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家洲之戰後,南宋還有任何翻盤的機會嗎?

宋末的丁家洲之戰可以說是宋蒙戰爭中決定性的一場大會戰,也為南宋小朝廷敲響了喪鐘,同時標誌著南宋苦心經營的荊湖-江淮防線的徹底崩潰。但是本人粗略瀏覽完關於此戰的史實後,發現總指揮賈似道的表現並不是特別腦殘,宋軍崩潰的主要原因看起來更像是孫虎臣的步軍崩潰導致的...

在這裡請教各位幾個問題

  1. 丁家洲之戰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這是一場必敗的會戰嗎?

2. 如果YY一下假設丁家洲之戰的宋軍統制官是岳飛或者孟拱這種級別的人物,此戰可有勝利的希望?而後續南宋是否還有可能進一步收復失地從而繼續維持和蒙元在京湖江淮一帶對峙的局面?

3. 繼續第二個問題的假設,丁家洲之戰失敗後,南宋是否還有成規模的大兵團可以用來和蒙元繼續進行會戰並挽回局面?(據我所知此時的江淮制置使應該是李庭芝或是姜才?)

謝謝!


一、先來看看丁家洲之戰爆發前的宋元局勢。

1271年十一月,忽必烈改蒙古國號為「大元」,這成為宋元局勢的一個轉折點。

從定「中統」年號,都燕京、立朝儀,以「省院台大臣御前奏聞」取代蒙古傳統的忽里勒台會,直到改國號。忽必烈的這一系列行為對蒙古人來說,是一種背叛,但對北地漢人來說則意味著勝利。因為忽必烈已經將自己的王朝納入夏、商、周、秦、漢、隋、唐大一統的王朝序列。意味著他們從此並非是向蒙古朝廷效忠,而是從屬於一個正統的中央王朝。而對於宋人來說,投降也變成一個可以接受的行為,這並非是降敵,而是順應著改朝換代的一種大勢。是完全對得起祖宗的。

1273年二月,在攻下襄樊後。忽必烈開始著手準備滅宋之戰。

劉整繼續訓練水軍五萬多,又在各地造船三千多艘,為攻宋之戰專門簽軍十萬。同時,在前線組建軍管機構,由伯顏總負責。

1274年六月,做好各項準備的忽必烈下詔「問罪」南宋,宣布南伐的開始。

與此同時,南宋朝廷完全是一片混亂狀態。

在忽必烈發動攻宋之戰後一個月,宋度宗突然去世。他的去世疑點很多,但由於史料缺失,無法得知實際情況。35歲的宋度宗七月初八「違和」,第二天就去世了,死前甚至連太子都還沒冊立。他跟理宗不一樣,可是有三個親兒子,卻沒來得及冊立太子,很奇怪。不過後人更多關注的是度宗「夜御三十女」的奇聞,卻沒人去審視這個傳說中荒淫羸弱的皇帝到底對南宋產生了多大的影響。

在忽必烈全力發動滅宋之戰的時候,南宋朝廷卻忙著辦國喪、立新帝,沒人知道該怎麼去布置防務。正在丁憂的賈似道終於被起複,重回朝廷。

二、戰場局面與雙方軍力

1274年七月,元軍兵分兩路,左路由中書右丞博羅歡為帥入侵兩淮,牽制南宋兵力。右路以伯顏為帥,率襄陽主力二十萬,沿漢水而下。九月攻佔沙洋,邊居祖所部三千人戰死。十月底攻佔復州,逼臨鄂州。十二月圍漢陽軍,都統王達八千兵戰死,夏貴往東逃回廬州,朱禩孫往西逃回江陵,權知漢陽軍王儀投降。鄂州守將程鵬飛、張宴然投降,元軍輕鬆突破長江防線。

長江防線一失,南宋基本上敗局已定。這時什麼人來都已經沒有用了。無論是岳飛還是孟珙。南宋長期對北兵的戰略是以江淮為主要防線,然後時不時的派兵往北打一兩場小規模戰爭。之所以能偏安南方一百多年,靠的是北方無法比擬的水軍。但是忽必烈經過多年的打造,加上南宋襄陽水軍的降敵,此時南宋水軍實力實際上已經被元朝水軍遠遠超過。

這期間,在襄陽投敵的呂文煥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在其出面招撫下,從1274年年底到次年的一個月時間裡,沿江制置使、知黃州陳奕降敵;知蘄州管景模和副將呂師道(呂文煥之侄)降敵;知江州錢真孫和守將呂師夔(呂文煥之侄)降敵;知安慶府范文虎(呂文德之婿)降敵;池州張林降敵;五郡鎮扶呂文福(呂文煥從弟)降敵。

呂文煥雖然未必是南宋滅亡的主要因素,卻無疑是宋亡的最大推手。

防務準備不足、軍心渙散、天險已失、水軍實力下降,丁家洲之戰的敗局已定。

三、丁家洲之戰

這裡不討論論賈似道是忠是奸,所以不要在這問題上糾纏。

1275年正月十五,賈似道上了一份出師表。「自襄有患,五六年間,行邊之請不知幾疏,先帝一不之許……向使先帝以及兩宮,下至公卿大夫士,早以臣言為信,聽臣之出,當不使如此。」這份出師表,充滿滄桑與無奈。執掌朝政的太后太后謝氏,依然要求賈似道坐鎮臨安,不想讓他在外領兵。於是,賈似道將自己的三個兒子、三個孫子全部留在臨安為質,才得以離開。

正月十六,賈似道率十三萬兵、戰船二千五百艘,以孫虎臣為前鋒,夏貴為水軍統帥,屯駐於丁家洲(現安徽銅陵長江中)。二月十九日,宋元開戰,元軍在大江兩岸架設回回炮,利用步騎夾江列陣。在火炮與戰船的衝擊下,三面受敵的南宋水軍由於缺乏陸上軍隊的掩護,死傷慘重。先逃的是夏貴,這人能活到82歲還是有一定道理的。然後是孫虎臣,他總結了一點:「吾兵無一人用命也」。

元軍順勢掩殺駐於魯港(現安徽蕪湖南)的賈似道中軍。軍心全失的十三萬南宋主力,大部分被殲,軍隊完全崩潰,沿江州郡「大小文武將吏,降走恐後」。饒州(今江西波陽)知州唐震城破自殺,通判萬道降敵,知和州王喜降敵,建康都統翁福降敵;沿江制置大使趙溍、知鎮江府洪起畏、知寧國府趙可與、知隆興府洪益皆棄城而逃;江西制置使黃萬石從隆州逃至撫州;江淮招討使汪立信自殺而死。

自此,南宋再無一支可戰之兵。臨安已經赤裸裸地呈現在元軍面前。

四、戰後

南宋自孟珙之後,唯一能在戰場上撐得起大場面的是賈似道。而賈似道之後,戰場上就再無可用之人。襄樊受困五六年,賈似道數次要求外出領兵,卻始終沒有成功。李庭芝當時被推上戰場,但受限於能力,根本壓制不住擅逃不擅戰的范文虎,致使襄樊淪陷。

戰後范文虎官降一級,李庭芝遭貶黜。後起用為兩淮安撫制置使,一直堅守在揚州,這也是個擅守不擅攻的戰將,守一城沒問題,負責一整條戰線就超出他的能力。

而南宋末期唯一還能在戰場上發出聲音的張世傑,原是來自張柔集團的「歸正人」,一輩子就沒打過幾場象樣的勝戰。

至於堅貞不屈的文天祥,在戰場上的表現,不說也罷。


南宋恪守祖制,大敵當前,不迅速轉換為軍國體制,大力徵兵。反而還是一如既往,重文輕武,嚴限武將。乃至南宋滅亡的最後一息,小朝廷都沒有放鬆對武將的自主權的控制,這樣的政權焉能不亡?

南宋人口在八千萬以上,物資豐腴,編練百萬大軍何其容易?哪怕前線崩潰,倘若有軍國體制,堆死人都能把戰線反推回去。斯大林怎麼在前線崩潰後把戰線推回去的?靠的就是人口和經濟實力。

但南宋丁家洲潰師,本身就表明士氣崩潰。軍人是低賤的行當,毫無榮耀,普通宋人以當兵為恥,到了要滅亡的時候指望軍人誓死作戰,憑什麼呢?打贏了能得到什麼呢?能得到軍功獎賞,封妻蔭子嗎?多砍一個敵人腦袋能官升一品嗎?打贏了一仗回京能萬人空巷,被所有人待為上賓嗎?科舉當狀元,一夜閱盡長安花。現在是用兵之際,一將難求,將軍要這樣的待遇,有問題么?

這都不行?那麼就按你人口八千萬,經濟世界第一,又怎樣?還不是被蒙元砍瓜切菜一樣給剁了?而且至死不悟。隨後就「九儒十丐」了,儒家士子活得跟狗一樣。還重文輕武嗎?

從唐到宋,唐以強亡,藩鎮為患。宋則撟抂過正,不準將領有自主權,乃至大勝殺大將,敗亡都不肯放權。滅亡得理所當然。

南宋要想避免滅國,需要的軍事改革,大大提升軍隊待遇,乃至政治地位。需要大大加中央集權,裁撤冗員。實際上是需要一場大清洗。要加強中央集權,就是需要軍事的頭面人物支持,對南宋各地的財閥地主勢力進行絞殺——南宋集權的障礙,就是這些做大的地方實力派,截留財源,令中央不能擴展實力。

其實末代權臣賈似道完全看到了問題所在,所以推行了著名的「公田法」,財政改革。但南宋積重難返,改革遭到南宋舊勢力的嚴重反對——南宋在基層依靠的就是這些大地主。抑制兼并,奪其財路幾無可能。那麼南宋就根本無力再與蒙元對抗了。

非要說教訓,大概就是賈似道不夠擅權,手段不夠狠毒了。但他是個好大臣,在南宋滅亡時力挽狂瀾的人。是個英雄。

南宋實際需要個雄才大略的漢武帝,但歷史給了它一個吃喝玩樂的宋理宗,荒淫而亡。他最大的動作除了夜御數十女,就是聯蒙滅金了。此時宋金已經是唇齒相依,應該聯金抗蒙除對。真不知是不是被理學漿糊了腦子。金滅了,蒙元攻宋。這個局可就不好挽救了。

當代馬克思:eziv587


西聯拜占庭,北邀北極熊


元佔大勢,宋亡不可避免


推薦閱讀:

金國和蒙古的野狐嶺之戰中,金軍失敗原因是什麼?
為什麼元朝皇帝的聖旨是白話?
科舉進士在元朝政治體系中是怎樣的存在?其職業前途如何?
可以把元朝理解為殖民時期嗎?
蒙古騎兵 PK 金國騎兵,到底誰的作戰能力更強?

TAG:宋朝 | 南宋 | 元朝 | 岳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