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一種"黑色生命力"? | 只有少數人,經歷越多困境越強
來自專欄 KnowYourself
今年KY小姐姐們決心要有更多的煙火氣,開始努力刷綜藝(事業心煙火氣)。結果被歌手裡的張韶涵擊中了。《阿刁》是今年聽過最感人的流行歌,今天還在單曲循環。
節目中張韶涵談到歌里的女孩讓她聯想到自己,於是特意去搜了搜她的故事,覺得張韶涵能唱好這首歌是有原因的: 據媒體報道,小時候因為爸爸身體不好,常年無法工作,張韶涵就邊上學邊打工。後來她成為當紅的偶像劇女主,她的歌也廣為傳唱(本科校長曾表演唱過她的「隱形的翅膀」)。後來她與母親「反目成仇」,在她治療心臟病期間,母親拿走了她所有的積蓄,並公開指證她吸毒、酗酒,她的事業也一落千丈。直到她在歌手中用《阿刁》一鳴驚人,人們看到這些年的時間和苦難在她身上的結晶:一種很純粹、很本真的力量。 這讓我想到,明尼蘇達大學發展心理學家、臨床醫師Norman Garmezy,在他四十餘年的研究中,見了數以千計的孩子。其中有一個男孩,得到了他持續多年的關注。 他認識這個男孩時,他9歲,有一個酗酒的母親,沒有父親,吃不飽飯。儘管如此,長大過程中,男孩始終在學業、人際、心理健康方面都表現良好。
這個男孩屬於一群特別的孩子。——在很多年的時間裡,Garmezy尋找那些處在糟糕的處境中,有很大概率成為問題少年,但實際卻成長得令人驕傲的孩子。Garmezy說,他們「儘管經歷過異常困難的處境,卻不斷走向成功、不斷獲得超越大多數人的優秀」。
今天KY想跟大家聊聊,張韶涵和這些孩子身上具有的這種力量——經歷過創傷而最終度過的人身上會表現出來這種力量,一種穿越黑暗,在掙扎與恐懼之間迸發出來的巨大能量。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們把它叫做「黑色生命力」。每個人身上都有一種生命力,支撐著我們迎接每一天的開始。但「黑色生命力」不同,我們用它特指那些,經受過巨大的壓力、逆境和/或創傷,並渡過、倖存(survive)下來的人,最終展現出來的一種力量。 它主要包含三個層面:1.情緒能力
這種情緒的能力包括兩個層面:- 一個層面是情緒的廣度,也就是說,這些經歷過創傷的人,除了日常的喜怒哀樂之外,他們體驗過極端負面的情緒,因此比一般人擁有更複雜、更廣泛的情緒體驗;他們能感受和體會的情緒是更多樣的、範圍更寬廣的。
- 另一個層面是情緒的深度——相應的情緒理解能力與處理能力。在經歷創傷而倖存的過程里,他們曾與自己極端的負面情緒做過正面交鋒。在這個過程中,學會了如何與自己悲痛、失望等負面情緒同在,雖然負面情緒總是令人不快,但他們學會了不在負面情緒前手足無措。
同時,這也讓他們更容易從不同的視角看待真實。他們可能比一般人更清楚地了解:世界上沒有黑白分明的「好」、「壞」。實證研究也的確發現,經歷過童年創傷的人,換位思考的能力更強——更能從不同人的角度出發去思考問題(Arous, et al., 2016)。有時候這對他們來說甚至不是一種意願:他們只是更能夠看見,非常自然地看見。因為曾經極端的痛苦曾經逼迫他們不得不去揣摩他人,非常困難地去解讀傷害自己的人和事件——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得到了鍛煉。
3.一種得以應對世事變遷的人生哲學 經歷過創傷的人還會獲得一種人生哲學,又被心理學家Tedeschi(2004)稱為「智慧」(wisdom),它包含4個層面,自我、他人、世界觀,以及行動準則。 首先,個體會變得更加「自我依靠」。在度過創傷的日子裡,他們體會到了自己比想像中更強大,更相信自己是可以依靠的,這種自我效能感與價值感的提升會成為支撐Ta度過人生中更多坎坷與挑戰的力量。 同時,他們也會變得更珍惜關係。在他們度過創傷的日子裡,不論是因為曾經尋求過或獲得過的他人幫助與支持,還是曾經失去過重要的人,都讓他們更懂得感恩,珍惜人與人之間的關係與鏈接。張韶涵也坦言,人生的低谷期讓她更加珍惜身邊真正愛她的朋友和家人。另外,經歷過創傷,也讓他們不再一味對世界抱有美好幻想,而是對人生的艱難與坎坷有了更多的心理準備。儘管這在外人看來,或許有些悲觀,但卻令他們擁有了一種面對世事變遷的平常心,我還看到張韶涵在一個訪談里說,「直到現在我才了解,原來人生就是這麼無常」。她真的是被生活的苦賦予了深度的一個明星。
擁有黑色生命力的人,對風險的「忍受」能力也會變得更高。也正因為如此,相較而言,在這些擁有黑色生命力的人生中,也有更多的機會/可能發生一些不尋常的事。儘管,黑色生命力「屬於」經歷過創傷的人,但並不是只要經歷過創傷,人就可以獲得這種黑色生命力。
當創傷發生,人們會遇到三個層面的挑戰,在任何一個挑戰上失敗,黑色生命力都不會發生。- 對情緒管理的挑戰:創傷發生後,人會有一些應激性的極端負面情緒,會經歷劇烈的情緒波動;
- 對生活敘事的挑戰:當面對創傷的時候,人們也需要給自己一個合理的解釋——「為什麼是我」,「我遭遇的為什麼是這些」,「父母為什麼這樣對我等等」,人們原有的理解自己人生的方式會受到挑戰,需要一套合理的說辭,一種新的講述自己人生故事的方式(即新的生活敘事);
- 對人生圖示與信念的挑戰:這指的是,創傷會挑戰我們對世界和人性的基本認知,會讓我們懷疑人生(比如,父母不應該就是對孩子關心呵護的嗎?他/她怎麼忍心下這麼重的手打我?)。
比起壓抑情緒,這些人選擇承認自己在面對創傷時所感受到的種種情緒,允許它們存在。正如張韶涵在採訪中所說,「如果說不痛,肯定是假的」。她選擇去承認和面對這些情緒,找到應對的方法(比如找到她朋友和弟弟妹妹的陪伴和支持)。2.積極的認知重評(positive cognitive reappraisal) 當情緒被允許存在之後,他們開始展開一種叫做 「認知重評」的過程,系統地分析這件事對自身的影響。他們會在不是自欺欺人的前提下,努力傾向於以更積極的方式去敘述創傷,比如更著重去講述經歷了這件事,自己獲得了什麼。但不會否認這件事本身的悲劇性。 認知上的改變,會讓人們對創傷的情緒感受發生積極的改變(Troy et al.,2010),比如,認為自己最終經受住了而感到「欣慰」,因為接受了這就是一種「不幸運」而停止自責。心理學家指出,認知重評是「控制和管理艱難情境」最有效的策略(Castro, et al., 2016)。 3.有意義的反芻(deliberate rumination)
他們也會進入對創傷的反芻思考,但不同的是,他們更加專註於「對問題解決、意義尋求的回憶與思考」之中(Martin & Tesser, 1996)。
也就是說,比起自責,他們會在反覆思考的過程中,去看到自己曾為解決困難做出過哪些嘗試,哪些是奏效的(可以被之後繼續使用的)——這可以幫助他們為今後的人生挑戰做好準備,也有利於他們積極地去理解創傷。 不同於其他人,Zoellner和Maercker(2006)發現,以這三個步驟經歷創傷的這一類人,更有可能在嘗試與創傷抗爭的過程中倖存下來,並在這個過程中獲得積極的成長——獲得屬於自己的黑色生命力。 正如前文所說,並不是所有人都會以同樣的方式經歷創傷,但為什麼不同的人會以不同的方式經歷創傷呢? 首先,這與先天因素有關,我們的基因影響著我們應對創傷和負面情緒的方式。 其次,在成長的過程中,一個人是否曾經在他人的身上見到過「黑色生命力」,也會影響Ta在面對創傷時的反應。這就是榜樣的力量。 換句話說,黑色生命力,也是極具感染力的,它會給周圍人帶來面對創傷的勇氣。 不僅如此,自身經驗的積累,也對人們經歷創傷的方式有影響。如果在早年經歷的創傷中,我們曾經偶然嘗試過「認知重評」,並感受到積極應對創傷的好處,我們就更可能在之後遭遇創傷時,以這樣的方式嘗試與創傷抗爭。也可以說,黑色生命力,是一種可以持續累積的力量,是一種良性循環。 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糟糕的經曆本身並不決定一個人的未來。 發展心理學家Werner也曾經對698個孩子進行了長達32年的跟蹤研究。在這個過程中她發現,那些經歷過創傷與痛苦的孩子中,有一部分成長為了「有能力、自信和充滿關愛」的人,並取得了學業、家庭和社會意義上的成功。 在對這群孩子人格特質的進一步研究中,Werner發現,這些孩子並沒有什麼特殊的天賦。重要的是,這些孩子遠比一般人更相信:自己的未來更多是由自己掌控的。他們首先深知自己的不幸,承認自己的不幸,隨後持續地與這些不幸抗爭,並認真地活下去,最終在這個過程中獲得了平靜和力量。 是否遭遇創傷,任何人都無從選擇。但我們的的確確可以選擇度過它、穿越它去看到自己生命的另一種力量。 有人說,曾經經歷過的創傷會形成一道傷疤。這可能是真的,但一道傷疤,同時也是一枚勳章。它提醒著你曾經有過的抗爭、取得的勝利。 對於有些人,活著的感覺,像一座山峰連著一座山峰,一場戰役連著一場戰役。似乎比一般人更難,有時覺得看不到盡頭和希望。但如果你停下來看看自己,你會發現這些攀登和戰鬥的過程,已經在你身上留下了「好的結果」。 擁有黑色生命力的你,將越來越在找到幸福的路上,變得不可(被命運)阻擋。 加油吧少年。以上。References:Arous, A. et al., (2016). The associationbetween childhood trauma and empathy in patients with stable schizophrenia.European Psychiatry, 33, 114-289.Castro, M. C., Martínez, M. A., &Abarca, X. F. (2016). Deliberate Rumination and Positive Reappraisal as SerialMediators Between Life Impact and Posttraumatic Growth in Victims of StateTerrorism in Chile (1973-1990). Journal of Interpersonal Violence, 1-17.Martin, L. L., & Tesser, A. (1996).Clarifying our thoughts. Ruminative thought: Advances in social cognition, 9,189-209.Tedeschi, R. G., & Calhoun, L. G.(2004). " Posttraumatic growth: Conceptual foundations and empiricalevidence". Psychological inquiry, 15(1), 1-18.Troy, A.S., Wihelm, F.H., Shallcross, A.J.,& Mauss, I.B. (2010). Seeing the silver lining: Cognitive reappraisalability moderat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ress and depressive symptoms.Emotion, 10(6), 783-795.Werner, E. E., & Smith, R.S. (1982). Vulnerablebut invincible: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resilient children and youth. New York:McGraw Hill.Zoellner, T., & Maercker, A. (2006).Posttraumatic growth in clinical psychology: A critical review and introductionof a two component model. Clinical psychology review, 26(5), 626-653.KY作者/羅勒編輯/KY主創們
想更有針對性地解決拖延症、提升自我管理能力,請關注KY心理課:【KnowYourself】KnowYourself, 宇宙中最酷的泛心理學社區,人人都能看懂,但只有一部分人才會喜歡。-跟誰學官網
想要了解更多的心理學專業文章,請關註:KnowYourself知乎專欄
點擊查看過往高贊回答:
年輕人千萬別碰哪些東西?
有哪些看似聰明,實則很傻的行為?
有哪些看似很傻,實則聰明的行為?
為什麼有些人戀愛中感到不合適,就分手?
是不是文化程度越低的女孩,越把希望寄託於嫁人,而不是自己努力?
為什麼一部分女性不喜歡生孩子?
有哪些細微但是高效有用的習慣?
推薦閱讀:
※如何消除對光陰流逝的恐懼感?
※請問各位目前對人生認識最高的一個道理是什麼呢?
※2018這三個生肖你們都能夠成為暴發戶,過上人生春風得意的生活
※簡愛是不是我們值得成為的那種女人?
※假如城市裡沒有紅綠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