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還那麼窮?你可能還沒搞懂賺大錢的邏輯(深度好文)

為什麼你還那麼窮?你可能還沒搞懂賺大錢的邏輯(深度好文)

一直在反思和研究這些年來自己以及身邊一些人的、項目的成功經驗,突然發現這些成敗的背後和能力關聯並不大,更多的是由大勢所決定的。

身邊一個朋友,我很羨慕他的好運氣,因為他有我這麼一個朋友。

為什麼這麼說呢?當初她畢業以後是直接進了一家國企,在廣州那種地方月薪只有2K多點,一年多以後真的看不下去被我叫回了杭州,然而找不到工作閑了大半年,期間我被數落無數次。

在年底的時候她終於面試了幾家公司,一個外貿4K、一個做上班拼車軟體的(也就是順風車)3.5K、一個是做打車軟體的3K(這叫公司叫快的,第一個和滴滴合併的公司),最終經過我的分析他選擇了最後一個也就是工資最低的一個。半年時間過去,他的月薪就已經連續提高到了6K的水準。

說實話,當時快的還是在一套租的住宅里辦公,而做拼車的卻已經有了兩輪融資,選擇快的的理由是當時用到過覺得確實是一個大方向,本來以為起來還要兩三年,誰知道因為兩家的打車大戰一年的時間裡就做起了整個市場,發展之快始料未及。

一年多以後,也就是2015年年底時他再一次跳槽,依然由我給他參考,進了現在這家做積分商城廣告的公司。為了這個問題又被埋怨半年,跳槽時他幾個朋友去的公司都比他好,月薪15K到20K,就只有他跳過去當時是13K,可是,一年多後的今天他的月薪達到了40K。

我支持他去這家公司的理由是他個人職業生涯發展的大趨勢是進入管理層,另外一個是這家公司當前發展勢頭還好、後期有望爆發。然後,過了半年就真的開始爆發了。

再說回投資理財。

2013年的時候我在做分析師,身邊兩個分析師朋友每天自己也在做期貨交易,然後就經常會有昨晚賺了2萬、開個早會沒有盯盤虧個3萬的情況,反正直到我自己離職的時候,也沒見他們倆賺到什麼錢。

2015年上半年,那時候有了蠻多閑錢就嘗試著炒股,當時的我對期貨很熟悉但是股票就相對蠻陌生,選股都不會。所以一方面是跟著他們說的股票買買、另外一方面就是買點股票基金試試水,因為大趨勢確實是很好,一直賺錢一直追加,直到股市崩盤時候我靠著10萬塊賺了差不多3萬塊。

就當時而言,我賺的真的不算多。記得當時有個朋友跟我說,她拿了1萬塊買了股票基金,每天能賺300塊,天天盯著市值看,完全不想過周末只想天天上班。這也算是全民炒股時代眾人無心工作說法的一個反例吧。

回想起來,我炒股厲害嗎?真不如大爺大媽,畢竟我花的心力確實不多。我賺的多嗎?就收益率而言年化60%,輕鬆到手好幾萬也是很客觀了。

究其原因,就像《1萬本金炒股1年賺到100萬!我能做到100倍利潤的根本是什麼?》說的那樣,是趨勢。

再說說馬雲和王健林這兩個大佬的1億賭注。

其實說到底賭的還是互聯網能否擊垮傳統零售的固有趨勢。蘇寧曾是線下的王者,但是阿里成功打掉了蘇寧,並不是阿里比蘇寧牛逼多少,這完全是互聯網渠道替代傳統線下渠道,時代的更替而造成的。記得有次打車和師傅聊蘇寧的話題,並不是蘇寧不努力、不牛逼,只是不需要了。

當前,像這樣被顛覆的例子確實已經蠻多了。不同維度和體系的競爭對於很多企業來說是非常可怕的,完全不是單純的雙方能力之間的競爭了。

根據這麼多成功企業家來看,這個社會跟著趨勢賺大錢的人一般分為兩類。

一類是像馬雲這種嗅覺敏銳、市場理解通透、執行力強且愛折騰、能對自己狠的人(能對自己狠的人都能成點事情),一旦看準方向,能夠成就偉業。

另外一類,就是運氣好的人!當初進阿里的都是人家不要的,沒地方可去的一幫人,現在真心是賺了大錢;很多剛開始干房地產的人,也大多不是他們自己想干那個行當的。

賺小錢拼的是能力,賺大錢拼的是選擇、是命。

過去十多年的趨勢性機會就是資產升值,多少企業是買地建廠10多年以後以10多倍價格被買回去的;多少人又是無奈到了某個行業,卻因此暴富的。

在這個大爆發的時代,越是底層的人,越容易被拋向不同的時代洪流,而不同的洪流往往蘊含著大機遇。


推薦閱讀:

一些常見低風險投資品種
做不到暴富,至少要先做到富
財富管理在國內是一個朝陽行業 ---讀《中國式財富管理》有感,與讀者分享。
別再傻傻分不清,新中產如何挑選理財產品?
「一位父輩投資人,他從13年開始投P2P,收益超過了100%」

TAG:理財 | 個人理財 | 投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