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北大教授陳平原 | 當大學校長太容易,當好大學校長則又太難

北大教授陳平原 | 當大學校長太容易,當好大學校長則又太難

(哥本哈根大學圖書館)

大學校長不好當

你問我大學校長好不好當?回答是:既好當,又不好當。改革開放20多年,多少企業破產,多少高官落馬,沒見過國立大學辦不下去的,更未聞大學校長因工作失誤而引咎辭職。可見,只要不貪污,不受賄,政治上不站錯隊,這是個「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的職業。可耳邊又不斷傳來大學校長們的抱怨:責任重大,雜事繁多,即便有三頭六臂,也無法應會各種突發事件;再加上經費嚴重短缺,時時捉襟見肘,根本無法大展宏圖。要我說,二者均屬實,只是都沒說到點子上。關鍵在於:當大學校長太容易,當好大學校長則又太難。

東京大學的秋天大學校長之有無作為,取決於很多因素。比如遴選機制(政府主管部門任命)、權力分配(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責任評估(上級領導說了算)等,都在某種程度上制約著大學校長的工作作風與努力方向。除此之外,還必須考慮校長的個人修養與工作能力。總不能把所有的麻煩與糾葛,一股腦全都推給了「制度缺陷」;大學校長之能否勝任,本身的素質也是個值得認真探究的問題。

放眼古今中外,著名大學校長的地位及名望相當崇高。因其兼及學術與政治、威權與清流、理想與現實,若長袖善舞,很容易贏得整個社會的尊敬。也正因如此,人們完全有理由對其提出更高的標準和要求,而不僅僅是具備清廉、勤勉等私德。在我看來,大學校長不同於行政官員,不同於專門學者,不同於詩人,也不同於公司老闆,需要同時擁有學問家的眼光、教育家的襟懷以及管理者的魄力。

(舊金山大學)

有理念,能堅持

雖有備受非議的級別認定,大學校長明顯不同於行政官員,其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對自家工作的性質、功能及發展方向,必須有極為清醒的認識。換句話說,好的大學校長,不僅能妥善處理日常事務,還必須具有教育家的素質與潛能,其所思所言所作所為,甚至會影響一時代的教育風尚。我不止一次說過,蔡元培一生波瀾壯闊,其最大功績不在政治,也不在學術,而在教育。北大十年,其膽識與才華得到了充分發揮;尤其是大學理念,至今仍被許多後輩極力推崇。蔡先生的大學理想及實踐,最具創意的是如下三點:第一,「兼容並包」與「思想自由」;第二,「學」與「術」分途發展;第三,以「美育」養成人格。所謂「大學精神」,並非只有蔡元培一家;同樣主張教育救國,創辦南開大學的張伯苓,發展出一種迥異於北大、清華的「實業興學」路線。而南開之「私立」,不只體現在經濟上的自籌資金,更落實為文化精神上的「特立」與「自立」。有明確的大學理念,知道自己該幹什麼、能幹什麼,這樣的校長,既可以像張伯苓那樣,為堅守理念奮鬥終生;也可以像蔡元培那樣,因理念不合掛冠而去。當今中國,大學校長中,或許不乏有明確的辦學理念者,只是難得有理念而又能持之以恆付諸實踐。「理念」高低是一回事,能否真正「落實」,並不完全取決於校長的個人意志,任期過短,隨時升遷,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制度性因素。

(斯坦福大學教堂)

有專業,能超越

毫無疑問,大學校長的工作有其特殊性,並不是阿貓阿狗誰都能做。大學校長不該是純粹的行政官員,而應是著名學者,這點學界內外均無爭議。問題在於,對於「學者」,這點學界內外均無爭議。問題在於,對於「學者」之是否「著名」,言人人殊。目前教育主管部門的意見,傾向於將「院士」作為主要目標。這樣一來,出現了一個中外教育史上的奇觀——目前中國,絕大部門綜合大學的校長均為理工科教授。理由很簡單:人文及社會科學不設院士。這個偏差實在太明顯了,相信有關部門正在考慮解決的辦法。我想質疑的是:選擇大學校長,是否真的需要某特定領域的「頂尖學者」。現代學術的發展日趨專門化,因此專家易得,通才難求。總攬大學全局的校長,需要的恰好是「通才」則非「專家」。看看蔡校長興緻盎然地談論文學、史學、哲學、美術、音樂、政治、倫理、教育等,而且全都具備「高等常識」,你不能不佩服。這樣的大學校長,方才配談「兼容並包」。學識淵博而且興趣廣泛,才能有學術上的前瞻性與判斷力,所謂「識鑒」,所謂「氣度」,均以此為基礎。

(耶魯大學圖書館 )

有名望,能感召

只要當上大學校長,必定成為社會名流;校長名望之高低,與其供職的大學的地位成正比。這兩點觀察,我相信世人大都同意。當了校長必定有名,這不等於選擇校長時,不必考慮其已有的社會威望。就好像走在大街上,讓你眼前一亮的,可以是櫥窗設計,也可以是櫥窗里陳列的商品。我所說的「名望」,是指離開漂亮的櫥窗,照相還能吸引公眾目光。假如不是大學校長,是否還會被社會長久記記與尊重,這是關鍵所在。之所以如此唯「名」是圖,是因為,在大學校園這樣「讀書人成堆」的地方,「名望」遠比「權勢」更起作用。大學是個很奇怪的組織,平日里,各自埋頭苦幹,相安無事,校長是誰似乎無關緊要;可一到關鍵時刻,種種力量需要集合,種種矛盾需要化解。這時候,對於校長的個人威望來說是個嚴重考驗。這一點,閱讀現代中國大學史,你會有極深的感受。通常所說的某某校長能否「鎮得住」,不是指權勢或手段,而是指在學界以及社會上的威望。這個「威望」,不隻影響校園裡的安定團結,更牽涉社會捐款,還有能否參與政府決策等。也正因此,明知「忠誠度」以及「管理能力」對於大學來說十分重要,我還是更多地關注校長的社會名望及感召力。

(柏林自由大學哲學系圖書館)

有個性,能獨立

有些原則性的追求,無論如何必須堅持。像蔡元培那樣,「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這是底線,不能動,其他的可以根據時局略為變通。堅持這一點,需要理想,更需要良知與勇氣。因此,好的大學校長,首先應該是有個性、能獨立的知識分子,其職責不僅僅是管好大學校園,別讓其「出亂子」,更需要關心社會公正與人類進步,危機時刻能挺身而出。我曾經提到,與職業教育家蔣夢麟不同,馬寅初的行政管理能力並不強,主要是以知識者的良知與勇氣感召後來者。在半個世紀前那場貽害無窮的大批判中,時任北大校長的馬寅初,單槍匹馬出來應戰,堅持其控制人口增長的正確主張。對當代中國的人口危機稍有了解者,大概都會驚嘆馬校長的先見之明。「錯批一人,誤增三億」,論者多從此角度表彰其貢獻;而我更看重其「明知寡不敵眾」,也要出來應戰的勇氣。你可以說,馬寅初這樣的個案太特殊了,可遇而不可求;但大學作為人類精神的堡壘,肩負引領社會風氣的責任,作為校長,必須具有某種精神力量,這樣的要求,在我看來,並不過分。

想了解更多有關大學教育的思考?

推薦大家閱讀這一本《大學何為》,在陳平原先生犀利的分析、溫情的回顧、深邃的思想中思考中國教育的未來,感受中國的大學精神。


推薦閱讀:

十八隻小鯽魚
高等數學(第七版)(下冊)【課後習題答案】
原來我的室友能過的如此精緻
《周雲鵬脫口秀》中的周雲鵬有哪些經歷啊?
發現男友比自己漂亮該怎麼辦?

TAG:教育 | 大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