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學習的秘密】 10000小時理論都是假的?掌握一門技能只需要20小時!
1萬小時理論誰都聽說過:為了做好一件事,要不斷反覆地練習,至10000小時以上。
10000小時到底有多久?相當於做一份每天8小時的全職工作,整整5年!光數幾個零就數了3秒!
我們的人生那麼短,To-Do list願望清單又那麼長!難道我們就沒有辦法,更快的學習和掌握一樣新的東西了嗎
我們還能好好的學習和玩耍了嘛!!!
真正的10000小時理論
在問怎麼辦之前,先問問是不是真的。
我們真的需要至少1萬小時才能掌握某樣東西嗎?
1萬小時理論,最開始是由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K. Anders Ericsson提出。
Ericsson教授研究了專業運動員、世界級音樂家和圍棋大師等在各自的領域達到最高水平的人,發現他們都是經過大量長期的訓練才取得如今的成就,而練習所花費的時間,都不約而同的向1萬小時靠攏,從而提出了1萬小時理論。
所以1萬小時理論實際上是:需要1萬小時才能成為一個高度競爭、並且非常細分的一個領域的頂尖人才(expert-level performance)。
但是經過以訛傳訛,這個理論變成了「需要至少1萬小時的訓練才能成為某領域的專家」。然後又被傳成我們現在常常聽到的版本:「需要1萬小時才能掌握某項技能。」
但是,這並不是真的。
如果我們並不需要成為「壽司之神」,我們也不需要每天給章魚按摩,堅持五十年。
當神太累,我們只想領略普通人的快樂。
我們想學會一首喜歡的歌,可以用烏克麗麗邊彈邊唱。我們想學一支歡快的舞,心情不好的時候可以跟著音樂扭一扭。我們想學一門新的語言,出國旅遊的時候可以用來向家人和朋友炫耀。
而這些技能,學習到足以讓我們感到驕傲並且可以向別人展示的程度,根本不需要10000小時。
20小時學習理論
大量實驗證明,掌握一項技能只需要很短的時間。但是,最開始的這段時間至關重要。
當我們開始習得一門技能,比如學習騎摩托車,或者一個新的樂器,剛開始我們往往手足無措,笨手笨腳,就好像感覺自己是一隻母雞被硬趕著爬上木架子。
可是當我們練習的時間越來越長,我們變得越來越熟練,這項新的技能不再那麼陌生,我們需要進步的練習時間就會越來越短。
在著名的學習曲線中,我們往往會通過一個很陡峭的學習過程,來達到一個「相對不錯」的階段。
之後我們會經歷一個平台期,這才是1萬小時的練習真正開始起作用的地方:用大量的訓練去跨越這個瓶頸。
對我們並不想在此領域深耕的人來說,我們關心的應該是「如何用最短的時間達到相對不錯的狀態」。
事實上只需要20小時。
從對一件事情一無所知,到可以相對熟練的運用和掌握,只需要短短的20小時。
你沒有看錯,買不了吃虧,買不了上當的20個小時!
20個小時,足夠你簡單地掌握一門新的語言,學習畫出一幅畫,或者學習一支烏克麗麗曲子。
當然,在此之後,如果你發現自己對這件的熱情和天賦,你可以花更多的時間去練習,成為真正的大師。
如何用20小時掌握一項技能
20個小時,聽起來很easy。但是如何有效運用這最開始、也是最關鍵的20小時,需要一定的技巧。
著名的創業家、暢銷書作家Josh Kaufman寫了一本書:《前20小時:掌握任何技能最關鍵的20小時》。(《The First 20 Hours: Mastering the Toughest Part of Learning Anything》)根據這本書的內容,和我自己的經驗,我總結出了以下5條法則:
?
01. 技能分解
20/80法則(帕累托法則)具有普適性。
一件事情起決定作用的只有20%,剩下的80%都是受這20%的影響。比如經濟上,80%的利潤來自20%的客戶。政治上,20%的人負責做決策,80%的人只是追隨和擁護。
學習一項技能也是,
任何一項技能,其實都是由很多非常細小的技能組成的。
這些細分技能之中,有些是「關鍵技能」,你必須先掌握它們才能掌握完整的技能。而有些技能,對於一個並不需要成為該領域專家的人來說,可能並不需要或者優先順序並不是最高。
你需要找到那些20%最核心的細分技能,這將會為你節省大量的時間。
比如學習烏克麗麗,最重要的是記和弦。
一本教程書里可能會記載上百個和弦,但是看看那些你喜歡的歌,真正反覆出現的和弦只有4個:G, D, Em和C。
所以你需要做的,就是找到一首不斷重複這4個和弦的歌,然後反覆練習它。
比如學習英語,你最開始應該關注的是音標、然後是語法,這些都是「關鍵技能」。
而辭彙量是一個長期逐漸積累的過程,所以不要拿著厚厚的紅寶書,每次第一頁沒背完就放棄。
02. 積累足夠的知識,可以做到自我矯正
學習最重要的一個步驟就是,知道自己哪裡犯錯,並且如何改正。
你不需要成為一個經驗豐富的老師才可以做到這點。事實上,你只要比你現有的水平多知道一點點就夠了。
這是一個螺旋上升、不斷優化的過程。
首先,尋找3~5個好的資料的來源,比如書籍、網站、培訓課程等等。
這些資料必須是有一個明確的學習曲線,你可以用來參照自己學習的進展。
明確自己的目標,而不是被浩瀚的信息淹沒。當你告訴自己:「等我看完這20本書,就可以學會彈烏克麗麗了」,這也許就是你拖延症的開始。
事貴精而不貴多。選擇一個比較好的學習曲線並堅持,而不是以收集大量的學習資料為樂趣。
03. 清理學習障礙
雖然已經被用爛了,但是「專註」這個詞,永遠不會過時。
專註意味著動腦子去練習,而不是機械性的無意識的重複。
Practice doesnt make perfect.
Perfect practice makes perfect.
不動腦子的練習,和鹹魚有什麼區別。
號稱「打破次元壁」的日本冬奧花樣滑冰冠軍羽生結弦,被披露每天練習的時間最多只有2小時。是所有冠軍里,練習時間最少的運動員。
因為從小有哮喘病,羽生不能長時間留在冰場。但是只要是在練習,羽生都可以做到百分之兩百的專註,1分鐘可以掰成10分鐘來用。專註到編舞教練都被他的氣勢嚇到不敢打斷他。
已經退役的日本名將町田樹說:「如果打擾他集中注意力,他會生氣哦。」
你可以做到至少2個小時安靜的看書,而不去用手機刷朋友圈、不刷抖音、不看綜藝節目嗎?
各種各樣的噪音時刻試圖分散我們的注意力,大量地分解並消耗了我們長時間專註學習的能力。
至少在前20小時,你需要用自己的意志力,摒棄這些干擾,專註於想要學習的這項技能。
04. 硬著頭皮反覆練習,至少20小時
當我們開始學習任何新的東西時,我們會慌張,會覺得自己很笨。
每次犯錯,我們會尷尬、自責。特別是年紀越大,我們越會給自己心理暗示,覺得自己不如小孩子那麼敏捷和有精力了。
其實真正阻止我們學習新技能的,並不是我們的智力或者精力的退步,而是我們的情緒和想法。
我們會感到害怕,我們會想要放棄。
這些負面情緒不斷消耗我們的能量,讓我們無法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當中。
恐懼是如影隨形的黑狗,我們無法擺脫它,但是我們可以假裝無視它。
我們要做的,就是硬著頭皮,逼著自己去完成這頭20個小時的練習。
告訴自己,只要20個小時,很快就會過去了!
20小時之後,我們會對這項技能有了全面的了解,並且知道自己可以如何掌握它,學習中一點點的進步也會幫我們建立自信心。
05. 拒絕碎片化,留夠大段時間連續性練習
理論上,這20小時的學習並不是必須要分多少次完成。
你可以每天抽出一小時,也可以趁著周末集中強化練習。
但是根據我個人的經驗,一段長時間的強化學習(專註是前提),效率要好於碎片化時間的總和。
因為我們每一次接著練習,會需要一點時間來重啟大腦,回想上次學習的過程,思考這次該如何銜接。
如果我們可以用一段相對較長的時間來學習,就可以節省這段調整的時間,而且更容易感受到自己的進步,從而獲得成就感,得到學習的正向反饋。
比如,參加一個為期兩周的英語夏令營,可能要比你堅持幾個月、每天半個小時的學習英語效果要好。
但是,長時間的專註學習會極大的消耗意志力。
時間越久,學習效率越低。找到一個合適自己的學習時間長度,是平衡效率和精力的關鍵。
最後,寫給酷酷的小仙女們:
接觸一樣全新的東西,學習一項新的技能,可能是一件很有壓力的事。
一旦遇到挫折,1萬小時理論就會蹦出來敲打你的腦袋:果然還是很難啊!
放棄是世界上最容易的事了啊喂。
這篇文章講的是如何高效學習的方法論,然而我更希望大家,不論在任何時候,不論處於多麼困難的境地,都不要害怕面對新的挑戰,不要放棄自己的夢想,更不要害怕從零重新出發。
勇氣,才是讓我們閃閃發亮的仙女棒!【握拳】
推薦閱讀:
※學習力,這比勤奮更重要
※運維素養-如何培養下屬的能力和潛力
※關於學習能力矯正的個別化教育方案的理解
※如何快速學習一種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