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言宗與各宗修悟次第之差異
顯教為釋迦牟尼佛證等正覺後,依眾生根器應時而說之教法。天台智者大師將佛陀講經之內容與對象,分為五時教。第一時教-說華嚴經,佛陀住於華藏莊嚴世界海,惟法身大士能見之、聞之。第二時教-說阿含經,佛陀為接小機而說苦、集、滅、道四諦。第三時教-演方等(即維摩、楞伽等經),佛陀斥責小乘而讚歎大乘,破聲聞、緣覺二乘之法我執,使之入菩薩地。第四時教-談般若,為羅漢弟子談般若妙諦,令一切世間、出世間法究竟清凈。第五時教-開權顯實說法華,佛陀為聲聞、菩薩說純圓之教,且為學(三果以下)無學(四果阿羅漢)授記成佛。最後臨涅盤時,說涅盤經。歷代祖師大德因根器之不同,其所宗之經典亦不同,故行解、領悟各異,因而佛教遂分成現今之律宗、禪宗、天台宗、賢首宗、法相宗、三論宗、密宗、凈土諸宗,惟佛法浩翰,廣博如海,非隻字片語所能詳述,故在此對顯教各宗只以提綱契領之方式,簡單敘述,而對於由法身佛-摩訶毗盧遮那佛自證法樂所演傳之真言密法,則敘述較深入,以期大眾能對真言宗之理相有更加一層的認識。
各宗修悟次第之不同,比較重要的,可分為四點,一、緣起現相、二、發心根本、三、修行時分、四、行位階差,分別敘述如下:
壹、緣起現相
緣起現相者,即各宗對於萬有之開展、生起之緣由,及所現之相,所認識之不同也。小乘行者,認為宇宙中生滅之原則,皆自己造業自己受報,不外乎四諦、十二因緣二種,因貪、瞋、痴三毒,役使眼、耳、鼻、舌、身、意六識,造下惡業,令生死苦報連鎖不停,故稱三毒之業為污染自性的根本,因為三毒造業之緣,而感起輪迥三界之果,故名--業感緣起。
法相(唯識)宗認為所有業識皆含藏於阿賴耶識中。一切萬法的形成,皆是眾生無始以來所造之業,陸續儲存於第八識-阿賴耶識中,久受煩惱及業之熏習,次第變異成熟,而招現行之果,故名-賴耶緣起。
法性宗(三論宗)則依無明為緣,熏習真如心體,而現起萬有之差別,所謂如來藏,隨緣成一切法,而如來藏,自性之體不受外緣而變,故名如來藏緣起,其所顯現之相,亦會歸於真如,故又名--真如緣起。
天台一乘圓教,則認為一切色、心諸法,即有為無為諸法,皆沒有單獨存立的,說一法,即成一切法,因為彼一切法之緣由,而現起此一法,而彼一切法,若少了此一法為緣,也不可能因此現起,即萬有之一切,皆緣於其它萬有而起,所謂--法界緣起是也。
真言宗則認為一切色、心諸法,皆地、水、火、風、空、識六大所形成,前五大屬於物質,後一大屬精神,物質與精神互相遍滿法界,而不相妨礙,隨一切因緣聚散,而合成一切萬有諸法,故名六大緣起。此六大之總體,地--堅固、水--濕、火--暖、風--動、空--無礙、識--了知,總之六種德性,稱為一法界,而六德所合成不同之事相,歷然不爽,稱為--多法界。此與天台--法界緣起,名稱雖然不一樣,而意義卻相同也。
真言宗對於現相諸法,則以四種曼荼羅包括之:
(一)大曼荼羅 |
彩畫法界一一佛菩薩相好圓滿之形象是也。 |
(二)三昧耶曼荼羅 |
彩畫佛菩薩所持標幟、刀劍杵蓮是也。 |
(三)法曼荼羅 |
彩畫真言種子字、咒鬘是也。 |
(四)羯磨曼荼羅 |
彩畫佛菩薩隨事業差別,所相之種種威儀動作是也。 |
以上乃就佛菩薩之法界一方面來說,實則十法界眾生之身皆名為大曼荼羅。山河草木、有形物質皆名為三昧耶曼荼羅。語言文字、一切聲響,皆名為法曼荼羅。一切動作、行住坐卧、幡飄樹搖,都為羯磨曼荼羅。故此四種曼荼羅即包羅一切法相,且各個相互具有,其體則為六大,其用則身、口、意三密也。身為諸法之本能,語為諸法之德號,意為諸法之真理。之所以言「密」的道理,乃此法為如來自證之境,非生死凡夫能猜測了解,故稱之為「密」。
貳、發心之根本
發心之根本,即要求解脫之初發點,各不相同也。小乘行者以消極之六識發心,即攝眼、耳、鼻、舌、身、意六根,不令散逸,自求解脫。
大乘發心,皆以菩提為所追求之本體,而且更有能追求菩提之心,為之對待。
華嚴發心,初發心即成佛。
真言宗發心,則是自心尋求本有之覺體,名曰「菩提即心」。
顯教發心,多是發起能求之心,故須分別欣厭,非從六識不可。而真言宗直從第八識發心,密教發心是開發、顯發之義,以「自心即菩提」,今為開發引起,令其更加顯明。故經阿闍梨灌頂之後,以三密加持力,直觀八葉蓮花,開九佛正覺之智(即第八智大圓鏡智之上,開顯佛智--第九智法界體性智),故與華嚴之發心有相通之處,惟修證之方法,則較具體而殊勝、迅速也。
真言宗「自心發菩提心」,可以「三句五轉」表示之,說明如下:
(一)三句:
1、菩提心為因 |
即自凈信心,信自心本無煩惱。如人忘寶藏之處所,得人指示,尋而得之,又如世間稻麥種子為因也。 |
2、大悲為根本 |
即大悲萬行。如種子須水、土、陽光才能生長,即是增長菩提心之緣也。 |
3、方便為究竟 |
即利他之善巧。自己證菩提後,使一切眾生皆證菩提,如舊時之種子生新苗,而新種子成熟也。 |
(二)五轉:
即發心、修行、菩提、涅盤、方便五種。
將三句五轉以圖配合如下:
五轉 |
發心 |
因 |
三句 |
修行 |
根 |
||
菩提 |
究竟 |
||
涅盤 |
|||
方便 |
大日經疏云:自心發菩提,即心具萬行,見心證正覺,證心大涅盤,發起心方便,嚴凈心佛國。三句五轉皆眾生自己心中,本具之功德,次第顯現也。
參、修行時分
修行時分者,即成佛所經之時間,各不相同也。
小乘之聲聞,快則三生(輪迥三次)慢則六十劫,才能證阿羅漢,而緣覺快則四生慢則百劫,才能證辟支佛。
大乘顯教--三大阿僧祇劫。
真言宗則依三種妄執,亦名三大阿僧祇劫,但此非就時間長短而言,乃謂若能修行,越過百六十心中,第一重粗妄執,即名第一劫,由聲聞、緣覺而發起大乘出世間心也。又越過百六十心中,第二重細妄執,即名第二劫,由大乘菩薩而發起真言出世心也。從此更越第三重極細妄執,則佛慧初生,如初三晚上之月亮,雖未很圓滿,可是圓相已很明顯,是名第三劫,凈菩提心、出世間心生起也。若一剎那間,能超越此三種妄執,即可剎那成佛,這就是真言宗之所以能「即身成佛」,而不須要經過很長久時間的道理之所在了。
肆、行位階差
行位階差者,即達到成佛之階級不同也。
小乘立五位。
法相宗立四十二位。
法性宗直立三賢十地。
華嚴宗立六位圓融,一位即一切位等。
真言宗則兩部所立之位次不同,大日經立三劫十地,金剛頂經則於十地之內,立十六大菩薩生。在此舉金剛頂經為例,十地與十六大菩薩名雖不同,而實際上只是開合之不同而已,今列表於下說明:
初歡喜地 |
薩王愛喜 |
金剛部 |
東方發心 |
菩提心門 |
|
二、離垢地 |
寶 |
明徹無垢故。 |
摩尼部 |
南方修行 |
大福德門 |
三、發光地 |
光 |
無垢即本有光顯故。 |
|||
四、焰慧地 |
幢 |
如意寶在幢上發光故。 |
|||
五、難勝地 |
笑 |
合真俗二智之相違故。 |
|||
六、現前地 |
法利 |
最勝之般若現前故。 |
蓮花部 |
西方菩提 |
大智慧門 |
七、遠行地 |
因語 |
遠出二乘之僻見故。 |
|||
八、不動地 |
業護 |
煩惱不能動故。 |
羯磨部 |
北方涅盤 |
大精進門 |
九、善慧地 |
牙 |
四無礙辯依於牙故。 |
|||
十、法雲地 |
拳 |
法身充滿持如來三密。 |
經過以上之說明,大眾應該對真言宗與各宗之比較,能有概略性之了解,唯真言密法廣大深奧,絕非以文字語言能表達一、二,必須依於上師之口訣、儀軌,如實修行,才能一窺密宗堂奧,所謂「言語道斷,心行滅處」是也。唯密宗行者,切不可因此而起傲慢憍狂之心,須知八萬四千法門乃應八萬四千眾生之根機,應機即是最佳法門。必須視眾生皆為本尊之化身,恭敬對待,平等無二,先以大乘經典為基礎,具備正知、正見,再依上師所傳之口訣、儀軌,如實精進修持,必能迅速獲得悉地,直證無上大菩提
推薦閱讀:
※詩體與詞體文學特徵的差異
※「18cm」到底有多長,男女認知差異原來這麼大!
※男人出軌女人出牆的十大差異
※驚!男人和女人出軌的十大差異
※如何調和你們性的差異
TAG:差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