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皇族:從積極推動改革到阻礙變革2

[導讀]皇族在晚清政治變革中的貢獻大體上是積極的,如果沒有他們的認同,沒有他們的大力推動,晚清政治改革進程所面臨的阻力肯定不可想像。問題在於,改革進入一定階段,皇族究竟應該做什麼怎麼做?

政治變革急先鋒

當政治權力中心即皇權強固時,皇族這個鐵哥們似的利益集團自然是皇室的屏障,拱衛著皇室,為王朝的長治久安共同努力。我們看到,自戊戌變法至辛丑新政,再到1906年預備立憲,這十年政治史上,皇族其實一直充當著政治變革急先鋒的角色,並不總是站在政治變革對立面。

在家天下政治架構中,真正對國家大事給予關心的,一定是利益相關者,或者說利益相關者一定要比利益關聯不大或者根本沒有關係的人更關心。等到1904年之後,當中國政治發展又在一個十字路口徘徊時,皇族中一大批有眼光有作為的年輕一代,比較積極地站在政治變革的前列,這一大批滿洲貴族王公大臣很快成為君主立憲的推動者。

據記載,日俄戰爭的進程遠超朝廷的預料,日本的勝利和俄國的慘敗使朝廷陷入空前尷尬,中國向何處去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像日本一樣將君主專制改為君主立憲。最先發現這條路的很難說是哪一個人,但真正將這條路說明白並讓朝廷認可的,其實是那些皇族出身的政治新秀。

1904年8月2日,慈禧太后密令各省督撫探討如何處理東三省問題,在聽取一些要員彙報並看過張謇刻印的《日本憲法》後,慈禧太后似乎比較傾向於學習日本進行變革。她的這一想法在最初階段或許很朦朧,但這無疑被王公大臣迅速捕捉到,經過一番討論和籌備,終於形成一個委派王公大臣分赴東西洋各國考求一切政治,以期擇善而從的政治決定。這就是五大臣出洋考察憲政的由來。

出洋考察憲政的五大臣中,出身於皇族或滿洲貴族的有鎮國公載澤及端方和紹英,後因吳樾的襲擊,撤銷了受傷過重的紹英,改派山東布政使尚其亨和順天府丞李盛鐸會同載澤、戴鴻慈、端方前往各國考察政治。

五大臣考察對晚清政治變革作用巨大,他們不再將立憲看成一件多麼可怕的事情。在他們的影響下,光緒帝和慈禧太后的思想也有很大改變,他們確實意識到東西洋各國之所以在過去若干年超越中國而前進,日趨強盛,其根本原因根本動力只有一個,就是他們普遍採用了立憲政體;而中國之所以在過去若干年一敗再敗,日趨衰落,任人欺凌,主要的或者說唯一的原因是中國依然固守專制政體。

所以他們的結論是,在目前「霸國主義時代」,中國要想生存,要想發展,要想富國強兵,除了與世界同步,採用立憲政體外,別無他途。

君憲了,皇族該幹什麼

皇族和滿洲貴族在晚清立憲運動中確實是一支不容忽視的政治力量,他們在改革的細節上或許會有自己不一樣的考慮,但在大節上應該說都是為了大清國的未來,並不必過分誇大他們與漢大臣之間的政策分歧。

比如在1906年討論軍機處的存廢時,漢大臣袁世凱等人力主廢除軍機處,建立一個真正意義的責任內閣,由內閣組織國會選舉,成立真正的國會。由此方能構建一個憲政國家,方能保證君主立憲不走過場。

對於袁世凱的這些主張,後來的討論者大多表示認同。也有人認為以載灃為代表的皇室、皇族成員執意反對,可能就是不改革,是守舊。這樣的看法還有進一步討論的空間,因為我們知道恭親王活著的時候,軍機處存廢就是一個敏感的政治問題,碰不得。

所以這一次,慈禧太后依然繞道走,以「軍機處不議」將雙方爭執暫時放棄,但過了幾年之後回望,隨著預備立憲進展,當責任內閣宣布後,原本爭議很大的軍機處竟然在不知不覺中被化解到了責任內閣。這大約就是政治改革中的水到渠成、自然而然。

皇族在晚清政治變革中的貢獻大體上是積極的,如果沒有他們的認同,沒有他們的大力推動,晚清政治改革進程所面臨的阻力肯定不可想像。問題在於,改革進入一定階段,比如當國家真正進入君主立憲狀態時,皇族究竟應該做什麼怎麼做?

正如歷史上無數政治改革所表現的一樣,改革的推動者和主持者應該隨著改革完成而鳳凰涅浴火重生,而不是隨著改革的完成繼續壟斷著權力霸佔著特權。

當政治改革進入責任內閣發布時,儘管清廷一再宣布相伴而行的是解除了歷史上存在著的滿漢不平等,但作為改革的推動者,皇族都應該在這新舊交替之際主動避嫌,放棄對政治權力的壟斷。皇族內閣的出台確實引起各方反對,假如當時皇族知道妥協退讓,從國家大局考慮,在十三個內閣成員中不是佔九名而是佔四名,滿漢大臣的比例置換一下,相信即便有人從中挑撥,估計立憲黨人也鬧不起來。

皇族不是不知道參與現實政治的危害性,慶親王在獲得總理大臣的任命後很快提出辭呈,請求朝廷收回成命,另請高人。在被攝政王挽留後,慶親王於第三天再交辭呈,明確表示第一屆內閣太偏重皇族,有礙觀瞻,與立憲體制不合。假如攝政王此時借坡下驢,改組內閣,免掉幾個皇族,任命幾個庶族,估計一切都會不同。

在立憲政體下,人人當然都有從政的自由和權利,只是在君主立憲政體下,皇族出身的人依然享有皇權帶來的許多好處和優先,這些人介入實際政治或許會給現實政治帶來許多意想不到的好處,但更多的時候則會給皇室帶來無窮無盡的負面影響。因而東西各立憲國家從來都對皇室成員採取厚養的辦法,由國家拿出相當的錢財讓他們過體面的生活,成為國家的名片,並從事一些善事,而不讓他們介入實際政治活動,更不會讓他們出任政府要職。

返回騰訊網首頁>>
推薦閱讀:

醫保支付改革趨勢:重構醫療服務模式
清末改革中的張之洞:學人還是政治家?
88年物價闖關,百姓哄搶商品是何引起的?購買力從何而來?
改革開放之後,中國人在哪些方面更自由了?
司考改革,觸動利益的一刀

TAG:改革 | 變革 | 晚清 | 積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