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藝:茶藝何解?
對於茶藝,當今茶文化界專家的解釋則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並無統一而非常明確的定義。
台灣的季野先生認為:「茶藝是以茶為主體,將藝術溶入生活以豐富生活的一種人文主張。其目的在於生活而不在於茶。」 台灣的茶文化專家范增平先生認為:「茶藝包括兩方面,科學和人文的,也就是:一、技藝,科學地泡好一盞茶的技術;二、藝術,美妙地品享一杯茶的方式。中國茶藝之美是屬於心靈的美,欣賞茶藝之美,是要把自我投入整個過程當中來觀察整體。」台灣的茶學專家蔡榮章先生認為:「茶藝是指飲茶的藝術而言……講究茶葉的品質,沖泡的技藝、茶具的玩賞、品茗的環境以及人際間的關係,那就廣泛地深入到『茶藝』的境界了。」「茶葉的沖泡過程不只是把茶葉的品質完美髮揮的技藝,本身也是一種發展個性的表演藝術。借著泡茶、品茗的過程,因為必須專心一致才能將茶泡好,才可以體會茶的境界,而且要有秩序才能表現美感與主客良好的關係。結果達到修身養性與敦睦人倫的社教功能。」王玲教授認為:「茶藝和茶道精神,是中國茶文化的核心。我們這裡所說的『藝』,是指制茶、烹茶、品茶等藝茶之術,我們這裡所說的『道』,是指藝茶過程中所貫徹的精神。」
茶文化作家丁文先生認為:「茶藝指制茶、烹茶、飲茶的技術,技術達到爐火純青便成一門藝術。」茶文化專家寇丹先生認為:茶藝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茶藝是研究茶葉的生產、製造、經營、飲用的方法和探討茶藝的原理、原則,以達到物質和精神全面滿足的學問,狹義的茶藝是如何論好一壺茶的技藝和如何享受一杯茶的藝術。」茶文化學者馬守仁認為:「茶藝是一門集音樂、舞蹈、人文精神於一體的適宜於舞台或室內表演的茶葉沖泡藝術。有著很廣闊的發展前景和文化藝術價值。值得我們認真總結和研究。」 馬守仁先生還把茶藝歸納為「五美」——形式美、結構美、動作美、環境美、神韻美」。
茶文化專家陳文華認為:「通俗地說,茶藝就是論茶的技藝和品茶的藝術。」茶學專家童啟慶教授認為:「欣賞茶藝的沏泡技藝,應該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包括境美、水美、器美、茶美和藝美」。「茶的沏泡藝術之美表現為儀錶美與心靈美。儀錶是指沏泡者的外表,包括容貌、姿態、風度等;心靈是指沏泡者的內心、精神、思想等,通過沏泡者的設計、動作和眼神表達出來。」茶道專家滕軍教授認為:「關於茶藝的界定,一直是個大難題,一種意見認為應該專指泡茶時的技法及藝術氛圍,另一種意見則認為應包括從採茶、制茶、泡茶、賞具乃至茶詩、茶畫等有關茶的所有茶事活動。到底是狹義一些的好呢?還是廣義一些的好呢?若選前者,會讓人覺得其內容有些單調,不如日本茶道那麼內容豐富;然而,如果從後者,又會讓人覺得中國茶文化仍停留在日常生活的範疇,藝術性不高,沒有日本茶道那麼高雅。」茶學專家丁以壽先生認為:「茶藝即飲茶藝術,是藝術性飲茶,是飲茶生活藝術化。」「茶藝文藝是指藝術,它具有一定的程式和技藝,但不同於茶學中的茶葉審評;藝術是人文的,茶葉審評是科學的;茶藝是藝術,茶葉審評是技術;藝術是主觀的生動的;技術卻是客觀的、刻板的,在茶藝中,所用茶為成品干茶,因而種茶、採茶、制茶不在茶藝之中。」茶文化學者林治先生認為:「作為獨立的學科體系,『茶藝』是研究科學泡茶、藝術品茶的過程。具體地說,它要研究人、茶、水、器、境、藝這六要素以及這六要素協調與組合」。無論怎樣對「茶藝」評說,或是各自對「茶藝」表述的差異性,但大多數人還是傾向於「茶藝」的狹義之說。也就是:「1.茶藝的範圍僅僅限於泡茶和飲茶的範疇;2.茶藝包括泡茶和飲茶的技巧;3.茶藝包括泡茶、飲茶的藝術。」
並且也已正式寫進了國家勞動和社會保障部專用於國家茶藝師職業技能鑒定教程。而我認為,「茶藝」正是上述泡、飲茶的技巧和藝術有機融合而成的一種表現形式,是作為一個整體的藝術門類看待。而這種形式也正是通過茶來完成一種心靈語言與與肢體語言對話形式。茶藝,即是修行的載體,也是一門表演藝術。茶藝是用茶和茶具及水沖泡出來的編年史,它承載著歷史也體現了當下的人文精神。當論茶、品茶的技巧與藝術相結合,締造了一個全新的概念——中國茶藝。當「表演型茶藝」、「生活型茶藝」、「經營型茶藝」三者聚集在「中國茶藝」的名下,作為宏揚中國茶文化行動「綱領「,從此揭開了中國茶文化發展的新篇章。那麼,中國茶藝想表現的應該是代表一個國家沖泡和品飲茶的律動,叫「中國茶藝韻律」。
推薦閱讀:
※取悅別人,不如豐富自己
※評茶員職業資格考試如何報名?
※宮裡25000件價值連城的寶貝,她摸了近40年
※花藝行業深似海,入了,你就知道了
※把茶聊易|一花一座一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