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60萬次的年度扎心視頻:25歲前必須懂的四個道理

第一批90後已經28歲了。

眨眼間,80後被視為「過時」,90後不再被重視,95後和00後登場。

你以為從20歲到30歲,整整10年的間隔可以慢慢享受,卻沒想到,時間從來不等人。

著名的TED演講《二十歲光陰不再來》里,主講人梅格教授是一位心理診療師。

她描述了聽職業生涯的第一個客戶抱怨渣男友的故事。

梅格教授選擇了一條緩兵之計:點頭應和。

她覺得,客戶確實正在和一個傻瓜談戀愛,但這無所謂,反正客戶也不一定嫁給他。

20多歲的人有的是時間,一場不順利的愛情不會讓她怎麼樣。

但梅格教授的導師卻催她,趕緊讓客戶認真思考自己的感情生活。

因為,給客戶有幫助性的建議,最好的時機,就是在她20來歲的年齡——結婚前。

不然的話,她不嫁給這個男人,也可能嫁給下一個傻瓜。

20歲,是人生髮展至關重要的時期,而許多人卻在揮霍它。

回頭看看迷茫不知自己做過什麼,看上去沒少探索人生、卻一直在做無用功。

這則五天被分享60萬次的TED演講,也許會讓你有感悟。

1

選擇決定機遇

行動決定命運

中國有句成語「知之非難,行之不易」,通俗點說就是「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最近出現一個詞:積極廢人。

自嘲是「積極廢人」,這至少說明他們還有一顆向陽而生的心。

然而,有的人渴望改變自己,卻又在安逸之中放棄自己。

陳柏霖在《重返20歲》中說道:

「很多20歲的年輕人以為有很多青春的本錢可以揮霍,但到了這個年齡,也該能清晰地分析出自己的不足了。

10年的時間,根本不夠用來揮霍。

報紙說20多歲是成年的過渡期;研究人員說20多歲時青春的延長期;記者給20多歲人起的外號是「夾在中間者」和「成年孩童」

而梅格教授認為,20歲是具有決定性的十年;

年輕人在這一階段,需要解決自我認識危機,去做一點能提升自我價值的事。

逝去的青春,除了增長皺紋,更應該增長知識,豐富自身的價值。

臉書創始人扎克伯格,去年在哈佛大學做了一場演講。

他說:「目標,讓我們意識到,我們可以比現在的自己更強大;我們是被需要的;有事情能讓我們可以為之努力奮鬥。」

路是走出來的。也許你一開始的目標並不對,但若你不行動起來,你可能永遠不知道它合不合適。

191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維克多·格林尼亞,20多歲時是個花花公子,成日流連在交際舞會之中。

一次舞會上,他邀請一位女郎跳舞,卻被拒絕:「我最討厭您這樣的花花公子」。

這句話給了格林尼亞當頭一棒,將他從醉生夢死的生活中敲醒。

他決心告別原先散漫的、辜負青春的生活,發奮苦讀了整整兩年,以插班生的身份考入了里昂大學,受到了有機化學家巴比誒的青睞。

後來,格林尼亞用8年時間成了出類拔萃的博士,獲得諾貝爾化學獎。

20多歲正是了解你自身和選擇的時期,是人生中最後一次的發育高峰,一旦錯過,追悔莫及。

2

擴大人脈圈

不要一個人自我感動

二十多歲的人,喜歡在自己的圈子裡玩耍生活,大家共享相同的樂趣、工作場所。

但梅格教授告訴我們,別做井底之蛙,走出原有的社交圈子,去認識更多的人,會給自己的人生帶來很大的益處。

上世紀六十年代,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斯坦利通過連鎖信實驗,推導出了「六度分割」理論:

世界上任何兩個素不相識的人之間,通過很少的中間人就能建立起聯繫,通常六步就可以做到。

這一理論飽受爭議,但不妨礙它在學術界產生巨大影響。

斯坦福大學教授Granovette追蹤了某小鎮282位求職者的求職過程。

研究結果有些出人意料:在找工作時,提供幫助最多的往往不是親朋好友等熟人,而是那些聯繫鬆散的「弱連帶」關係。

所謂弱連帶,是指互動次數較少、感情較弱、親密程度較低的關係。

但正是這些關係疏遠、有顯著差異性的人群,有著你的親朋好友所在的圈子不具備的資源。

《開講啦》里,余秋雨曾說過:「我們要尋找遠方的自己,創建圈外的生命」。

和「志同道合的朋友」瞎混的20多歲年輕人,交際圈、知識面、思維方式、說話方式和工作層面都被限制住了。

如果一個宿舍里都是頹靡的室友們,再積極向上的學生可能也會日漸鬆懈。

當你抱怨交往過的對象有同種毛病,可能是因為你總在一個圈子裡面打轉。

畢淑敏寫到,每個人出生的時候都是蝌蚪,長大了都變做井底之蛙。這不是你的過錯,只是你的限制,但你要想辦法彌補。

有了解世界的野心,就該有走向世界的膽量,拘囿於你熟悉的小圈子,你可能終其一生也看不到世界的全貌。

3

不要等婚後的不幸

為年輕犯下的錯誤埋單

前段時間,最高人民法院製作了一份關於離婚糾紛的司法大數據專題報告。

報告內容顯示:73.40%的案件原告是女性。新時代的女性,越來越敢於主動擺脫不合適的婚姻束縛。

「七年之癢」變成三年,婚後3、4年離婚的數值達到頂峰。

女性日漸獨立是一方面,而影響離婚率的,可能還有其他因素。

都市的生活總以一種快節奏的方式進行,不知不覺也讓年輕人變得急躁不安。

許多人一邊對婚姻報以美好的幻想,一邊又受不住社會壓力,在年齡和輿論的雙重壓迫下匆忙了事。

20多歲時,約會就像找凳子。每個人都繞著凳子跑,隨便玩一玩。

但快30歲的時候,就像是音樂停止了,所有人開始坐下。

不想成為唯一站著的人,所以結婚了,是因為在30歲的時候,對方是當時離你最近的那張凳子。

梅格教授勸告20多歲的人,千萬不要這樣做。草率的決定下,總是暗含著巨大的風險。

一旦你選擇了「應付式結婚」,你就不可能有時間好好了解對方到底是個怎樣的人,了解你們是不是真的合適。

為了父母而結婚,或是在外面聽多了風言風語,就想著要結婚,這樣的決定,是對自己的不負責。

錢鍾書曾對婚姻提出過一條建議:旅行是檢驗一個人品行的最好方式,旅行時的麻煩和勞頓,叫人本性畢現。

他說,「結婚和蜜月旅行,有時可以顛倒次序。一個月舟車勞頓以後,雙方還願意維持原來的婚約,這樣的夫婦很大程度上不會離婚。」

即使你的TA在期望的年華里沒有及時出現,也不要著急,屬於你的幸福,或疾或徐,總會在某一刻來到。

SHE里,曾經最男孩子氣的Ella,現在已經蓄長頭髮,穿起長裙,擁有美滿的家庭。

Ella曾直言自己年輕時遇人不淑,在感情裡面受到了傷害;31歲那年,她才遇上讓她懂得愛的人。

丈夫對她的呵護與寵愛,讓Ella能笑得像個孩子,滿臉都是幸福。

李宗盛在歌里唱:「我從來不想獨身,卻預感晚婚」。

晚婚沒關係,只怕你在最美好的20歲里,把自己的後半生搭進了一時衝動下的錯誤決定。

4

用好自己的20歲

但也不要被年齡束縛

相比中年以後的困頓和面臨的壓力,人在年輕時,總會有更多的精力去學習新知識、去改變自己。

二十歲彌足珍貴,因為這短短十年可能要經歷許多人生大事,比如婚姻、生子、就業。

20多歲的你,需要好好珍惜;已經過了20歲年紀的你,也不必慌張。

法拉利跑車的創始人恩佐·法拉利,在20歲那年,想要加入某汽車公司卻遭到拒絕。

但他始終有一個賽車夢,這個目標激勵著他22歲在大獎賽中獲得亞軍,順利成為某汽車製造公司的試駕員。

32歲的時候他成為賽車隊的隊長,48歲他創立了法拉利製造公司。

後來,法拉利賽車在全世界的各項賽事上斬獲了5,000多場勝利,一步步成為許多賽車手心中的傳奇。

三毛說,我們三十歲的時候悲傷二十歲已經不再回來,我們五十歲的年紀懷念三十歲的生日多麼美好。

我們自覺無法預知未來,所以只能追悔過去。

但其實,真心想要做一件事的時候,任何年齡都不晚,最怕的就是自己給自己設限。

奮鬥要趁早,是因為即使走了彎路,你也有改過的機會;但年歲漸長,絕不是放棄自我的理由。

壯心未與年俱老,每一個現在,都能是最好的時刻。


推薦閱讀:

今日頭條|美女老闆3年花百萬元,分享手串盤玩心得
有什麼值得推薦的workflow流程?
6.10分享
程序猿們 你們寫過最得意的程序是什麼?
「BreakNg | FM」讓我向前,回憶的紀念

TAG:視頻 | 分享 | 道理 | 25歲 | 扎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