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格律講義》之「前言」

《詩詞格律講義》

林志雄  撰.前 言

.一、舊體詩詞的特點及其與新詩的關係  我國的舊體詩詞以其深遠的意境,高度凝鍊的語句,多變的手法和嚴格的韻律而馳譽中國詩壇千餘年。直至今日仍有著極其強大的生命力,深受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  在我國詩壇上,作為詩詞這一文學形式,看來還沒有任何其他文學形式可以代替。而用韻、平仄和對仗則是舊體詩詞特有的三個要素。    由於富有音樂的旋律、和諧的聲調和工穩勻稱的節奏,使得很多名作佳篇一上口即能記誦。新詩則一首也背不下來(除非硬記),但新詩作為歷史發展的必然產物自應有它應得的地位。就當前詩壇形勢論,自然新詩是主流,但有些問題也很突出,可以說,新詩直到現在還沒有定形,即如毛澤東同志所說的「迄今尚無成功」。誠然,新詩人對新生活、新事物的熱情和敏感以及接受力比較強,這是搞舊詩詞的人應該好好學習的,但寫新詩的人也應該向古典詩詞深入學習,把詩篇搞得精鍊些。不要彼此森嚴壁壘,相互排斥,相互輕視,而應緊密攜手前進,變「文人相輕」為「文人相親」。舊詩人可以試寫新詩,新詩人也可以嘗試舊詩詞。這樣在中國詩歌優良傳統的繼承和發展上就有接近於實踐的可能了。

二、對民族文化遺產的繼承問題 每個民族都有區別於其它民族不同特點的文化。繼承過去的民族文化遺產,可以提高我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文變染乎世情,興衰繫於時序」。「歌謠文理,與世推移」。所以文學的內容和形式總要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然而在發展革新的過程中卻不能割斷歷史,拋開前代的成果而另立「蹊徑」。可是在建國後的一段時期里卻出現了一些偏差,在詩歌的問題上尤為明顯。我國向來被稱為詩的國度,如今是新詩占著統治的地位,而舊詩則喪失了以往的傳統地位,這是詩壇上很不正常的現象。造成這種狀況固然有很多原因,而毛澤東同志關於《詩的一封信》所造成的影響卻最為深廣。毛主席詩詞無疑是當代最傑出的詩歌傑作,毛澤東同志的本來意願也是為發展我國的詩歌而提出的意見。但我們的一些同志卻把它神秘化、絕對化了。關於「詩當然以新詩為主體,舊詩可以寫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為這種體裁束縛思想,又不易學」。這個意見還是比較中肯的,但如果我們抓住「不宜在青年中提倡」而就此照辦的話,豈不有朝一日「詩學」就變成了「絕學」了嗎?這種「凡是」思想一度影響了相當多的人,包括一些知名的學者和名流。以至五十歲以下的人大多都成為「詩盲」。

因此,及時普及和培育中青年的詩詞常識和寫作能力就成為一個當務之急了。

三、關於學習舊體詩詞的一些問題     由於舊體詩詞特有的規範和要求,使得初學者往往難於掌握,如果再缺乏必要的文學修養則更是覺得「高不可及」。但它獨有的藝術魅力卻一直驅使著人們去摹仿試作。於是,街頭報端不時出現一些不倫不類的「詩詞」來,令人慨嘆不已。對此,鄧拓在《燕山夜話》中曾對有人按《滿江紅》的句數、字數,而不按格律填寫的「詞」,建議不妨改為《滿江黑》。要解決這個問題,除有關學術機構大力普及教育外,詩詞愛好者也應自覺地深入學習和研討。由於種種比較特殊的原因,詩詞格律自學是很困難的,所以學習者特別是學習寫作者更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方能通過這一關。只要我們認真研習,反覆揣摩,一定會有收穫的。

四、如何看待群眾的鑒賞能力?

文學作品(包括舊體詩詞)只有通過讀者的鑒賞才能發揮它的社會作用。但進行文學鑒賞必須具備一定的鑒賞能力。這種能力,主要是指一定的思想文化水平和一定的藝術修養。

在作家創作和群眾鑒賞的關係上,常常出現這樣兩種情況:一是作家的創作不能滿足群眾的鑒賞要求,這反映了群眾的鑒賞水平高於作家創作水平,(如現今的一些影視)這個矛盾要從提高作家的創作水平這個方面來解決;二是對於作家創作的作品,群眾鑒賞不了,這個反映了群眾的鑒賞水平低於作家的創作水平。(如很多舊體詩詞的名作),要解決這個矛盾,唯一的辦法是提高群眾的鑒賞水平,而不能降低作家的創作水平。  對於如何看待群眾的鑒賞能力的問題上,歷來有很多論爭。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梁實秋在《文學是有階級性的嗎》一文中竟認為:「好的作品永遠是少數人的專利品,大多數永遠是蠢的,永遠是與文學無緣的」。並進而炫耀「創作文學固然是天才,鑒賞文學也是天生的福氣」。對此,魯迅尖銳地指出:「文學本應該並非只有少數的優秀者才能鑒賞,而是只有少數的先天的低能者不能鑒賞的東西。倘若說,作品愈高,知音愈少,那麼,推論起來,誰也不懂的東西,就是世界上的絕作了」。須知,「讀者群是文學的最高法庭,最高裁判」。(別林斯基語)托爾斯泰也指出:「好的藝術永遠是所有的人都能理解的」。所以馬克思在他的《政治經濟學導言》中說:「藝術對象創造出懂得藝術和能夠欣賞美的大眾」。

當然,這需要通過幫助提高群眾的鑒賞力來著手,而且要接觸好的高級的文學作品。正如歌德所指出的:「鑒賞力不是靠觀賞中等作品才能養成的」。所以,「完成任何作品和判斷任何作品所需的巧妙和敏捷,都只有通過訓練才能獲得」。(休謨《論趣味的標準》)我們要把《下里巴人》和《陽春白雪》同時並舉,以普及推進提高,以提高帶動普及,為繁榮社會主義文藝,建設精神文明作出自己的努力。

.
推薦閱讀:

《九張機》屬於什麼體裁?
古代詩體分類及近體詩格律之概說
[轉載]如何寫好格律詩詞
近體詩的格律
生查子三首

TAG:詩詞 | 詩詞格律 | 格律 | 前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