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八)第一集) 凈空法師
善財童子參學報告(十八) (第一集) 2000/12/4 香港九龍 檔名:12-036-0001
請掀開講義第一面,第一大段的第二段,我們將這段文念一念,對對地方:
【善財聞善知識教,一心正念。隨順智慧光明。通達甚深解脫。憶持自在三昧。敬奉清凈教海。觀察諸佛威德。欣樂諸佛住處。解了諸佛軌則。思念諸佛出現。趣入諸佛法界。安住諸佛境界。】
這一段前面的四句,上一次跟諸位同學介紹過,今天我們從第五句看起,『敬奉清凈教海』,這是緊接著上文而來的。我們知道《華嚴經》每一句經文都是世尊教學的題目,不僅僅是綱領,每一句都表一個法門,前後次第也不能夠隨便顛倒,它都有密切的關聯。這個地方我們從前面看到『一心正念』,這一句是綱領的綱領,總說;無論修學哪一個法門,千經萬論,無量法門,總綱領、總原則只有一個,就是「一心正念」。這四個字含義無盡的深廣,我們必須要知道。
什麼叫做「一心」?特別是對我們修凈土的同修,《彌陀經》教導我們修行的目標就是「一心不亂」,這是凈宗的旨趣。我們念佛,念佛的方法很多,《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說出十六種方法,通常祖師大德把它歸納為四種方法,四大類:實相念佛、觀想念佛、觀像念佛、持名念佛,這都是方法,都是手段。凈宗如是,你再仔細觀察,哪一個宗、哪一個派都如是。它修什麼?就是修「一心正念」而已。什麼是「一心」?一心是真心,二心就是妄心,就不是真心。念佛這個方法,我們今天是採取持名念佛,《十六觀經》裡面最後一觀,第十六觀「持名念佛」。
一定要曉得,我們念佛的目的在哪裡,我們求的是什麼?一心不亂。幾個人能求到?太少了。念佛的人太多了,念到一心不亂的人可能有,我們沒見到,也沒聽說過。這就是什麼?功夫不成就。從前有,現在為什麼沒有?現在功夫不得力、功夫不成就,可以說一句:現代人太聰明了,古人講得好,「聰明反被聰明誤」。古時候人憨厚,沒有現在人這麼聰明,很老實,老師教他怎麼念就怎麼念,他沒有懷疑,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守住這個原則去念佛。記住!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才能到一心,一心就是正念。
正念無念,不是什麼念頭都沒有,這一點要知道,正念是無邪念,這叫正念。可見「正念」它是有念,正念「無念」是無一切邪念。什麼是「邪念」?有「我」就有邪念。《金剛經》上講的「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你有四相是邪念;你有四見也是邪念,「我見、人見、眾生見、壽者見」。四相四見統統離開了,這是正念現前。我們想想,我們要到哪一天才能夠功夫得力?不要講「一心不亂」,我們能念到「功夫成片」,往生就有把握了。此地所說的「一心正念」,在念佛功夫裡面是「理一心不亂」,上上乘功夫。念到這個程度,往生是生實報莊嚴土。
我們今天功夫不得力的原因是妄想太多、疑問太多,這是我們修行、開悟重大的障礙。所以佛家常講兩種人容易成就,哪兩種?一種是上上根人,容易成就。這種人煩惱輕、智慧長,一聞千悟,他沒有疑惑,他沒有障礙。另外一種是下愚之人。他什麼都不知道,什麼也不懂,他什麼也不願意想,老師教他怎麼做,他就怎麼做,死心塌地做到底,這種人能悟。
倓虛老法師《影塵回憶錄》裡面講的,曬蠟燭的那個法師,持律法師,下下根人,他成就了。這也是倓老說的,諦閑老和尚早年有一個徒弟,念佛的鍋漏匠。沒有學佛之前他作鍋漏匠,很苦!以後學佛了。沒有念過書,不認識字,人很笨,他最難得的是聽話。老和尚只教他六個字「南無阿彌陀佛」,教他念,「念累了你就休息,休息好了你接著再念。」念了三年多,人家站著往生。死了以後還站三天,等老和尚替他辦後事。下愚之人容易成就。
最困難的是當中這個半吊子。疑問一大堆,怎麼跟他講都講不清楚,很難度。釋迦牟尼佛苦口婆心說法四十九年,就是為我們這些半吊子。如果是上根利智、下愚之人,釋迦牟尼佛很容易度他,不必花很長的時間,個個都得度;我們這些是最難度的,要知道。但是有疑不能不問,疑要不能夠斷除,這是菩提道上最嚴重的障礙,障礙你一心正念,這個道理一定要懂。
下面這是「別說」,前面是「總說」。別說『隨順智慧光明』,這個重要。現在世界上,「智慧光明」在哪裡?在佛法。你真正認清楚了,發心認真努力求學,你開智慧。有同修修了幾十年,煩惱一大堆,智慧不開。原因在哪裡,我們總要把它找到,把原因消除,我們功夫才能得力。這些年來,我們很虛心的在探討,根本的原因在「自私自利」,起心動念「我的利益」,這個糟了!這是什麼?堅固的我執,我見、我相,非常堅固,起心動念都是為自己打算,這怎麼能開悟!不但不能開悟,斷惡修善都做不到。
念念為自己,這就是惡。為什麼?佛在經論裡面教導我們,六道輪迴怎麼來的,十法界怎麼來的。原本只是一個一真法界,這是真的。一真法界為什麼會變成十法界?為什麼會變成六道輪迴?《華嚴經》上說得好:「但以妄想分別執著而不能證得。」一真法界確實在我們面前,我們沒有辦法證得,我們的境界是六道。六道怎麼來的?佛告訴我們,是妄想分別執著把一真法界變成十法界、變成六道輪迴,是這麼回事情。六道十法界,這裡頭依正現象是假的不是真的。《金剛般若》裡面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六道十法界的依報、正報,確確實實是夢幻泡影,這才見到事實真相。見到真相的人,這個人覺悟了,大徹大悟。
我們是迷在事實真相裡頭,把夢幻泡影當作真實,在這裡面起貪瞋痴慢,追求名聞利養、五欲六塵。這樣的心行,不但不能超越,一世不如一世,往下墜落,我們要懂得。往下墜落,落到三途。三途,實在講,進去容易,出來很難,這些經論上說得都太多了。於是隨順智慧重要。一切眾生隨順自己的煩惱習氣,這就壞了,違背了自性。自性是智慧光明,他不知道隨順,他隨順自己煩惱習氣,佛教我們轉過來。怎麼轉法?從觀念上轉過來。過去我們起心動念都為自己,現在把念頭轉過來,起心動念為眾生,不要為自己。這一轉,你就開悟了;這一轉,超凡入聖。諸佛菩薩在世間是為眾生,不為自己;為自己的是凡夫,為眾生的是佛菩薩。他們能轉,我們為什麼不能轉?要明了、要覺悟,一定要轉過來。轉過來,你才能入得了門,你才把這個嚴重的障礙破除。所以經要天天讀,要天天思惟,要認真努力去學習,依教奉行,這是隨順智慧光明。『通達甚深解脫』,「解脫」是什麼?就是放下。「隨順智慧光明」是看破。你能夠放下,放下就得自在了。
這三句對我們自己修行,修行證果是成就、真正的成就,可是這個成就不圓滿,這個成就是什麼境界?《華嚴經》裡面講「圓教初住菩薩」,法身大士。為什麼不圓滿?圓滿要普度眾生。自己成就了,不肯幫助別人,這個不圓滿;自己成就之後,全心全力幫助別人,這叫大圓滿。所以修行成佛,成佛就沒事了?成佛就被別人供在大殿裡面,天天燒香拜拜,那種成佛我不願意做。成佛之後的事更多!十方無量無邊的世界,無量無邊苦難眾生,要靠佛菩薩來幫助。普度,「度」就是「幫助」。
今天我們研究的經文,頭一句「敬奉清凈教海」。「教」是教學、教誨;「海」是比喻,佛教導我們的,無論是在理論、方法,都是廣大無有邊際,所以用「海」來做比喻。如來的教海,它的性質跟世間的教學不相同。不同在哪裡?清凈。由此可知,學佛有沒有功夫、有沒有成就,或者說你有沒有收穫,標準就在這兩個字。如果我們學佛了,果然我們的身心一年比一年清凈,你功夫得力了,你的功夫上軌道了。一年比一年清凈,煩惱一年比一年少,智慧一年比一年增長,你學得如法,你學得很好,很有成績。如果學佛學了很多年,你煩惱習氣沒斷,今年跟去年還差不多,你雖然很認真、很努力在學習,不得力,你沒有成績。換句話說,年年考試還都不及格,煩惱一大堆,自私自利沒有放下,起心動念為自己的念頭多,為別人的念頭少,這功夫怎麼能得力!
起心動念全為自己,不為別人,來生入地獄,這是地獄的業因。九分為自己,一分為別人,餓鬼的業因,那不是人,是鬼。有個六、七分為自己,三、四分為別人,畜生的業因。擺平了,一半為自己,一半為別人,人道。如果能更提升,三分為自己,七分為別人,天道,他就生天了。完全為別人,一絲毫都不為自己,恭喜他,他成佛了,那是佛。佛跟眾生差別就在此地。所以起心動念為自己是錯誤,絕對的錯誤。這個樣子你就能體會到「清凈莊嚴」。
佛教導我們,他老人家一生說法四十九年,說得很多,我們如何修學?絕對不是四十九年所說的東西我統統都學,那就壞了。好比什麼?葯是治病的,能把病治好,好葯。藥鋪裡頭的葯總有幾百種、幾千種,都是好葯。好,拿來,統統吃,准死無疑,不對症!所以葯,好葯敢不敢吃?不敢吃,一定請大夫診斷。佛法也是如此,佛法八萬四千法門,你要是統統學,你的法身慧命就死掉了、斷掉了。怎麼辦?選擇適合於自己狀況的一門。佛法講「契機」,我自己是什麼樣的根機,在八萬四千法門裡面選擇一個門,這個門對症,適合我的根機,修學快速、容易,而且有不可思議的成就。
世尊當年在世,他有慧眼,他能觀機。現在佛不在世了。過去佛雖然不在世,佛的這些弟子有修有證,很難得,他們對於我們這些凡夫有幫助。現在到末法時期,佛弟子雖然多,不但證果的沒有,開悟的也沒有了。甚至於到今天來講,得禪定的已經是鳳毛麟角。自己都不容易成就,又如何能幫助別人?這個問題嚴重。好在世尊對我們現前的狀況了如指掌,他的確像《華嚴經》上講的「理事無礙,事事無礙」,對於三千年後的社會狀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所以他教我們四依法:依法不依人、依義不依語、依了義不依不了義、依智不依識。這個教訓好!我們能夠懂得,能夠遵守,如同佛在世沒有兩樣。「法」是什麼?經論。三藏經典,這是我們的依靠。我們跟一個人學習,他所說的、他所行的,經典上沒有,我們就不能跟他學。為什麼?恐怕他是邪道。他所說的、他所行的,果然跟經典所講的一樣,這個行,我們跟他學。我們要用這個標準去選擇老師,選擇同參道友,這是世尊對我們這個時代修行狀況做個很好的指導。
同時他老人家在《大集經》裡面指出一個大方向,說:「正法時期戒律成就,像法時期禪定成就,末法時期凈土成就。」這個很好,這個很難得。我們不知道在浩如煙海的三藏經論裡面,我們到底選哪個來修學。如果能夠懂得佛這個意思,我現在生在末法時期,「末法時期凈土成就」,我就選擇凈土法門,遵從佛陀的教誨,不至於迷失方向。只要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這一條路決定能走得通。所以大方向、大原則佛都給我們指示出來,不能說不慈悲,不能說不照顧、不關懷,所以我們對佛感恩戴德。
大方向找到了。凈土經論是所有宗派裡面分量最少的,到今天連祖師大德附加進去的,也不過是五經一論,總共只有六門。六門裡面,《無量壽經》現在流通的有九種版本,無論哪一個版本都行,都能成就。《阿彌陀經》有三個版本,有羅什大師翻譯的,玄奘大師翻譯的,夏蓮居老居士會集的,有三個本子。《觀經》,這是一個本子。合起來三經總共十三個本子,任何一本都能成就。你要學哪一本,你自己可以多看看,你喜歡哪個本子就行,那個本子對你叫契機。你不喜歡的不契機,喜歡就契機。後來古大德加進去的:魏默深加進去的是《普賢菩薩行願品》,印光大師加進去的是《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這是「五經」。「一論」是天親菩薩的《往生論》。這是在所有宗派裡面典籍最少的。
但是你仔細去想想,哪一部經論不是講清凈心?漢譯《無量壽經》經題叫《清凈平等覺經》,「清凈教海」!「清凈教海」廣義的是指世尊四十九年所說的一切法,狹義的就是《清凈平等覺經》。由此可知,《無量壽經》是一大藏教的「清凈教海」!無比的希有難逢!我們今天有緣能夠遇到,只要真正做到不懷疑、不夾雜、不間斷,我們這一生當中決定成就。這是講如何擇法,選擇法門比什麼都重要。選對了,我們這一生就成就;選不對,這一生的機會就錯過。選擇對了之後,要「敬奉」。「敬」是恭敬、誠敬,「奉」是依教奉行。
諸位同修一定要曉得,經典不是每天念幾遍就行,那個沒用處,讀誦要通達裡面的義理。佛在經典裡面講的到底是什麼,理論、方法、境界都要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們才能學得到。理論,修正我們錯誤的觀念;教誨,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這叫修行。否則的話天天念經、天天讀誦,不解其義,不能奉行,這個辦法就是古人所說的,只能在阿賴耶識裡面種個善根,這一生當中不能成就,只是種善根而已。至於將來什麼時候能成就,那就很難講了。看看哪一生、哪一世再得人身,得人身還得要遇到佛法,還要遇到好善知識、遇到這個法門,才再有一次機會。所以這個機會很難遇到,古人所謂「人身難得,佛法難聞」,這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依教奉行就非常重要。
佛在《無量壽經》上教我們修行的基本法,這個基本法與《觀經》裡面「凈業三福」完全相應,這才知道它的重要。在《觀無量壽佛經》裡面,韋提希夫人不幸遭遇家庭的變故,對於這個世間感到絕望。她是佛教徒,常常聽佛講經,知道十方有諸佛剎土,所以她就希求往生到佛的凈土。世尊並沒有教導她、介紹她到哪一個佛國土,世尊沒有。世尊只是把十方諸佛剎土變現在她面前,就像現在我們電視一樣,這些畫面都展現在她面前,你自己去選擇。她看了之後,選擇極樂世界,這個選擇很正確。向釋迦牟尼佛請求,怎樣才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佛在沒有跟她講方法之前,先教她「凈業三福」,這就是基本的修行三條,總共有十一句,最後結論說,這三條是「三世諸佛凈業正因」,這一句話非常重要!三世是過去佛、現在佛、未來佛,每一個修行成佛的都是用這三條做基礎。不管你修哪一個法門,大乘、小乘,顯教、密教,宗門、教下,這是基礎!沒有這個基礎,無論修學哪個法門,都會落空,都不能成就。
這三條頭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你做到了沒有?就像蓋房子先打地基,你要蓋摩天大廈,你的基礎不牢,你怎麼能成功?幾個人在這個地方覺悟到、體會到,這個重要,這個是我修行的根基。凈業三福頭一條是人天福報。怎麼樣講孝養?對老師怎樣是恭敬?決定落實在慈悲心,落實在十善業道。所以,你沒有慈悲心,你沒有十善業道,你什麼都不要談了。佛家常說:「慈悲為本,方便為門。」「慈心不殺」,這是慈悲,「十善業道」是方便,細講就是《十善業道經》、《地藏菩薩本願經》這兩部經的內容,理論、方法、境界就是三福第一福。
而《無量壽經》一開端,佛就教導我們善護三業:「善護口業,不譏他過;善護身業,不失律儀;善護意業,清凈無染」,這就是十善業道。又教給我們:「觀法如化,三昧常寂」。這是根本的修持,我們做了多少?有沒有認真在做?修行,修正我們錯誤的思想,修正我們錯誤的行為,這就叫修行。不是在佛菩薩形像面前做那些儀式,修行在起心動念之處、在言語造作之間,把一切錯誤修正過來。標準就是佛在經典上所說的。古大德教我們、佛教我們做的,我們認真努力去做,佛教我們不能做的,我們決定不可以違背,這個人叫真修行人。不在乎那些儀式,那些儀式是唱戲、是表演的,表演給觀眾看。觀眾沒有接觸到佛法,看到隆重的儀式,啟發他的信心。這是接引大眾的方法,所以也要認真做,知道那是表演,讓大家看到心生歡喜,走入佛門。
所以佛法,佛不拉信徒,佛不招生。你們看看經典,釋迦牟尼佛哪有拉信徒?哪有去請人家來聽經?沒有。就用這些表演,讓大家接觸到之後,對佛陀的教學,生起仰慕的心,自動的到這裡來求學。所以佛法是師道,師道「只聞來學,未聞往教」,所以要明了這個道理。從總綱領上來說,佛教菩薩,總綱領、總原則,同學們都曉得,「六度四攝」。我們有沒有把它放在心上?有沒有把六度四攝搞得很清楚、很明白,落實在自己生活當中?這才是真正做功夫,才真正有收穫。
六度裡面第一個是「布施」,我們有沒有做到?布施比什麼都重要,布施是放下,布施是舍。中國許許多多的術語都從佛教來的。捨得,「你捨得嗎?」「捨得」是佛教的術語,我們在日常生活當中天天講,不知道這個從哪裡來的。所以從前趙朴初老居士說:「離開佛教,我們中國人不會說話。」這是真的,一點都不錯。日常生活當中,我們運用的佛教術語太多太多了。「舍」後面就「得」,你要想得財富,你要舍財;舍財是因,發財是果報。
人為什麼會發財?他財布施多,所以他就發財了。人為什麼會聰明?聰明智慧是果報,法布施是因;他肯修法布施,所以他有聰明,他有智慧。健康長壽是果報,無畏布施是因;無畏布施是慈心不殺,慈心不殺得健康長壽。所以什麼樣的果,它有什麼樣的因,業因果報絲毫不爽,我們要懂這個道理。我們做了沒有?諸佛菩薩天天在修因,財布施、法布施、無畏布施,果報都得到了。得到要不要?不要。所以「捨得」有第二個意思,得到的還要舍。
「捨得」它有兩個意思,你「舍」就會「得」,「得」到的還要「舍」,把這個「得」也要舍掉,永遠是利益眾生,永遠是光大佛法,光大佛陀的教誨。我們做了沒有?如果我們沒有去做,我們沒有學佛;真正學佛,要真正去做。千萬不要產生誤會,教一些信徒們布施,布施誰?布施我。到我這裡來,我就一毛不拔,我就來享受。沒錯,信徒們個個都生天了,我將來墮地獄,你說這個不叫冤枉嗎?這一些理與事都不難懂,只是我們平常被社會種種不良的因素所迷惑,隨順煩惱習氣,依舊天天在造業,鑄成了大錯。所以經要常常讀,義理要常常去思惟,更重要的,是要把你所得到的完全落實在生活上,這叫真修行。
「持戒」就是守法,而不是戒經裡面所講的幾個戒條。諸位要了解,戒條是舉例,舉幾個例子來跟我們說,要懂這個意思。何況具體的條文只能適用在某一個特定的地區、某一個時期。像現在國家的這些法律,就是連憲法,過若干年也要修訂一次。為什麼?時代變了,有些條文不適用了,必須要修改。條文可以隨時修改,原理原則不能修改。原理原則是什麼?佛法里有兩句話:「諸惡莫作,眾善奉行。」這八個字就是戒律的原理原則,這是決定不變的;條文可以變,才能夠適合時代,適合當前的需要。所以我們遵守佛的教誡,佛的教誡永恆不變的,叫「根本戒」。根本五戒,大家都曉得: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這五條超越時空、超越國土,不論到哪個國家、哪個地區,人家都歡迎,都說這是好的。不論是中國、外國,不論是古時候、現代,聽到這個,好的,大家都贊成,根本戒。其餘的這些條文,都可以隨著時代而修訂,我們要懂得。
根本大戒一定要嚴持!佛在《梵網經》裡面還教導我們,都是重要的教誨,《梵網經》上說:「不作國賊,不謗國主」。「不作國賊」是什麼意思?決定不可以做傷害國家社會的事情。所以我們起心動念、言語造作要想到:我要對社會、對國家、對一切眾生負責任。我這個話該不該說?我這個念頭該不該起?我這個事情可不可以做?都得要想想。「不謗國主」,國家的領導人決定不能毀謗。為什麼?這是一個大家長,是這一個國家、一個地區團結的核心,如果對這個核心毀謗、破壞,就是破壞社會的祥和,道理在此地。意義很深、很廣,要懂得。
佛在《瓔珞經》裡面也有兩句話教導我們。第一個是「不漏國稅」。「漏國稅」,逃稅。逃稅是什麼?逃稅是盜戒,偷盜。你偷誰的?偷國家的。偷國家可不得了,你將來還債,全國的人都是你的債主,你說你麻煩不麻煩!為什麼?國家的財物是全國人民納稅的,所以你要是偷盜國家的稅收,全國人都是你的債主,你將來生生世世慢慢去還,不曉得還到哪一輩子才還清。你偷一個人的,好辦,來生我只還他一個人,一個債主好打發。你搞的全國,你說中國還得了?十幾億的債主,你到哪一年才能還得清?所以不可以漏國稅,舉這一個例子。
第二個「不違國制」,國家的法令規章決定不可以違背。我們學佛的人對這樁事情,往往疏忽了、大意了。好事,好事不是一個好的榜樣。諸佛菩薩給一切眾生做最好的榜樣、最好的模範,我們要懂這個道理。所以無論做什麼事情,一定要守法。譬如有一些地方同修常常來跟我說,他們想建道場。建道場,要問你這個「場」有沒有「道」?如果沒有「道」只有「場」,問題就麻煩了,就不如不做。古人跟我們講:「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少一事不如無事。」為什麼?無事才清凈,事多了就不清凈。真正建道場,是有志同道合的人在一起修行,有此必要,行!好事情,諸佛護念,龍天讚歎,真修道!真的是清凈道場。
我們凈土宗第一代的祖師慧遠大師給我們做了個示範。他老人家在東晉的時代,在江西廬山建了一個念佛堂,「東林念佛堂」,就是現在的東林寺,集合志同道合的同修一百二十三個人,真干!不是真正想念佛往生的人,不能進去。史書上記載,當代的大文豪謝靈運,謝靈運跟遠公私交很好,他就想到念佛堂念佛,遠公拒絕他。什麼理由?文人習氣太重,喜歡作詩、喜歡作文章,擾亂大眾的清修,不准他進念佛堂。這樣嚴格的規定,這一百二十三個人個個往生、個個成佛,這還得了!無比殊勝的成就。所以諸位同修一定要知道,道場絕對不是說人很多,人很多不能成就有什麼用處?要算將來有幾個人往生、幾個人作佛,成就從這裡算起。你這個道場很興旺,香火很盛,一天有幾萬個燒香的遊客,一個人都不能往生,你這個道場的成績是零。你們看看《西方確指》這個小冊子,覺明妙行菩薩他們這個道場只有十二個人,十二個人都成就,這叫道場。諸位建這種道場,我讚歎!真成就!
幫助一個人往生,就是幫助一個人作佛。大慈菩薩講得好,你能夠幫助兩個人往生作佛,就比自己修行的功德更要殊勝;你能夠幫助十幾個人,你的福德就很大了;你能幫幾百個人,你就真正是菩薩再來的;如果你幫助念佛人往生超過一萬,大慈菩薩說,你就是阿彌陀佛的化身,你就是阿彌陀佛再來。佛菩薩這些教誨我們要細細思量,要真正懂得他的苦心,依教奉行,這就叫持戒。決定不搞熱鬧,而且決定不能夠化緣,不能問人要錢,要懂這個道理。
往後,道場已經不是寺院了。這個我在二十多年前,我在一九八二年就開始講過。那個時候我在美國舊金山,那一邊同修請我講經,場所是老人公寓大廳裡面。那個老人公寓規模很大,裡面有四百多個單位,所以差不多住有五、六百人。我看到那個情形,我立刻就想到,往後的道場應該是老人公寓。老人退休了,這就是天天講經的基本聽眾,在一塊念佛,這是基本的同修。年輕的時候忙著事業,哪有時間在念佛?念佛也不專心,雖然跟著大家打個佛七,一面念佛一面還想到他還有很多事情要做,所以事也做不好,佛也念不好。
所以我就想到,沒有退休之前,我們勸導他,佛法四個階段:信、解、行、證,這是清涼大師判《華嚴經》的四個階段。沒有退休之前,著重在信、解,幫助你對佛法相信,你對它理解。退休之後,行、證。你的工作統統放下了,你進到念佛堂,住到老人公寓裡面去了,真正干!往生是證。要把它分成這兩個階段。所以我覺得,真正道場不是寺院庵堂,而是老人公寓、退休村。澳洲叫退休村。中國有些老人院,應該這是真正修行的道場。
至於弘揚佛法,寺院的功能也逐漸會衰退,時代變了。今天我們在香港這個地方講經,還有這麼多聽眾,在末法時期很希有了。在美國講經,如果來五十個聽眾,法緣殊勝!早年紐約沈家楨老居士,好不容易把演培法師請到美國,演培法師真的歡喜,真的是打算到美國去長住,離開新加坡到美國去。到那邊去,在紐約大覺寺開始講經,聽眾大概有二、三十個人。講完之後,每個人都讚歎:「法師,你的法緣殊勝,今天來了這麼多人!」演培法師聽了這幾句話,一身的冷汗。他在新加坡講經,聽眾有五、六百人;到這個地方講經,三、四十人就法緣殊勝。住了一個月,永久居留綠卡也不要,回到新加坡來了。今天在講堂講經,聚集這麼多聽眾,香港還有這個緣,新加坡也還有這個緣,其他地方沒有了。
社會進入到工業高科技,每一個人分秒必爭,哪有時間坐下來聽兩個鐘點?不可能!所以往後弘法利生走什麼路?走高科技的路。我也說了好多年,二十一世紀的道場是什麼?衛星電視台,把講經說法利用衛星傳播,送到每一個人家裡。我現在在觀察,大概兩三年之後,電視機會變得很小,放在你手掌心裡頭,恐怕手掌心裡頭那個電視機就出來了。所以我們要把佛法送到每一個人手掌當中,這要靠高科技,已經不是寺院庵堂了,而是衛星傳播。我講了不少年,我們沒有做到,伊斯蘭教做到了。
我這一次從澳洲回來,第一站我到雪梨。在雪梨訪問雖然時間很短,只有兩天時間,我訪問四個宗教。有很多宗教過去沒聽說過的,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聽說過「高台教」?我在雪梨訪問黃大仙,那是我們香港傳過去的。訪問伊斯蘭教,伊斯蘭教教堂裡面,每一個廳裡頭都有電視機,一打開就是他們講經弘法的節目,二十四小時不中斷。我很驚訝,我問他:「你們是不是在播放錄像帶?」他說:「不是,衛星傳播。」他已經先做了。這衛星從哪裡傳來的?他們的發射台在倫敦,總部在倫敦,由倫敦那邊向全世界播送。你這個道場裝一個小耳朵就能夠收看,二十四小時不中斷。我們多年的理想、願望,他們實現了,他們做到了。我們今天再要做,是直追,追在他後頭。我看了很歡喜,看了非常感動。對!他們做得完全正確。
我們的財力很有限,我們也不化緣,我們隨緣。隨緣,心是清凈的;攀緣,心就不清凈。學佛,保持永遠的清凈心第一重要,一切隨緣。我們全心全力在做。我們漢口道有個小道場,我昨天去看,現在機器設備裝得我看了很歡喜,這是一個電視台的攝影棚,你們大家去看看。我們這一個攝影棚,不但是提供給我們佛教界所有法師使用,我們還提供香港各個不同宗教的這些大德們,也提供他們使用。我們是免費的提供,歡迎他們到我們攝影棚裡面來講經說法,我們把它做成VCD、做成錄像帶,向全世界流通。
凡是宗教都是宣揚和平。我寫了幾個字,「世間所有宗教的根本就是仁慈博愛」。我們佛家常講「慈悲為本,方便為門」,猶太教、基督教、天主教他們講「神愛世人」、「上帝愛世人」。愛的是「世人」,不是講信徒;它沒有講「上帝愛基督徒」,它不是這樣講。「上帝愛世人」,所以我跟基督徒說:「上帝愛我,我是世人。」他不能反對,經典上是這樣寫的。上帝愛我,神愛我。《古蘭經》,你們看看,每一段經文的前面,「阿拉確實是仁慈的」。所以世間所有宗教的根本是「仁慈博愛」,當然可以團結。而它的目的,都是幫助一切眾生離苦得樂。所以你想想看,宗教雖然不一樣,根本相同、目標相同,不同的只是手段不一樣、方式不一樣,所以宗教可以團結,宗教可以互助合作。我們就憑著這個基礎、憑著這個理念,團結世界上所有的宗教,互相尊重,互相敬愛,互助合作。我們工作的目標是社會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這是我們追求的,這是如來清凈的教誨。
理,佛法說得非常透徹,虛空法界一切眾生本是一體,所以大經裡頭常講「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就這個道理。下面經文我們還會講到,到那個地方再跟諸位來分析。所以,佛陀對我們的教誡,我們一定要遵守。後面所說的忍辱、精進、禪定、般若,我在這裡省略了,不再多說。其他經論裡面我講得很多,諸位可以去參考。
「四攝法」要提一提,「攝」是攝受,四種攝受眾生的方法。這個講法很多人不懂,我再換一個話來講,你們就好懂,「四種交際的方法」,你們就懂了。人與人之間往來交際有四種方法,這很重要。世出世法,只要人相處好了,什麼問題都解決了。人要處不好,麻煩就大了,什麼樣的守規矩、法定規章都沒用處。人跟人要處好,佛教我們跟人相處的四個方法。最小的,夫妻,為什麼常常聽說鬧離婚?他不懂四攝法。他要懂四攝法,夫妻好合,百年偕老,不會離婚了,他不懂四攝法。
四攝法用到大的地方,國家,國家跟國家的外交。所以佛法我們學了非常管用,佛法學了要不管用,我學它幹什麼?佛教我們怎樣跟一切大眾交往,佛說頭一個:「布施」。這個布施跟六度的布施不一樣,雖然名稱相同,意思不相同。這個布施是「送禮」,人與人之間頭一樁大事,不要忘掉送禮,禮多人不怪。夫妻當中,常常買一點小東西送禮,他就不會鬧事、不會出事情。無論先生、太太出門了,回來總帶一點小禮物送給對方,這是佛教我們的,非常重要,不要忘記送個禮。更深的意思,不要忘記幫助別人。特別是在別人需要幫助的時候,我們要盡心儘力幫助他。這是四攝法裡面的「布施攝」,我們要把它學會。所以小從夫婦、家庭,你的親戚、朋友,更重要是你的鄰居、你的鄉黨,不能不懂這個道理。
第二條,佛教我們「愛語」。愛語不是甜言蜜語,真正愛護對方,真正關懷對方,真正照顧對方,發自於真誠,對方一定受感動。諸佛菩薩這樣攝受眾生,我們要把他那一套學會。把他那一套本事學會,我們才會做人,我們才會跟大眾相處得好,得到大眾的歡喜。我幫助別人,別人幫助我,這多快樂!無論做什麼事情,很容易成就,幫助的人多。我肯幫助別人,是種善因,我有事情大家幫助我,這是得善果,種善因得善果。所以要懂得,真正愛護別人,愛護這個社會,愛護這個世界,世界才有和平。
第三條,佛教我們「利行」。「行」是行為,「利」是利益。我起心動念,這是「意」的行為;我的言語,「口」的行為;我身體動作,「身」的行為。起心動念、言語造作對於別人、對於社會、對於國家、對於世界決定是有利益的,沒有利益的不但不做,念頭也不生。我們有沒有把這個事情落實?有沒有真的去做到?
第四條是「同事」。廣義的來講,我們同住在這個地球上,同住在這個地區,我們對這個地區不能不愛護,對這個地球不能不關心。然後你再想到,我們這個地球跟許許多多的星球共同在這一個銀河系裡頭,銀河系其他的星球我們要不要關心?要不要愛護?同樣要關心、要愛護。為什麼?如果我只愛我的地球,不愛其他的星球,你看科幻小說裡頭還有星際戰爭,還是麻煩事情,災難還是不能解決。
所以佛教我們,我們把真誠心、清凈心、慈悲心要遍虛空法界,才能夠得到真正永恆的和平。和睦相處,平等對待,這才能做到,心量小不行。中國古人常講:「量大福大。」所以佛的福報最大,為什麼?「心包太虛,量周沙界」,福大。我們為什麼福那麼小?起心動念只想到自己,別人想不到,所以福就小了。福報的大小是從你的心量成正比例,這是決定正確的。我們有大量,量大福大,能夠包容一切。六祖惠能大師講得好:「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量大,這個人才有大福。所以佛教導我們的方法,我們學會了,我們真正能做到,真的非常幸福,你的生活一定是自在、快樂、美滿。
再看底下這一句,『觀察諸佛威德』,「觀察」就是要學習,學習諸佛的威儀。我們現在人講風度,儀錶風度,諸佛如來的儀錶風度端莊。《論語》裡面,孔老夫子的學生讚歎老師,老師的威德學生總結五個字:溫、良、恭、儉、讓,這是夫子的五個威德。第一個是溫和,我把它解釋「溫厚」,溫和、厚道。善良;恭慎,對人、對事、對物恭敬心,決定沒有輕慢,恭敬;節儉;忍讓。
佛法里佛教弟子「六和敬」,與一切大眾和睦相處頭一條:「見和同解」,這是我們今天所講的「建立共識」,這是和睦共處的基礎。這個共識是依著很深很深的理論,誰教導我們?如果說是哪一個教導的,我們要跟哪一個學,我們不甘心,我為什麼要跟你學?所以佛說的道理就好,說的是我們自性的性德;佛的經典很多,字字句句都是自性裡面流露出來的。所以它從哪裡來的?是我們真心、我們的本性,從我們真心本性裡面流露出來的,不是從外面來的。誰要是明心見性了,他所想的、他所說的一定是這個樣子,叫「佛佛道同」,只要明心見性就沒有兩樣了。
我講經常常用樹做比喻。一棵大樹,枝跟葉不一樣,這個枝跟那個枝不是一個枝。可是你要往下去找,找到根,一樣,本是同根生。諸佛如來找到根了,什麼根?真心的根,本性的根,所以他的言語、他的表現,都是從自性根本裡面所生的。這個我們聽聽有道理,我們能接受。佛不但這樣講,教我們去證,教我們自己去找,我們找到根才發現佛說的沒錯,我們果然是一樣,佛佛道同。
世間所有的宗教,就像一棵大樹不同的枝幹,還是一個根。我跟基督教、伊斯蘭教,跟他們往來,他不必學我們佛經,就是他那個經典深入、再深入,找到根了,跟佛教講的就沒有兩樣,就相同。要他去證,我們佛家講證果,我現在也要要求他們證果,你所證得的跟佛所證得的沒有兩樣。所以不同的宗教可以融合,可以團結,可以互助合作,沒有矛盾,沒有衝突。凡是有矛盾、有衝突,都是沒有找到根;這個枝跟那個枝對立了,這發生矛盾了,找到根,問題解決了。這是基礎。
在事上講,佛說了五條。第一個「戒和同修」,這個意思就是講守法,團體生活一定要有規矩,沒有規矩就亂了。團體生活要有規矩,人人都守規矩,人人都守法,這是和睦相處最重要的一個因素。這個法包括的範圍很廣,不但是國家法律,佛菩薩、老師的教誨,還包括了社會一切制度,典章制度、風俗習慣都要懂,都要知道遵守。所以現在由於交通便捷、資訊發達,我們到外國去旅遊的機會很多,入境要隨俗,這是對他們的禮敬。到他那個地方,生活習慣、飲食起居要跟他們不一樣,他們就覺得你很難伺候,自然就划了界限,你就不能跟他融成一片。所以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要尊重別人,他們也尊重我們。
我們到印度教,他也常常茶點招待我們,請我們吃飯,吃印度飯,我們也吃得很歡喜,他看了就很高興。「不合我們口味,咖哩都很辣。」他們每一道菜都很辣,如果我們不接受,他們心裡就很難過,下一次就不歡迎你了。入境一定要隨俗。我們到錫克教的教堂,錫克教教堂進去一定要把頭包起來。我們進去也要包頭,入境隨俗。所以我去的次數多了,我懂得,我戴帽子,戴帽子就可以不要包頭了,頭已經有東西遮蓋了,所以我戴帽子。要不戴帽子的話,臨時他會準備一個頭巾給你包起來。所以每一個宗教、每一個族群、每一個國家地區都有他的風俗習慣,我們要去訪問,一定先打聽、先了解,一定要隨俗,才結歡喜緣。令一切眾生常生歡喜心,跟他融成一片,沒有界限,要曉得這個道理,要知道怎麼樣去做,這是「戒和同修」。
下面就講得很具體了,「身和同住」,這些道理都要懂。在澳洲,去年有一族黨提出口號,排斥移民,特別是亞洲的移民。我在報紙上看到這個消息,我點點頭,有道理。有什麼道理?我要是澳洲人,我也會反對。違背了聖賢的教誨。亞洲的移民在澳洲都相當富裕,住的房子比當地人好。當地人住的房子大概十幾萬一棟,移民過去的人住的房子都是一百萬、兩百萬,有好的房子五百多萬。住那麼豪華的房子,開的是高級的轎車,那些居民,當地的居民看到很不舒服,他怎麼會不排斥?我們中國古老的諺語常說:「一家飽暖千家怨。」以這種豪富的姿態表現出來,旁邊的鄰居哪一個不恨你、哪個不討厭你?所以當然引起排斥。
如果我們雖然富有,我們到人家的地方居住,跟人家的房子一樣,生活跟人家平等,人家開什麼車,我們也開什麼車,那個關係完全不一樣,一定受當地民眾的歡迎,人家對你熱愛。有多餘的錢、多餘的力量,幫助這個社會,幫助一些苦難的人,你會得到擁護,不會有排斥。所以受人家排斥,是自己造的孽,自作自受,你還有什麼話好講?我們看到這個樣子,想想《無量壽經》上佛說過了,這些人不懂事。原因是什麼?「先人不善,不識道德,無有語者,殊無怪也。」沒有人教他,他沒有讀過古書,沒有接受過古聖先賢的教誨,不知道做人,不懂得處世,所以才找麻煩。
我在那邊也買了個房子,我請我們凈宗學會的同修給我外面做一個圍牆,他們畫了圖給我看,是很好看,大門是很壯觀,我一看就把它撕掉了。為什麼?跟我們的鄰居不一樣,我做這個圍牆太豪華了,人家看了難過。所以我就教他,你看看鄰居他們是怎麼做的,我做的跟他一樣,他們用鐵絲網圍繞的,我也用鐵絲網圍繞的,完全一樣。這樣好!這樣住得很平安,大家歡喜,不要自己過一個很特殊的生活。有力量多幫助這個地方上人,地方上苦人還是很多,特別是些土著,澳洲土著的族群有兩百多個,兩百多個土著的族群,他們大多數都沒有受過教育,生活很艱苦,我們幫助他,特別幫助他在教育上,幫助他們辦學校,幫助他們教學,提升他們的文化水平。我們這樣作法,不但土著感激,從地方到中央政府都感激。我們做得雖然不多,但是是個帶頭,是個起端。我們為什麼會懂得這麼做?佛在經上教給我們的,我們依教奉行,就得到非常殊勝的果報。
所以「觀察諸佛威德」,要學習諸佛的威德。我們要以德待人,要懂得如諸佛菩薩一樣,常常布施恩惠。布施恩惠要有真誠心,決定不求報酬。我們對人好,人對我們更好,所以這個友誼隨著歲月逐漸在加深,這種生活多麼快樂,多麼有意義、有價值!諸位同修一定要懂得這個道理,否則你經就白聽了。這裡頭最重要的,守法。千萬不要以為我做的是好事,雖然是國家法令禁止,譬如說現在我聽說我們的錄像帶、VCD流通得很多,很多人從海關都被沒收了。我聽到這個事情,我在新加坡講經的時候向大家宣布:「從中國到新加坡來看我的這些同修們,你們組團來,你們回去每一個人只送兩片VCD。」為什麼?決定遵守國家的規定,決定不可以做違法的事情。
「這好東西帶是大家聽。」好東西也不可以,守法第一要緊。人人都守法,諸位要知道,功德大。國家一看到:「佛教徒都這麼守法!」國家就會支持佛教,佛教才真正興旺起來。「佛教徒都不守法。不行!佛教徒不好,都不守法、都不守規矩。」國家對於佛教一定有很多很多限制。你們想想看,你做得對還是不對?決定不能憑感情用事!佛教我們怎麼做,就這樣作法,決定正確,你決定是得到真實的利益,在佛家講的「真實功德」。隨著你自己的感情用事去做,你就錯了。
尤其你們建一個道場,人一太多了,收入錢財太多了,會引起別人的嫉妒,他就會找你麻煩。在外國也不例外,古今中外都沒有兩樣。我們在新加坡,做得也很過分,新加坡也惹來了許許多多的嫉妒障礙,我們的姿勢已經保持到最低最低了,依舊不免,還有嫉妒障礙。最好怎麼樣?最好不做,大概大家心就平了。可是不做,對社會不利。我們總顧忌到社會的安全,我們顧忌到世界和平,我們在這一方面做出真正的貢獻。所以有一些人嫉妒障礙,但是社會支持我們,新加坡的政府支持我們。就正如同我最近在澳洲,澳洲的政府支持,澳洲的社會支持。我們如理如法修學,這樣學習就對了。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推薦閱讀:
※CTR洞察報告:2017年中國媒體市場的四大趨勢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36-40集)
※金剛般若 研習報告 (第六十二集)
※金剛般若研習報告(第二十頁)
※重點都在這!梁振英任內最後一份《施政報告》出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