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點燃信仰之燈

一個人不能總是低頭覓食,那樣會矮化的像動物一般,總要仰望些什麼,為自己的生命,向著高遠,撐起生命和靈魂。

王朔說,光明源於黑暗。如果你無法在黑暗中摸索到光明,請不要責怪夜太黑,那是因為你沒有用信仰點燃心中的燈。

假若沒有信仰,白楊樹怎能扎戈壁里向上生長;假若沒有信仰,雪蓮怎會在冰天雪地中開出最純最美的花;假若沒有信仰,菊怎能在秋霜里獨立,梅又怎能在寒風中怒放……

蘇格拉底筆下的信仰,便是刻在希臘德爾菲神廟上的「認識你自己。」「自己」是靈魂中的自己。很多時候,我們被生活的黑暗和瑣碎蒙蔽了雙眼,面對鏡子,剩下的只是軀體和肉身,而看不到自己的內心。

魯迅筆下的信仰,是以橫眉冷對的態度和犀利的筆墨來拯救一個個麻木的靈魂,在吶喊聲中引發國民性覺醒,在彷徨聲中開闢一條通向光明的路。

梭羅筆下的信仰,是漫步在瓦爾登湖,獲得內心的釋然。「詩人和崇尚自由的人並肩行走,前者的天地更加自由……」。信仰在自然中獲得,在自然之美中得到內心的擴張。

司馬遷筆下的信仰,是忍辱負重的堅守自己的勇氣,讓心中的烈火在史家中爆發;冰心筆下的信仰,是用愛的哲學溫暖一個個寒冷的心田,蘇醒一行行疲憊的足跡;季羨林筆下的信仰,不是追求「國寶」「學界泰斗」的桂冠,而是在《牛棚雜憶》中喚醒受文革毒害的受傷的心。

讀史鐵生的《病隙碎筆》,看不到他一點病的愁苦與陰影,看到的是一個沐浴在思想陽光下的史鐵生。書中有很多關於信仰的思考,他說:「人可以走向天堂,但不可以走到天堂,走向意味著彼岸的成立,走到,豈非彼岸的消失,彼岸的消失即信仰的終結、拯救的放棄。」他從另一個高度看史鐵生,這另一個史鐵生時而冷眼旁觀自己的執迷,時而嘲諷自己的妄想,又時而走近困頓中的自己,對他勸說和開導。周國平讀《病隙碎筆》時說:「當他站在塵世仰望天空時,他因永恆的缺陷而嚮往完滿,因肉身的限制而尋求超越,這便是信仰了。」是的,正是因為史鐵生的信仰,才讓他把苦難和病痛化作精神財富,用他的文字充實了人們的軀殼。

這些作家,不斷地點亮信仰之燈,走進生活,把對生活的感悟與自我的認識凝聚心田,推出一部部啟迪人生的作品。

因此,每個生命都需要信仰。

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但人們也出現了心靈的空虛與荒蕪,精神的萎靡與頹廢,思想的腐朽與多變。人們已經失去了樸素的情誼剩下的彷彿是空虛與渺茫,無奈與傷悲。慾望的膨脹使那些想要在漂泊之後雨打歸舟的人找不到生命的支點,撐不起生活的真實。這時我們需要的便是生活的信仰,一個人不甘心被生活的浪潮推著走,而總是想為自己的生命確定一個具有恆久價值的目標,追求一種精神的支柱,他便是一個有信仰的人。

點燃信仰之燈,你需要拾起自己最初的夢想,別讓生活的複雜、忙綠吞噬了你的激情,別讓苦澀的現實阻礙了你尋夢的腳步。不要以純粹的物質作為衡量一切的尺度,而是以心靈的追求;不要以目的的速達為樂趣,而是以過程的回味,學會充滿詩意的棲居。

點燃信仰之燈,你要有一顆敬畏的心。敬畏生命,珍惜生命中的每時每刻,珍惜身邊每一個愛你的人,敬畏自然,像康德那樣在凝望夜空時,便產生一種永恆的肅穆,像葉聖陶那樣,在沒有秋蟲的地方體會注滿詩意的秋之樂。時常聆聽一首大自然的歌,體會蟬鳴、鳥兒的吟唱,即使是短暫的相遇,也是心靈的交流。

點燃信仰之燈,你需要學會獨處。在漂浮的塵世間,有時要為自己找一個安靜的位置,或是騰出一片空地,拿本好書,靜坐閱讀,漫遊書海,讓讀者與作者的心息息相通。或是拿出紙筆,獨自面對上天,進行心與心的神秘對話,心智便不覺得到了升華。

點燃信仰之燈,需要對生活充滿熱情,甘願奉獻。我想起中國共產黨在共產主義信仰的引領下,用自己的碧血丹心輝映了信仰的光芒,成就了改天換地光耀千秋的豐功偉績,想起那些年輕的「鳥巢一代」,那些從事志願服務的年輕人,正一步步塑造和詮釋著人生價值和永恆的信仰。

點燃信仰之燈,生活會變得更加五彩斑斕;點燃信仰之燈,腳下的道路會變得更加明晰;點燃信仰之燈,生活會更加充實,精神會更加豐富。

一個民族需要信仰。

民族的信仰絕非僅僅是宗教信仰,他有更深層次的含義。當歲月的車輪駛向21世紀,經濟的多元化使各國文化開始趨同,文明在沸騰的時代血液中沉浮。中華民族的信仰便是守望中華文明,讀余秋雨的《文化苦旅》,看到的是中華文化的豐富內涵,他是經幾千年的豐富打磨而成的。。不能因為信仰的迷失,而使中華文明淪為寂寥的文化荒漠,只有守望中華文明的信仰,才能支撐起中華民族的脊樑。

信仰是堅強的精神支柱,是一種執著向上走的品格,是追求與嚮往的先驅,是奮鬥的目標和動力。點燃信仰之燈,一種莊嚴神聖的力量便會從心頭湧起!


推薦閱讀:

靠信仰生活著是怎樣一種體驗?
人到中年讀論語
中國的寺廟品牌是如何營銷的?
信仰基督教的人如何評價信仰佛教的人?
他們不是蠢,只是只知道一種「正確」

TAG:信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