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之後,你是億萬富翁還是一無所有,三個選擇非常關鍵
春節的時候一不小心寫了一篇10萬+的暴文《畢業二十年,億萬富翁與一無所有的差距,全在這兩件事》。
找個好的......
做個老的......
或許這就是獲得成功的職業和投資所需要做好的兩件事。
做個老員工、老股東、老房東或許簡單。
但對你的職業或者投資而言,那個好的是什麼?
如何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的那個好的?
其實,很難,很難。
既然如此,今天我們就聊聊這個話題吧。
01
未來10年,50% 的人將要失業!這是李開復說的。
他說你們每天都在使用人工智慧了,每次搜素引擎的結果,都是人工智慧推算出來的。它會根據你們的每一次點擊來決定下一次在你面前呈現的畫面。
你們每一次的擇偶,它會更知道你喜歡誰。媒婆都要失業了。這就是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的力量。
他過去兩年所有的投資,都是機器人管理。
因為機器人可以分析所有的股票走勢。它每天讀新聞,讀財報,然後來判斷今天最該買最該賣的股票是哪一隻。
李開復得過癌症,他當時用的葯,很多醫生都不知道它的存在。
因為醫療進步很快,不是每個醫生都能每天去讀各種學術期刊論文,來學最新的治療方式。
所以未來把人工智慧做成醫療助手,它是可以更好的幫助醫生做判斷和診斷。
一輛車96%的時間都是停著的。
如果有一個無所不在的滴滴,當你需要出門時,一輛小車就開來了。你還有必要買車嗎?這就是共享經濟的無人駕駛技術。
他認為未來10年,人類50%的工作都會被人工智慧取代。比如說交易員,助理,秘書,中介,這些事情,它都會比人做得更好。
那麼以後都失業了,誰會取代你的工作呢?
人工智慧。
看完李開復的話,你可能不相信。
我常想起馬雲說的那句話,面對新的機遇,很多人都經歷過四個階段:看不見,看不起,看不懂,來不及。
何不假設一下,如果你相信了人工智慧的趨勢,你有什麼損失?除了更加積極為自己規劃未來以外,你沒有任何損失。
但是假如你選擇不相信,如果未來真被李開復說中了,你的損失又是什麼?你錯過了提前為自己準備的機會。
其實,我們所有的人,在當今這個時代,都面臨著隨時失業的可能。
02
未來10年,50% 的大企業都要倒閉!這話是一朋友說的。
這個朋友說:很多年前有一場面試,讓我至今記憶深刻。
那時我負責諾基亞公司運營商業務,我需要招一些有經驗的大客戶經理。有一份簡歷吸引了我,應聘者本科畢業於武漢大學,研究生畢業北大。
學歷完美,工作經歷驚艷,第一份工作是康柏(美國當年PC第一大公司),第二份是北電(北美電信,美國當年最大的網路公司之一)。
這兩間公司,你們可能沒有聽過,因為都早已倒閉。
但是在當年絕對是頂級的外資公司,他的這份簡歷亮瞎了我的眼,我迫不及待的約見了他。
他侃侃而談。談到最後,我問他,你對來我們公司發展有什麼要求嗎? 他沉思了一會兒說,我只有一個要求,那就是企業不要倒閉。
我不禁啞然,你為什麼會擔心這個?他說,因為我待過的企業,都倒閉了。企業運營不好就會裁員,對職業生涯影響很大。
我當時想,那是你運氣不好,我們這種企業絕對不會倒閉的。由於種種原因,我最終沒有招他進來,否則他進來仍然難逃企業倒閉的厄運。
我在諾基亞工作了9年,畢業後就加入了這家公司,親眼見證了它起步和騰飛。
諾基亞最輝煌的時候,曾經連續3-4年蟬聯手機市場No.1的地位,而且是絕對的第一,遙遙領先市場第二位。
身處在業績如此牛逼的企業里,怎麼會相信企業有倒閉的一天?
2010年是諾基亞的巔峰時刻,佔領中國市場40%的份額。但是也就是從那一刻起,下滑不可逆轉的發生了。
我離開時,諾基亞仍然有35%市場份額。
當時單純的認為,這家企業只不過輝煌不再而已。但是,2年後,僅僅是2年的時間,諾基亞這三個字和諾基亞公司竟然在市場上消失了。
講到這裡,真是有點悲壯。至今我都難以相信,一家偉大的百年企業是以這樣的速度消亡的。
但是未來這種情況將會越來越多。
03
當今世界已然巨變的徵兆之一:莫名其妙的失敗!
這個朋友體驗到的就是一種「莫名其妙的失敗」,但是恰恰這種自己似乎無法接受的莫名其妙的失敗要引起我們的注意。
其實,它已經在提醒我們,世界已經迎來巨大的變化。
比如,在未來5 - 10年,軟體和操作平台會使大多數傳統行業陷入混亂。
優步Uber、只是一個打車軟體公司,他們不擁有汽車,但他們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計程車公司。
Airbnb是世界上最大的旅店公司,但他們不擁有任何酒店資產。
在傳統年代,由於社會組織是散落狀態的,所以很多小的區域容易形成獨立系統,在這個系統里會有很多小的生存機會。
比如張三在張庄、李四在李庄可各辦一家商店,當然每個村莊都可多容納幾家商店,只要商店不門對門,都可以相安無事,儘管都不易辦得太大,但可以各種獨立生存。
從這種意義上講,正因為每家商店規模都小,需要資本不多,所以都可以開起一家商店,然後僱傭一個看店的,從而進入到「企業家」階層,你可以開商店,也可以開飯館、開理髮店等等。
當然這是小生意,那麼所謂的大生意往往分為兩種:要麼是跨區域的買賣,因為此時還沒有互聯網,信息是不對稱的。
商販們可以通過「低買高賣」獲取利潤,倒爺就是這樣產生的,所以傳統社會是有很多「生意機會」的。
那麼,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情況是怎麼變化的呢?
在鏈接無處不在的時代,由於傳導渠道四通八達,社會的資源和財富開始往極少數人手裡集中。
比如由於互動的高效性,很多組織可以在全國範圍內統一從生產廠商採購,利用現代物流低成本運往各地,由於它們採購量很大,掌握進貨的定價權,能把進貨價壓到最低,進而能大打價格戰。
相比之下,那些「夫妻店」的規模很小,進貨沒有砍價能力,只能被動地接受廠商給的價格。所以,規模化、公司化零售有極強競爭優勢,夫妻雜貨店很難生存。
今天做「小生意」的機會越來越少。
同樣由於互聯網解決了信息的對稱性,因此倒買倒賣也沒有機會了。
比如以前我們會去看一些現場演出等等之類的活動,所以各地都有不同的文藝表演形式,這會供養一些演員隊伍。
而現在人的注意力都被手機吸引,手機屏幕的大小往往就是我們的視野範圍,再加上社交媒體的發達,經常會躥出一些網紅,她們霸佔了我們的視野。
也就是說我們的注意力再也不是分散的,而是被集中到某點上。
網紅火了之後可以迅速獲得融資,最終走上明星的路線,而那些普通的演員生存空間越來越少……
總之,零售業、餐飲業、娛樂業等各種傳統行業,正在經歷商業「去碎片化」的洗禮,並由大公司、名人取而代之。
社會也因此失去了眾多中等收入機會,更多的人被打入工薪階層,讓收入分配、財富分配出現更為嚴重的分化。
因此,從某個角度來講,互聯網正在加劇貧富分化。
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傳統行業成功人士,將不得不接受越來越嚴重的莫名其妙的失敗,沒辦法趨勢使然。
04
當今世界已然巨變的徵兆之二:意料之外的成功!
但這裡還有一個微妙的變化,那就是這種「鏈接」對傳統的「僱傭」關係形成了很大的衝擊,甚至使其斷裂。
回想一下5年前我們身邊的朋友,不是在這家公司上班,就是在那家公司上班。而如今這些朋友不是依託這家平台賺錢,就是依託那家平台賺錢。
比如很多「計程車司機」已經脫離了計程車公司,開始依靠依靠滴滴、優步等平台接單賺錢,成為一名自由職業者。
他們不再需要繳納「份子錢」,還可以自由支配時間。
比如我有一個老同事,原來也是一個上市公司的HR總監,後面覺得在公司上班太累了,而且各種不自由。
於是自己出來開了一個獵頭公司,不是傳統的哪一種,有點像眾籌,它基於微信開發了一個平台。
只要註冊了賬號,任何人在這個平台上都可以發布招聘信息,找到需要的人,當然你得付出一定的費用。
號稱:你的口袋人才庫。
假如你沒有招人,但你是不是認識很多人?可以推薦人啊,只要推薦成功你也可以獲得一定數額的賞金。
據說現在她的這個平台估值也要到1000萬了,一年多時間,幾個人,一千萬,她說自己真的沒想到發展會這麼快。
感興趣的同學可以看看:蘿蔔有賞(公眾號:bode_game),我之所以玩公眾號,也是因為她的鼓勵,做為感謝推薦一下。
還比如自媒體運營者依託的是微信、網店店主依託的是淘寶、做快餐送外賣依託的是美團等等,為什麼會出現這種變化呢?
因為互聯網以大數據、雲計算為基礎,努力實現「多個服務個體」對接「多種個性化需求」,公司在消失,個人在解放。
原來的「公司+僱員」結構變成了「平台+創客」結構。這就是一場商業組織架構的摧毀重建,它徹底改變了商業秩序。
也就是,傳統的僱傭關係正在行將就木!而個人的力量得到充分發揮,在這張網狀的社會組織上,每個人都是一個「節點」。
而那種利用自己魅力引發矚目焦點的人,也就是一個重大的「節點」,大V、網紅能成功就是這個原理,人與人的區別就在於此,僅此而已。
當然這一切都是藉助平台的力量。所以社會的優質資源流向其實是這樣的:從個人——到平台——再到個人!
資源必須經過平台流向個人,不僅有能力的人得到了成全,那些平台的擁有者才是真正的財富集大成者!
比如,馬雲的阿里巴巴、馬化騰的騰訊。
因此,移動互聯網大大改變了財富數量級,這並不是企業家辛苦耕耘所致,也不是苛刻剝削的結果,而是阿里巴巴和騰訊作為平台成全了無數「個人」的回報。
所謂,主觀為別人,客觀為自己!
我其實也是騰訊微信這個平台的受益者。
我是在2016年初,出於好玩註冊了「肺魚資本」公眾號,反正權當梳理自己的投資思路和策略。
剛開始認為既然梳理了,就順便發在公眾號上面分享給別人,沒想到無意之中寫了一篇暴文。
然後,很多其它公眾號轉載;然後,肺魚資本公眾號的粉絲越來越多;然後,現在粉絲數量居然也快1.5萬了。
更讓我驚奇的是居然有很多人找我發廣告,也就是在公眾號上面發一篇文章,費用給的還不少。
雖然很少接廣告,就算接廣告費相對股票投資賺的錢也還是太少太少,但這對我來講,已經是意料之外的成功了!
因為我壓根就沒指望公眾號可以賺錢,至少沒想到可以這麼快的賺到錢。
說明自媒體公眾號這個細分領域,應該還有很多很多未被挖掘出來的金礦。
或許還是一個比股票投資賺錢更多的領域,尤其是如果你能將它和投資者真正的聯繫起來的話,賺錢的機會非常多。
事實上現在大部分的股票類公眾號已經開始將他們聯繫起來了,只不過基本上都是以忽悠散戶為主而已。
05
最後,問題來了,現在我們該怎麼辦?
在當今移動互聯網時代,乃至即將到來的移動物聯網時代。
毫無疑問,我們正在經歷商業的大變革。當各種名詞滿天飛的時候,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描述未來商業的本質?
我們怎樣才能更好地抓住獲得財富的機會?——精準。
只有精準,才有未來。
谷歌、阿里巴巴、Uber、微信,為什麼這麼值錢?
因為精準。
精準廣告、精準零售、精準交通,現在最時髦的是精準醫療了。雖然有點被用濫了,但仔細想想,這個詞的確抓住了未來商業的本質。
谷歌是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大數據驅動(或用今天時髦話來說,人工智慧驅動)的精準服務商。
存在了一百多年的傳統廣告,其效率是沒法準確評估的,而谷歌的精準廣告是廣告投放模式的革命。在谷歌上輸入某個關鍵詞的用戶,肯定是相關領域的潛在客戶。
通過關鍵詞匹配發展出了非常精準的廣告。這個廣告模式對於傳統廣告模式有兩個根本性顛覆:
第一,根據效果付費。沒人點擊,不收錢,它是事後收費。
第二,價格是實時在線決定,市場競價。傳統廣告事先講好價格,而互聯網上搜索這個關鍵詞,你願意出多少錢,別人願意出多少錢,下一秒鐘閃現誰的廣告,由相關性、出價高低等很多因子根據演算法來實時決定。
同樣,傳統計程車行業,司機和乘客完全是隨機匹配的,Uber可以實現這兩者的在線精準匹配。
可見,只有精準,才能讓商業效率有巨大的提升。精準是商業未來最核心的要求,是優勝劣汰的門檻。
做到精準!你才有資格進入下一輪商業競爭,所以:
1. 要麼選擇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的內容創造者第一!
寧為雞頭,不為鳳尾。
互聯網時代更注重協作,在信息高效對接的幫助之下,人與人的協作效率越來越高,因此整個社會分工進一步細化。
以前你的短處決定了你的水平,所以我們都在拚命彌補自己的短板,而今後你的長處將決定你的水平。
每個人都需要挖掘自己某方面的潛能,只需專註自己擅長的某一領域,其它方面自然會有人來協助你!
不要隨波逐流,充分認識自己,充分發掘自己,堅持精準的做某個細分領域的第一名!
哪怕是一個非常非常細小的領域,只要能做到第一名,你就有賺大錢的機會!
也就是說,如果你能做到某個細分領域的第一,就會有很多很多人自動找你。
所以,要想十年之後成為億萬富翁,而不是一無所有。
挖掘自己的興趣和特長,努力成為某一個細分領域的第一,將是一個非常不錯的選擇。
2. 要麼選擇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的平台參與者之一!
可能有的人會說,我實在找不出自己有什麼興趣和特長,那該腫么辦?
如果真的這樣,好歹您還有一些好用工作經驗吧,利用你好用的工作經驗。
找到組織,跟隨到底。
鄧小平的女兒毛毛問鄧小平:「長征的時候你做什麼?」回答:「跟著走!」跟誰走?跟著gc黨,跟著共產主義信仰走。
我們可以試著想一想,如果鄧公當初是跟著gm黨,跟著三民主義信仰走的話,鄧公會怎樣?
中國會怎樣?
當然,我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實現共產主義,但是,我還是有自己的信仰的,而且一直跟著自己的信仰走。
所以,要想十年之後成為億萬富翁,而不是一無所有。
或許還有一個選擇,那就是利用自己的工作經驗特長,找到可能成為某一細分領域平台的公司,先混進去,跟隨到底。
這樣,在這個細分領域的平台混久了之後,你的能力和資源都會得到積累,足夠牛叉的時候!
3.你還可以選擇成為某個細分領域新平台的創造者!
然後讓其它的同學有機會,混到你那個平台去發財。
要麼成為內容第一,要麼跟隨平台第一,要麼投資創造第一。
這就是我的全部建議:
精準某個細分領域,持續努力做到第一。
無論股市,還是人生。
可能同學會說,成為第一,談何容易。
其實也沒那麼難,比如在股市,肺魚選股就只研究彼得林奇,直接用他的方法選股,交易就只依照布林線指標交易。
目標非常明確,我不可能成為股票投資做的最好的人,也不可能成為文章寫的最好的人,更無法成為最好的投資類公眾號。
但我可以成為:做股票投資的人中,文章寫的最好的無名小散。
或者成為:寫文章的人中,股票做的最好的作者。
或者成為:玩股票類公眾號的人中,投資做的最好的公號博主。
......
總之,你必須成為第一!
如果實在沒法成為第一,那就像肺魚一樣,創造條件也要成為第一。
所以,要麼成為內容第一,要麼跟隨平台第一,要麼投資創造第一。
精準某個細分領域,持續努力做到第一。
這是你十年之後,有機會成為億萬富翁而不是一無所有的唯一機會。
當然,做為投資者,你還有最後一個機會,買入已經成為或即將成為某個細分領域第一的公司股票。
推薦閱讀:
※視野決定成就:兩個故事揭示你成功路上的絆腳石
※2018/5/10[資產]肖威:如何快速積累原始貨幣現金
※銀行苦日子來臨!2018年的銀行股還有機會嗎?
※40年量化研究告訴你如何全球資產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