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宴會的合食與分食

法國宴會:合食與分食,以及食物如何呈現於餐桌 

2017-02-20 / 裸食煮義Nadism

【題記】

享用美食有時是一件很純粹的事情,一篇文章再怎樣的妙筆生花,這文字中所呈現的美味也只能看見而無法體驗,那不如聊聊「好吃」以外的東西吧!今天,從合食到分食的歷史與上菜順序的角度,來談談法國飲食更具意義的價值體現。

《知·食》推出《法國》連載專題,以法國料理為主題,跳出單純的味覺感受,與你一起品味美食藝術的盛宴,探討法國飲食文化的演變;在口腹之慾以外,不僅是味蕾的驚喜,還有精神的歡愉……

精美的菜品、絕佳的口感、別緻的擺設……這味覺與視覺的藝術,是怎樣一步步呈現在餐桌之上?

法式服務

【合餐與分食】

據法國飲食歷史學家弗朗德蘭(Jean-Louis Flandrin)的《上菜順序》(L』ordre desmets)所述,法國人獨特的用餐習慣並非與生俱來的,這自然是社會文化長期演變的結果。即使相鄰的英國,用餐方式就有很大不同。比如,英國習慣將芝士夾入麵包中,當午餐或點心食用。而就法餐而言,其幾乎是世界上唯一將芝士納入正餐中食用的。

法國餐廳的常規用餐形式

法國人用餐中幾乎沒有合食制的現象,只吃自己盤中的菜肴。與中國人的合食習慣不同,多種菜肴陳列一桌,用餐者共享食物,這常常令法國人感到辣眼睛。

然而,曾經的法國人也是合食制。

歐洲中世紀時期還沒有流行使用個人餐盤、叉子及餐巾,切下的肉片用手指拈起,直接放在切片的麵包上食用,再用吮吸指尖或擦拭桌布的方式,清潔雙手。家中的晚宴,習慣上會要求每兩位客人共用一隻大碗、菜盤,那時宴會最重要的便是如何把客人配對好。

到了16世紀左右,共用餐具的方式已經開始消失了。路易十四的貼身侍從尼古拉·德·勃納豐的作品《鄉間的快樂》中記載:

客人會用凹下去的盤子裝湯,這樣不僅便於取用食物,也由此避免兩人共用湯碗,而互相嫌惡。因為這樣你一匙我一匙的,匙子從嘴裡出來,擦也不擦又伸進了湯碗。

一直到文藝復興的盛興時期,人們才普遍開始注重餐桌禮儀,共用餐具的情況才逐漸減少。客人會自備湯匙,主人也會備足湯匙,確保每位客人都有單獨的盤碟、湯匙,才慢慢地結束了共用餐具的習慣。

法式甜品

【上菜順序】

法國菜大致遵循前菜、主菜、芝士和甜品的順序。前一道菜用完撤走後,才會上下一道菜。在餐廳每個人點好餐後,廚房會一次過準備好當前的菜肴,再同時上桌。而家庭餐桌上,則各自取用喜歡的菜肴放入個人餐盤中。

主菜後的乳酪與甜品是法國料理中不可或缺的特色。一般主菜用完後,會呈上包含有硬質、軟質、藍紋、羊酪的綜合芝士盤(Plateau De Fromages),食客在選好自己喜好的芝士後,便切下想要的分量放在小盤中。有的餐廳,會有已經搭配並切好的芝士,和麵包及葡萄酒一起品嘗。食用完畢並清理桌面後,再上甜品。

開胃酒

更正式的整套法國菜會先上開胃酒和精緻小點,再依序品嘗前菜(裸食註:前菜會有冷或熱的)、主菜、芝士與甜品(裸食註:更高級的餐廳往往是現做的甜品),餐間會佐以麵包及各種配合菜肴滋味的葡萄酒;餐後甜品撤下後還會有熱飲供應,通常是不加牛奶的濃縮咖啡,可搭配迷你小甜點及消化酒(裸食註:一般是白蘭地等烈酒為主)。用餐順序及上菜數量,可依據餐宴種類調整,重要宴會可能增加為雙前菜或雙主菜等,有些餐廳也會以減少分量的多道式套餐。這樣的用餐方式大約是19世紀末到20世紀初定型,之後再稍微調整並維持至今。

看似習以為常的西餐形態,卻不過是這100多年間才得以形成。有木有覺得一臉懵逼?不用急,且看裸食慢慢道來。

貴族餐宴

【用餐方式】

早在中古世紀的貴族餐宴,就已經習慣將菜色分類、分批上菜。當時每一輪都有幾道菜,通常第一輪菜會先擺放在桌上,等賓客享用後,便會清理餐桌上第二輪。一頓餐宴至少有三輪,比如燉煮肉類、燒烤野味、蔬菜點心等。那時候,還沒有固定的用餐場所和固定餐桌,用餐前會根據就餐的人數,在支架上放上合適的桌板、桌布和餐具。

這謎一般的臨時支架木板,為何長時間存在?難道當時的王公貴族連固定餐桌也買不起?答案是否定的。

更合理的解釋是,當時貴族有許多居所且移動頻繁,生活中經常舉辦餐宴迎來送往,活動餐桌會方便許多。不僅大小可以隨意調整,擺放地點也可依天氣、景觀變換。這樣的用餐習慣,自然需要大量僕人與足夠的空間。直到18世紀中期以後,法國貴族的宅邸中,固定用餐場所及餐桌才漸成常態,隨之個人餐具才司空見慣。

斟酒圖(王公貴族有司酒官,確保酒水安全)

18世紀末的餐桌上除了酒水杯外,個人餐盤、刀、叉、湯匙等餐具,也與今日類似。餐盤前方的個人酒杯出現於19世紀初,之後漸漸增加到兩三隻,甚至更多。在此之前,餐桌上並沒有酒杯與酒瓶,侍者在旁桌先斟好酒,再用托盤送上。為了避免有人在酒里下毒謀殺某人,進餐時每桌通常只有一個酒杯供大家輪流使用。這招精明的,簡直令人咂舌。來呀,互相傷害吧!反正大家都要輪流著一杯見底,再將酒杯放回托盤,撤下後供下一人使用。而國王的酒杯甚至有上鎖的杯蓋,並由專人看管以保安全。

真是厲害了word國王!

十七世紀王公中法式上菜盛宴

【法式上菜的演變】

中古世紀的菜肴口味咸、酸、甜混雜,無論濃湯、魚、肉或蔬菜都能調成甜味。如配肉的各種甜醬料,或水果類配菜如兔肉佐醋栗果凍(Lapinsétendus sur un lit de gelée de groseille)等。中世紀晚期,法國上等貴族用餐,通常有四道以上的菜。每道菜的不同菜肴被同時端上桌,每盤菜肴都有不同的構造,像法式服務(Serviceàla fran?aise)一樣平行排列。

17世紀,出現了上菜形式精緻複雜的高級宮廷料理。當時的法國菜,除了對滋味越發講究,也開始注重擺盤裝飾和各種繁複的醬汁。(裸食註:今天最基本的白醬汁(Sauce Béchamel),據說是當時一位同名的財政官員發明的)。進餐方式由一次上齊全部菜肴,逐漸變成分批上菜。通常第一道上濃湯,第二道上烤牛羊肉,第三道上家禽野味等。

此時,上菜順序最重要的演變之一,是確立了法國菜先咸後甜的次序,將甜食集中到最後一輪。某些食材(裸食註:尤其是魚及肉類)逐漸不再調成甜味。除少數例外,水果與甜食大多集中在最後一輪菜,法文稱餐後甜品為Dessert,來自於收拾餐桌、撤下餐具(Desservir La Table)的用語。上甜品前,先撤下桌上的菜肴及餐盤一直保留,至今法國餐廳上甜品前通常也會先清空餐桌、清理乾淨桌面的殘渣。

高級法國菜

18世紀,高級法國菜(Haute Cuisine)正式出現,貴族宴會的上菜次數已至少有三到五輪,每一輪有十幾乃至幾十道菜。其中第一輪前菜的道數最多,數量一般是八的倍數,但菜品多有重複。換菜時,每盤菜肴的擺放位置都經過周密的計劃,菜肴按對稱的方式排在桌上,聲勢浩大得具有視覺上的震撼效果。每一輪菜在桌上的停留時間,大約十五至三十分鐘,全部撤下後再上下一輪。為了避免菜肴冷卻,第一輪通常是濃湯(Potage),也會有類似今日前菜的各色菜肴。中間最重要的一輪菜(裸食註:或第二、三輪)一定是珍貴野味、家禽、乳豬、牛肉等,不含內髒的烤肉及配菜,大件烤肉一般當場在賓客面前切割。之後是各種甜鹹的換場菜肴(Entremets)、冷肉醬凍(Patésfroids)等。最後一輪送上水果(裸食註:鮮果、果醬及果泥等)、芝士及糕餅類甜點。取菜或倒酒均由僕人服務,雖然菜的數量很多,但每個人一輪可能只會取食一兩道菜而已。

法式餐宴

19世紀的法國菜更加精益求精,上菜的順序很長時間都保持這樣的順序:湯、冷開胃小菜、熱開胃小菜、開胃菜後的菜(Remove)、主菜、烤肉、潘趣酒、沙拉、甜品、冰淇淋、甜品和咖啡。當時的貴族及布爾喬亞階級的宴飲窮奢極欲,一頓晚宴往往要上幾十道菜,僅是看一眼洋洋洒洒的菜單,就叫人目不暇接。由於菜盤擺放位置固定,餐桌多為長方形,一桌若超過十人又缺少足夠服務的侍者,即使菜肴多有重複,必然也會有某些位置的客人無法享用到全部菜肴,同時也只能與少數賓客交談。無法隨心所欲地用餐,自然很難讓所有賓客盡歡。很多人大部分菜肴往往一口都沒吃著,配菜供應的酒也多得令人驚悚。

法國文豪都德(Alphonse Daudet)曾對飲食文化的發展,感悟到:「飽食終日後方思美饌(La Gourmandise Commence Quand On N』a Plus Faim)。」

歷史上法國這樣的上菜方式以取悅賓客視覺、表現王權偉大、展現貴族豪奢的意義遠大於味覺的享受本身。由於數量過多,不可能吃完全部的菜肴,宴請的主人炫耀的意味遠多於這些食物所帶來的味覺滿足。


推薦閱讀:

御史寡交遊,則無私謁;少宴會,則無請託.啥意思
{社交禮儀} 貼面禮的7個規則,你知道幾個?Cheek-kissing
宴會飲酒禮儀多
中式宴會的禮儀
宴會禮儀的祝酒技巧 第D3版:文化 20100311期 山西日報

TAG:國宴 | 法國 | 宴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