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革,皮具,皮匠基本教程5:皮具縫線與封邊
皮革,皮具,皮匠基本教程5:皮具縫線與封邊
標籤:
手工皮藝封邊油邊單線單走雙線單走 |
分類: 君子動手 |
我的《皮革,皮具,皮匠基本教程》將陸續整理出我鼓搗皮革的學習筆記和琢磨的一些經驗,歡迎交流指教。陸續已發出的以下題目已鏈接,點擊即可看到全文:
1、關於皮革
2、關於輔料配件
3、關於工具
4、皮具設計與裁切(已被轉載41次)
5、皮具縫線與封邊(已被轉載112次)
手工皮具製作工藝中的縫線是最顯示它的特點和魅力的,也是區別於工廠製作的顯著區別之處。所以縫線是最為關鍵的,它需要準確地打針孔、依序地穿線和均勻地拉線。國際頂級品牌的手工皮具製作,對皮匠的要求通常至少得經過五年的嚴格培訓之後才被允許獨立操作。他們縫的每一針都要經過嚴格的檢驗,包括每一趟線的針數、針距、鬆緊,和開頭、接線、尾端處對線頭的巧妙處理。
按照皮料的連接的方式不同,縫線可分為三大類:
皮具的平縫通常是對兩層或以上的皮革貼合進行的手縫,它是手縫中最基本、最常用的縫法。就其中的一根線(右圖的灰線)來看,與我們小時候看到的老太太們用麻線手工納鞋底的縫法是一樣的,就是把一根線用針挨著個針孔一反一正地逐一穿過,其線跡是一個個小線段的等距排列(下圖)。
為了更加牢固和美觀,皮具的手縫由納鞋底的單根線改用兩根線分別用針對著穿入同一針孔中,兩根線經同孔擦肩而過互不干擾,再依次逐一穿過其後的針孔,在任何一面,都看到的是兩根線交替著形成了連續的線跡。
從右上圖可以看出:納鞋底的縫法就是一根線(圖中灰線,或白線)縫的,稱為「單線單走」;而皮具的縫法,是灰線和白線這兩根線在同一針孔里對著穿入的,稱「雙線單走」。
而機縫(包括服裝、箱包縫製)和修鞋匠的縫製則是上下兩根線在針孔里勾住之後依舊按原來的上下形成各自的上下線跡(左圖),稱「雙線雙走」。
我在修鞋匠那兒看到的,他們用機器或手工都是這樣縫的。修鞋匠用這種縫法手縫,我想,主要是便於對鞋子裡面的穿線。它是把灰線的那個「圈」用勾錐通過針孔勾到對面,再把白線穿過灰線的圈之後收緊灰線將白線拉入針孔中,兩根線在針孔中相互勾住收緊。這種縫法的不足在於,一是若有一根線斷開了,另一根線就會鬆動。再是在針孔里的中間上下線相勾處過粗(是四根線的粗),使得針孔中心被膨脹(這在用較細一些的線不是太明顯,但用較粗一些的線,就會很明顯地使得針孔過大)。
皮具的「雙線單走」手縫比機縫的「雙線雙走」,有以下特點:
一是結實耐用,若是有一根線斷開了,不會像機縫那樣引起另一根線鬆動的。
再是針跡漂亮,針跡的開頭、尾端和中途接線都是把線頭隱藏在皮革裡面打結(最好是用膠粘合或用火燒熔);縫的過程中拉線是憑手感達到鬆緊均勻,線跡飽滿。
但手縫的不足處也有,就是由於線都得在經過的每一個針孔里穿過,這樣,特別是縫到線的後邊時,經過多次摩擦,棉麻類的線很容易起毛,淺色線會被沾污使顏色變深。
一,畫邊線。對皮具邊緣的縫製多在距皮邊2到3毫米出畫出邊線,用相當於木匠用的律子的那種叫邊線器的工具,沿著皮革邊緣划出一平行線(我是用彈簧分規代替邊線器的,只是,分規划出的線跡不如邊線器來得清楚),
二,打針孔。是在邊線上用菱斬打孔(直線上用多齒斬,弧線上用兩齒斬,直角上用單齒斬),若只有一個單齒斬或用針錐打孔,就得用間距輪(我是用直尺或分規代替的)再在邊線上畫出等距的針距,以使每針之間的孔等距且都與邊緣同距。針距一般以4毫米為宜,但我是按5毫米來間隔的,這樣是為了便於計算長度,每兩個針距(即每三個針孔)之間正好是1厘米,也就是說,線跡上的針距數除以2,就是厘米數。
三,認針。就是縫製之前,把一根線的兩頭分別穿入兩根針的針鼻里,為防止縫的時候線從針鼻里滑出,可把穿入針鼻後的線頭再用針連續刺入兩次(下圖左),然後把線頭穿入(下圖中)。
四,縫線。用一頭的針把線穿入第一個針孔,把線拉倒全長的一半後回縫一針(即在第一個針孔與其後的皮邊之間的針距上縫兩次),再穿入第二個針孔。然後把另一頭的針對著穿入,再穿入第三個針孔……,依次逐一穿入,兩根針每次穿入完同一個針孔之後接著就把線拉緊(上圖右)。記住,兩根針在同一針孔的穿入順序不要搞錯,使縫出的線跡像下圖我縫的這樣,每一個針距上的線都是同樣的偏向,否則就會紊亂。
五,接線。當線快用到盡頭時但還沒縫完,就得接線,一般可在皮具的里被面繫上即可,但這樣會留下一個硬結。我是把剩下的線頭留在兩層皮子的中間,抹上膠水後拉緊壓實,要繼續接上的線認好了針之後,在線尾繫上結抹上膠水,剪去結後邊的線尾,把針孔稍微扎大一些(不要太深,否則,線結會從針孔中拉脫,在對面跑出來),穿入針之後把結正好拉進到針孔的裡面,使得在表面上看不出來接線的痕迹。
六,隱藏線頭。縫完一趟線跡,即最後的一個針距與開頭的第一個針距一樣,得再回縫一針,然後,把線頭從兩層皮子之間拉出,抹上膠水後拉緊壓實後再剪下多餘的線頭。
七,如何計算所用線的長度。手工縫了幾次之後就會發現:縫之前所截取的線的長度最好是正好,因為長了不僅浪費線而且縫的時候線纏繞刮拉得很麻煩,短了的話接線又很麻煩。但截取的線的長度又很難估計得合適。為此,我剛開始嘗試著縫的時候曾這樣計算過:
截取的線的長度=(所要縫的線跡長度+線跡上皮具的厚度×針孔數+兩三個針的長度)×2,但由於縫進針孔的線與皮子的正反面都不是呈直角,所以這樣的理論計算出的長度就會比實際使用的長度略長一點。為此,在縫過幾趟線跡之後,就根據經驗再對計算的長度進行調整。當然,也可以採用下述據實計算的方法:
在縫之前,記住截取的線的長度(比如是100厘米,縫的時候是從線中間分開交替著往前縫的,就是50厘米長的兩根線),在縫的線跡到了一定長度(比如10厘米)之後,量一下餘下的兩根線的長度(比如是20厘米),兩者相減即50-20=30厘米,這樣就知道了:縫10厘米長的線跡,用了兩根30厘米長的線,那麼,若是縫30厘米的線跡,就得用10厘米所用的三倍,即90厘米長的兩根線。依此類推,再加上約五六個針的長度,就是縫線之前所應該截取的線的長度了。但注意,這是指對相同厚度、相同針距據實計算出的。若厚度增加了或針距減少了,線的長度就相應地要再長一些。
另外,有一種簡單一些的平縫方法,必要時也可以採用。只是這種方法縫好後,針孔被拉得大一些了,若拉的過緊,一是皮子縫線處會收縮,再是倆針孔之間的皮子會斷裂,三是背面的線跡過於凸出。我想,只有在不便於使用雙線時可以採用這方法。
(二)對縫
對縫是對皮料的拼接,多是為了節省皮料,即若一片皮料尺寸不夠且接上一片又不影響整體的美觀時,就可以考慮拼接了。
具體方法是,將要拼接的兩個皮料的切面塗上膠水,用雙手指擠壓使其粘合,打上針孔後左右依序縫合即可。基本縫法與平縫一樣,所不同的僅是線跡為折線。
右圖就是我在縫一個包時,用兩片小余料拼接的「凸」字形扣袢,拼接縫合後再往皮件上縫的時候,接縫處是壓在裡邊的,在成品皮具上就看不到接縫了。當然,皮具正面被能明兜擋住的部分或背面也可以這樣拼接的。
(三)立縫
立縫使用得較少,難度很大。通常是對植鞣革的90度立縫,縫出的線跡與平縫相同。文字敘述很麻煩且難以理解,下面用博友「玩皮坊皮雕手工版」的《90度縫合皮革的方法介紹》中的圖來說明。
下圖是對植鞣革的立縫:
下圖是對鉻鞣革等軟皮的立縫。是先縫合,然後把裡面那層是彎過來貼合以起支撐作用,難度比較大:
502膠水也是一種樹脂。可直接仔細地塗在皮邊上,但不要塗得過多。過幾分鐘乾燥後,用砂紙打磨皮邊後用美甲的泡沫塊絨面拋光,再用蜂蠟摩擦後用泡沫塊拋光,可以再重複一次。另外,雞蛋青、皮鞋油等也可以用作光邊材料。上圖是我用雞蛋清對手槍背帶(植鞣革)的皮邊進行的光邊。
推薦閱讀:
※手工皮具【便攜卡包】
※如何開始學習手工皮具製作?
※HAN:兩年間,這個上海男孩親手設計並製作了一百五十種手工皮具
※手工皮具【小黑的新衣】
※包包鞋子皮衣那麼貴,不好好護理怎麼傳給下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