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朝締造者之一的張良最後結局如何?
「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的張良被稱為「漢初三傑」。漢朝建立後,「狀貌如婦人好女」的張良身體一直柔弱,雖多次獻計安定漢初的江山,但多數時間置身於核心權力之外,後來修習辟穀之術,不問政事,得以善終。
1、被封為留侯
漢朝初立時劉邦封賞功臣,但張良從未帶兵征戰過,因此沒有戰功,劉邦說:「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這就是張良張子房的功勞。讓他自己從齊國挑3萬戶作封地。」張良說,我只願受封留縣就足夠。於是封張良為留侯。
2、妙計安天下
劉邦封了20多大功臣,其他的人沒白沒黑爭功,無法決出高低,沒能再封。劉邦在洛陽南宮橋上看見將領常坐在地上議論,就問:「這些人在說什麼?」張良說:「陛下不知道嗎?這是在商議反叛。」劉邦說:「天下安定,為什麼要反?」張良說:「陛下原是平民,靠這些人取得天下,現在你做天子,封賞的是蕭何、曹參這些老朋友,誅殺的是仇人。現在將軍們計算功勞,認為土地不夠分封的,擔心分封不到自己,又懷疑會不會因為過失被殺掉,所以就聚在一起圖謀造反。」
劉邦一聽很頭疼:「那怎麼辦?」張良說:「你平生憎恨又是群臣都知道的人是誰?」劉邦說:「雍齒和我有宿怨,我想殺他,他功勞多不忍下手。」張良說:「趕緊封賞雍齒,群臣見雍齒都被封賞了,會對自己受封堅信不疑。」於是雍齒被封為什方侯,劉邦還擺了酒宴,群臣吃過酒後說:「雍齒都能封侯,我們就不擔心了。」
3、為西漢選定國都
劉敬對劉邦說:「要把關中作為都城。」劉邦對此心有疑慮,很多大臣家鄉在關東,因此勸劉邦定都洛陽。
張良對劉邦說:「洛陽雖險固,但山間界域狹小,方圓幾百里,土地貧瘠不利農作,還四面受敵,不是用武之地。關中東有崤山、函谷關,西有隴山、岷山,土地肥沃方圓千里,南有巴蜀,北有放牧的胡苑,三面險阻可固守,只需控制東方一面。諸侯安定的話,可由黃河、渭河運輸天下糧食供給京城;諸侯如有變故,順流而下出擊,可運送物資。此謂『金城千里,天府之國』,劉敬說得很對。」劉邦最終定都在關中。
4、保住劉盈太子位
張良一直體弱多病,為此開始修習道引之術,不食五穀,閉門不出有1年多。這時,劉邦想廢掉太子劉盈,立戚夫人兒子劉如意。大臣勸阻劉邦不聽。呂后為此很驚恐,有人對她說:「留侯善謀,皇上也信任他。」呂后就派建成侯呂澤去見張良:「你是皇上謀臣,現在皇上打算換太子,你怎麼高枕無憂?」張良說:「當初皇上數次面臨危險,採用我的計謀。如今天下安定,因個人偏好換太子,這是至親骨肉的事,我就是分身成100人也不會勸動他的。」
呂澤執意要張良給個計策。張良最終說:「這不是光靠說就能改變的。我知道皇上始終不能招來商山四皓。他們躲藏在山中,不肯做漢朝臣子,皇上敬重這四個人。如果能不惜金銀珠寶,讓太子寫一封言辭謙恭的信,預備好車馬,派口才好的人去聘請,他們會來的。來了把他們當貴賓,跟太子上朝,讓皇上見到。如此,皇上知道四位賢人在輔佐太子就會改變主意。」
結果正如張良所料,劉邦在一次朝會中看到商山四皓,認為劉盈賢能,所以不再堅持廢掉太子。
5、與「黃石」同葬
張良在生命的最後幾年身體更虛弱,稱:「我願拋卻人世間所有事情,跟隨赤松子(修習導引的仙人)去遨遊世界。」此後專心修習辟穀之術。後來劉邦去世,呂太后感激張良保住劉盈的太子位,極力勸他進食:「人生一世間,如白駒過隙,何必如此苦行修鍊!」張良只好勉強進食。8年後去世,謚號文成侯,其子張不疑承襲他的侯位。
張良當年在下邳橋遇見那個老丈,別後十三年經過濟北,見到谷城山下果真有塊黃石,把它取回經常祭祀。張良去世時和黃石同葬,後人祭祀張良時也祭祀黃石。
對於張良,司馬遷曾有描述:我原以為此人高大威猛,看見他的畫像,相貌卻像美麗女子。孔子說:「我憑長相判斷人,看錯子羽。」這名話對於留侯也適用。
孔子所說的「子羽」叫澹臺滅明,他拜孔子為師時,孔子見他長相醜陋,認為此人沒多大才能。結果,澹臺滅明此後成為著名教育家,跟從他學習的人有300多,才幹和品德傳遍各國。孔子聞此感慨:「我憑長相判斷人,看錯子羽」。司馬遷借用孔子以貌取人的故事,說張良雖然外表文弱柔順,但內心堅強,敢於暗殺秦始皇,善於在戰爭中出謀劃策,一如當年的澹臺滅明,外表和內心截然不同。
推薦閱讀:
※史上最短命的十個王朝,最後一個僅存在4年,卻出過2.5個皇帝!
※滿門忠烈漢斯貓·德意志各王朝統治時間總覽
※莫礪鋒:這首悲傷的詩是唐王朝的輓歌嗎?
※曾參傳:西漢王朝開國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