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讀後感

通常情況下,看到這類標題的書籍我是堅決抵制的,特別是見到網上對這本書的介紹,「一名25歲董事長寫給大學生的18條忠告!記住一條少做一件錯事!」、「知名作家xxx,XX日報傾情推薦!」、「是當代大學生必讀書籍之一!」,這些用作家甚至是薦書者的名氣作為噱頭吸引讀者買單的宣傳方式,也是現代暢銷書每況愈下的原因,就如同一部爛劇只能選用知名明星去撐起,賣不出去的商品需要折價促銷,還得用擴音喇叭讓人聽到——越發顯得價值低廉。

如果這是一本好書,就應該將書的本質攤開放在表面讓人們覺得它有內容,有實際性意義,而不是利用外在因素(與書無關)作為賣點欺騙讀者。

可能我也是個拗不過那些噱頭的人,所以在圖書館翻閱了它。但讀完之後,我覺得,我應該為之前對它心存鄙夷的看法道個歉,同時還要為那些標題黨澄清一下這本書的價值。

本書講述的內容從標題上就顯而易見,大學生考上了夢寐以求的大學卻不知道怎麼去讀大學。於是作者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大學生解答疑惑,這名25歲的董事長寫了18條忠告給大學生,而本書的也正是用這18條忠告作為目錄一一展開敘述。

「讀大學,究竟讀什麼?」

「人生規劃:三岔路口的抉擇」

「專業無冷熱,學校無高低」

「不可一業不專,不可只專一業」

「不逃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

「勤工儉學的辯證法」

「做事不如做人,人脈決定成敗」

「互聯網:倚天劍和達摩克里斯之劍」

「戀愛,花開堪折方須折」

「性:上帝死了,眾神在墮落」

「考研:痛苦的安樂死」

「留學:「海龜」 「海帶」 」

「非統招:養尊照樣處優」

「畢業:十面埋伏的陷阱」

「求職:做人不要太厚道」

「騎一頭能找千里馬的驢」

「寫字樓政治:白領必修課」

「創業:29歲以前做富翁」


當你讀完這18個標題的時候,我相信你的想法跟我一樣:「這個作者怎麼如此極端?這不是帶壞大學生嗎?」,疑惑,不解,甚至氣憤。

不急,看看作者怎麼自圓其說。

讀完之後,那些誤解都已散開。我想講幾個比較有感觸的部分。

踏上大學,就是一個新的起點,大學的四年不僅要經歷青春的那些美那些痛還要為未來做打算,作者在第一二章的就提到,大學生最重要的就是擁有獨立思考和規劃人生的能力。否則,一開始就迷失了方向。

有很多人都覺得「專業無冷熱,學校無高低」這句話是高考失利後人們的自我安慰,恨自己不爭氣可當時無力改變,立下決心告訴自己是金子在哪裡都會發光。但現實是,後來有些人會逆襲而上,有些人會接受現狀。

當今的大學,階級分化漸而明顯 , 一本,二本,三本,大專,中專,專科想著還有上面本科,本科裡面三本望著前面的二本,二本想著一本的牛人,低端的一本看著高端的一本資源羨慕。所謂人比人,害死人,成天想著與人比較高低,怕努力了當不上鳳凰,又怕白費勁仍是個野雞。

後來你們會發現,大學雖然作為起跑點,只有一開始比高低,進來之後比的都是努力。

當然,如果你非要把一個人的家庭環境(富二代星二代官二代)扯進來說是起點,我也沒有辦法阻止你想活在別人腳底下的衝動。

天道酬勤,這句話總沒錯,如果因為起點低就開始放棄了,那麼你連到達終點的機會都沒有。

記住,莫問英雄出處,你就是一名好漢。


「不逃課的學生不是好學生」

剛開始見到這個標題的時候,心裡疑問:這不是助長了大學生的逃課率嗎?這不是讓那些原本充滿著罪惡感的逃課同學還得到安慰說我這是對的嗎?特別是當那些逃課同學的成績還比那些乖乖出勤上課的人還高分時,讓同學們如何作想。

早知道我也逃課了。我就是這麼想的,

但讀完本章之後,才明白作者所講的逃課是什麼意思。作者根據自身經歷分析當時逃課背後的原因。逃課,重點是「課」,而不是「逃」,為什麼會有人逃課?這門課為什麼能逃?為什麼這門課不值得聽?如果你人坐在教室,心在外面或者玩手機打遊戲,那跟逃課又有何區別?作者提到了三個原因:

1、老師水平良莠不齊,很多老師唯一的本事就是誤人子弟

2、教學方式陳舊落後,填鴨式教學唯一的作用就是扼殺精英

3、課程設置不合理,很多課程唯一的作用就是浪費青春

書中舉了很多例子,但我覺得不用在書中感受了。大學裡經歷過的不平等已經從腦海里翻騰湧來。我看了一下這本書的出版時間是05年,為什麼作者當年感受到的大學教育缺陷,十年後的我們仍和作者一樣感同身受呢?這個問題,實在是令人深思。

作者不僅講述了自己在大學的逃課經歷,還列了他的「五大逃課法寶」,真是一波段極端又可愛的操作。為什麼說極端呢?因為把這些有違紀律的事情攤在表面上說會引人批評。我們的內心想法也是如此,只是作者說出來了而已。就如老人扶不扶的問題,你可能心裡會回答不扶,但口頭上一定要說扶!這不是違心的問題,是這個世界上偽善者太多。而感到可愛是因為作者還專門寫了「逃課法寶」教我們怎麼逃課,這真的是這個書名里不應該有的東西。

我搜書評的時候看到有人評論說這本書的觀點就是誤人子弟,稱當年就因為聽了作者的話逃課沒有好好學習。我覺得這是一個對斷章取義的說法,沒有認真去看,就沒有發言權。

刑法中有一個罪名叫「傳授犯罪方法罪」,最高可判死刑。如果逃課構成犯罪,那我就算有N條命也活不成了。如果我的逃課法寶被你如法炮製,並且你逃課的目的是去圖書館或者自習室更積極更自主的學習,那我就算被判了死刑也值;但如果你逃課是為了呆在宿舍睡懶覺或者去網吧玩遊戲或者聊天,那我就真是死有餘辜並且永世不得超生了。

——作者書中原話

作者也曾提及自己的大學四年基本上是在圖書館和教學樓度過的,幾乎每天是10小時以上的自習,學習才是學生的本職工作。

路怎麼走,學不學習,怎麼學習,都是個人的原則問題。如果你對學習的態度原本就是有悖常規的,心裡燃起的不想學習的小火苗,別人說什麼都是在煽風。

因為這本書出版時間太早,和我們現在所處的經濟社會生活環境不同,所以有些觀點和現在的還是有很大的出路的。就比如說:「考研:痛苦的安樂死「留學:「海龜」 變 「海帶」 」,在當時容不下研究生和海歸的市場里,這些高端人才顯得無處安放。但放眼現在已經不足為奇了,而且出路廣闊。

讀這本書的時候,你可以想像你正在與一名成功人士面對面的交談,談吐之間他會顯得有些許自大,但你想一下你要是25歲做了董事長,會沒有這點心高氣傲嗎?如果覺得本書觀點極端,不妨將這本書當成人物傳記來讀,因為我們在讀人物傳記的時候,對一個人的評價總是有褒有貶。所以,在讀這本書的時候,你要帶著批判的思維,不能因為他是一名成功人士你就一一採納,也不能因為看到標題就斷章取義通通否決,閱讀一本書,如果不能用自己的思想和作者的思想相互交流,碰撞,那就不叫讀書了,而是讀字。

更何況,你已經是大學生了。


推薦閱讀:

<魏晉之際的政治權力與家族網路>-第二章總結
《人民公僕》讀後感
大問題——上帝篇
24個比利讀後感
讀完《時間簡史》感覺寶寶已經不是寄擠了

TAG:教育 | 大學 | 讀後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