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職場幸福感,不要做三等公民

提升職場幸福感,不要做三等公民

來自專欄管理諮詢(幸福推手)

我不要做三等公民:等下班、等工資、等退休。

——網路流行語

1.

人的一生,除去求學與退休的時間,大部分的時光還是在工作中度過的,提升職場幸福感對提升人生的幸福感尤為重要。

請用一句話寫下你對現在工作狀態的描述:

A:我每天不得不去上班,我要養家糊口。

B:我每天盡心盡責的干好每天的工作,這是我收穫的來源,這是我晉陞的希望。

C:我對每天上班都充滿了期待,我迫不及待地投入到工作中,我在工作中找到了人生的意義。

ABC三種描述,哪種描述更像你當下的狀態?

三種描述體現的是工作的三種層次:工作(job)、職業(career)及事業(calling)。

工作不是簡單的勞動與金錢的交換,更應該是個人價值的社會體現。

社會正快速地從金錢經濟轉型到滿意經濟,企業強調客戶滿意,強調個體激活與組織賦能。

當經濟不景氣、失業率高時,個人的滿意度沒有那麼重要,那時如何保住飯碗佔上風。

當經濟繁榮、工作機會很多時,個人滿意度就很重要,很多企業為招不到、留不住優秀的人才而苦惱。

互聯網時代為個體創造了更多的可能性,社會更多元,個人發展空間越大,個人實現自我價值的途徑也越多,這時個體越在乎個人價值的實現。

2.

個人滿意度不高,工作不幸福的三大原因:

1、你是個悲觀的人,會把壞事情歸因到永久的和普遍的因素上。本身悲觀的人,常常將生活中的悲觀情緒帶入工作中,使工作也常常處於不幸福的狀態。

2、你的工作有責無權,工作上的選擇權很少,而壓力卻非常大。筆者服務過一家企業,該企業外聘一高管,而該高管下面的人全是老闆的皇親國戚,很多時候,下面的人越過高管,直達老闆那。老闆給了職位,給了責任,不給相應的資源和權利,這樣的高管很難做出業績,也很難獲得工作的幸福感。還有一些崗位本身責任大,但是相關選擇權少,創新少,比如護士、文秘等崗位。

3、找不到工作的意義。工作沒有成就感,個人不能從工作中找到滿足感。企業沒有願景,沒有使命,唯利是圖。工作背離了本身內在的好目標,而只顧賺錢獲利,甚至不惜做一些國家明令禁止的事情。

3、

如何提升職場幸福感:

一、 從員工的角度

1、如果你的工作需要悲觀的人格特質,那麼你可以練習在個人生活上多運用樂觀,而在職場上保持悲觀的態度。

悲觀特質佔有優勢的工作,比如法務、風控等工作,需要的嚴謹務實,風險防範。如果你恰巧從事這些方面的工作,可以盡量把工作和生活分開,在生活上多運用樂觀向上的態度,增加生活的情趣。

2、盡量從事能發揮你突出優勢的工作,做自己擅長的事,在工作中體驗到心流。

歷史學家約翰*富蘭克林:「你可以說我這一生每一分鐘都在工作,你也可以說我這一生一天都沒有工作。」心理學家米哈依研究,他挑選了107位來自不同社會階層的人作為研究對象,其中包括管理者、工程師以及生產線上的工人。研究結果顯示:平均來說,人們處於心流狀態的時間中只有不到20%出現在消遣時,也就是說,置身於工作中更有可能獲得心流狀態。

3、在工作中尋找挑戰自我的任務。在工作中精益求精,高標準要求自己。

適當的挑戰自我,能夠提高你的鬥志,包括嘗試改進現有的工作,嘗試一些你未曾涉及過的領域工作,多參加公司內部的項目組,尋找有挑戰性的工作目標等等。這些能夠讓你的工作更具多樣性,讓你的工作更有趣,你也因此可能得到老闆或上級的青睞,從而獲得更多的職業機會。

二、從老闆的角度

1、儘可能設計出能使員工有更多選擇權的情境。海底撈的員工有很多標準的服務動作,但是他同時鼓勵員工自主創新服務,為客戶提供令人感動的服務。

2、在工作中發現員工的優勢所在,做到人盡其能。老闆和管理者一項最重要的職責便是識人用人,用人所長。甲之蜜糖, 乙之砒霜。同樣的人,放在不同的崗位,可能大放異彩。

3、簡單關係,結果導向。研究發現融洽的人際關係能夠顯著提升職場幸福感。公司建立一個結果導向,簡單人際關係的公司氛圍,員工不用為紛繁複雜的人際關係而勞心,不用彼此勾心鬥角,層層防範,而只需要關注工作本身。

4.

作為老闆和員工都需要尋找工作的意義。

企業創立的使命是什麼?我們工作是為了什麼?思考這些問題能賦予我們每天的成就更多的意義。

在工作中修鍊,把工作變成修鍊的道場,把工作當成自己的事業,從而提升職場幸福感,找到人生的意義。


推薦閱讀:

心理專家解讀:八句話讀懂男女那些事兒|溝通|標準
說說克服失眠焦慮中的反覆性吧
只需兩分鐘 用肢體語言重塑你的人生
總覺得自己心胸狹窄,怎麼做?

TAG:職業規劃 | 心理 | 幸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