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拳站樁功述要

意拳站樁功述要 

     站樁是我國拳術的一種基本功,原己瀕臨泯滅,不甚為人重視,從二十年代王薌齋先生創立意拳,將站樁作為意拳的基本功,強調其重要,予以發展,經過六十多年的實踐,不斷總結豐富其內容,至今已形成完整的科學體系。自一九七八年以來,「氣功」一時興起,各種流派應運而生,不少流派將站樁列為「氣功」的功法,從形式大致相似,但實質內容大不相同。為使意拳站樁功不流於形式,不與各「氣功」流派之站樁相混淆。使意拳愛好者正確理解站樁功的實質及其內在要求,正道是趨,今將站樁功的基本原理及其具體練法解說於後。     站樁就起原意來說,樁是「樁基」這一詞意的簡化。凡是重要的建築都要打樁基,在數十年前人們是常以「樁基」這一辭彙來隱喻某人在學術或技藝方面的功底,隨時代的演變,現今以「基本功」這個詞取代了「樁基」的詞意。拳術上所謂的站樁就是指拳術基本功的鍛煉方法。    王薌齋先生為什麼將「站樁」作為意拳的基本功法,並成為意拳的獨特標誌,這需要從健身和人體運動原理兩個方面談起。     拳術本身的使命薌齋先生就這樣解釋的:「其使命要在修正人心,抒發感情,改造生理,發揮良能,使學者神明體健,利國利群,故不專重技擊異端耳。」因而,站樁首重是健身,再才是技擊。但健身與技擊二者相輔相成,不單獨去理解某一方面,否則難以達到上乘境地。     站樁之作為拳術基本功,主要使命在於「改造生理,發揮良能。」改造生理即健身,發揮良能則是為的是技擊自衛。今分別述其功效原理如下:     首先我們對站樁要有個初步概念,簡要的說,站樁是採取兩腿微曲,兩臂懷抱,軀幹挺拔、全身舒展、均整平衡,保持外形相對靜止,精神集中,通過意念誘導使全身肌肉放鬆,全身關節處處通連,形成一個整體,運用精神鍛煉,充分挑動人體各部機能自然發揮,訓練精神和肢體的高度協調統一,使身心同時得到鍛煉,發揮良能。     站樁這種鍛煉方法,早在兩千多年前,我國醫學經典著作《黃帝內經》的「素問」中已有記載:自古有真人焉,提挈天地,把握陰陽,呼吸精氣,獨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壽蔽天地。      站樁的養生健身作用,首先從生理方面講,對於站樁的原則要求是精神集中,全身放鬆,呼吸自然,站樁的核心問題是放鬆,即是全身肌肉的放鬆,也是精神和心理方面的放鬆,而且首先是精神上的放鬆。松和緊是矛盾對立統一的兩個方面,彼此以對方為條件而存在,相輔相成,彼此相互轉化而形成人體運動,是人體運動的基本矛盾,而以松為主要方面,松是相對的,松不是懈,松是相對的輕度的緊。站樁時肌肉放鬆的實質是全身肌肉處於一種輕度靜力性的緊張狀態,當肌肉處於這一狀態時,由於物理作用會促使血液循環加速。物理學中柏努利定律:流體在管子里做穩恆流動時,流動快的地方靜壓強低,流速慢的地方靜壓強高。而站樁時肌肉放鬆對血管的靜壓強減低,使血液循環加速。再一方面,站樁時的肌肉放鬆,實質是處於一種舒張的輕度的緊張狀態,肌肉是具有彈性的,處於此種狀態時自然出現輕微的振顫,這種顫動對血管起一種按摩作用,既可軟化血管,還能促進血液循環,尤其是能促使毛細血管開放,對微循環系統的運行有良好作用。以上現象是可以用肉眼觀察到,用手可以觸覺到。當一個人站樁放鬆時,用手輕觸其體表,則可感到其肌肉的振顫,時間稍長,則可見其四肢和軀幹皮膚出現潮紅,這是毛細血管開放,微循環系統運轉旺盛的體現。促進血液循環通暢和微循環系統運轉,這是站樁功在增強體質方面的作用之一。       站樁功對養生健身的重要作用,還在於站樁對調整中樞神經系統的機能。人體神經按支配區域和功能分為支配骨胳肌、皮膚和感覺器官的體軀神經,支配內臟、血管壁上平滑肌、心肌、腺體的植物神經。體軀神經可由人的意志控制,植物神經則不由人的意志控制,但受心理精神狀態的影響。植物神經管理著人的消化、呼吸、泌尿、生殖各器官的活動,經營新陳代謝機能,以保證機體內外環境的平衡。植物神經依其本身的形態和機能,又分為交感神經和付交感神經兩部分,內臟各器官一般都受此兩部分神經的雙重支配,當交感神經和付交感神經興奮時對於一個器官所表現的作用是對立的,但又是統一的,相反相成,因而保證了內臟和整個機體的正常活動。如果植物神經失調,內臟活動就會出現紊亂,一般覺的腸胃病、心臟病、高血壓、失眠、神經官能症以及一些慢性疾病大多由於植物神經紊亂所造成。      站樁時全身處於一種相對靜止的平衡狀態,通過意念誘導和精神假借產生的條件反射,使全身放鬆、血脈通暢,處於這種狀態時對高級神經有調整作用,使其興奮但不緊張,精神只集中於全身肌肉放鬆的調整,根據巴甫洛夫學說,興奮點周圍高級神經中樞處於抑制狀態,漸漸地大腦皮質處於保護性抑制狀態,處於這種狀態的皮質下植物神經得到釋放,交感神經和付交感神經的興奮和抑制作用相應得到調整,植物神經系統的紊亂逐漸理順,人體的新陳代謝機能旺盛,由植物神經紊亂引起的內臟機能失調的一切慢性病症逐漸消失,人體肌肉和內臟器官的各種功能處於正常,達到健身的效果。精神影響心理,心理影響生理,反過來生理的健康舒適又能影響心理、精神,站樁鍛煉不但要求人體自身的平衡統一,進而要求人體與大自然的平衡統一,達到天人合一的忘我境界,這對人的精神狀態和心理、生理都是一種特殊的調養和鍛煉,站樁對人的氣質、心理、生理的改善,遠非任何藥物和方法可以比擬。(註:交感神經興奮,可使人的瞳孔散大,心律加快,皮膚及內臟血管收縮,小支氣管舒張,呼吸加快加深,腎上腺素大量分泌,脾臟縮小,血壓上升,消化道蠕動減弱,括約肌膚收縮,血糖濃度升高。付交感神經興奮,可表現為人的瞳孔縮小,心律減慢,血管舒張,胃腸蠕動增強,括約肌弛緩,唾液分泌增加,小支氣管收縮,並激發胰島素的分泌,使血糖降低。)     以上只是健身方面的原理,還有人體運動方面的原理,二者是相輔相成的,只有從原理上都能理解才能更好的掌握站樁功法。     意拳史繼承和發展了我國拳術的精華,除健身外還有技擊自衛的一面,是以王薌齋先生稱之為「生命攸關之學」。技擊在競技運動項目中,其對人體機能的要求遠甚於其它運動項目,因其與生命攸關,遠非單純的勝負要求能比擬,技擊在冷兵器時代是戰鬥的重要手段,因之在這方面我國具有了幾千年的實踐經驗,前人從實踐中總結出了科學的訓練方法。由於技擊對人體機能的要求高於一切運動項目,所以對於人體運動具有高度的共性。    首先把構成人體運動的基本矛盾剖析一下。人的肢體動是由於神經控制骨骼肌的舒張和收縮而形成的,因此人體的一切運動都是基於肌肉的鬆緊相互轉換,肌肉的鬆緊就構成了人體運動的基本矛盾。倘若一個的肌肉只是會松而不會緊就成了癱瘓,只緊不會松就僵硬不會動。只有人體肌肉的鬆緊相互轉化才構成人體不同的運動。現代體育運動訓練中強調人體運動素質的訓練,而諸如力量、速度、耐力、柔韌、靈活、協調等運動素質都是派生的,無不受人體肌肉鬆緊的制約,就站樁來說就是訓練人體掌握 鬆緊的重要手段訓練放鬆即是健身方面的要求,又是運動技能方面的要求的「鬆緊」,而首先是精神的「鬆緊」在鬆緊這一矛盾中,送是主要方面,實驗證明完成一定的緊要比松更容易只有會放鬆才能有相應的緊。所以站樁以訓練放鬆為主。而練技擊樁時卻也練怎麼「緊」。     技擊在某種意義上說是力的搏鬥,這就是要求有強大的力量,強大的力量從何而來,一般運動訓練的要求是肌肉橫截面的大小,近幾年來雖然提出了精神很心理因素的要求,但仍沒涉及到根本上。在物理學中有個基本的力學公式:F=Ma,這一公式說明裡的強度取決於兩個因素,一是質量、一是耽誤時間內的速度。談到人體的質量首先要明確質量不等於重量、但與重量有關。人體是由上、下肢很軀幹及頭部所組成,上、下肢又分若干關節。某一關節的肌肉收縮產生力量時,其力之強弱只由該局部的肌肉質量來確定,以一隻手臂為例,其質量只限於一只手臂,其力是有限的。若是全身上下肢和軀幹及頭部統一起來形成整體其質量較任何局部的質量要大得多,力量自然強大的多。站樁訓練的一個重要要求就是通過放鬆,是體內各關節都要通連成一個整體,也就是《內經》所說的「肌肉若一」這樣在用力時就形成整體的力量,整體力量比任何局部力量都強大,整體力量在拳術中稱之為「整勁」。為尋求整體力量在我國各不同流派的拳術中有不同的訓練方式,而以站樁最為簡便易於收效。關於整體力量的原理,美國的生物運動力學專家,吉.艾里爾運用高速攝影和電腦分析的高級技術研究,對此已有認識,他將整體力量稱之為「關節力的總和」,將內部通連形成整體稱之為「關節力的連貫」。關於這一運動原理的運用我們早於兩三千年,但從物理學的原理上加以認識,則是近代的發展。    力的另一因素速度,對於人體運動來說是指肌肉的收縮速度,肌肉的收縮速度與肌肉的放鬆水平相聯繫,並且由神經控制的水平來決定。站樁訓練放鬆,通過意念誘導來訓練精神和肢體的高度統一,都是有利於速度。從以上剖析可以看出在人體運動的基礎訓練中放鬆是何等重要,既有健身的重要作用,又是構成各種運動素質的重要方面。    運動技術從生理上說,是結構不同的運動條件反射,所以任何一個動作從感受器官接受刺激,至肌肉出現活動,無不受到中樞神經的指揮和調節,離不開神經系統的傳導。這一過程伴隨有電和生化變化,需要一定的時間傳遞才能完成。動作難度大,神經通路就越複雜,有關神經中樞便需較長時間來統一協調錯綜複雜的機能聯繫。運動機能的形成,有一逐步發展的過程,從不會到會然後熟練,這就是中樞神經的調節在空間和時間上逐步協調精確的過程。在運動機能形成過程中存在著三個互相聯繫的階段,這三個階段的長短,人格不同,這個訓練方法的合理及個人的主觀努力有關。第一階段是泛化階段。學動作之初總是表現得肌肉用力不協調、僵硬緊張,這是因為各種刺激在大腦皮層中引起興奮過程的擴散,興奮在空間和時間上都不準確。第二階段是分化階段。由於反覆多次聯繫使條件刺激與非條件刺激多次結合,興奮與抑制日趨協調準確,運動機能條件反射形成,運動逐步成熟,但扔不鞏固。第三階段是鞏固階段。此時運動機能條件反射日益鞏固,因而動作協調而省時省力,漸而在不加註意的情況下也能完成動作的「自動化」。     站樁所以採取相對靜止不動的姿式,用意念誘導和精神鍛煉來調動肌體的內在運動,就是便於實現和縮短以上三個階段,形成自然的條件反射。其採用相對靜止的姿式是便於體察意念誘導下的肌體運動的狀態,通過肌體的內在反饋情況,便於及時調正使之正確。若在動態中容易滑然而過,不容易察內在變化情況。再有運動精神鍛煉是為了激發所需的條件反射,進而加以調整以便建立新的條件反射,可以事半功倍。這就是站樁的主要原理。意拳站樁的深奧之處,還不止於單純的建立本身協調統一,還在於「力在身外求」建立本身與周圍環境空間的統一,使本體與外界的景物建立無形的聯繫,與之協調統一,這種精神上的聯繫和統一無論在健身方面或是技擊方面都有其難以思意的效果和作用。     對以上所說的站樁原理有了認識,再談談站樁的具體練法就容易理解其要求了,而做起來就可少發生錯誤而進入正軌。   站樁從性能上分有健身樁和技擊樁,其形式上又有托抱、撐抱、分水、扶按、提插、撕棉、矛盾、子午、降龍、伏虎… …等名稱,間架上又有高低大小之別。看起來很複雜,其實內在的原來是相同的,總稱之為渾圓樁。就以健身樁和技擊樁來說並無哪個是初級哪個是高級階段。因此學站樁不要去追求形式的變化和繁簡,而是要將內在要求認真做到,真正理解了渾圓樁之實質精神,有此基礎,其他任何樁式一看便知、一點明就會。無論任何學問都首要在於基礎功夫,不得好高騖遠。    站樁從外形看很簡單,看上一眼即可照葫蘆畫瓢,實則內在要求並非如此簡單,只要循序漸進也不是怎麼繁難,下面就具 體解說內在要求及原理。       渾圓樁的基本姿式:身體站直、精神收斂安靜下來,兩腳平行分開,其開闊度與肩寬相近似,以感到舒適平穩為準。然後兩膝略彎,彎曲度可在10度——30度之間,以感覺不堪吃力為原則。臀部向後坐,有如要坐在一凳子上。上身正直,不偏不倚,不仰不俯,保持脊柱正直,胸部微微內含,使其背部舒展。兩手五指分開、掌心微凹,指也微曲,然後兩臂環抱,想像在抱一質量很輕的球,胸部、兩臂、手掌與球面似乎處處相吻合。兩手環抱後指尖指尖的距離是不宜過寬或過近,相距四五寸到一尺之間為宜。兩手環抱後與胸部的距離也不宜過近或過遠,過遠則力臂長,肩部吃力過大,過近則舒展不夠,兩手環抱後的高低度,初學以略低於肩為宜,但低不過臍。     以上間架擺好後,精神返視自己體內各部位體察其鬆緊情況,對身體各住要關節部位:肩、肘、腰、膝、手腕、足頸、頭頸、手掌、足掌都是進行調正其鬆緊,使全身所有關節處的肌腱和韌帶的鬆緊要協調,全身成一整體。調正的方法和要求具體分述的如下:腰:人體上身和下肢的配合靠腰來協調,是全身的總樞紐。在運動中整體力量的發揮主要關鍵在於腰,一個人即使上下肢局部力量都很強,但腰部協調不好,力量就會相互牽制難於發揮整體力量而彼此消弱,因此比腰部的放鬆極為重要,這裡需要明白所說的腰,實際是包括髖部內,並非單純的指腰椎部分而言。所謂的腰部放鬆實質是要求髖關節四周的肌腱和韌帶處於輕度的緊張狀態,前後左右都處於矛盾對立統一的平衡狀態。為達到此狀態,臀部稍微後坐,有如坐在一個缺腿的凳上,即坐下又不敢坐實,臀部肌肉相對的輕度放鬆,意念誘導使之有似尿非尿的感覺,橫膈膜相應放鬆,自然出現細而勻的腹式呼吸,時間稍長中氣升騰,胸腹感到極為舒適。關於小腹向下放鬆切忌搞所謂的「意守丹田」,「意守丹田」往往造成小腹緊而不松,出現僵化現象,引起不良後果。關於腰部的放鬆,有一有效的驗證和調正方法,假想髖部以下部分有如磨盤,保持穩定不動,而以腰椎為磨心,上身軀幹保持正直沿磨心向左、右任何一側(隨個人習慣)慢慢旋轉,臀部肌肉隨之放鬆,然後上身沿此軸柱旋轉復原到原來的姿態,腰部自會感到輕鬆靈活自如,達到放鬆的要求.頸:一般來說由於頸與頭相聯繫緊密,通常就歸之於頭,不單獨來提。實質上頭部的力量實為頸部如何放鬆的問題,是頸部力量的體現。頸部的放鬆,要求下顎後收,似夾住一個小球,頸椎向略挺,其神態有如馬拉車上坡之脖頸下梗。這樣由於頸張反射,會牽動斜方肌,背闊肌和胸大肌使頭和軀幹通連成一整體。通常拳術中要求「頭頂懸」,就是要求百會穴有下凹陷收縮有如一個小醋碟,這是薌齋先生的創見,是符合生物運動力學原理的,使頸張反射不由於單純上領出現片面傾向,而是前後左右上下都顧及到,其力無比渾厚。肩:雙肩和軀幹統一的樞紐,切忌肩往上聳,肩向上聳是片面的力,容易僵緊產生酸痛,且阻礙兩臂與軀幹的通連。肩部的正確要求是肩向外撐,使肩的上部肌腱向外舒張,腋窩下意念要求像夾住一個小球,使肩周的肌腱舒張處於對立統一的平衡狀態。站的時間稍長,會出現喪失兩臂所在的感覺,這就是整體統一的體現,意即《內經》所謂的「肌肉若一」的現象。膝:人體重心上下移動轉變的重要環節,腿部力量控制的重要樞紐,在人體運動中佔有重要地位。站樁時兩膝彎曲度的大小對運動量的大小影響很大,初練或體弱的站樁時膝部的彎曲度不宜過大,以感覺舒適不吃力為度。站樁時通常的錯誤是膝部彎曲向下放鬆,這樣上軀重量單純下壓於腿部,膝部吃力而僵緊血脈不通暢,時間長就會感到酸痛。正確的要求是膝部向上提要有將拔腿走路一樣的意感,使股外肌、股內肌、股四頭肌都輕度向上收縮,髕骨向上收,小腿向前面的肌肉會感到有些拽緊,腳趾自然地內聚抓地,腳心有向上的吸力。同時兩膝部略往外爭,使兩膝之間似有一根橡皮筋稍微拽緊之感。膝部即上提又外綳,逐使膝部的肌腱和韌帶處於輕度緊張狀態促使血液循環通暢,大腿、小腿以至腳掌連成一體,重心穩定,時間雖長也無僵緊酸痛現象出現,而是感到輕鬆舒適得力。足頸:全身的重量由足掌來承擔,而調正足掌所承擔重量的關鍵是足頸,較全面的講,足頸與足掌應同時來談更便於理解。在拳術中有「其根在足」、「消息全憑後足蹬」的名言,足在拳術的重要地位可想而知。站樁時對足頸鬆緊的調節是與足掌相關聯的。前足掌要虛含,讓湧泉穴向上有吸力,腳趾自然抓地,這樣足頸前面與足掌相連的大筋(肌腱)自然拽緊而綳起,同時想像足跟踩住一個小青蛙,既要踩住,又不能踩死,只是不讓跑掉,這樣足頸後面的跟腱也自然拽緊。足頸前後的兩條大筋也相對輕度拽緊處於平衡狀態,有利於運動時的鬆緊轉換,並使其具有連貫性。更重要的是使足部的是使足部與全身的連貫,內力完整統一。手腕:完成手的運動技巧,其重要的環節在於手腕的鬆緊控制情況。站樁時要求雙手十指張開,掌心微凹有內吸之力,手指形成自認的弧度,整個手掌有如扣在一個球面上欲將球吸起。每個指縫間又有夾住一個小棉球之感,指肚稍微有點發漲,指頭是肢體的稍節,使其輕度緊張則血脈灌注,有利於經絡通暢。處此狀態時,手腕兩側的肌腱自然綳起,腕部和掌部的韌帶也自然輕度收緊,有利於手的著力變化。頭部:在前面將頸部的要求時已提到,但只是與頸部相關聯的一面,尚有顏面部位眼、耳、鼻、口、舌的問題。具體要求是面部肌肉應放鬆,似笑非笑。眼睛初練時可以上眼皮自然放鬆下垂,眼神收斂內視,神不外露;進一步可以二目平視遠看,似要看穿遠處景物,但又不集中注視任何物體,只是似看非看。作為拳術技擊訓練視覺另有練法,這裡不詳談,對於治療近視眼,則要求「遠處景物眼底收」就是集中看一遠處景物,意念要求將其吸到眼底來,這樣則可增強造成近視原因的有關肌肉的功能,鼻子的鍛煉,意念要求嗅聞天空的香味,這樣有利於鼻部肌肉的輕度緊張,改善功能。口部似笑非笑,有利於精神的放鬆,安定。舌自然的處於上齒與上顎相接部位,有利於津液的分泌。耳朵要求有如傾耳靜聽細微的下雨聲。總是頭部各器官肌纖維都要調動起來,使之處於輕度緊張狀態,促進血液循環,改善其功能。以上要求在站樁過程中不能一下同時達到的,但是要注意逐步調整,時日稍久形成條件反射,自能達到。即使如此,也需經常調正改進。以上關於間架很關節部位的鬆緊具體要求只是外形物質的一面,而更重要的是內在的意念誘導和精神鍛煉,二者互為依據,相互影響,是辯證的關係,失去一面也是失去另一面的作用和意義。但二者並不相等,以精神意念一面主要。站樁時的精神要求,就是通過意念活動來體現。如前面所說的抱球腳後跟踩青蛙、頭頂有如繩吊系,斂神聽微雨等精神鍛煉都屬意念活動,其目的在於通過精神鍛煉而引起條件反射、自動的調正肌肉鬆緊,而不是以意志通過軀體神經去支配,以條件反射的方式去調正肌肉的鬆緊,其作用範圍可概況整個神經系統。軀體神經和植物神經皆可作用,而以意志去調動肌肉的鬆緊則對植物神經系統不起作用。因之我國拳術先輩總結出的精神鍛煉這一特殊的訓練方法是科學的、遠遠超越於現代任何體育訓練的方法。站樁時的意念誘導和精神鍛煉,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整體的,但局部都不能離開整體,而是整體基礎上的局部。初習站樁時,當間架調正正好,各關節部位的鬆緊也有了初步調正,此時的意念活動,要想像自己在洗淋浴,溫水從上往下不斷的流,要以體表去領會水流經身體時的真實感受,這種意念活動有利於整體放鬆。在全身能夠從上到下放鬆後,進而可以想像身體躺在溫暖的水中,體外的水在輕微蕩漾,不斷的沖盪著整個身體,感到有如輕撫按摩,極其舒適。站樁進一步的放鬆,可以意念誘導全身的精神毛孔都張開來,使風可以穿堂而過,汗毛也逐漸滋長,在空中隨風飄擺。還可以精神放大想像自己無限漲大溶於四周景物空間,以致本身都感到不復存在。站樁時下肢的鬆緊無論對健身和技擊來說都十分重要。但下肢的鬆緊調正正要比軀幹和手困難一些,因比可以運用一下兩種意念來調正;初步意念活動,想像自己的兩腳像樹一樣向地下縱深紮根,漸漸根枝四下蔓延;另一意念活動是想像雙腳站立在一木排上,木排因水的流動而搖晃,不停的前後左右偏沉,雙腳要隨之不斷調正平衡。這種意念活動在於調正身體重心的落點,不使之長久壓於足的某一部位以致僵硬,更可訓練腳步控制重心的靈活性。站樁怎樣才算站對了,初步入門,有無檢驗的方法?有,站樁要做到全身重要關節部位能夠放鬆,使全身通連成一體,即是健身的需要,更是拳術的需要,整體通連的檢驗方法是:站樁整體放鬆後,用意念加強手上的力感,譬如腳掌稍用力蹬地,同掌心自然感應,力度增強。由於手掌和腳掌為身體的遠稍部位,拳術術語中成為「四稍」,遠稍節都彼此起了內在的感應,則說明內部中間無阻滯,全部通連形成整體。若感覺沒有感應,則腰、肩等之間的感應,拳術上有」印掌「一語,即指此種現象。進行調正,務必做到全身通連,手足之間的感應,是否需要要較長的時間,如有的拳術書所說的要三年五載,並非如此,這要視個人的身體素質情況而定。站的得法,有的人二三即可體會到,體認功夫較差的十天半月也可以體會到。當然只是初步入門,要熟練掌握應運用自如則需堅持鍛煉,刻苦用功。為了進一步理解站樁功法,在站樁基礎不能放鬆以後,要學做一些基本的試力。站樁和試力都是意拳基本功。站樁是在相對靜止中體認全身肌肉細胞的動態,試力則是在動態中體認站樁時的意力怎樣實現,與站樁相輔相成,即使只為健身也應會點基本的試力。薌齋先生說:」試力為得力之由,力由試得知其所發,更由知而得其所以用」。試力實為習拳的最大關鍵,因此不得不知。初步習試力,在站樁之後,乃維持原姿式,兩臂撐抱使兩手掌相對,掌心虛含,略有內吸之力,想像在拉手風琴風箱,也可想像在來一彈簧,慢慢向外拉開,有意不用力,自然會感到一種阻力,要使這種力連綿不斷,當兩手開始比肩寬約十多公分時就改往裡按,同樣感到阻力,按至兩手相距約十多公分時,在往外開,如是往返開合,注意在向外拉和往裡按的轉換時力也要連綿不斷。要做到這一點,關鍵在於由外向里或有里向外按時,不得停頓,要在進行中轉換。另一要點無論外拉里按兩臂都要橫撐,腋窩不得夾緊。否則就閉滯而無力。這種試力時所產生的力感是拳術所需的力,與通常肌肉凝緊產生之力不同,前者稱為「拳勁」後者叫做「拙力」,乃常人之用力。這種反覆拉開、里合的力即為拳術中開合的初步。開始階段以兩手去體會,漸漸兩臂鬆開感到手與臂的統一,進而肩鬆開後整個軀幹統一,在開的時候,不單是兩手往外張,而是頭也往上升長,腳也向下下蹬,全身隨之舒張;往裡合的時候,不光是兩手往裡按,全身也向內收縮。兩手向左右,頭和腳向上下,如有十字,故這種試力形象之叫做「十字開合」。開合試力有了體會認識後,兩手掌心向下意念按在一塊浮於水面的木板上,慢慢向前推會感到水的阻力,向後拉也感到阻力,反覆的前推後拉。兩手掌的距離約二十公分左右,無論前推後拉保持基本不變,兩手前後與胸部的距離,前推時兩臂不能伸直,要保持肘部彎曲度不超過130度,往回來時兩手離胸部要小於15公分。做這一試力時無論推或拉,都是有身上的力量帶動手,不是單純的手在用力,帶動的力量大小,以手感到阻力的大小為度,勿過勿不及。在作此試力時不論前推後拉胸部都要虛含不得挺胸,小腹要保持向下放鬆,呼吸要自然不得閉氣,力要勻要慢不得中斷。能領會到以上試力的力感之後,可做另一種試力。兩手垂下置於軀幹兩側,掌心向前,肘部自然彎曲,肘尖向上提,十指向下張開,腋窩不要夾緊,中間似能容一小球,意念兩手向前撩水,動作要慢,但能感到水沿手臂達於手掌直致指尖,用意不用力,以意感催動水向前,似乎一個個微波向前擴散都能感覺到,當手向前撩動至手將抬平時,指縫間都感到水的流過,如是往返也要力不使斷。以上三種試力都簡而易行,只要細心體會,都不難做到。對試力有了感受,對站樁的精神實質就會進一步的認識,二者實質是統一的,只是外形上有動靜之分而已。關於精神鍛煉,可以根據不同需要而設。但又一個原則,就是不能脫離生活實踐所體驗過的,不能想入非非脫離實際,否則引不起條件反射,起不了效果,相反可能引起精神上幻覺,刺激身心,有害身體。精神鍛煉時,要體認條件反射而出現的真實感,否則停留於空想,收效甚微。精神的東西源於物質,可以反作用於物質,這是辯證法;若脫離實踐,脫離物質,憑空想像,那就是唯心的,必然走入歧途。以上所述並非意拳站樁功的全部知識,只是入門知道的原理及基本鍛煉方法,但也不可以認為只是淺顯的ABC,要知意拳一切的功力也必須建於這一基礎之上,希望學習意拳站樁功以致拳法的都能深入體會,循序漸進,「勿忘勿助長」,以期有所得並進而深造,使祖國這一寶貴文化遺產發揚光大。站樁對人體健康的效益是很大的,但練功是出現的某些現象,必需知道和注意,不能取得良好效果,避免偏差。首先的不能使其它功法與站樁相混淆,諸如「意守」。「循徑走路」、「調息」、「動功」等站樁時均不要採用,否則易出偏差。在酒後、高燒、極度疲勞時不要練功。婦女月經期間應暫停練功、或只能輕放鬆調正肢體,不得運動量過大。在練功時出現下列現象要區別對待:通常情況初練時在肩部和膝部出現酸痛現象,這是放鬆不夠,局部肌肉僵緊,血流不暢所產生,應進行調正或是稍微活動一下酸痛的肩或膝,然後繼續練。但是患有關節炎或其它陳舊痼疾的,在練功的正常情況下也會出現疼痛甚至加劇現象,這是因為血脈和神經衝擊病症部位,引起對抗,中醫所說「不通則痛」,此時不應中止練功,應堅持與疾病抗爭,只是血脈通暢後疼痛自會消失,病症也就消逝。站樁時出現打嗝、虛恭、腹鳴、哈欠、流淚皮表有蟻爬感等現象都屬正常,是植物神經調正和毛細血管充血的反應,練功日久自會減少或消逝。但是若有胸悶現象則是過於緊張,迷思神經受抑制的體現,應停止練功,精神放鬆休息片刻即可緩解,婦女月經高潮時練功時容易出現此現象。練功時間稍長時,體內出現顫抖現象,這要區別顫抖的情況:輕微地、頻率穩定有規律地顫動,是良性的正常想像,是肌肉處於輕度靜力性緊張狀態的物理作用。若是自身感覺顫動較大,應有意識的調正鬆緊控制,有意識控制時仍不由已的抖動,並無不舒適感覺,一般屬於官能性癥狀的反應,不能聽其自然,要調正關節部位的鬆緊,或有意識控制,若仍挑動不已,則可暫停稍做些活動,或請輔導員幫助按摩調正,關於練功的時間地點,原則上沒有什麼限制,隨時隨地可練,當然還是以環境廣闊空氣清鮮,尤以江河湖海之濱為最佳。致於時間以早晚較清靜時,干擾較少為宜,其它時間除飯前飯後半個小時之內都可以。要求持之以恆,不要間斷,便於在頭腦中完整建立條件反射,切忌三日打漁兩天晒網,若是則大腦中印象淡漠,條件反射難於建立。即使間或因故沒有時間練而中斷一兩日,也要在稍有空閑時在腦中回憶一下,過過電影。反之練功時也不能拔苗助長,要循序而進。總是要做到「莫忘莫助長」。在練功時,人各不同,出現的反應也不相同,不要追求一致,也有在各別人身上會有特殊現象出現,要做具體分析,不要盲目追求或恐慌不安,只能向科學找答案,以有益於身心健康為原則。本文只為站樁入門的指南。難免有遺漏和不當之處,尚希方家指正。對於意拳的精神實質只是作者個人的理解,應以薌齋先生的《拳道中樞》為準,希望習意拳站樁功應反覆細讀先生著作,領會其精神實質而正道是趨。

注一:交感神經興奮可使瞳孔散大,心博加快,皮膚及內臟血管收縮。小支氣管擴舒張、呼吸加快加深,腎上腺素大量分泌,脾臟縮小、血壓上升、消化道蠕動減弱、括約肌收縮、血糖濃度升高。副交感神經興奮其作用表現為瞳孔縮小、新博減慢、血管舒張、胃腸蠕動增強、括約肌弛緩、唾液分泌增加、小支氣管收縮、並激發胰島素的分泌,使血糖降低。

推薦閱讀:

八卦掌樁功
【新提醒】太極拳樁功練習
形意拳樁功要領:無極樁、太極樁和兩儀樁
大成拳樁功與技擊
駁樁功萬能論 ——李照山

TAG:站樁 | 樁功 | 意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