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名臣名將】吳玠為何缺位「中興四將」

  在北宋末到南宋初訂立「紹興和議」以前,宋、金一直處於戰爭的膠著狀態,黃河南北、長江上下,一直被戰火硝煙所瀰漫,金國雖有勝,但少有完勝;南宋雖有敗,但也不至於完敗。而南宋之所以能與金軍相持十數年而沒有徹底亡國,這是因為有一大批愛國英雄在以匹夫之軀和志士之血阻擋著外族的侵略,是他們在最危急的關頭挽救了漢民族的南宋政權,使之最後能保住半壁江山,苟延殘喘。於是,後來的功勞簿上就有了岳飛、韓世忠、張俊、劉光世等「中興四將」。然而,南宋諸將中的吳玠,戰績不比這四人差,功勞不比這四人少,卻缺位於此,不能不說是一件憾事。

  吳玠(1093—1139年),字晉卿,德順軍隴幹人(今甘肅靜寧)。據《宋史·吳玠傳》記載,吳玠從小懂忠義,能騎善射,志向遠大,少年從軍,多次參加抵抗西北西夏、平定南方方臘等戰鬥,力敵萬夫,身經百戰,後以軍功升為副將。

  金國滅亡北宋後,趙構建立了南宋政權,為了及早剪除南宋政權,金軍主要從兩個方向進攻,一路從中原南下,攻打江淮,另一路進攻陝西,企圖通過陝西進入四川,然後順江而下,夾攻南宋。南宋有「中興當自關陝始」之說,陝西是北入四川的門戶,陝西一丟,四川立失,中原政權便岌岌可危,可見陝西的重要性。

  為粉碎金軍的戰略企圖,宋高宗特任命南渡功臣張浚為川、陝宣撫處置使,將扼守西北的千鈞重擔交給了這位最信任的大臣。但此張浚非彼張俊,他是一介文臣,不善將兵,又貪功輕敵,於建炎四年(1130年)率十八萬大軍,向西北的金軍發動了大反攻,結果在「富平之戰」中損兵折將,大敗虧輸,只得安排時任忠州防禦史的吳玠駐守大散關以東的和尚原(今陝西寶雞西南),自己退守閬州(今四川蒼溪)。

  在「富平之戰」後,金軍打算趁熱打鐵,糾集優勢兵力,向南宋軍隊發動了猛烈的攻擊,企圖一舉攻入四川。吳玠作為南宋駐守西北的重要將領,擔負著阻擊金軍入川的重任,他在四周有敵人、身後無援兵的情況下,不但多次打退金軍的進攻,而且還取得了和尚原、饒鳳關(今陝西石泉西北)、仙人關(今甘肅省徽縣東南)三大戰役的勝利,簡直是兩宋戰爭史上的奇蹟。

  和尚原之戰。張浚安排吳玠堅守和尚原之時,吳玠的軍隊其實在富平之戰中已經死傷得差不多了,他一無兵馬,二無供給,幾乎白手起家。吳玠沒有抱怨,他與弟弟吳璘收拾殘部散卒數千人,積粟繕兵,列柵死守。有人勸他退至物產豐富、給養充足的漢中,「扼蜀口以安人心」。吳玠覺得退守漢中與逃跑無異,只有堅守和尚原,才能起到威懾金軍的作用,才能真正保住四川。陝西老百姓感動於他的忠義愛民,紛紛給吳玠的軍隊輸芻送粟,解決了他的後顧之憂。

  紹興元年(1131年),金軍數萬兵馬分兩路夾擊和尚原,一路由金將沒立率領,由鳳翔府出發,一路由烏魯摺合率領,由大散關出發,兩軍約定在和尚原勝利會師。西北形勢異常緊急。在敵眾我寡、敵強我弱的情況下,吳玠沉著決策,果斷應對。當時,烏魯摺合部先至,吳玠利用有利地形,在北山開展阻擊。為了讓將士們保持旺盛的戰鬥力,他將部隊分成兩隊,一隊作戰時,另一隊休息,輪番鏖戰。由於北山山谷路極窄小,又遍布石頭,不能騎馬,金軍只得舍馬步戰,結果被輪番攻擊,傷亡慘重,只得逃走。打敗烏魯摺合部的第三天,沒立部趕到,進犯要隘箭筈關(今陝西千陽縣城南)。吳玠趁其立足未穩,迎頭痛擊,又大敗金軍,終於暫時穩定了西北形勢。隨後,吳玠因母親去世歸家丁憂。

  金國四太子兀朮(完顏宗弼)得報後大怒,他親率十萬大軍氣勢洶洶趕來,造浮橋,過渭河,在寶雞一線壘石為城,做好了進軍和尚原、打通入川通道的準備。兀朮不是一般的金將,他可是讓南宋諸將領教過其智謀和勇猛的。部眾十萬雖說可能誇大,但與宋軍相比,也是十幾二十幾倍的差異。強敵來攻,朝野震驚,西北軍事仍是張浚主持,但原來有一員猛將曲端卻被他冤殺了,目前能真正抵擋住金軍的,除吳玠外幾乎別無他者。於是,朝廷趕緊下了一道「奪情詔書」,起複吳玠為明州觀察使兼陝西諸路都統制,命他火速奔赴前線領軍迎敵。

  抵達和尚原後,吳玠馬上召集部眾,分析、開導、歃血立誓,鼓舞了士氣,穩定了軍心,做好了充分的應戰準備。當年十月,兀朮進攻和尚原,吳玠讓將士們利用地形優勢,用床子弩輪番射殺敵人。床子弩是弩箭的登峰造極之作,依靠幾張弓的合力將一支箭射出,往往要幾十人轉動輪軸才能拉開,而所用之箭比矛更大,射程達五百米以上,其威力可知。所以,弩箭齊發,金軍連人帶馬紛紛倒地,死傷慘重。吳玠另派將士繞小道出敵後,截斷金軍糧道,又派弟弟吳璘率領精兵三千,在神岔溝設伏,後來金軍潰退至神岔溝,伏兵從天而降,金兵被殺或自相踩踏而死者眾多。隨後,吳玠命令吳璘趁夜偷襲金營,連破金營十餘座。這次戰役,宋軍與金軍激戰三天三夜,殺死金軍將士萬餘,兀朮甚至被宋軍射中兩箭,最後,他忍著疼痛,剪掉了自己的鬍鬚,混在亂軍中才得以逃脫,其倉皇狼狽之態畢現。兀朮雖勇,但他在中原戰場和西北戰場都曾因遇到強敵而落敗,中原敗於岳飛,西北敗於吳玠。和尚原之戰打亂了金人的滅宋計劃,使他們的「入川美夢」化為泡影,兀朮倉皇北逃後,金國任命完顏撒離喝為陝西經略使,暫守不攻,與宋軍相持於西北。

  饒鳳關之戰。說到饒鳳關之戰,不能不說到金將完顏撒離喝。還是建炎四年(1130年)時,撒離喝與金將婁宿等率軍攻打陝西邠州,吳玠時任涇原路馬步軍副總管,受命於彭原店拒敵,結果打得金軍大敗,當時的慘狀讓撒離喝十分害怕,不知如何是好,他情不自禁地當眾啼哭,被部下譏笑為「啼哭郎君」。為此,撒離喝對吳玠又怕又恨。

  紹興二年(1132年)底,金軍十萬大軍進攻陝西,發誓一舉打開入川通道。他們特意避開固若金湯的和尚原,打算從守衛薄弱的饒鳳關方向突破。紹興三年(1133年)正月,撒離喝「盡發五路叛卒,自商州侵入」,攻破金州(今陝西安康),直逼饒鳳關。當時,吳玠再兼陝西宣撫處置使司都統制,節制興州、文州、龍州兵馬,他安排弟弟吳璘守和尚原,自駐河池(今甘肅徽縣)。饒鳳關告急,興元府知府劉子羽緊急調派統制官田晟鎮守饒鳳關,又八百里加急請求吳玠支援。吳玠得報,立即率部從河池出發,一日一夜飛奔三百里到達饒鳳關。頗為搞笑的是,吳玠到達後,先讓士兵送了幾筐黃柑給「老朋友」撒離喝,附言說:「大軍遠來,聊用止渴。」撒離喝收到新鮮如剛摘下的黃柑後,大驚失色,以杖猛擊地面說:「爾來何速耶!」

  隨後,宋、金大戰於饒鳳嶺。金軍身負重鎧,登山仰攻,「一人先登則二人擁後;先者既死,後者代攻」。金軍不計生死,幾乎是用死屍在鋪就上山之路。面對如此瘋狂的攻擊,吳玠站在一線指揮戰鬥,命令將士們一面弓弩齊發,一面搬大石拋擲,死戰六天六夜,打得金軍屍積如山,饒鳳關仍堅如磐石。然而,事有不巧,一宋軍小校因獲罪,逃跑投降了金軍,「出賣」了一條十分隱蔽幾乎無人知曉的羊腸小道,引金軍繞至關後,兩面夾擊,饒鳳關一時失守,吳玠只得退保西縣,劉子羽退守三泉。

  此後,吳玠、劉子羽屢屢派出遊騎偷襲金營,打擊了金軍的氣焰,加上金軍遠離後方,給養不濟,難進寸步,最後只好退兵北歸。就在金軍退兵之際,吳玠領兵設伏於武休關,伏擊了金軍,金兵被殺和墜落山澗而死者數以千計,軍用輜重丟棄一地。饒鳳關之戰,宋軍有敗,但金軍損失更重,並未撈到絲毫好處,得不償失,何處而來,仍回何處。吳玠因軍功加封檢校少保。

  仙人關之戰。金軍入川的幻想始終未滅,紹興四年(1134年)二月,兀朮和撒離喝又率軍十萬(每次都號稱十萬,實際兵力可能略少),南下進攻仙人關。為何攻仙人關?原來,此前,根據戰爭需要,吳玠決定放棄和尚原,經營仙人關。仙人關位於今甘肅徽縣東南,西臨嘉陵江,南接漢中略陽,是由陝入川的鎖鑰之地,十分重要。兀朮和撒離喝這次出兵,抱著必勝的信心和只進不退的決心,因為這次南征,他們連家眷和居家用品都隨軍帶了,鐵了心要到四川去安家。金軍兵力數倍於宋軍,又來勢洶洶,志在必得。不過,吳玠多次與金軍交戰,多次以少勝多,所以他絲毫不懼。他在關右安置營寨,據守要隘,形成犄角。金軍到達後,鑿崖開道,循嶺東下,一次次發起猛攻。吳玠率一萬人據要衝拚死抵擋,金軍久攻不下。同時,吳玠安排吳璘從階州七方關方向掩殺過來,與金軍激戰七晝夜,最後,吳氏兄弟兩軍終於會合,暫時打擊了敵人的囂張氣焰。

  金軍經過短暫休整後,又向吳玠軍營發動了更加猛烈的進攻,均被打退。僵持一段時間後,吳玠趁金軍麻痹大意時,率全軍傾巢而出,直擊金營,打響了反擊戰。金軍沒料到會有此著,匆忙應戰,但招架不住,死傷無數,金將韓常被射中左眼,忍痛逃跑。將軍一跑,士兵跟著,頓時大亂,紛紛逃竄。吳玠率部乘勝追擊,又命統制官王浚引軍設伏河池,又打了個漂亮的伏擊戰,宋軍大獲全勝。

  金軍幾度出兵,非但沒有打通入川通道,反而損兵折將,次次敗北,兀朮只好領著老婆孩子退至鳳翔府,休兵屯田,再也不敢輕言入川。至此,宋、金形成了對峙,南宋西北邊境暫時穩定。吳玠再被朝廷加封檢校少師、奉寧保定軍節度使。紹興九年(1139年),吳玠因病逝世於戰爭前線仙人關,年僅47歲。

  明代無名氏兵書《草廬經略》說:「吳玠用兵,本孫吳,務遠略不求近利,故能保必勝,而蜀賴以安。」一句「務遠略不求近利,精準概括了他的用兵特點和作為常勝將軍的根源。吳玠經營西北十數年,與金軍作戰無數,屢戰屢勝,創造了宋、金戰爭史上的一個又一個以少勝多的奇蹟。以此三戰,吳玠足以傲立南宋「中興四將」而絕無絲毫遜色,尤其是與張俊和「逃跑將軍」劉光世比,高下立現。

  然而,他為何又缺位「中興四將」呢?其原因大致有四:一是資歷淺。相對於其他四將,他的資歷是最淺的,最高實職僅至奉寧、保定軍二鎮節度使,其他人大都是三鎮節度使,或樞密副使、樞密使。二是地偏遠。相對於中原戰場,天高皇帝遠的西北戰場沒有得到朝廷的足夠重視;三是人早逝。吳玠去世時才47歲,可謂英年早逝,所以後來他的戰功便未表彰到應有的高度。四是有瑕疵。他曾助張浚陷害名將曲端,有不義之嫌。加上好色縱慾,《宋史》就說他:「晚節頗多嗜欲,使人漁色於成都。」當時,無論朝野,他都屬於有爭議的人物。  然而,瑕不掩瑜,吳玠以非凡的膽識、勇氣和智慧,抵擋住了金人的鐵蹄,對於南宋朝廷和廣大百姓而言,也算勞苦功高了。

  


推薦閱讀:

大宋名將錄:精忠報國,有其父必有其子
西漢名將一覽,他被稱為兵仙,無一敗績,天下莫敢與之相爭(上)
中國古代四大頂級名將,下場不盡相同,一位被宮女亂棍打死
昏庸皇帝3453刀冤殺名將袁崇煥
被世人誤解一千多年的唐初名將

TAG:名將 | 中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