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研究】劉軍紅:日本人口危機折射的是社會危機

學人簡介

作者單位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

日本正在遭遇史上最嚴峻的人口危機。本月22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發表了「平成29年(2017)人口動態統計之年間推算值」,出生人口數只有94.1萬人,破了1899年以來的歷史新低。同時公布的死亡人數為134.4萬人,二者之差為負的40.3萬人。有報告認為,日本人口減少與日本經濟增長周期以及城市化進程有關聯,在此過程中,人口向大都市圈移動加速了人口減少進程。


最近,多數媒體都在轉報日本2017年出生人口數創新低的消息。路透社甚至將其引申為日本正在遭遇史上最嚴峻的人口危機。正當「安倍經濟學」帶來了「安倍景氣」之際,為何日本的「少子化」問題反而愈演愈烈,日本經濟經歷了「失去的20年」後,日本社會是不是也將迎來另一場「失去的時代」呢?


本月22日,日本厚生勞動省發表了「平成29年(2017)人口動態統計之年間推算值」,出生人口數只有94.1萬人,破了1899年以來的歷史新低。同時公布的死亡人數為134.4萬人,二者之差為負的40.3萬人,即日本總人口自然減少了40.3萬人。而若按「人口千對」為基數計算的出生率則為7.5,而死亡率高達10.8,自然增減率為負的3.2。在日本這樣絕對減少型的人口動態事實上已經持續了11年。


自1973年日本經歷第二輪嬰兒潮(年出生數超過209萬人)後,出生人口數便呈減少趨勢,2005年首現自然增減數為負值,即死亡數超過了出生數。2006年短暫恢復為正值,2007年以後持續負值至今,且數值逐年增大,「日本人口進入絕對減少時代」。


據日本前總務大臣、前岩手縣知事、東京大學客座教授增田寬也的報告,如不採取措施,讓出生率低迷狀態保持下去,那麼到2030年日本人口將達不到1億人,2050年將僅剩8700萬人。同時,由於人口減少恐將使全國890餘行政區劃消失。

「增田報告」認為,日本人口減少與日本經濟增長周期以及城市化進程有關聯。在此過程中,人口向大都市圈移動加速了人口減少進程。這種人口移動基本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即1960年代到1970年代,日本經濟高速增長期。在這一階段,地方年輕人大量流向三大都市圈,導致地方人口再生能力喪失,人口結構呈現老齡人口增加,生產年齡人口和年少人口減少態勢,奠定了人口減少趨勢的基本結構;第二階段是1980年代到1990年代泡沫經濟時期,生產脫實向虛,人口也從製造業轉向服務業,從實體領域轉向虛擬領域,從務實勞動轉向資產運用。此時的人口結構表現為老年人口維持、微減,生產年齡人口和年少人口減少,但總體人口動態呈相對均衡結構,變動性趨緩。第三階段是2000年以後,製造業向海外轉移,地方經濟進一步衰落,人口結構特徵是老年人口減少、生產年齡人口和年少人口減少,總人口迎來絕對減少時代。歷經三個歷史時期,以年輕人為中心,人口流動呈現從地方向三大都市圈,從日本向海外轉移的特徵,並伴隨晚婚、不婚、超低出生率,最終導致人口減少。


如此看,戰後日本經濟的發展歷程,事實上演變為日本人口減少趨勢的形成過程。尤其是經歷了泡沫崩潰後的20餘年萎縮期,日本人雖有相當部分走向大都市圈、國際舞台和海外市場但仍有多數日本人因泡沫崩潰而形成內傾、保守型行為範式。如日本高等教育的理論升學率可謂百分百,而實際就學率恐要打個對摺,尤其是高速增長期赴美留學的熱情退卻,留美人員逐年減少。在日本社會中,有相當部分年輕人既不上學、也不工作成為十足的「自由人」。這種內傾、保守、不願競爭的心理反映到戀愛、婚姻、生育上,則折射為晚婚、不婚、避婚傾向,單身增加,離婚率上升。據日本厚生勞動省調查,2017年婚姻件數60萬7000組,婚姻率(人口千對)4.9;離婚件數21萬2000組,離婚率1.70。而另據厚生勞動省外圍組織對30歲到37歲的單身人群抽樣調查,竟有超三成的男女未曾有過約會經歷。 


在「合計特殊出生率」上,安倍政府設定了1.8的目標,儘管仍不及美國、法國等其他發達國家,但卻取得了一定成效,2016年該指標升到1.46,比2005年的1.26高出0.2點,但鑒於適齡生育的女性人口減少,即使出生率上升,出生人數也很難增加。要想保持足夠的出生數,就必須加大「少子化對策」的優惠度,給育齡女性更優惠的支持,徹底消除因女性人口減少而引起的人口負增長局面。


從政策上講,要保證育齡女性多生孩子,無外乎有兩個政策手段,一是給予現金補貼,另一是在保育院設施上提供人財物支持。而在日本女性就業率接近60%的條件下,確保保育員到崗是關鍵。問題在於,安倍的政策未能提高保育員的工資。據調查,即使在極為緊缺保育員的東京,保育員的工資仍僅相當於其他各行業平均工資的60%,使近70萬持有保育員資格證書的人不願意去當保育員。


儘管安倍政府很努力要解決在職女性生育問題,但相關投入卻達不到發達國家的平均水平。據OECD統計,在發達國家中用於生育、保育、義務教育等方面的社會費用平均佔到GDP的2%左右,而日本到2009年才勉強達到1%。特別是安倍政策的重點在於支持女性就業,實則彌補勞動力不足,緩解供給制約。如此對策,顯然沒有抓到問題的本質。未來形勢若無法改變,那麼增加日本人口的唯一選擇就是接納移民。但日本政界似乎不願討論這個話題。


文章來源:《大眾日報》20171228;國關國政外交學人微信公眾號平台首發

推薦閱讀:

中國人口已經如此巨大為什麼還要放開二胎政策?
地理答啦:一個城市的人口多少、規模大小,主要取決於哪些因素?
多地維持樓市嚴控!難道這次房價真的撐不住了?
Inferno:人口過剩引發的「危機」

TAG:日本 | 社會 | 日本人 | 人口 | 危機 | 折射 | 研究 | 人口危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