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未來發展有幾種可能?

李光耀走後新加坡會發生怎樣的變化,

在政治,經濟,影響上有何不同

是與中國更加親密還是走遠?


這應該是我學生邀請的吧,說實話,我不了解東盟課程老師的考核標準,所以我的回答你們只能借鑒。

第一個問題:世界上為什麼會有新加坡這個國家?

原因很簡單,因為英國人發現印度和中國雖是鄰國,但陸路基本不通,海路又非常遠,所以必須找一個地方停歇,這地方要恰好在中印之間,選來選去,就選了新加坡這個地方。新加坡管理大學對面有一個博物館,裡面有份文獻,上面說的很清楚,萊佛士初到新加坡時,遇到的最大問題是虎患。直到上世紀30年代,新加坡島才徹底解決虎患問題,可想而知,英國人來之前,新加坡雖然是蘇丹治下,但其實和荒島無異。

我記得這張照片就是新加坡最後一隻老虎

因為誕生背景特殊,所以新加坡從一開始就是一個多元社會,有英國人,有印度人,有華人,有馬來人,這種社會架構看似不穩定,但在某些方面,確有極大的優勢。因為大家皆有各自的母語,所以溝通就必須使用英文。如果你只掌握中文,那你只能和中國人貿易,而掌握了英文,貿易的機會必然多了很多,如果我們將成功等同於煮好一鍋餃子,那英文基礎就相當於你有了一口鍋,接下來便是包餃子。

百年前新加坡開始種族融合

第二個問題:李走後?

我在課堂上說過,社會經濟其實就是三大產業,農業,製造業,服務業。新加坡一個小島,如果把農業作為核心發展,三年後島上的五百萬人能剩多少,真不好說。至於製造業,發展低端沒必要,而高端製造業又需要三密集,也就是技術密集,資金密集,勞動力密集,新加坡不是非常適合。新加坡能做的就是維持現狀,維持石化,船舶在經濟中的比重,但這個比重肯定超不過兩成。

新加坡的命根子是服務業,這不是某人高瞻遠矚決定的,而是實際情況決定的。所以某人在或不在,影響真的甚微。七六年之前中國人也有過這種焦慮,但事實證明,天塌不下來,地球離誰都轉。如果說拉動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是投資,消費,出口。那新加坡則更具體一點,就是金融,商務,交通。唯一要考慮的就是抵禦波動,防止溢出。新加坡犧牲自由,以平等立國,結果自然是政府壓力較大,但為了保持吸引力,稅又不能高,所以2025之後,依賴比超過0.8後,老齡化會是個嚴峻問題。

第三個問題:與華關係?

中國有句老話,叫遠親不如近鄰。不可否認,部分新加坡人祖上確實和中國有點親戚關係,但有關係,和關係好是兩回事。歐洲有歐盟,非洲有非盟,阿拉伯世界有阿盟,新加坡人家也有東盟。在東盟國家裡,新加坡不是小弟,但也不是大哥,所以新加坡只能被主導,而不是主導。其結果便是,新加坡對中國的態度,很取決於其餘東盟國家對中國的態度。中國現在與好幾個東盟國家都有摩擦,而且這種摩擦短時間內也不可能解決。中國如希望與新加坡打得火熱,那首先要分化東盟才行。這就好比你想娶碧昂絲,那提前必須是她和Jay-Z離婚才行,如果人家關係穩定,你就算把金山搬來,又有什麼用?撐死當下千斤頂,備胎都算不上。但我覺得有這閑工夫,還不如去分化歐盟,還更靠譜點。


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繼續成為美國的跟班。哪怕中國經濟影響力比美國大,新加坡也不會倒向中國的。因為地方太小,位置重要,美國寧願一炮把新加坡炸沉海了也不會把新加坡拱手相讓。中國在馬六甲海峽培養自己的貿易運輸中心。


可能最近新加坡就要 民主化了吧,本身就有民主制度的架子。

如果是經濟發展的話,肯定是在經濟上越來越傾向於靠近中國。


新加坡的環境很好,短期內有非常大的競爭力。如果新加坡能夠對華人保持吸引力,其發展還是不錯的。


突然想起小指頭的一句話

混亂是把梯子

說來小指頭攪的七國風起雲湧

到頭來不過被抹了脖子,死在蕭索的臨冬城

小,對於國際政治是一用先天劣勢,永遠無法彌補

正如小指頭,之前,只是別人沒時間料理你

新加坡和小指頭何其相似

如果有大國真心想調教一下李家坡,李光耀沒死又能如何

馬六甲是聯通印度洋和太平洋的航道

中日韓與印度中東北非歐洲的貨運都是從這裡經過

新加坡太小,工業農業都發展不了

經濟基本以港口為中心發展物流倉儲金融等各種服務業

如果各國船舶不再走馬六甲海峽,或者不再停靠新加坡,新加坡必將衰敗

克拉克運河,傳說多年,但是沒有行動

皇京港,已經在建

瓜達爾港,在建,然後通過貫通巴基斯坦的鐵路直接連接中國

緬甸,皎漂港,油氣管道已經連通,鐵路在規劃中

另外一路一帶對東南亞諸國的整合,以及陸路與中東中亞東歐西歐的貫通

中國的一系列規劃都是實打實的抽新加坡耳光

上面說的只是航路的問題

另一個問題就是新加坡的金融業的發展問題

新加坡是以港口為基礎,金融為方向

新加坡作為東南亞唯一一個發達國家

最好的未來是成為東南亞首都

作為一個高地,他要吸引整個東南亞的人才和資本

航路的問題,中國不斷在毀其根基,這上面說了

而中國的觸手不斷伸入中南半島

泰國寮國柬埔寨緬甸越南各國的資本和人才多了一個選擇

新加坡要成為東南亞的首都,這風水會被中國的鐵路破掉


不好說。有看過一個新聞報道,說李光耀對孫子李繩武給予厚望,希望他對新加坡進行改革。然而「改革」二字說起來容易,實際上談何容易!何況李繩武不是李顯龍的兒子而是侄子,而且至今沒有從政,還在被李顯龍污衊,控告。。

未來的新加坡變數和風險都很大,因為李顯龍留下的是一個,表面依然歌舞昇平,實際危機四伏的爛攤子。

個人認為,無論以後上台的是誰,新加坡必須有強有力的人掌控才有希望,否則不可避免的走向平庸和衰落。


推薦閱讀:

眾籌去建一個新城市分幾步?需要遵守些什麼原則?
李光耀是怎麼樣把新加坡打造成今天這個樣子的?
李光耀的「家長式政府」在打造「新加坡模式」時,進行了哪些「頂層設計」?

TAG:新加坡 | 新加坡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