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來臨,到了40歲我們需要多少存款才合理?
來自專欄小白讀財經
這是一個十分「中年危機」的問題,在二十歲、四十歲、六十歲這幾個年齡段分別來看,感受完全不同。
二十歲的時候,很多人沒有經歷社會的磨練,意氣風發理想主義中不管有錢沒錢都覺得前途一片光明,「以後一定能賺大錢」,「就算賺不了大錢,也要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
四十歲的時候,見的人多了,見的世面大了。最關鍵的是,隨著時間的流逝,這個世界真的沒有太多的選擇給這些枸杞保溫杯的中年人們,很多人似乎從五六年前,就能一眼望到自己人生的終點。他們的未來似乎已經定型了。
同時,到了四十歲這個已經過了「成家立業」階段的年紀,他們面對的社會壓力可能會更大,身體機能的逐漸退化,大部分人都是上有老下有小,就算不用管車貸、房貸,但是生活中的重大醫療疾病、小孩的教育費用、日常的家庭開支、親朋好友的人情債,壓力一點也不小。
那麼在四十歲擁有多少存款,才能讓一個人不後悔過去的歲月,也不用未來的生活而擔憂呢?大多數在四十歲前,肯定是沒法剩下多少存款的,因為這個時候重點考慮的就是買房、買車,主要資金都投到這上面了,辛辛苦苦攢錢也是為了這些,而不是為了存在銀行。
如果足夠努力的話,剩下20-30萬,對於許多人來說已經是很不錯的情況了。所以很多人攀比的不是銀行存款多少,而是房子和車子。當有了子女以後,每月的收支平衡更是常態,存款的增長或許會更加緩慢。
在有房、有車、有小孩的情況下,加上醫社保,四十歲如果能夠有50萬的存款作為未來重大意外的預防資金,這樣的人生或許就可以說達標了。至於很多人說的1000萬、100萬不是說不現實,而是你有這些錢居然全拿去存在銀行,實在太不明智了。
不信我們可以看一組數據:據統計,全國有90%以上的儲戶,存款都在50萬以下。這說明什麼?說明50萬存款,是大多數中國生活達到「理想標準」的基本線。再有錢肯定會拿來進行其他的理財投資業務,或者用來給自己的家庭、父母進行重大的生活改善。
進入現代社會,沒有人會再像舊社會的地主那樣,收了滿倉滿谷的糧食,一點都不捨得吃,家裡過得比長工還差。不是有句話說過嗎:花出去的錢才是你的。
當然,在四十歲的時候,我們還不能對自己的人生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只有到了六十歲這樣的年紀,或許我們才能真正地去總結「四十歲的人生是否達標」。因為這個時候來衡量人生,我們將會擁有一種類似上帝視角的全局觀:
小小的家庭經歷過的那些大風大浪,作為家庭最重大「未來投資」的子女是否成材,身體是否依然健康沒有留下重大疾病。這些就不是存款能夠完全衡量的了,生命只有一次,無悔的人生才是最完滿的。
如果你覺得文章很棒,對你有幫助,可以關注作者的微信公眾號:小白讀財經(ID:xiaobaiducaijing),訂閱更多的優質原創推文!
我們不追求高大上,只用普通老百姓都聽得懂的大白話,讓你學財經,懂理財,跟著小白讀財經,財經從此so easy!
推薦閱讀:
※45歲是我們的重生之年,就像足球比賽進入了下半場
※請不要再用所謂的「中年危機」引發90後的恐慌
※開發者的中年危機:下一步該幹什麼?
※人生四季:是中年人太油膩?還是青年人在逃避?
※油膩中年,我叫你一聲你敢放下保溫杯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