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讓一個 5 歲小孩聽懂決定論和自由意志的關係?

如果決定論為真,那麼就沒有自由意志嗎?請讓 5 歲小孩能聽懂哦(Explain like I』m five 不一定是字面意義上的 5 歲啦&>w&<

靈感來源:如何讓一個 5 歲小孩聽懂什麼是選擇公理?


我首先同意 @劉秩 的說法,讓5歲小孩聽懂決定論和自由意志是不可能的,不但小孩不可能,醉鬼、腦癱和理性蒸發者也不可能,但他們都具有「聽懂」的潛能,即他們的理性有可能在得到充分發展之後在一定的條件下獲得「理解」的現實性。那麼既然這樣,給小朋友講一些基本的哲學思考方式還是可以的嘛,畢竟辯證法多學習沒壞處!

接著 @王昱洲 同學冰激凌的例子,下面我就設想一下可能的對話模式:

——————————充滿童趣的分割線————————————

案例1:

(面對一個剛剛吃完冰激凌的小孩)

我:剛剛你是自己想吃哪個就選的哪個嗎?

小孩:是。

我:那要再選一次,你還會選香草味嗎?

小孩:不!我會兩個都要!

(恭喜你解鎖尤里卡:自由意志)

案例2:

我:你不能兩個都要,你平時吃一個冰激凌就夠了,吃兩個會拉肚子

小孩:你胡說,隔壁的小明天天吃兩個,也沒有拉肚子!

我:小明是小明,你是你,你們倆消化能力是不一樣的!

小孩:你胡說,我是人,小明也是人,憑什麼不一樣!

(恭喜你解鎖尤里卡:實體性形式)

案例3:

我:你吃了兩個,肚子疼了吧。

小孩:是的。

我:那你覺得是不是冰激凌造成的?

小孩:不是,我昨天也吃了兩個,根本沒事!

(恭喜你解鎖尤里卡:因果關係的懷疑論)

案例4:

我:今天你可以在兩個冰激凌中選一個。

小孩:我發現了,你給我的冰激凌都是香草的。

我:那你選哪個?

小孩:你說的好像讓我選,其實我根本沒的選!選來選去都是一樣的!

(恭喜你解鎖尤里卡:決定論)

案例5:

我:之所以都是香草味,是因為你最喜歡香草,你覺得我好不好?

小孩:是,現在這個就挺好吃的。

(恭喜你解鎖尤里卡:最好世界假說)

案例6:

我:我之所以都買了香草味,今天超市只賣香草。

小孩:要是今天他們進貨了草莓味就好了。

(恭喜你解鎖尤里卡:可能世界理論)

案例7:

我:你每天都吃冰激凌,會不會成為冰激凌人啊?

小孩:胡說,冰激凌人和我不一樣。我是肉的,冰激凌是冰的。

(恭喜你解鎖尤里卡:質料個體化)

案例8:

我:你今天怎麼不吃冰激凌了。

小孩:我媽說今天再吃就打我,不吃就帶我出去玩。

(恭喜你解鎖尤里卡:規訓與懲罰)

案例9:

我:你還吃兩個冰激凌嗎?

小孩:不吃,不但我不吃,我們家裡人都不許吃,老師和小朋友都說:吃兩個冰激凌的是壞孩子!

(恭喜你解鎖尤里卡:生活形式)

案例10:

我:現在你媽媽不知道,我給你買冰激凌好不好?

小孩:我不知道我媽媽會不會知道,但我媽知道了我一定會被打!所以,我不吃!

(恭喜你解鎖尤里卡:社會契約)


這算是某種哲學板塊復興計劃的一部分?

謝邀 @Ding

先談一下一般情況下的決定論和自由意志的關係。

基本上,有兩個對立觀點,相容論(compatibilism)與不相容論(incompatibilism)。顧名思義,相容論認為哪怕決定論是真的,也存在著自由意志。不相容論則否認在決定論為真的情況下,自由意志的存在。一種相容論的辯護見 劉秩:在物理學層面解釋決定論、否定人的自由意志,有沒有邏輯上的突破口?


回到這個問題本身。只從我個人角度出發(就是主觀性極強)

要讓一個五歲的孩子或任何一個像五歲孩子那樣的正常理性人深刻理解自由意志和決定論,我認為,是不可能的

理由如下:自由意志和決定論分別是兩種大的意識形態的產物。自由意志起源於對一般倫理學和日常道德實踐的某種辯護,如果沒有自由意志,那麼人們現在廣泛使用的,傳統的,根深蒂固的道德辯護就變得岌岌可危起來。同樣,決定論則起源於憑藉著日益豐富的科學內容,對已存在的道德辯護進行反思的一類思想。所以,這是一個體現著兩套「衝突」的意識形態間的那個衝突的哲學問題,因此,與其說相容論的目的是為了解決問題,不如說是去掩蓋問題。這就是為什麼,相容論者們主要是構造體系理論,而不相容論者主要是進攻相容論,而非構造體系;同時,這也是為什麼,不相容論的理論總是會伴隨著一種不同於日常道德辯護框架下的moral responsibility的說法。

在此基礎上,任何基礎的關於此問題的解釋,就會淪為:他會自動消解掉這個問題。

什麼叫消解掉這個問題?

當他理解之後,他會問:「為什麼我們非得在決定論下找自由意志呢?為什麼我們不直接認為決定論是假的呢?或不直接認為自由意志是假的呢?」

這個問題其實問到了點上了。因為讓決定論為假,自由意志的辯護相比較而言就幾乎trivial了起來。但這是不行的,因為意識形態決定我們不能讓決定論假;同時,意識形態也讓我們不能讓自由意志為假,所以只能找個理由搞妥協。

於是,我認為向一個五歲孩子或任何純真得像五歲孩子的人解釋什麼是意識形態,在某種程度上都會造成一種悖論:任何知道意識形態這個詞的意義的人,都不可能是五歲的孩子了。

似乎有些答非所問,那麼接下來就說一下膚淺的理解。

那麼,讓一個五歲孩子膚淺地聽懂自由意志和決定論的關係,我們要怎麼說呢?

首先要解釋自然法則-然後引出哲學論題:一切自然界的現在和未來之事,根據自然法則和過去的事情,都被決定了。

其次,要聲稱人,比如就是這個孩子,他的一切思想和行為,都包含在一切現在和未來之事之中。我們還得假設這個五歲小孩不是一個堅定的二元論者,也不能是大唯心論者。

以防萬一,我們還得假設這個五歲小孩不知道跨可能世界關係。然後,我們就等得出決定論了。

然後,我們得告訴他自由意志。

自由意志的概念遍布眾多學科,我們只關注形而上學,所以就是,一個S有自由意志,當他的行為只由自己決定。照舊,讓我們假定這位五歲小孩沒有任何特別出離常識的personal identity或personhood的理解。

然後,五歲小孩就會問:自己算不算一切自然界的事情?如果說是,那麼基本沒得玩了;如果說不是,那麼也沒得玩了。所以在這裡的標答是:不知道!

這時候,我猜任何一個正常的五歲小孩都會對我說:「你少跟我扯淡,讓我來教育教育你吧,如果是,那麼決定論是真的,自由意志在這個意義下雖然是真的,但毫無意義。如果不是,那麼決定論是假的,那麼自由意志是真的,那就是個簡單的推論了。我真是搞不懂你們大人怎麼會對這麼無聊的問題有興趣的!」

所以,我們得變著花樣的描述自由意志,但這樣就超出了五歲小孩的理解範圍了。


「假如我給你買一個冰淇淋,你選香草味的還是草莓味的呢?」

「我選香草味的」

「好,現在你選完了。你想一想,在你選的時候,你有沒有可能選草莓味的呢?

決定論的支持者會說:不可能,因為在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導致你選擇香草味的原因都是確定的。而同樣的原因只會導致同樣的的結果,所以你一定是會選香草味的。

自由意志的支持者會說:可能,即便其它條件不變,你也可以做出不同的選擇。」

「哦,是這樣啊。所以你什麼時候給我買冰淇淋呀?(?ω?)」

「( ̄▽ ̄")」


謝邀 @Ding 堅持對外宣稱三歲的小盆友本盆也試著......賣賣萌(emmm

寶寶你看——我們在一個光滑的平平的桌子上,用一個小彈珠來撞另一個小彈珠,第二個小彈珠會怎麼滾動呢?如果我們每一次都用同樣的小彈珠,撞同一個的地方,撞的力氣大小都一樣,是不是第二個小彈珠都會朝著同樣的方向同樣快地滾動呢?寶寶你看,這樣我們就可以說,第二個小彈珠怎麼滾動,完全被決定的。

寶寶你再看——我們把一盆小花放在陽台上,每天按時給它澆水,這樣小花就會每天長高一點點。如果趕上陰天下雨,或者我們忘了澆水,小花就長不高了,還可能蔫頭耷拉腦。寶寶你看,小花究竟每天長高多少,似乎並不是小花自己決定的吧。我們可以說,小花的生長,也是被決定的。

寶寶你再看——隔壁家養的小狗狗,每天到了點兒就會叫喚餓了,隔壁小姐姐每天就倒出一碗狗糧給它吃,小狗狗就開始流口水。要是倒的狗糧口味好呢,小狗狗就多吃些;要是口味不好呢,小狗狗就會少吃些;有時候小姐姐逗狗狗玩,沒有真的給小狗狗倒出來吃的,小狗狗也會流口水。我們可以說,小狗狗吃得多、吃得少、是不是流口水,也不是小狗狗自己決定的,而是被決定的咯。

那麼寶寶——剛剛小哥哥問你,你要吃一小碗草莓呢還是要吃一個香蕉呢,你選了吃一小碗草莓。是不是因為寶寶知道草莓更甜、寶寶喜歡吃甜的東西,所以寶寶選擇吃草莓呢?如果小哥哥讓寶寶再選一次,如果寶寶還是知道草莓更甜、還是喜歡吃甜的東西,寶寶是不是還會再選草莓呢?如果是這樣,寶寶你看,你選擇吃哪種水果,跟小彈珠怎麼滾動、小花每天長高多少、小狗狗多吃些還是少吃些,是不是同樣都是被決定了的呢?

寶寶點頭了,這樣看來,寶寶是一個「決定論者」呢!

可是,寶寶你再看——剛剛寶寶從幼兒園回家的路上,鄰居小妹妹問你要不要一起去小花園玩,寶寶考慮了一下,就去找小妹妹玩了,不要跟小哥哥回家看動畫片了,對吧。寶寶為什麼這樣考慮呢?寶寶是不是比較了一下,跟小妹妹玩有多開心,回家看動畫片有多開心,覺得跟小妹妹玩比回家看動畫片更有意思,所以這樣選了,對吧。可是這樣來講,寶寶是不是本來也可以選擇回家看動畫片呢?好像是的哎,小哥哥小妹妹也都沒有不讓寶寶選擇回家啊,寶寶看起來也有回家看動畫片的選擇啊!這樣,我們可以說,寶寶是自由地選擇了和小妹妹玩。

寶寶你再看——前幾天幼兒園老師說,寶寶節約糧食,值得表揚。寶寶這麼乖,知道節約糧食,但是寶寶是不是本來也有可能沒有節約糧食呢?其實寶寶也有可能沒有吃完小碗里的飯哇。寶寶啊,我們考慮,假如我們說,寶寶其實根本沒有別的選擇,寶寶不是自由地選擇了吃完了小碗里的飯粒,老師還會不會表揚寶寶呢?再前幾天,鄰居小弟弟被老師批評,午休時候大聲說話打擾其他小朋友睡覺,如果小弟弟也是沒有別的選擇,其實不是自由地選擇了大聲說話,老師是不是也不應該批評他了呢?

寶寶你看,好像我們寶寶都是有一種自由來選擇要做什麼、不要做什麼的,並且好像這種自由對於我們能不能表揚和批評寶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寶寶點頭了,這樣看來,寶寶是「自由意志論者」呢!當然,我們說實際上表揚和批評並不一定需要認為寶寶是自由的,也有可能不需要,但是大多數人都會說,這兩者還是關係很密切的。

但是寶寶,你有沒有覺得這個問題很奇怪呢?剛剛我們說,寶寶是「決定論者」,現在又說寶寶是「自由意志論者」。剛剛我們說,寶寶選擇吃什麼,跟小彈珠怎麼滾動、小花每天長高多少、小狗狗多吃些還是少吃些,都一樣是被決定了的。現在我們又說,寶寶其實可以選擇另一種情況,寶寶是自由地做出決定的,並且這種自由對於我們表揚或者批評寶寶非常重要。到底是剛剛我們對了,還是現在我們對了,還是我們其實可能都對了呢?

寶寶你看,你覺得寶寶剛剛選擇吃草莓,是不是可能同時既是被決定的,又是自由的呢?不管寶寶覺得我們是不是被決定的、是不是自由的,認為寶寶有可能同時既是被決定的,又是自由的,我們就說寶寶是「相容論者」。假如寶寶不同意,那麼寶寶就是「不相容論者」。寶寶如果是個「不相容論者」,小哥哥就得接著問了,寶寶必須要麼認為選擇吃草莓是被決定的,因而寶寶其實沒有自由;要麼認為寶寶自由地選擇了吃草莓,那麼寶寶就必須認為,在寶寶的頭腦中,有什麼東西跟小彈珠、小花、小狗狗根本上不一樣,如果是這樣,寶寶啊,這又是因為什麼呢?

如果寶寶是「相容論者」,就要給出一種辦法,解釋為什麼可以這樣說呢?比如說有的老爺爺就會講,好像對於寶寶想要吃草莓來說,我們還可以繼續問寶寶,寶寶啊,你是不是想要這種想要吃草莓呢?比如說,假如小哥哥特別壞,要寶寶必須吃掉草莓,否則就要打寶寶的屁屁,那麼寶寶依然是想要吃草莓的,但是寶寶並不想要被小哥哥這樣要求,此時寶寶就是不自由的。剛剛,寶寶在草莓和香蕉之間選,不僅想要吃草莓,而且這種選擇也沒什麼為難的地方,寶寶就是想要「想要吃草莓」,所以是自由的。這個老爺爺說的有道理嗎?寶寶究竟覺得那種說法更有道理呢?這就要留給寶寶自己去考慮啦!

好啦,別管這幫奇奇怪怪的老爺爺們了,我們接著吃水果吧。


謝邀。

不真是五歲孩子的話,其實還是挺容易的。

失之毫釐謬以千里,毫釐不失會怎麼樣?


推薦閱讀:

利用及如何打發時間的區別
缸中之腦與懷疑主義(1)
二、乾卦及其變卦(下)《易經之變易》——柏峻峭
對話雷思溫 | 哲學老師眼裡的日常生活和問題
東西方哲學的起點和背離

TAG:哲學 | 道德 | 自由意志 | 決定論 | ELI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