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害羞怎麼辦
害羞的個性是天生的,受遺傳基因影響。或許我們多少能記得自己在童年時期是多麼膽小怕羞的。當我們抱怨寶貝不肯上幼兒園的時候,祖父母有沒有提醒我們自己當初躲學的事呢?長大成人以後,我們中間又有多少人能自信地在眾人面前演講呢?本文將介紹給爸媽幾個有效的對策,來應對自家膽小害羞的寶寶。
恰逢幼兒園家長開放日,樂樂的媽媽看到小班裡其他小朋友都在操場上盡情地玩耍,而樂樂卻站在身旁,小手拉著媽媽的衣角,儘管媽媽再三鼓勵,她還是不肯跟大家一起遊戲,她更喜歡在一旁靜靜觀看。在家裡,樂樂倒是愛唱愛跳,滔滔不絕的,拿起一本圖畫書,可以一個人編一段很長的故事。 像樂樂這樣的寶寶還真不少,在熟悉的環境里活潑可愛,可一到公開場合,他們常常表現拘謹,不會放鬆自己,難以享受集體活動的樂趣。問題是當爸媽看到人家的寶寶能無拘無束地玩耍,自家的寶寶老縮在大人身邊,就擔心寶寶不合群,長大後不容易融入社會。實際並非如此,內向寶寶對陌生人和新的環境也懷有興趣,時常對別人的言行留心觀察。只是,他們內心過於緊張,缺乏足夠的安全感,常常阻礙了他們的積极參与。爸媽還發現自己越是催促,寶寶越是退縮。 在家活潑可愛,在外卻格外纏人,任何事情總有積極的一面。害羞膽小的寶寶往往比較聽話,做事也更謹慎,自我保護本能更強。這也讓爸媽在安全問題上省心不少。只有我們從內心完全接受寶寶的優缺點時,寶寶才會從我們那裡得到信心。 羞怯的寶寶需要大人額外的鼓勵,爸媽需要幫助他們預演很多場景,讓他們逐步走出自己的「安全殼」。除了耐心和周到的計劃外,別無捷徑可走,急躁和壓力只會使情況變得更糟糕。下面的方法能增強寶寶的自信心和安全感,提高他們的社交技能。提前尋找合適幼兒園
害羞寶寶在合適的環境中會表現出色。爸媽可以選一雖然大人普遍認為害羞是交往能力不強的表現。但事實上,害羞的寶寶長大後更容易成為富於同情、敏感細心的人,因為他們花了大量的時間去觀察和思考人們為什麼這樣做事。他們的內心世界尤其豐富,充滿了想像力,很多傑出人士的童年也有羞怯的體驗。如果爸媽以慈愛之心養育寶寶,多花點心思讓寶寶找到信心,放鬆心情,其積極的效果一定會使寶寶終身受益的。
寶寶「退縮行為」的防治
一般來講,多數孩子與其他小朋友都能融洽相處,一起玩耍。但也有些孩子明顯孤僻、膽小、退縮,不願與其他小朋友交往,更不願到陌生的環境中去,寧願一個人呆著。這種現象稱為「兒童退縮行為」,多發生在5——7歲的兒童身上。
正常的兒童,突然到了一個完全陌生的環境,或遇到驚嚇、恐怖的情景,出現少動、發獃、退縮等行為表現,是正常的適應性反應。但是有退縮行為的兒童,即使隨著時間的推移,也很難適應新的環境,如果不注意防治,還有可能持久地影響到他們成年後的社交能力、職業選擇及教育子女的方式等。兒童退縮行為的原因一、先天適應能力差 這類兒童從小適應能力差,對新環境感到特別拘謹,不願意接觸人。一定要他們面對新環境,適應過程會艱難而緩慢。二、後天撫養教育不當
有的家長整天把孩子關在家中讓其獨自玩耍,不願他與其他孩子交往;或對孩子過於溺愛,過多照顧與遷就,也會使孩子難以適應新的環境。兒童退縮行為的表現 有退縮行為的兒童,平時表現為孤獨、退縮、膽小、害怕。他們從不主動與其他小朋友交往,沉默寡言,寧願一個人在家中與布娃娃為伴;來了客人通常會趕快躲藏起來,怕見外人;但在自己熟悉的環境中,與自己熟悉的人在一起,還是能高高興興地談笑與玩耍,並無任何精神異常的表現。 這類兒童年齡較小時,父母除發現他們性格比較安靜、不大願意與小夥伴玩耍外,常常不易發現其退縮行為;而入幼兒園或小學時,退縮行為就會明顯暴露出來,表現為緊張、害怕、拒絕上學;不過逐漸熟悉環境以後,孩子退縮行為的癥狀又會逐漸減輕。兒童退縮行為的防治 1.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讓孩子學會自己管理自己、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家長要相信孩子的能力,讓孩子丟掉處處依賴別人的「心理拐杖」,學會獨立「行走」。 2.創造條件,讓孩子多參加社會活動,鼓勵孩子與小夥伴交往。對已經出現退縮行為的兒童,應多帶他們外出,逐步適應各種環境,幫助他們克服孤獨感。 3.不要溺愛孩子,以免造成孩子過分依賴;也不可強扭孩子的退縮行為,避免使孩子恐懼不安,更加害怕與人接觸。父母的信心和良好的社交關係,有利於孩子克服性格上的缺陷,塑造其開朗的性格。 4.對孩子在社交中表現出的合群現象給予及時的獎勵和強化。經過多次社交實踐和家長的正確心理誘導,絕大多數有退縮行為的兒童,都能成為性格開朗的人。 5.對於經過上述治療效果仍不理想的孩子,可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抗抑鬱劑,如百憂解、左洛復、賽樂特、麥普替林等;也可服用中樞興奮劑,如利他林等。
幫助怯於交往的孩子
孩子在交往中表現膽怯,究其原因大致有如下幾種:
1、生性氣質造成。這類孩子對陌生的人或事物比一般的孩子反應較為緩慢,需要長一點的時間來適應;也有的孩子神經類型弱,表現過於敏感,易緊張,對不熟悉的人、事、環境本能地感到害怕。 2、環境影響。家庭中的大人不善於對外交往,孩子和外界聯繫少,缺乏交往經驗;生活在公寓式的小家庭里,嬰幼兒大多數被關閉在室內,缺少學習人際交往的生活空間,造成在交往中怕生、膽怯。 3、教育上的問題。孩子曾在以往的交往中受挫,如家長強求孩子叫人、表演等。 孩子因缺少心理準備或緊張而不願意時,受到父母的逼迫、責備,造成孩子怕交往。平時對待孩子要求過高過嚴,孩子做錯了事就受訓斥,孩子因怕失敗遇事退縮。 父母過分照顧孩子,什麼都包辦代替,一旦遇到新的環境,孩子喪失適應新環境的能力,顯得手足無措。有的孩子因在家裡缺乏規範的約束,不能控制自己的行為,一旦投入群體中,與家裡的差距太大,不能適應,產生膽怯。 怎樣幫助孩子呢? 1、對因生性造成的,家長不要急於糾正,允許孩子有一個逐步適應的過程。在尊重孩子意願,不受威嚇的情況下,使孩子逐漸投入外界去接納新的人和事物。 2、因環境影響的,應積極為孩子創造與外界交往接觸的機會和環境。如鄰里之間的走訪,帶孩子外出做客,幫助孩子認識不同的人群,到公園、街上看看往來的人群,使孩子能有機會接觸一些陌生但又和善的人;讓孩子幫助他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若遇到年齡相仿的孩子,鼓勵孩子主動接近,一起玩耍…… 3、父母應正確確立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尊重孩子的人格,幫助孩子培養自信心、自尊心、自愛心,既不溺愛,也不苛求。在帶孩子做客或接待客人的活動中,可事先讓孩子有一個心理準備,也可以提出一些適度的要求,指導孩子在客人面前的舉止行為;活動結束後也應對孩子的行為作出評價,多鼓勵,少批評,讓孩子嘗試交往成功的愉悅,抓住孩子在交往中的點滴進步給予鼓勵。孩子害羞怎麼辦
為了孩子健康的成長,只有充分提升孩子的表現欲,才能更好地融入夥伴當中,才能在未來的社會中更具競爭力。對如何培養孩子早期表現潛能,專家有話要說。
在走親訪友的春節應酬中,靜靜的爸媽發現了這樣一個現象: 春節期間家裡來客人了,靜靜的小臉漲得紅紅的,一個勁兒地往媽媽身後躲;到親朋好友家拜年,如果讓她唱歌、跳舞和講故事,她總是低下頭,緊張得半天開不了口;偶爾與小區的小朋友一起玩,她永遠是聽別的小朋友的安排,不會發表自己的意見。靜靜的爸媽工作都很忙,平時與孩子在一起的時間較少,面對孩子在春節期間表現出來的種種被動、退縮的行為,他們非常著急,迫切希望改變這種狀況。 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大多數孩子在陌生的場景或遇見陌生的人,都會表現出一些緊張和不安,這時爸媽不必操之過急。對此情況,我們對年輕的爸媽有以下幾條建議:
要對孩子進行情感投資 美國心理學家坎貝爾提出:要使孩子心理健康,爸媽和長輩要作出相應的「精神投資」。爸媽要注意及時表揚孩子的優點,使他們為自己驕傲,從而更好地建立自信心;要深情地注視孩子,和孩子進行溫馨的身體接觸,一心一意地關心孩子。採用技巧提升表現力 內向的孩子一到幼兒園或置身於集體中,就一句話都不想說,爸媽可以在親朋好友面前,經常性地舉辦「講故事」、「唱歌」和「藝術表演」等活動,讓孩子進行角色扮演,要求表情自然、大方,爸媽應及時給以鼓勵。在遊戲中培養主動性 鼓勵孩子參與小夥伴的遊戲,以此來結識小朋友,在玩耍中彼此之間產生友誼或糾紛,對於孩子的成長都是有益的。在各種糾紛的解決過程中,會使孩子學會如何有效地解決與人相處的實際問題,增強了孩子參與活動的積極性。請老師幫助指導 在幼兒園的集體生活中,最能鍛煉孩子的能力。家長要做個有心人,主動與老師聯繫,告訴老師自己孩子的特點、興趣愛好等,請老師多關注孩子,多給孩子鍛煉的機會;老師也會鼓勵小朋友之間相互交流,讓他們從中感受到樂趣,提升孩子的表現慾望。在生活中訓練孩子建議孩子經常把小朋友帶到家裡來玩,媽媽可以設計一些生動、有趣的小遊戲,增強孩子的參與意識;全家外出時,可以讓孩子問路、購物;在家裡,可以讓孩子接電話等,鍛煉孩子與他人打交道的能力。
如果孩子早期表現潛力不突出,爸媽也不必灰心,大器晚成確實存在。早期出現的天賦不一定會永遠伴隨著孩子成長,潛力需要精心培養和不斷激勵,成功的孩子來自於持之以恆的鼓勵和信念。推薦閱讀:
※怎麼去看懂人心。
※婚姻面臨破裂怎麼辦?
※入戶門正對衛生間廁所門風水大忌怎麼辦?如何化解
※手錶 只用來看時間怎麼能夠
※三十好幾不想結婚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