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岑春煊的家鄉情結

   

岑春煊的家鄉情結

 

 

  清雲貴總督岑春煊又稱「岑西林」。過去,人們都說岑春煊之所以被時人稱之為「岑西林」,是因為他是廣西西林縣人。其實,這只不過是其中的一個原因罷了,另外一個原因則是岑春煊那濃濃的家鄉情結。

   岑春煊雖然是西林人,但他自小跟隨其父——雲貴總督岑毓英在外讀書,極少回西林那勞老家。步入仕途生涯之後,他更是忙於公務,一直無暇回家。然而,岑春煊卻無時不在記念著自己的家鄉,同時還想方設法儘力為廣西、為西林的父老鄉親們辦好事、實事。

   岑春煊的父親岑毓英早年因與定安(原西林縣城,現已劃歸田林縣)街上的富商葉正幫為爭選縣丞而發生械鬥,失敗後被迫逃離西林而前往雲南時,曾帶去了原與他在西鄉團練幹事的一班弟兄。對於這些人,歷史上稱之為「西林子弟兵」。在長期的征戰之中,這些「西林子弟兵」忠心耿耿地跟隨岑毓英出生入死,浴血奮戰,不少人還戰死在了沙場。岑春煊對這些「西林子弟兵」一直懷著深厚的感情,始終認為假如沒有他們的大力支持和幫助,父親決然不會為朝廷立下如此赫赫戰功,而自己及整個岑氏家族亦不會享有今天這樣的榮華富貴。因此,岑春煊擔任兩廣總督後,除了繼續重用覃修綱(原西林岩介鄉人,現該鄉已劃歸隆林各族自治縣)等岑毓英一班舊部人員外,還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在其老家西林縣那勞寨的「宮保府」附近專門興建了一座「忠烈祠」,但凡逢年過節,則讓岑氏家人到祠堂里焚燒香火,擺供祭祀,以表示對那些當年跟隨其父戰死沙場的壯士們的深情悼念。

   岑春煊的老家那勞寨位於西平河(原名馱悶河)與馱娘江(古稱淥馱河)的匯合處。每天,鄉親們走出寨門,總要淌過這兩道河水。人們常年如此來來往往,確實很不方便。每當遇到洪水季節和嚴冬臘月,那就更是苦不堪言了。於是,岑春煊便捐了一筆相當數額的銀子,讓鄉人用來興建兩座大橋。然而,遺憾的是,大橋卻因故而未能建成。對此,岑春煊十分生氣,一直對家人們耿耿於懷。

    大力發展教育和培養人才,這是岑春煊為家鄉的父老鄉親們辦得最多的一件事。早在甘肅擔任布使時,岑春煊便多次給居家的四叔岑毓琦來信,勸其要努力辦好岑氏學館「南陽書院」,同時要求家人要把「南陽書院」辦成家鄉人民的書院,「切莫為岑氏家族所專有」。在兩廣總督任內,當得知「南陽書院」辦學有困難時,他立即派人專程運來了八馱紙筆和其他圖書資料。晚年,岑春煊退出政界寓居上海時了解到「南陽書院」已因故停辦時,他痛心疾首地對從家鄉遠道前來拜訪他的族弟岑春爵批評說:「不關心家鄉教育是愚蠢的。」他還說:「不辦好教育,不說別人,連你們都不過是一群牛!「真是一針見血,一點也不留情面。同時,他還責令岑春爵返回家鄉後,要立即恢復辦好書院,為發展家鄉的教育事業和培養人才作出貢獻。擔任兩廣總督時,岑春煊還在廣西、在百色等創辦了不少的學校。此外,當他得知家鄉許多學子由於貧窮而無路費前往省城參加科考時,便給西林縣捐了兩千兩白銀,存入工尚戶作基金,然後將其利息資助應考學子的路費。據說,原全國政協委員、百色師範(即現在百色學院的前身)校長岑永傑及「西林三秀」韋家瑞、農最榮和農紹朴等人早年之所以能前往省城參加科考並分別到香港、南京和上海等地上大學,就是不同程度地得到了此項基金的援助。後來,科舉考試被廢除後,岑春煊又電令西林有關部門,指定將此項基金悉數劃歸公立小學使用。民國十八年(1929年),岑春煊還致書當時的西林縣縣長岑家文,令將西林縣境內所有的岑氏祠堂一律改作為當地公立小學校舍。岑春煊的以上措施確實為西林縣後來教育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推薦閱讀:

至今未婚是何情結
披肩情結*雲霞飛~~~~~~長段染披肩圍巾
很多男人都有「聖母妓女情結」
女人骨子裡都有的藍顏情結

TAG:情結 | 家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