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說虛擬現實不是遊戲的最終形態?
GADIO說懂遊戲的人和核心玩家都不會認同虛擬現實是遊戲的最終形態,為什麼?
我不知道是誰說的這個話、上下文是什麼,不過作為一個算是稍微懂點遊戲的曾經的核心玩家,我覺得這個說法還是挺有感觸的。
怎麼說呢,就是很多東西,懂的人看和不懂的人看,完全就是兩碼事。
打個比方,美國片里的中國人角色,往往是隨便拉個亞洲人來演,中文台詞內容也是粗製濫造的機器翻譯,那口音和語法在真正的中國人聽來傻逼透頂,但它就是能糊弄住老外。文藝作品中類似這種的例子太多了。電視電影里的黑客從來都是一頓敲鍵盤屏幕上狂飄綠字,然後出個進度條,就黑完了,普通人不明覺厲,程序員一臉尷尬;還有什麼搖滾明星拿吉他把位都是錯的,美女特工端槍把槍托懟在臉上……
遊戲這事也是一樣。
從雅達利2600到現在的PS4,技術上畫面上玩法上經過了無數進化,電子遊戲的表現越來越逼真,但是始終有它的局限性。哪怕內容豐富到GTA的程度,遊戲角色很多時候舉止依然很死板,這是必然的。遊戲本身的玩法、開發的成本、運行的成本,種種方面都決定了遊戲不可能無止境地真,只能經過取捨達到某個平衡,而這個平衡也正是遊戲本身藝術性的一部分。
老玩家了解這一套規則(或者說習慣了遊戲世界中不合理的部分),所以更多會從核心玩法實現優劣上評價遊戲的好壞,大部分細節都只是添磚加瓦。偽非則正相反,它們只會不斷地糾結在無關緊要的東西上,然後失望。
比如你想一下這個問題:想像一個你覺得特別特別好玩的遊戲,不用廢話就能拿2020年度最佳那種,在這個遊戲里,玩家控制的遊戲角色能做哪些事?
典型的核心玩家一般想到的就是奔跑、射擊、跳躍、飛行、駕駛、策略、道具、魔法、連續技、必殺技……這些成熟框架內的玩意的組合。
典型的偽非則是沒有邊界概念,反正就是無限自由的虛擬世界,什麼都要。要徹底的RPG,要變成這個角色本身,要拉屎撒尿、要吃喝、要上班、要看風景、要搞對象——而且光異性戀不行,必須提供男女通吃選項……反正想起一出是一出,但凡哪一丁點細節沒滿足到,就噴死你。
什麼破遊戲,街上連流浪狗都沒有,太假了。
什麼破遊戲,看見流浪狗都不能抓來自己養,太假了。
什麼破遊戲,養個狗連作揖都不會,太假了。
……
有時候知識和經驗過分豐富的人想像力會被自身經驗所局限,但反過來如果一個人知識和經驗匱乏到一定程度,想像力也會受到影響——結果一大批同類人群只能往同一個愚蠢的方向去做夢。
你去看上幾十一百個什麼都不懂的人描述的他理想中的遊戲,會發現他們大體上是同一路貨色——隔三差五就會蹦出個傢伙自信滿滿地說要做個無所不包的地球OL甚至宇宙OL,秒殺GTA和WOW一萬條街,項目創意已就位,就差投資和程序員了。
連自己有多少麵粉都沒概念,畫餅恨不得半徑畫個兩光年。
以前的歐美遊戲之所以垃圾,就是因為它們選擇了優先滿足小白們的內容需求——從戰略角度我也不能說他們是錯的,畢竟內容這玩意不像手感啊、平衡性啊之類的需要仰仗天才設計師,它的好處在於以數量而不是質量作為指標,砸錢堆勞力好歹能堆出個大概其。燒錢把內容燒足,看起來似乎很豐富,就能佔領輕度玩家市場;然後在這個基礎上遊戲性只要及格就是神作(例如GTA)。
但是業界這麼大,又有幾個項目能做成GTA呢?無人深空和幻這種玩意才是正常結果。你聊什麼一百年後二百年後的遊戲發展成什麼樣對我來說毫無意義,我更關心今年夏天能玩到的大作。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game.
總而言之,抵觸對電子遊戲內容和功能的過度遐想,某種意義上算是老玩家拚命想要和偽非劃清界限的掙扎。
很巧,這期電台我也聽了,我認為龍馬說的很有道理,但也不完全對。
就如同他舉的例子,街霸和鬼泣這類遊戲,玩家們想要玩的是什麼?是極致的操作,而不是自己進去翻跟頭。
但同時,我認為FPS、模擬人生、我的世界、GTA、刺客信條這類沙盒遊戲卻很適合虛擬現實這種表現手法。
我覺得不管遊戲的未來是不是最終要往虛擬現實方向發展,現在來預言還是為時尚早,電影里那種技術,未來100年我覺得都不大可能實現。
只不過電影對遊戲的理解太過於狹隘和片面,為什麼玩遊戲的人就一定是在逃避現實?為什麼虛擬現實遊戲就一定只能是一個大一統的綠洲網遊?合著未來做遊戲的就剩它一家公司了?
這部片拍的不賴,然而作為一個核心向的玩家,這電影給我的共鳴並不大,首先是電影里出現的很多角色(比如鐵人28號吧?是不是叫這個?)比我歲數都大,而一些比較熟絡的人物也就是個背景板而已。
其次是電影的劇情太弱智了,全球頂尖玩家面對的三個彩蛋,那難度還不如曠野之息的幾個祠堂……
以及整部片的立意:別玩遊戲了,那不真實,趕緊回歸現實吧。
別tm扯蛋了好么?遊戲和小說、電影、音樂沒什麼不同,按照電影的邏輯,我也能給你們說:別tm看電影了,電影都是假的,趕緊回去上班掙錢吧。
而且我是真不明白為什麼國內手游頁游MOBA為主流的遊戲圈子裡,怎麼就突然冒出來這麼多雲核心玩家,明明這片子里的主線劇情和主要的人物都tm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東西,雅達利和鐵人我真沒一點觸動,反而還有點想笑…………
這問題果然是從機核那裡來的~
即便是頭號玩家裡的那個VR設備,其實都還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的,簡單舉幾個例子
(1)男主平時玩遊戲的時候是在他那個破車子的跑步機上面玩的,那麼他是怎麼玩賽車遊戲的?用一堆弔帶吊著然後在空中扎馬步么?我感覺這種體驗應該相當糟糕的吧,玩過VR的人應該知道你觸感與你觀感的錯位很容易造成大腦的紊亂的。
也就是說他在遊戲里各種操作,其實在現實世界裡都是「對著空氣」的,雖然頭戴眼鏡能夠反饋給你真實的視覺效果,但是你的身體卻騙不了你。
電影里的那個衣服也無法模擬出所有的東西來的
其實一些人心裡遊戲的最終極的形態是一種全反饋的樣子,這也是為什麼賽車遊戲要專門做方向盤,一些射擊體感甚至專門做了手槍形狀的控制器一樣。
他們就是為了帶給人們實際的觸感,讓你覺得除了視覺上是真實可信的之外,你也確實在實際操作著相應的東西。
但是買很多外設畢竟不現實,而且這些外設都只能針對某一類遊戲起作用。
所以我個人感覺還是黑客帝國里的方案最靠譜。
全面接管你的神經,任何東西全都可以虛擬出來,觸覺味覺嗅覺也不在話下。
如果你打算造出一個真實可信的遊戲世界的話,做到這些也是最起碼的要求吧。
但是黑客帝國這樣的東西到底應不應該被定義為VR?
VR全稱是虛擬現實,現在似乎被人就拿來指代VR眼鏡了,但實際上這個詞包含的意義遠比眼鏡大。
如果從這個角度說,我覺得廣義上的VR確實是遊戲的最終形態,甚至人類在沒有物質追求(吃喝拉撒)的情況下都可以永遠活在裡面。
(2)機核討論的問題主要是VR遊戲基本都是主視角的玩法
你在裡面扮演的就是你自己
但我們實際玩的遊戲,有很多我們都是旁觀者,我們操作一個角色,然後隔著屏幕看。
我們玩格鬥遊戲,我們不需要會武術,不需要會飛檐走壁,但我們操作的角色卻可以做到。
歐美玩家多喜歡玩主視角的遊戲,美式RPG多是讓玩家操作自己,世界裡發生的一切就是你自己所造成的。
但是東方玩家卻更喜歡以旁觀者的身份,看著一個設定好的角色去冒險,然後在旁邊欣賞這場冒險。
所以VR如果要實現後者,那麼基本等同於在VR的世界裡額外做了一個遊戲機的模擬器出來,這樣一來,和你在現實世界裡打遊戲又有什麼區別?
就像是頭號玩家裡面那些ioi的小兵在玩雅達利遊戲一樣,就相當於大家在一個遊戲大廳里打開了另外一個遊戲,這一點不需要VR一樣可以做。
所以簡單來說,黑客帝國那樣的VR應該是人類追求的一個頂點,我個人很難想像出有比那樣子還要厲害的東西來,但是但從遊戲說,有的人想要玩的遊戲,不需要任何VR的要素
遊戲有最終形態嗎?遊戲的最終形態其實是技術的最終形態。
這又引出一系列更加深刻的問題:技術有最終形態嗎?人類能達到技術的最終形態嗎?假如人類未來進一步進化或用技術推動自身的進化(如未來人們用生化技術增強大腦思維能力,內置晶元或金屬骨骼增加記憶力和體力,推動人們進一步研究科技),能達到技術的最終形態嗎?
遊戲的最終形態?!現有的,帶個眼罩的虛擬現實技術還遠遠沒資格說它是遊戲的最終形態吧。
僅從虛擬現實技術的發展來看,現在這種戴眼罩的虛擬現實技術還遠遠不成熟,它體積大還要拖線,供電,磕碰,絆線,體感,力回饋等都有許多嚴重的問題。
在新技術推廣的初期,產量小,不被社會接受,研發成本高,缺乏資金來源。阻礙新技術在各行各業推廣的最大問題是成本。
讓你花20萬買台高清眼罩遊戲機,技術還不成熟,玩起來還不爽。你會考慮少買輛汽車,或少買幾台伺服器圖形工作站,買台這東西來玩嗎?
暫且不提未來可能出現的黑客帝國式的全沉浸式模擬,以及無數哲學家都探討過的,我們生活的這個世界是不是真實的這個問題。僅僅是虛擬現實技術和相關設備,都遠遠沒有到達它們的成熟形態。
從現在起到未來幾年的近期未來,這些虛擬現實眼罩遊戲機設備,要想在平民百姓中大量推廣,性能足夠強,成本足夠低,以及有大量優秀軟體支持它的生態圈,這些是最起碼的。
20世紀末出現的雅達利2600,FC,MD等早期遊戲主機曾經非常流行,它們配置低下的硬體,只能玩像素圖的二維遊戲。當時必定也有人認為二維遊戲是遊戲的最終形態,然而後來技術進一步發展,計算機配置提升後,跑的動三維遊戲。三維遊戲又成了一些人幻想中的遊戲最終形態。
對現代電子遊戲歷史哪怕有一丁點了解的人都會知道,最早的電子遊戲出在示波器等設備上。
今天換作你對著示波器玩遊戲,你玩得下去嗎?
而在示波器遊戲時代,這可是美國的一些大學教授和學生們業餘玩的高端貨。他們中的一些人當年或許會想,示波器遊戲大概就是遊戲的最終形態,未來的遊戲無非是在更好的示波器上面玩的遊戲吧?
然而當年這樣想的人很快就被不久後新出來的遊戲設備打臉了,比如70年代的雅達利遊戲。
從現在起直到儘可能遠的遠期未來,在人類滅亡前或進化成其他什麼不需要玩遊戲的生物之前,只要技術還在不斷進步,遊戲就不會到達它的最終形態。除非你認為技術會有最終的無法突破的天花板和瓶頸,技術的最終形態將是遊戲的最終形態。
技術有最終形態嗎?人類可以達到技術的最終形態嗎?這遠遠超出人類知識和經驗的範疇。無論是古今中外任何人,哪怕再到未來很久以後,都沒有人能夠回答這個哲學上的終極問題。
古人沒發明蒸汽機內燃機等科技產品的時候,許多人認為馬車就是交通工具的最終形態,唐明皇會覺得打馬球是遊戲娛樂的最終形態。
奴隸社會斯巴達人的時代,奴隸主會認為角鬥士和獅子老虎搏鬥,以及互相廝殺,是遊戲的最終形態。在他們的意識中,認同角鬥士廝殺是遊戲最終形態等同於認為他們所在的奴隸社會是社會發展的最終形態。
多年前,一本講遊戲設計和策劃的專著,是由設計了雅達利上面許多經典遊戲(包括射擊昆蟲等當年熱賣的商業遊戲)的一名設計師寫的,他在多年前就預言計算機遊戲永遠緊跟最新的電腦配置,以及最新的科技。他認為遊戲受制於技術發展,但卻永遠建立在現時代最新技術(特別是計算機軟硬體技術)的基礎上的觀點,儘管過了許多年,至今始終被遊戲行業的發展所證實。
實踐出真知。既然他對遊戲的這個論述經得起遊戲業界的反覆實踐的檢驗,就說明他的話有某些正確的東西。
認為現有的遊戲形態也就此固步自封,不再前進的人,等同於認為現有的技術也就此固步自封,和不再前進。其實是思維僵化的,對技術不斷進步的事實完全無視和漠不關心的。
而武斷地認為某項技術是遊戲的最終形態,或現有遊戲形態已經足夠成熟未來只能在此基礎上做小修小補的人,其實是目光短淺的,對技術發展對人類社會進步的推動缺乏清醒認識的。
無論是遊戲廠商還是遊戲玩家,大多數人做好或玩好現有的遊戲,別對未來有過多的猜想,那已經是很幸福的了。
未來無法預測,未來有很多機會,未來更有許多危險。如果用未來可以預測,當年的雅達利就不會在ET這個遊戲遭遇慘敗了。
當年生產功能手機的諾基亞和摩托羅拉,要是知道有未來智能機流行的那天,也不會因此遭受慘重損失吧。
可惜沒有這種種如果,因為未來無法預測。
有句俗話說人類一思考,上帝就會發笑。
其實人類一預測未來,連未來的人類都會發笑。
但即使未來無法預測,我們仍然可以有充足信心,可以相信未來的技術還會發展,因此未來的遊戲還會發展。
XX是遊戲的最終形態?!說這話的人,好像他們自己穿越過未來時代,看到過遊戲的最終形態了。自欺欺人,瞎說啥大屁話。
以我這略顯貧乏的想像力,實在想不到還有什麼遊戲形態能超越虛擬現實了。
我倒確實不是核心玩家,看來也不懂遊戲。
回到正題,我覺得說這句話的人,其本意可能是想表達用虛擬現實的方式來體驗貌似真實的環境只是遊戲的一種方式而已,但遠不是全部。我覺得他以及本問題下的很多回答可能將遊戲平台和遊戲類型混為一談了。
虛擬現實其實只是一種新的遊戲平台,你完全可以進入虛擬世界,然後在虛擬世界中拿著一個虛擬的掌機玩俄羅斯方塊,這其實還是虛擬現實。關鍵點在於,在虛擬現實中,你仍然可以體驗傳統遊戲。
有同學可能就問了,那我現實中玩個真掌機不就行了,何必還要進入虛擬世界?我覺得是因為:
1、你不需要真的去買個掌機。
2、你也不用考慮操作習慣的改變。
3、你可以在任何你喜歡的環境和姿勢中玩你的遊戲。
推薦閱讀:
※冒號穿過印刷史——《Type:Rider》
※拿獎
※TTWO:很黃很暴力很賺錢的電子遊戲
※「遊戲促使現實社會裡暴力蔓延」?這個說法不新鮮,也一如既往值得商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