為,做家長的,特別是隔代家長們的素質遠遠落後於時代發展和孩子成長的要求。

  王極盛在數萬人中間做的一項調查表明,95%以上的家長沒有學習過如何教育子女這門學問,其中,隔代家長的這個比例接近100%。

  「中國的家長們從來沒有將教育子女當作一門科學,認為是無師自通的。一切全憑直覺和經驗。」王極盛說。爺爺奶奶輩的人經常稱,自己年輕時養活了五六個孩子,而且都健康成年,現在,你們連一個也養活不了,還要我們幫忙。我們幫忙也就罷了,還嫌我們帶得不好。一方面,在觀念上,隔代家長認為帶孩子自己很有經驗。另一方面的問題則是,他們的教育方法多半有問題。

  王極盛將隔代教育歸結為四種類型:

  第一,過分關注型。孩子本來能自己做的,隔代家長呵護備至,代為其勞。孩子本來在正常環境下能鍛煉自己的能力,結果讓隔代家長們取消了;

  第二,過分監督型。什麼事情都要督促孩子,經常檢查孩子的行為。如此,造成了孩子的依賴性和惰性,以及對成年人的不信任感;

  第三,嚴厲懲罰型。這種教育方法因循了中國傳統的教育理念,對孩子的批評多於鼓勵,責罰多於獎勵。使孩子產生了嚴重的自卑、自閉或叛逆心理;

  第四,民主、溫暖和理解型。王極盛對此比較贊同。他發現,隔代家長中也有人在採用這種方法,只是數量很少。

  隔代之間,隔著兩代人不同的生活觀念,隔著不同的教育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講,父母給子女的直接教育雖然大多差強人意,但整體上是優於隔代教育的。

  隔代之牆,需要推倒嗎

  中國是世界上為數不多的普遍存在「隔代教育」的國家。在國外,孩子很小就進了幼兒園、託兒所,18歲獨立成年,所以,基本上沒有隔代教育。

  但中國爺爺奶奶的愛真有那麼可怕嗎?理智的人們不禁要問。

  王極盛說,無論如何,隔代教育在中國是不可避免的。一方面,這是中國傳統的家庭模式,另一方面,社會現實也使得隔代教育必不可少。當城市和農村的中青年人都在忙著賺儘可能多的錢疲於奔命時,當多數情況下,保姆不職業化,不堪看護重任時,孩子基本上就歸爺爺奶奶了。

  此外,目前中國老年人已達到1.34億,再過20年還將增加到2.4億到2.6億人。人老了,認識的人就越來越少。如果老伴活著,還可相依為伴,但如果一方過世,老人惟一的寄託就只在孩子們身上了。眼看著子女們為生活四處奔忙,無暇顧及,於是,身邊只有孫子。倘若有一天,子女們又開始限制孫子和他們來往的話,老兩口會怎麼樣呢?

  這種可能性並不是不存在。近年來,人們紛言隔代教育存在嚴重弊端,所以,許多人開始有意地阻止孩子和老人過多接觸。儘管必須為此支付一筆不小的保姆費用,但他們更願意讓孩子呆在自己的羽翼下。

  中國傳統的「隔代親」現象將越來越多地面臨挑戰,而傳統的家庭關係也可能為之改變。有社會學家認為,中國未來20年內的小康建設,必須抓好兩項工作,第一要解決老年人的社會保障問題;第二就是要幫助他們搞好推卸不掉的教育隔代子女的艱巨工作。

  王極盛也認為,現在還不到討論要不要隔代教育的問題,而是要想辦法搞好隔代教育。此前,1999年中國剛剛進入老年社會時,老少共融的問題曾被提到議事日程上來。當時,有學者提出,每一個父母,每一個隔代家長,希望都能夠掌握讓自己的晚輩健康成長的知識。但5年過去了,社會還沒有研究出系統的操作性強的隔代教育辦法。相比之下,批判隔代教育的聲音卻一刻也沒有消停。

  在這樣的吵鬧聲中,新一代孩子們誕生並且又成長起來。沒人告訴他們,隔代教育給他們帶來的是什麼。

  來源:雅虎育兒社區

 
推薦閱讀:

中國青年報評論:中日經濟差距至少有50年
重磅!中國海關執行新政策 5種入境行李將不予放行!
美國大片像快餐:中國觀眾膩煩就會看國產電影嗎
星空夜談——中國古代占星
成就中國影壇的幾人,被人使奸計害死後影壇再無經典,直到他出現

TAG:中國 | 育兒 | 中國式 | 主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