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羞怎麼辦

    害羞的個性是天生的,受遺傳基因影響。或許我們多少能記得自己在童年時期是多麼膽小怕羞的。當我們抱怨寶貝不肯上幼兒園的時候,祖父母有沒有提醒我們自己當初躲學的事呢?長大成人以後,我們中間又有多少人能自信地在眾人面前演講呢?本文將介紹給爸媽幾個有效的對策,來應對自家膽小害羞的寶寶。

        恰逢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樂樂的媽媽看到小班裡其他小朋友都在操場上盡情地玩耍,而樂樂卻站在身旁,小手拉著媽媽的衣角,儘管媽媽再三鼓勵,她還是不肯跟大家一起遊戲,她更喜歡在一旁靜靜觀看。在家裡,樂樂倒是愛唱愛跳,滔滔不絕的,拿起一本圖畫書,可以一個人編一段很長的故事。

        像樂樂這樣的寶寶還真不少,在熟悉的環境里活潑可愛,可一到公開場合,他們常常表現拘謹,不會放鬆自己,難以享受集體活動的樂趣。問題是當爸媽看到人家的寶寶能無拘無束地玩耍,自家的寶寶老縮在大人身邊,就擔心寶寶不合群,長大後不容易融入社會。實際並非如此,內向寶寶對陌生人和新的環境也懷有興趣,時常對別人的言行留心觀察。只是,他們內心過於緊張,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常常阻礙了他們的積极參与。爸媽還發現自己越是催促,寶寶越是退縮。

        在家活潑可愛,在外卻格外纏人,任何事情總有積極的一面。害羞膽小的寶寶往往比較聽話,做事也更謹慎,自我保護本能更強。這也讓爸媽在安全問題上省心不少。只有我們從內心完全接受寶寶的優缺點時,寶寶才會從我們那裡得到信心。

        羞怯的寶寶需要大人額外的鼓勵,爸媽需要幫助他們預演很多場景,讓他們逐步走出自己的「安全殼」。除了耐心和周到的計劃外,別無捷徑可走,急躁和壓力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糟糕。下面的方法能增強寶寶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提高他們的社交技能。

提前尋找合適幼兒園

        害羞寶寶在合適的環境中會表現出色。爸媽可以選一老師和寶寶比例恰當的幼兒園,如果一個老師要照顧太多小朋友,那自然是無暇顧及你家寶寶的特殊習慣的。爸媽應儘可能在開學前幾天先帶寶寶熟悉環境,讓他見見自己的老師和教室的布置。老師了解了寶寶的習性後會和家長一同想辦法使寶寶愛去幼兒園。一般幼兒園在開學第一天會允許家長陪伴,爸媽要盡量爭取和寶寶一起熟悉環境,過急狠心一走了之只會加重寶寶的焦慮感。剛上幼兒園,寶寶需要一段適應期,爸媽不要比較寶寶之間誰適應得更快一點。因為責備只會讓寶寶更沒信心。

讓寶寶作好充分準備

        不管什麼場合,如果能預料,就事先告訴寶寶,寶寶的緊張情緒定能消除不少。

        如了解樂樂的脾性之後,媽媽在家裡有客人到來之前總是先告訴她今天會有誰來做客,樂樂該怎樣稱呼人家,如何幫媽媽一起招待客人;哪些行為是允許的,哪些是不可以的。有過一番準備後,樂樂每次都能給客人留下大方乖巧的印象。有了積極的體驗,她對陌生人來訪也不再拘束了。

       生活中有一些大人看來十分平常並不在意的事情,在寶寶看來則非常害怕。如樂樂在公園裡看到高大的京劇臉譜回家後一直問個不停,爸媽知道這是她害怕的表現。此時,爸媽就要鼓勵寶寶說出內心的感受,適當表達自己的同理心:「我小時候也很害羞膽小,沒關係,下次遇見這種情況,你可以………」

家中常練習

        和寶寶一起模仿不同場景的交流,如在校園裡招呼還不熟悉的同班同學;或者帶一個洋娃娃去學校,別的女寶寶也想玩一玩或遇見調皮的男寶寶要搶她的玩具時,哪種反應較合適。爸媽只要多次和寶寶輪流扮演角色,寶寶就會大膽自信起來。寶寶總是以成人為榜樣,讓寶寶通過觀察爸媽的言行來明白與人交往是日常生活中必須學習的一部分。

消除自我否定想法

        害羞的根源通常是不夠自信,自我評價過低,比如,認為其他寶寶都不喜歡自己。爸媽要經常以肯定的語氣鼓勵他:今天你和那個小朋友玩得很好;你能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媽媽很高興,也讓寶寶重溫成功的時刻。

雖然大人普遍認為害羞是交往能力不強的表現。但事實上,害羞的寶寶長大後更容易成為富於同情、敏感細心的人,因為他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去觀察和思考人們為什麼這樣做事。他們的內心世界尤其豐富,充滿了想像力,很多傑出人士的童年也有羞怯的體驗。如果爸媽以慈愛之心養育寶寶,多花點心思讓寶寶找到信心,放鬆心情,其積極的效果一定會使寶寶終身受益的。

 

 

 

寶寶「退縮行為」的防治

一般來講,多數孩子與其他小朋友都能融洽相處,一起玩耍。但也有些孩子明顯孤僻、膽小、退縮,不願與其他小朋友交往,更不願到陌生的環境中去,寧願一個人呆著。這種現象稱為「兒童退縮行為」,多發生在5——7歲的兒童身上。

        正常的兒童,突然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或遇到驚嚇、恐怖的情景,出現少動、發獃、退縮等行為表現,是正常的適應性反應。但是有退縮行為的兒童,即使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很難適應新的環境,如果不注意防治,還有可能持久地影響到他們成年後的社交能力、職業選擇及教育子女的方式等。

兒童退縮行為的原因

一、先天適應能力差

        這類兒童從小適應能力差,對新環境感到特別拘謹,不願意接觸人。一定要他們面對新環境,適應過程會艱難而緩慢。

二、後天撫養教育不當

        有的家長整天把孩子關在家中讓其獨自玩耍,不願他與其他孩子交往;或對孩子過於溺愛,過多照顧與遷就,也會使孩子難以適應新的環境。

兒童退縮行為的表現

        有退縮行為的兒童,平時表現為孤獨、退縮、膽小、害怕。他們從不主動與其他小朋友交往,沉默寡言,寧願一個人在家中與布娃娃為伴;來了客人通常會趕快躲藏起來,怕見外人;但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與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還是能高高興興地談笑與玩耍,並無任何精神異常的表現。

        這類兒童年齡較小時,父母除發現他們性格比較安靜、不大願意與小夥伴玩耍外,常常不易發現其退縮行為;而入幼兒園或小學時,退縮行為就會明顯暴露出來,表現為緊張、害怕、拒絕上學;不過逐漸熟悉環境以後,孩子退縮行為的癥狀又會逐漸減輕。

兒童退縮行為的防治

    1.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讓孩子丟掉處處依賴別人的「心理拐杖」,學會獨立「行走」。

    2.創造條件,讓孩子多參加社會活動,鼓勵孩子與小夥伴交往。對已經出現退縮行為的兒童,應多帶他們外出,逐步適應各種環境,幫助他們克服孤獨感。

    3.不要溺愛孩子,以免造成孩子過分依賴;也不可強扭孩子的退縮行為,避免使孩子恐懼不安,更加害怕與人接觸。父母的信心和良好的社交關係,有利於孩子克服性格上的缺陷,塑造其開朗的性格。

    4.對孩子在社交中表現出的合群現象給予及時的獎勵和強化。經過多次社交實踐和家長的正確心理誘導,絕大多數有退縮行為的兒童,都能成為性格開朗的人。

   5.對於經過上述治療效果仍不理想的孩子,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抑鬱劑,如百憂解、左洛復、賽樂特、麥普替林等;也可服用中樞興奮劑,如利他林等。

 

 

 

 

 

 

 

 

 

 

幫助怯於交往的孩子

孩子在交往中表現膽怯,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幾種:

  1、生性氣質造成。這類孩子對陌生的人或事物比一般的孩子反應較為緩慢,需要長一點的時間來適應;也有的孩子神經類型弱,表現過於敏感,易緊張,對不熟悉的人、事、環境本能地感到害怕。

  2、環境影響。家庭中的大人不善於對外交往,孩子和外界聯繫少,缺乏交往經驗;生活在公寓式的小家庭里,嬰幼兒大多數被關閉在室內,缺少學習人際交往的生活空間,造成在交往中怕生、膽怯。

  3、教育上的問題。孩子曾在以往的交往中受挫,如家長強求孩子叫人、表演等。 孩子因缺少心理準備或緊張而不願意時,受到父母的逼迫、責備,造成孩子怕交往。平時對待孩子要求過高過嚴,孩子做錯了事就受訓斥,孩子因怕失敗遇事退縮。 父母過分照顧孩子,什麼都包辦代替,一旦遇到新的環境,孩子喪失適應新環境的能力,顯得手足無措。有的孩子因在家裡缺乏規範的約束,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一旦投入群體中,與家裡的差距太大,不能適應,產生膽怯。

  怎樣幫助孩子呢?

  1、對因生性造成的,家長不要急於糾正,允許孩子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在尊重孩子意願,不受威嚇的情況下,使孩子逐漸投入外界去接納新的人和事物。

  2、因環境影響的,應積極為孩子創造與外界交往接觸的機會和環境。如鄰里之間的走訪,帶孩子外出做客,幫助孩子認識不同的人群,到公園、街上看看往來的人群,使孩子能有機會接觸一些陌生但又和善的人;讓孩子幫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若遇到年齡相仿的孩子,鼓勵孩子主動接近,一起玩耍……

  3、父母應正確確立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尊重孩子的人格,幫助孩子培養自信心、自尊心、自愛心,既不溺愛,也不苛求。在帶孩子做客或接待客人的活動中,可事先讓孩子有一個心理準備,也可以提出一些適度的要求,指導孩子在客人面前的舉止行為;活動結束後也應對孩子的行為作出評價,多鼓勵,少批評,讓孩子嘗試交往成功的愉悅,抓住孩子在交往中的點滴進步給予鼓勵。

 

 

 

 

 

孩子害羞怎麼辦

為了孩子健康的成長,只有充分提升孩子的表現欲,才能更好地融入夥伴當中,才能在未來的社會中更具競爭力。對如何培養孩子早期表現潛能,專家有話要說。

在走親訪友的春節應酬中,靜靜的爸媽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

     春節期間家裡來客人了,靜靜的小臉漲得紅紅的,一個勁兒地往媽媽身後躲;到親朋好友家拜年,如果讓她唱歌、跳舞和講故事,她總是低下頭,緊張得半天開不了口;偶爾與小區的小朋友一起玩,她永遠是聽別的小朋友的安排,不會發表自己的意見。靜靜的爸媽工作都很忙,平時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較少,面對孩子在春節期間表現出來的種種被動、退縮的行為,他們非常著急,迫切希望改變這種狀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大多數孩子在陌生的場景或遇見陌生的人,都會表現出一些緊張和不安,這時爸媽不必操之過急。

對此情況,我們對年輕的爸媽有以下幾條建議:

要對孩子進行情感投資

    美國心理學家坎貝爾提出: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爸媽和長輩要作出相應的「精神投資」。爸媽要注意及時表揚孩子的優點,使他們為自己驕傲,從而更好地建立自信心;要深情地注視孩子,和孩子進行溫馨的身體接觸,一心一意地關心孩子。

採用技巧提升表現力

   內向的孩子一到幼兒園或置身於集體中,就一句話都不想說,爸媽可以在親朋好友面前,經常性地舉辦「講故事」、「唱歌」和「藝術表演」等活動,讓孩子進行角色扮演,要求表情自然、大方,爸媽應及時給以鼓勵。

在遊戲中培養主動性

   鼓勵孩子參與小夥伴的遊戲,以此來結識小朋友,在玩耍中彼此之間產生友誼或糾紛,對於孩子的成長都是有益的。在各種糾紛的解決過程中,會使孩子學會如何有效地解決與人相處的實際問題,增強了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

請老師幫助指導

   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最能鍛煉孩子的能力。家長要做個有心人,主動與老師聯繫,告訴老師自己孩子的特點、興趣愛好等,請老師多關注孩子,多給孩子鍛煉的機會;老師也會鼓勵小朋友之間相互交流,讓他們從中感受到樂趣,提升孩子的表現慾望。

在生活中訓練孩子

   建議孩子經常把小朋友帶到家裡來玩,媽媽可以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小遊戲,增強孩子的參與意識;全家外出時,可以讓孩子問路、購物;在家裡,可以讓孩子接電話等,鍛煉孩子與他人打交道的能力。

   如果孩子早期表現潛力不突出,爸媽也不必灰心,大器晚成確實存在。早期出現的天賦不一定會永遠伴隨著孩子成長,潛力需要精心培養和不斷激勵,成功的孩子來自於持之以恆的鼓勵和信念。

推薦閱讀:

怎麼去看懂人心。
婚姻面臨破裂怎麼辦?
入戶門正對衛生間廁所門風水大忌怎麼辦?如何化解
手錶 只用來看時間怎麼能夠
三十好幾不想結婚怎麼辦?

TAG:孩子 | 害羞 | 怎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