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熹家訓:儒學大師用這317個字教會孩子仁義禮智信

朱熹家訓:儒學大師用這317個字教會孩子仁義禮智信

他是宋代儒學的代表人物,被譽為理學的集大成者;

他編選了著名的「四書」,成為書生的教科書,流傳至今;

他提出了著名的「三綱五常」,身後被送入孔廟接受祭祀。

他就是朱熹,人稱「朱子」。在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中,這樣評價朱熹:

「朱熹,或稱朱子,是一位精思、明辯、博學、多產的哲學家。光是他的語錄就有一百四十卷。到了朱熹,程朱學派或理學的哲學系統才達到頂峰。」

作為這樣的一位大師,朱熹是怎麼教育家中的子孫後代的呢?從一份流傳千年的《朱子家訓》中,我們可以看出端倪。

這份家訓全文只有317個字,卻涵蓋了朱熹學說的方方面面,對做人、學習、交往,都提出了鞭辟入裡的指導。正因如此,這份家訓才一直流傳,被保留在朱氏族譜中代代相傳,進而走出家族、流傳到社會上,成為更多人教育子女的範本。

今天,我們就一起回顧朱熹家訓,感受千年前大師的風采。

第一部分:美德的基礎

君之所貴者,仁也。臣之所貴者,忠也。

父之所貴者,慈也。子之所貴者,孝也。

兄之所貴者,友也。弟之所貴者,恭也。

夫之所貴者,和也。婦之所貴者,柔也。

事師長,貴乎禮也。交朋友,貴乎信也。

這是家訓的第一部分,講述了不同社會角色的優秀品德。儒家一直認為人有不同的社會角色和社會分工,要根據自己的位置做正確的事,例如作為君王要講究仁義,作為臣子要做到忠誠,作為父母要做到慈愛,作為子女要努力孝順。這也是做人品德的基礎。

第二部分:交往的法則

見老者,敬之;見幼者,愛之。

有德者,年雖下於我,我必尊之;

不肖者,年雖高於我,我必遠之。

慎勿談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長。

仇者以義解之,怨者以直報之,隨所遇而安之。

人有小過,含容而忍之;人有大過,以理而諭之。

這是家訓的第二部分,主要講述與人交往過程中的法則。要尊老愛幼,但不只以年齡作為標準,要以德行為尊。在朱熹看來,年紀大的人如果沒有德行,就不值得尊敬。聯繫到最近發生的廣場舞大媽爭搶地盤打罵年輕人的新聞事件,朱熹的觀點值得我們深思。

第三部分:做人的底線

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人有惡,則掩之;人有善,則揚之。

處世無私仇,治家無私法。

勿損人而利己,勿妒賢而嫉能。

勿稱忿而報橫逆,勿非禮而害物命。

見不義之財勿取,遇合理之事則從。

詩書不可不讀,禮義不可不知。

子孫不可不教,童僕不可不恤。

斯文不可不敬,患難不可不扶。

君子有所為有所不為,作為家訓,對子孫後代的警醒也是功能之一。朱熹在此處列出了數種行為的底線,既包括「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樣的思想高度的指導,也涉及了「不可以不讀書、不可以不知禮節」這樣的具體實踐,可謂是面面俱到。

第四部分:忠告和訓誡

守我之分者,禮也;聽我之命者,天也。

人能如是,天必相之。

此乃日用常行之道,

若衣服之於身體,飲食之於口腹,

不可一日無也,可不慎哉!

這是家訓的最後一部分,也是收尾,從個人命運的角度講述了「修身」的重要性。朱熹是第一個把《大學》單獨拿出來和《論語》《孟子》並列的學者,其中的原因就是因為他推崇《大學》裡面「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論,在朱熹之後,儒學開始走向內心,自我的修養成為儒生的畢生追求。

學完了朱熹家訓,你是否也有所感悟?朱熹的大師風采是不是也給了你許多啟發,同時帶來了很多疑惑?朱熹為什麼要強調「修身」,他編選的《四書》是怎麼回事?朱熹和後代儒學強調的「三綱五常」究竟是什麼意思,是好是壞?

這些內容都在馮友蘭先生的《中國哲學簡史》里得到了全面的討論。

——摘自樊登讀書會app
推薦閱讀:

老陽讀書筆記 | 如何學習寫作
嘮嗑(六十二)悟道·(3)
別騙自己了,你那不是真讀書!
周振興:只有先完成,才會有後來的完美
讀書也要結硬寨,打呆仗——《如何有效閱讀一本書》

TAG:教育 | 閱讀 | 讀書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