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小貸產品是否影響你的徵信?

網路小貸產品是否影響你的徵信?

今天秉著實事求是的態度,與大家討論一下這個話題——網路小貸產品是否影響你的徵信?

朋友圈裡經常有人抱怨或「善意」提醒,謹慎使用微粒貸、京東金條等網路小貸產品,因為它會對個人的徵信造成不良影響,切勿「因小失大」,失去銀行的信貸支持。但到底是不是這樣子的呢?

現在讓我們回到問題本身。我使用了網路小貸產品,究竟對我的徵信造成什麼直接影響?而銀行又是怎麼處理這些問題呢?為了增加說服力,我使用過微粒貸、京東金條、網商貸、建行快貸(主動授予額度的信用貸)和招行的e招貸(基於信用卡的小貸產品)後,過了一段時間,自行去人行徵信查詢個人徵信,甚至我以申請信用卡為由,通過銀行工作人員也瀏覽了銀行版本的個人徵信(防止兩種版本信息披露不一致)。

我的報告顯示:發生的微粒貸業務有信貸交易明細和查詢記錄;網商貸僅有信貸交易明細;京東金條沒有任何記錄;建行快貸情況同微粒貸;招行的e招貸在貸記卡處有體現(新增一張卡),沒有查詢記錄。

這裡反映幾個問題,第一是放款前是否利用人行徵信信息,若有用到,則體現在查詢記錄中,網商貸可利用芝麻信用、京東有小白信用,這可能是他們無查詢記錄的原因。

第二是放款後上傳人行徵信的情況,目前看來上傳的情況有點隨性。但是這應該和人行徵信的管理相關,能夠納入徵信的目前都是銀行、公共事業單位為主,現逐漸放開給小貸公司、汽車金融公司。微粒貸和網商貸背後分別是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所以它們的信息有上傳很正常,至於京東金條沒有記錄也可以解釋。

第三是徵信信息的質量問題。微粒貸的處理方式的確存在爭議,在我只有部分使用額度的情況下,徵信報告里反映的卻是全額度,容易產生誤解;招行e招貸的處理也是如此,我也是在電話客服的解答之下才對應上這是他們的小貸產品。關於信息質量的問題上,我覺得人行作為管理機構也有一定責任。

順便補充一下,螞蟻花唄、京東白條這兩款直接應用於消費的產品使用,只要不出現違約,是不會體現在徵信上的。網上謠傳這類也會影響徵信,相信是產品都沒有區別開來。

網上亦有反映微粒貸在未明確告知的情況下查詢了個人徵信,我也認為應該改進。但這裡我也指出,有個別銀行系的小貸產品,讓客戶誤以為測算額度的情況下就把貸款發放了,我認為這些也應改進。

那麼站在銀行角度,是如何看待我的徵信報告的呢?我與負責消費信貸、住房信貸的銀行朋友交流一番,基本上肯定了我之前的一些觀點。

第一,銀行人員或系統應無法直接判斷這些是網路小貸業務。上文提及,微粒貸和網商貸背後分別是微眾銀行和網商銀行,所以徵信里也是體現為「商業銀行」的業務,而非「小貸公司」。徵信報告為了保護個人隱私,在非查詢銀行發生的業務,發生機構名字一律用代碼顯示。在微粒貸發生一筆小貸業務,與在城商行發生一筆個人信用貸款,徵信上很難看出區別。

第二,發生網路小貸業務後,影響最大的情況有可能在向銀行申請住房按揭貸款時,銀行審批人員懷疑購房首付款的來源就是網路小貸產品或者其它徵信上可查詢到的貸款,這可能導致銀行為了控制風險而拒貸。當然,審批人員會默認金額較小的就是小額貸款,資金成本較高,若頻繁借貸,側面反映的流動性緊張。不過我始終認為只要是人為控制的,就是可以溝通解決的,為表示清白,可以把這類產品提前結清,或者提供其它合理的解釋。

第三,發生網路小貸業務後,若向銀行也是申請小貸產品,額度可能是系統測評而得,這種情況,可能真的被系統「鄙視」了。不排除系統會對查詢記錄筆數或者未結清的貸款筆數作為一個參考指標,若一段時間內數量過多,可能會對審批不利。

最終的結論,網路小貸產品有它的優勢所在,網上有些批評的聲音是合理的,但是也存在一些惡意抹黑的情況。我認為這是合法的產品,只要合理使用,只用於短暫應急,按時還款,那是不會造成不良後果的。

推薦閱讀:

TAG:P2P網貸運營 | 徵信 | 小額貸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