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這些經歷,你都遇到過嗎?
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渴望愛」的孩子,不管你活到幾歲,他都在如影隨形。
這個「受傷」的內在小孩,來自你的家庭、來自你的童年。
我們生活在一個講求「服從」、「聽話才是乖孩子」、「不打不成器」的家庭文化里,下面六種父母教養方式,你經歷過哪幾種?
01
當孩子們提出了讓成年人感到不知該怎麼回答的問題時,孩子會發現,這些大人竟然也不知道答案,但他們又不承認,大多數的家長都會迴避這個問題,總是說:「等你長大就會懂了! 」
02
家長打孩子時會說:「孩子不打不成才,打了才會優秀」
當一個在家常被打的孩子坐在學校里時,他所有的注意力都會集中在如何避免被體罰上,所以,他就無法專註在課業上了。孩子會很緊張地觀察四周,隨時做好挨打的準備,因為對這孩子來說,挨打成了不可避免的宿命。
03
當孩子身上背負著過高的父母期望時,他就不得不屈服在父母的想像之下,他會努力想成長為一個模範生,並且完全符合父母的期望。他不會製造問題,可他也完全不知道自己究竟是誰,因為所有能夠表達出他真實自我的事物,全都被父母禁止了。
04
當父母控制不住情緒,把一切都發泄在孩子身上,之後也未給予孩子足夠關注,無視孩子所受痛苦,孩子就學會壓抑和否認情感,日後他們也會以同樣的方式教養自己的孩子,並說服孩子相信這是為他們好。
05
當父母不向孩子表達愛和情緒,孩子就會不斷地壓抑自己的情緒與感受,遵循並服從她從小就被教導的要否認這些情感的原則。導致孩子日後會長期處在痛苦的人際關係之中,從而想要做出改變,轉而去關注自己的需求。
06
當父母在指責孩子,給孩子貼上他「很壞,很笨,很討人厭,是個累贅」的標籤時,那麼孩子就會相信他自己就是這樣的。其實這些標籤是被父母貼上的,父母無法忍受孩子的地方,也是父母無法接受他們自身創傷記憶的地方。
插畫 | 夢妍,改編自《夏娃的覺醒》,由本平台原創。
···
關心孩子身心健康的著作和作家越來越多,可是看完能讓我有反觀自己童年的慾望和衝動的,那就是愛麗絲·米勒了。她談論的不僅僅是虐待兒童的嚴重後果,更能讓人反思兒童虐待問題背後更深層次的壓抑現象。這是一本犀利的書,這是一個樂在為不可為之事的作者。
——張德芬
張德芬空間特別定製版
《夏娃的覺醒》
裸脊精裝
這本書,是獻給現代亞當和夏娃的啟蒙之書。書中的故事隱喻了傳統教育中一味要求服從、否認孩子真實心聲的教育方法。孩子們必須像亞當和夏娃一樣,為了父母的愛全然地去服從,盲目地去信賴,放棄求知與自己的思想,也就是放棄真正的自我。
這種以「我是為你好」為名,實則充滿語言或肢體暴力的教養方式,造成了孩子內心的屈辱與壓抑。這份被隱藏的憤怒,在日後將演變為對自己、他人和下一代的盲目暴力。
在這本書中作者主要關注的是:被壓抑的童年經歷不該是禁忌,而是寶藏。藉由挖掘這座寶藏,可以尋回喪失的感受與熱情。從童年備受否定與處罰的恐懼中掙脫出來。勇敢面對真實,忠於自我的認知與生命故事。
作者簡介 | 愛麗絲·米勒
推薦閱讀:
※經典語錄:總有人說你變了,但沒人問你經歷過什麼
※相當殊勝的修行經歷!勝似醍醐灌頂!
※也說「銀漢西斜天欲曙」的《梅雨》
※莫言談「下海」經歷:時代大潮中作家要有定力
※你做過最瘋狂的事兒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