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故里導遊詞
東方的地平線——鄧小平故里講解詞
各位遊客朋友:
歡迎你們來到鄧小平故里參觀(旅遊)!我是全國青年文明號講解員,我叫xxx,非常高興為你們服務。
(一)南大門
我們現在所處的位置是景區的入口南大門,大門採用了穿逗結構和小青瓦屋面的建築手法,具有濃郁的川東民居風格,大門的三層屋頂,寓意了小平同志「三落三起」波瀾壯闊的人生經歷,讓我們剛入園就感受了小平同志壯麗輝煌而富有傳奇色彩的一生。好接下來,請各位領導隨我入園參觀。
(二)大門到「百花潭」
各位遊客朋友,下面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鄧小平故里的基本情況:鄧小平故里座落在距廣安市區七公里的協興鎮牌坊村,1904年8月22日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就誕生在這裡。這是一個以小平故居為核心佔地830畝的綠色生態園林,園區內散落著二十多處鄧小平同志青少年時期的重要活動場所。其中包括鄧小平同志故居、鄧小平故居陳列館、鄧小平銅像廣場,鄧家老井、神道碑、翰林院子等等。在這裡,我們可以重讀偉人之初,追尋小平同志成長的足跡,還可以在感受偉人故里地靈人傑的同時,得到更多的啟迪。鄧小平故里現已成為了世人矚目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和革命傳統教育基地。
各位遊客朋友,小平故里風景秀美如畫,為了搞好這裡的生態綠化建設,2001年9月,廣安市委市政府開展的一個重要活動----「我為小平故里植棵樹」,活動開展以來,得到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的廣泛響應。黨和國家領導人、國家部委領導以及鄧小平家人先後來到小平故里植樹,100多個中省系統和單位多次參與了這次活動,把人們對小平同志的無限敬仰和深切懷念之情化作了一片綠蔭。正因為有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這裡的綠化建設僅僅花了兩年時間就完成了。園區內現共栽植樹竹花草150多種,1500多萬株,綠化覆蓋率達到80%,現在一個「鬱鬱蔥蔥,井然有序,自然親切,令人仰慕」的「天然紀念館」已經展現在您的面前,它是一個國家AAAA級景區和國家一級園林。
各位遊客,我們現在步行的是鄧小平故里的主游道,路面由青石板鋪設而成,石材取自廣安本地,它有兩大特點,一是滲水性強,下雨之後很快就會幹爽;二是耐磨防滑,即便是在下雨的時候也不用擔心會摔倒。由青石鋪砌而成的路顯得整潔美觀、樸素大方。踏在這富有濃郁川東特色的石板路上,一種親切自然的鄉土氣息迎面撲來。
(三)百花潭
各位遊客請看:左邊有一美麗「百花潭」,潭內種植有許多觀賞荷花,初夏時節,碧荷連天、綠滿大地、蓮花朵朵,香飄滿園。輕風吹過,花兒嬌羞欲語、隨風起舞、揺曵生姿,為這寧靜的湖光山色憑添了許多的生機和靈氣。由此讓我們不禁想到周敦頤的《愛蓮說》:「蓮,花之君子者也。」「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靜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四)左側通向銅像廣場的大道(含鄧紹昌墓)
各位遊客,請看對面百花潭的上方,掩映在樹叢里有一方墓地,那是鄧紹昌墓。鄧紹昌是鄧小平的父親,他出生於1886年,卒於1936年,享年50歲。鄧紹昌早年就讀於成都法政學校,回鄉後教過書,當過協興鄉團總和廣安縣團練局局長(現縣武裝部部長)。由於受過新式教育,見過世面,他開明正直,思想進步,嫉惡如仇,痛感清政府的腐敗和帝國主義侵略者的橫行。他參加了當地的袍哥組織,做過協興「碼頭」的當家三爺,後升為「掌旗大爺」。他奔走呼號,積極從事反洋教和「保路運動」。辛亥革命前後,廣安建立了革命軍,血氣方剛的鄧紹昌加入革命軍當上了新兵訓練營營長,率部參加了地方的武裝暴動。鄧紹昌在鄉里受人尊敬,很有影響。他一生中最大的功績就是為鄧小平選擇了赴法國留學的道路,這個決策對於鄧小平的一生乃至整個中國的命運都有著重大影響。不過,父親為小平選擇的是一條留法的路,而以後的路就是鄧小平自己走出來的了!
鄧紹昌墓在2002年底,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五)銅像廣場
各位遊客,我們已經來到鄧小平銅像廣場。廣場入口兩旁這幾顆樹,是2004年小平百年誕辰時,小平家人回到家鄉種下的,以此來表達了她們對親人的懷念之情。廣場中間的這些高大的銀杏、水杉等等都是由中央政治局常委、黨和國家領導人吳邦國、溫家寶、賈慶林、曾慶紅、黃菊、吳官正、李長春、羅干來故里視察時培植的,他們用這種方式表達對小平同志的緬懷之情。銅像廣場三面山脊環繞,形似一把天然的大座椅,小平銅像就端坐於這片綠草茵茵、古樹參天的自然環境之中,既庄然肅穆、又親切自然。
各位遊客,現在映入我們眼帘的,是2004年8月13日胡錦濤總書記親自揭幕的鄧小平銅像。銅像高2.5米,重1.2噸,基座是由黑金沙花崗石做成,正前方鎸刻著江澤民同志題寫的「鄧小平銅像」五個大字。這尊銅鑄座像面容溫和,兩頰瘦削,目光敏銳深邃。小平身穿短袖襯衫,軍便褲,沿口布鞋,面帶微笑地坐在椅子上,親切地注視著家鄉的山山水水,似乎抖落一身風塵,回歸故里,注視著家鄉的發展變化。
(六)廣場到鄧小平故居陳列館的大道上
各位遊客,在廣場的周圍有許多桂花樹,8月22日是小平同志的誕辰日,這時也正是桂花飄香的時節,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裡,瀰漫著桂花的清香,真是親切又溫馨。按照「天然紀念館」的理念,鄧小平故里的地形地貌基本保持了原貌。眼前這片茂密的竹林是川東地區常見的慈竹。當地老百姓都喜歡栽竹。宋代蘇東坡曾有詩吟:「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無肉使人瘦,無竹使人俗。」以此讚揚竹的清逸氣質,表達了對竹的喜愛。1989年,鄧小平的小女兒回到故鄉,看到故鄉的慈竹,喜愛之情溢於言表。後來,她在《我的父親鄧小平》一書中對慈竹作了一段十分形象而又生動的描寫,她說:「老屋的房後,長滿了翠綠的竹,細的恰如纖纖少女的玉指,粗的可作健康小伙的手臂。這竹葉邊長邊落,邊落邊長。你看地上鋪滿了黃葉,而竹枝上依然蒼翠。我真想搬個小竹凳,拿上一把青蒲扇,在這小竹林中坐下,靜靜地,聽一聽竹葉的沙響,聞一聞竹葉的清香,透過茂茂密密的枝葉,去看太陽……」毛毛的話飽含著對故鄉竹的深情詠嘆,袒露了她真摯的鄉音鄉情。
各位朋友,在小平故里園區內,坐落著50多個中央各部門、全國各地有關單位捐建的冠名林,請看右邊就是國家稅務局捐建的「中國稅務林」,過了「稅務林」,是「奧運會林」「奧林匹克冠軍林」,左側是「宣傳文明林」,碑後是中宣部劉雲山部長植下的紀念樹。這邊是中組部捐建的園林,石碑上刻著「懷念我們的老部長敬愛的小平同志」,旁邊有賀國強部長來到小平故里培植的紀念樹。
(七)鄧小平故居陳列館
各位遊客朋友,呈現在我們眼前的這一壯觀和獨具特色的建築就是鄧小平故居陳列館,2004年鄧小平同志百年誕辰前夕,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寫了館名。
陳列館經中共中央批准建設。陳列館的設計理念是把川東民居風格和現代建築風格相結合,交融著中國改革開放歷史性變化的深刻內涵,體現了小平同志獨特的人格魅力和波瀾壯闊的人生經歷。各位領導請看陳列館右側設計了三個斜坡屋面三宕三疊、錯落有致,寓意小平同志「三落三起」,不平凡的革命歷程。中間一片巨大的高牆直聳雲天,寓意著小平同志的豐功偉績在人類歷史上樹起了一座不朽的豐碑,同時昭示我們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把鄧小平同志開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行到底。整個建築設計從斜坡到豐碑,又從豐碑到斜坡,寓意小平同志從平凡走向偉大,又從偉大回歸平凡的深刻含意,體現小平同志既平凡又不平凡的一生。在建築選材上,陳列館選用了花崗岩和柚木,寓意小平同志剛柔相濟的性格。陳列館外觀樸素、大方,體現小平同志的不喜張揚的性格,而一進入陳列館序廳,從令人震撼的高大空間中,可以感受到小平同志的博大胸襟和超人氣魄。
陳列館佔地10畝,建築面積3800平方米,由一個序廳,三個陳列展廳,一個珍藏廳,一個電影放映廳及相關附屬設施組成。陳列布展引入了國際博物館先進展示理念,充分採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再現光輝的一生。
序廳
各位朋友,我們現在進入了陳列館的序廳,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幅氣勢磅礴的浮雕壁畫,壁畫的名字叫「峰」。它是由我國著名壁畫大師袁運甫和他的兒子袁加共同創作的。請看,鄧小平像是青銅浮雕,他身後的高山大海是花崗岩浮雕,整幅壁畫高16米,寬10米。它所體現的是鄧小平理論的博大精深和鄧小平胸懷的無限寬廣,如高山的氣勢、如大海的廣闊,創造出「山高、海闊、以人為峰」的藝術與思想的意境。在這群山之巔,我們敬愛的小平同志正向著我們親切的緩緩走來。
序廳兩邊的牆壁上雕刻著兩組感人至深的文字。請看左邊的牆壁上鐫刻著小平的名言「我是中國人民的兒子,我深情地愛著我的祖國和人民。」這是我們整個展覽的主題。請看右側的牆壁上鐫刻著一段簡短的文字:「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他為中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新中國的誕生立下赫赫戰功;他為中國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鞏固和發展進行艱辛探索;他為成功開闢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道路建立不朽功勛。」這三句話是對小平同志一生的全面總結和高度評價。展廳面積2200平方米,展覽由主線、輔線、背景組成,載體由圖片、文物、資料、場景、多媒體擔綱,展出珍貴文物170件,圖片408幅,文獻資料200餘件,複製場景4個,製作多媒體620萬字。電影廳336平方米,可容納120餘名觀眾,弧形銀幕,採用世界一流的三台數字放影機無縫拼接、同步放映技術,輪換播映《您好,小平:史詩篇》《您好,小平:風采篇》《您好,小平:情趣篇》三部短片。鄧小平故居陳列館充分運用聲、光、電等高科技手段,真實地再現一代偉人鄧小平的光輝一生、豐功偉績和人格魅力。
(八)陳列館到「六棵樹」的大道上
各位朋友,小平故里現已呈現出「鬱鬱蔥蔥,自然親切」的自然景觀,園區內不僅恢復了小平同志青少年時期的活動場所和自然景觀,同時還配套建設了南北大門、遊客服務中心、停車場、旅遊紀念品市場,增設小賣部、開通了電瓶車等公共設施,按照「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基地」的要求,精心打造鄧小平故里。在廣安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我市已獲得「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的榮譽稱號,而鄧小平故里則是我市一顆璀燦明珠,被評為國家AAAA級景區。小平同志生前就十分重視旅遊業的發展,現在廣安人民把旅遊業作為全市的支柱產業,正在為建成一個發展、開放、文明、和諧的廣安而努力。請看左邊的「全國政協林」,鑄銅碑非常有特色,它以長明燈、神樹和九隻神鳥為主題,隱喻九旬偉人鄧小平的思想,像指路明燈,永遠照耀和激勵著後人。
(九)陳列館至鄧家老井
為充分體現「天然紀念館」的特色,園區不僅保持原始的地貌地形,還保留了部分農田,根據不同季節,栽種不同農作物。農田的保留,使人好像置身到鄉村,享受恬淡、悠閑的田園景色。陳列館前是「思源潭」,潭內種植有荷花,這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捐建的。在2004年6月8日中央候補委員、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朱祖良為紀念碑揭幕,並在思源潭植下了紀念樹。
(十)鄧家老井
我們現在參觀的是鄧家老井。這口老井是明朝時鄧家先祖遷入廣安時挖掘的,距今已有五六百年的歷史了。因此,這裡的人們都親切地稱之為「鄧家老井」。這井的井口呈園形,直徑約一米,階梯式的井台鋪砌得方方正正,端莊古樸。清清亮亮的井水豐盈而外溢。老井如同一面古老的青銅寶鏡鑲嵌在一方荷葉青青的水田間,清明如鑒。更為奇特的是,這井水的水面,竟高出地平面60公分,溢出井沿,涓涓流淌,終年不斷。據當地人介紹,此井水常年充沛,即便是大旱年份,照樣「取之不盡,用之不竭」。老井的水,冬天溫潤而熱乎,夏日甘冽而冰涼,且水質純凈,清潤可口。數百年來,方圓幾里的農戶,都在這裡挑水飲用;而今,周圍的農戶都搬進了農民新村,用上了自來水,但這口老井仍在汩汩流淌,它見證了數百年來時代的變遷、社會的進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敬愛的小平同志喝這井的水成長到了15歲,從這裡走向世界。飲水思源,我們今天喝一口這井水,可以真切地感受到「翻身不忘毛澤東,致富更思鄧小平」這句話的份量。
(十一)鄧家老井旁的放牛坪
放牛坪是鄧小平同志少年時期主要活動的場所之一,右邊的建築是「老井茶館」,主要是取用鄧家老井的井水來沏茶,讓人們在這裡飲水思源。
放牛坪是牌坊村孩子們放牛的地方,也是童年小平經常玩耍的地方。放牛坪上,曾經留下小平矯健的身影和琅琅書聲。
(十二)「六棵樹」
現在我們看到的是2003年9月28日從鄧小平同志北京住宅內移栽過來的六棵樹。這六顆樹分別是白玉蘭、紫藤、丁香、石榴、紫杉、連翹。小平同志生前對這六棵樹特別鍾愛,呵護有加,常常為它們培土澆水,還把石榴樹上成熟的石榴分給子孫們品嘗。2003年4月,小平同志的3個女兒到廣安,當聽說廣安正在開展「我為小平故里植棵樹」活動時,非常高興,表示要出點力、盡點心。鄧楠同志講,廣安是小平的出生地,把北京家庭院的樹移植到廣安,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小平同志親屬親自為鄧小平故里選擇了這「六棵樹」,尤為奇特的是,在移栽這幾株樹時,天空中竟奇蹟般的出現了一道美麗的彩虹。「六棵樹」由兩名少先隊員護送,沿途掬長江、黃河之水,取華北平原、黃土高原、秦嶺、大巴山之土送回了小平故里廣安。
鄧小平從1919年秋離開廣安到1997年2月辭世,78年未回過故鄉,這在中國歷史上的偉人中並不多見,乃至成為鄧小平人生傳奇中的一個迷。從這「六棵樹」上,我們似乎讀到了偉人「葉落歸根」的故土情結。
(十三)鄧小平同志故居
現在映入我們眼帘的就是鄧小平同志故居了。1904年8月22日,鄧小平同志就誕生在這裡。這座具有濃郁川東風情的農家三合院,被當地的老百姓親切稱為「鄧家老院子」。故居座東朝西,由東、南、北三組單層建築組成,整個院子佔地833.4平方米,共17間房屋,懸山式木結構小青瓦屋面,穿逗式承重體系,其工藝精湛,風格獨特,是典型的川東民居建築。
這座古樸典雅的鄧家老院子是由鄧小平祖上三代人陸續修建的。最早修建的是位於北面的北廂房,由鄧小平曾祖父修建於清同治年間,迄今已有140多年歷史了,北廂房共6間,有鄧家的農具屋、織布室、橫堂屋、飯廳、小平姐妹們的住房和鄧小平童年、少年時代住過的房間,在鄧小平曾經生活、學習過的房間里,保存著他兒時睡過的木床等物品。
故居正房共5間,是由鄧小平的祖父修建的。正房中有正堂屋和小平祖母戴氏、父母鄧紹昌、淡氏的住房,弟鄧墾、鄧先治的房間和鄧家手工作坊。正堂屋是鄧家供神祭祖,接待貴客和議事的地方,正壁上貼有「天地君親師位」牌位,書有一幅聯語,上聯是「忠孝傳家久」,下聯為「詩書繼世長」,橫批是「祖德流芳」。室內存有八椅四靠,整個正堂屋顯得簡單而協調。
牌坊村鄧氏是廣安的名門望族,其家族歷史源遠流長。據牌坊村《鄧氏分譜》記載:「鄧家原籍江西吉安府盧陵縣,明洪武十三年(公元1380年),一世祖鄧鶴軒作為兵部元外郎入蜀,定居廣安。牌坊鄧氏家族繁盛,後代子孫開枝散葉,經歷了明清兩朝600餘年歷史,鄧小平是第19代子孫。從《鄧氏分譜》的記載來看,鄧家族史輝煌,曾為官,曾有儒,名賢輩出,豪傑滿門,鄧小平是他們中最為傑出的一個。
在鄧小平父母的房內,陳列著他們當年用過的日常家什。
小平母親淡氏,廣安恆升淡家牌坊人,生年不祥,卒於1926年。淡氏是位勤勞善良的家庭婦女,縫補漿洗、養蠶繅絲、紡紗織布、栽秧打穀、培育孩子什麼活都能幹。長期的辛勤勞作和長久的對遠在異國他鄉的小平的思念,終致她積勞成疾,過早地離開了人世。她去逝後葬於距故居約3公里的佛手山下。小平對母親十分敬重,他曾深情地說:「當時的家庭能夠生活下去,全靠母親了。」
故居南廂房是鄧小平的父親鄧紹昌在小平同志離開家鄉後修建的。南廂房有小平父親和繼母的住房、客房和過廳。鄧小平的繼母夏伯根是嘉陵江船工的女兒。新中國成立後,她把家裡的田地房產交給農會,帶著女兒到了重慶,一直跟著小平生活,精心操持家務,是鄧家的大功臣。
隨著鄧小平政治生涯的「三落三起」,牌坊村曾三易村名,小平故居也歷經滄桑。1951年鄧小平全家離開廣安遷往重慶以後,按照小平同志意見,老家的房屋全部交由當地政府分給了鄉親們居住。它曾作過公共食堂、文化站、幼兒園、保管室,正是這樣才使故居在「文革」那動蕩的歲月里完好地保存了下來。1980年,紐西蘭著名作家路易·艾黎在首訪小平故居後,曾高度讚頌這裡是「東方地平線」。2001年7月3日,國務院公布這裡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8年2月19日,鄧小平逝世一周年之際,江澤民同志親筆題寫「鄧小平同志故居」匾名。
(十四)故居到蠶房院子的大道上
鄧小平故居院壩前這一塊形似墨硯的池塘就是「洗硯池」。童年的小平常在池中取水磨墨,洗筆洗硯。洗硯池是小平童年的心靈滋養之地,現池塘里栽植了許多觀賞蓮藕,池中還築有小島,島上種植了一些名貴樹木,蓮花、綠樹、清水組成了一幅動人的畫面,顯得親切、自然。
各位遊客請看,右邊是中紀委捐建的「清風林」。裡面有中紀委副書記何勇來視察時培植的紀念樹。各位請看左前方的農田中這塊「國際友誼林」,是日本、加拿大、泰國、緬甸等國家友好人士在此植樹認綠,捐建的園林。由此可見小平同志在國際上的崇高威望。小平同志不僅是中國人民的偉大領袖,也是世界公認的偉人。
現在各位看到的是「人大林」。2004年4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吳邦國、副委員長王兆國、盛華仁在園區視察並為「人大林」揭碑,吳邦國同志為全國人大林石碑題寫了「垂範全民植樹,共創生態文明」的碑文。
(十五)蠶房院子
蠶房院子建於清朝末年,是鄧氏族人栽桑養蠶繅絲的勞動場所。蠶房院子的陳列布展是以少年鄧小平與鄧氏族人從事栽桑、養蠶、繅絲等為主線,以少年鄧小平參與勞動為主題,展示了少年鄧小平勤勞樸實,熱愛勞動的高尚品質。蠶房院子展覽分序廳、蠶房、蔟室、繅絲織綢、蠶絲歷史文化、蠶絲科普等展室。
2002年12月,蠶房院子被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十六)清水塘
清水塘位於鄧小平故居北側,佔地21畝,是牌坊村農戶洗衣、洗浴的地方。兒時的小平放學歸來,三五個小孩邀約一起,經常在池塘里游泳,或相互嬉戲,或潛水捉魚……,清水塘,伴隨著小平度過了歡樂的童年。在橋上看清水塘,它的形狀恰似中國地圖。小平同志小時候就在家鄉的清水塘里追風逐浪,磨礪他堅忍不拔的性格。
(十七)神道碑
神道碑是清朝嘉慶年間朝廷為表彰鄧小平先祖鄧時敏的功德而賜造的。鄧小平先祖鄧時敏,字遜齋,號夢岩,雍正十年(1732年)中舉,乾隆元年(公元1736年)進士及弟,入翰林院授以編修,後升為侍講學士,於乾隆十年(公元1745年)升任大理寺正卿(相當於現在的最高人民法院院長)。鄧時敏為官忠耿,剛果持正,政績斐然,聲然遠播。年老後乞休,返鄉卒於家,誥授通奉大夫。
神道碑距鄧小平故居約500米,碑高約5米,碑石上豎正書「誥授通奉大夫大理寺正卿鄧公神道」。額上雕龍極富動感,龍頭戲珠,珠中陽刻一「聖」字,碑立在贔屍貝貝 上(這個看似烏龜的動物叫贔屍貝,龍頭龜身,傳說是龍王的第九個兒子,力大無窮),碑兩側分別立一望柱,雲龍雕刻造型甚美。柱頂分別雕刻蹲立石獅。此碑在《廣安州新志·金石志》上有載。遺憾的是,原碑在「文革」中被毀。此碑於2000年重建,2003年3月修復完善。
神道碑也是童年鄧小平常去遊玩的地方。在牌坊村,當時大人們是不準小孩爬上 貝貝貝屍貝 去玩耍的,怕惹惱神靈,招來是非。但鄧小平卻不信,他與小夥伴們一起玩耍時說:「一個石頭打的烏龜有那麼大的本事嗎,我不信,我要爬上去試試。」鄧小平成為全村第一個敢爬上神道碑的孩子。
(十八)德政坊
離神道碑約100米處的牌坊叫德政坊,它與神道碑一樣,是當時朝廷為表彰鄧小平先祖鄧時敏的功德賜造的。牌坊村正是由於有了這座牌坊而得名。原牌坊在文革期間被毀,此牌坊於2002年8月在原址按原牌坊形質復建。牌坊高12米,寬10米,四柱三間,三重檐,中脊有鏤空雕飾,兩端有鴟吻與坊蓋之翹首對應。中門橫跨寬4米,兩對抱鼓石上分別刻有「雙獅滾帶」等多種淺浮雕圖案。中門上方橫額上正書「德政坊」、「功勒金石」。兩側門較之中門略低、略窄,門上鑲嵌石板,石板上透雕各種花卉圖案;並書有「恭謙」、「正直」、「詠仁」、「訟理」。四根方形枋柱豎立於地面四塊長方形整石之上,枋柱上分別鏤刻楹聯:「宏揚法典千秋偉業,造福黎民一代名臣」;「敏思勤行盛德若愚,為善最樂詩書傳家」。楹聯和橫批都是鄧時敏一生功績與德行的寫照。橫樑的兩邊分別雕飾人物群像浮雕,整座石坊給人以恢宏莊重之感,浮雕圖案不僅玲瓏剔透,而且題材十分豐富,人物主體內容主要取材於戲劇,有的出自於神話小說或民間故事,造形生動,個性鮮明,內涵豐富。
德政坊,與神道碑一樣,是當時朝廷為表彰鄧小平先祖鄧時敏的功德賜造的。牌坊村正是由於有了這座牌坊而得名……
(十九)牌坊到北大門
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棵黃桷樹是鄧小平故里的一棵古樹,樹齡已有160多年,小平兒時經常爬到上面去玩耍。故里情深,每當小平回憶起故鄉時,經常提到這棵樹。以前樹下有一條路是小平童年上學的必經之路,它見證了小平兒時求學路上的艱辛。百年滄桑,這株古榕也見證了牌坊村翻天覆地的變化。同時這株樹被樸實、善良的牌坊村人稱為「吉祥樹」。
(二十)翰林院子
我們現在參觀的是翰林院子。翰林院子距鄧小平故居約1公里,它建於清乾隆年間,距今已有200多年的歷史了,系鄧小平先祖清代翰林鄧時敏居住的舊宅。翰林院子坐西向東,穿斗式木結構建築,懸山式屋頂,小青瓦屋面,是兩個四合院相套的大院落。整個院子共有大小房屋36間,由朝門、戲樓、廳堂和廂房等組成,佔地2219平方米,建築面積1671平方米。建築物建中的檐板、雕花雀替、垂瓜柱、托峰、窗花、門飾等十分精美。柱礎類型繁多,雕刻頗具特色。正房對面為氣派的朝門,朝門兩側各為三開間房屋。朝門外正中懸掛著著名書法家雕塑家錢紹武書寫的「翰林院子」金匾,朝門口一對高大石獅蹲立兩側,其規模和布局充分體現了翰林院子當年主人的身份。鄧時敏仙逝後,鄧氏族人公議把翰林院子闢為學館,希望為鄧氏家族培養出類撥萃的人物以光宗耀祖,於是辦起了牌坊村第一所私塾學校。
1909年,5歲的鄧小平在此啟蒙讀私塾,小平到翰林院子求學之時,拜見的第一位私塾老師是鄧俊德,行禮後告知其姓名鄧先聖,哪知老先生一聽名字,連說不妥。先生認為孔夫子方稱「聖人」,小小孩童,怎能稱「先聖」,這是對孔夫子的不尊。於是,老先生便把「鄧先聖」改名為「鄧希賢」。言下之意,希望他成為一個賢人。鄧希賢這個名字小平一直用了二十多年,後來因革命需要才改名鄧小平。
鄧小平在翰林院子讀了兩年私塾,他反應靈敏,記憶驚人,凡是老師講授的知識都能牢記於心,文章翻閱以後,頓然領悟所學。在班上,他樂於助人,時常幫助其他同學完成功課,還把父親過年發的壓歲錢周濟給其他家境困難的學生買筆買墨,如果有人欺負小同學,他就會第一個站出來打抱不平。
解放後,黨和政府十分關心教育事業,在翰林院子辦起了一所村級小學,取名翰林小學。1985年,因普及小學教育的需要,翰林小學遷址到距此1公里外的牌坊新村,而今,經過幾年的不斷擴建,翰林小學已是20多個班級1000多學生的義務教育學校。
2002年12月,翰林院子被省政府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樂山市委、市人民政府捐資對翰林院子進行了維修。
(二十一)結束語
各位遊客朋友,鄧小平故里就介紹到這裡了,歡迎你們下次光臨,祝大家旅途愉快,吉祥如意!
推薦閱讀:
※帶團防暑須知,轉給身邊的導遊吧~
※成縣杜甫草堂導遊詞
※去張家界旅遊,住哪裡的酒店比較好
※導遊應急事件的處理(五)
※有哪些導遊培訓的方式?
TAG:導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