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智者張良》之一 刺秦避難獲兵書
05-30
《歷史上的智者張良》之一刺秦避難獲兵書 今波:講不完的故事,說不盡的歷史,各位好,《文化中國》,您聽我說,我是今波。公元前218年的一天,秦始皇的車輦在1800名,文武官員和護送之下,浩浩蕩蕩地行進在河南陽武縣境內的博浪沙官道上。突然,這道旁閃出一位壯漢,就向秦始皇的車隊投擲出了一個120多斤重的大鐵鎚,不想誤中副車,把那個副車啊,砸得粉碎,嬴政,也就是秦始皇了,大為震怒,他以為自己一統天下,威震八方,如今是誰吃了熊心豹子膽,敢用大鐵鎚來搞襲擊呢?那麼今天我就要和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的周聖偉教授一起來,跟您講述一下下面發生的事情。周老師,您好。 周聖偉:主持人好。 旁白: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教授,全國大學語文研究會常務理事兼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詞學》編委。 今波:大家都知道,就是說這個秦始皇這個人不太得人心,老被人刺殺,這裡面最有名的是荊軻刺秦王,然後還有一個琴師高漸離,也拿琴砸過這個秦始皇。如今又地三次遭受行刺,這第三位他該是誰呢?
推薦閱讀:
周聖偉:張良。張良是楚漢相爭時期的風雲人物。
今波:對。 周聖偉:他的祖先,在韓國做過五世宰相,他的祖父,父親,先後輔佐過五代韓王。 今波:過去戰國時期的七國當中的韓國,齊、楚、燕、韓、趙、魏、秦,後來當然秦始皇統一以後,他們算六國當中的一個。 周聖偉:但是秦始皇消滅掉韓國。 今波:滅了韓了。 周聖偉:張良心裏面非常氣。兩個原因,一個就是他的祖先一直受到韓國王室的信任和中用。所以他們家跟王室的關係非常密切。第二個,如果秦始皇不滅韓,張良很可能出將如相,順利地步入坦途。但是秦王滅韓以後,張良這個美夢破滅了。所以後來,張良就把所有的財產,全部散掉,找到了一個刺客,而且他做了一個120斤,當時120斤大概合今天的五六十斤,秦朝是六進位,大鐵鎚。 今波:這裡我們交代一個背景,因為當時就在荊軻刺秦王以後,秦始皇為了能讓這個社會,更太平一下,不要再有人來行刺我了,他受盡了民間的兵器,然後把這些兵器銷毀之後,鑄造了12個銅人。 周聖偉:放在咸陽的宮廷裡面,所以張良搞了這個大鐵鎚以後,他就調查偵查好,秦始皇東巡經過,河南陽武縣的博浪沙,他和此刻一起下的手,向秦始皇發動了攻擊。秦始皇是非常惱火,誰吃了熊心豹膽 今波:對。周聖偉:敢向我行刺。
今波:不得了了。 周聖偉:所以下嚴令通緝,張良於是開溜了。 今波:就是因為張良這次的驚世駭俗的刺殺,唐朝胡曾就有這麼一首詩,當中有這麼兩句,「一擊車中膽氣豪,祖龍社稷已驚搖」,最後這句話對他評價挺高。說「山東不是無公子,「何事張良獨報仇」。 周聖偉:他這個山東指的是山東六國,就是六國都是被秦朝滅掉的,唯獨韓國有個張良,膽氣衝天,敢於發出這樣的壯舉。 今波:這裡必須得說明白,現在的山東是太行山東邊。 周聖偉:華山以東都叫山東。(張良)他刺殺秦王,我們至少可以從這個行為裡面,看出這樣幾條,一個這個人重感情,他的祖父,父親在韓國為相,秦王滅韓國,實際上已經隔代了,但是我要報仇。第二,他敢於向秦王,發動攻擊(說明)他有血性。 今波:一般人不敢啊。 周聖偉:他有壯士斷腕的這種勇氣。第三,他也有謀略,刺殺不成他能溜掉,這個不是說誰都能溜掉。他事先都想好了,如果怎麼樣,我怎麼逃跑。 今波:但是就在他隱姓埋名這段時間當中,一個非常有意思的遭遇,改變了他的一生。據說是這個張良某一天,經過一座橋,碰到一個穿著粗布短衫的這樣一位老先生。這種打扮應該象徵什麼身份?周聖偉:平民,褐,短衫就是褐(粗布短衫),現在把老百姓叫做「布衣」
今波:這個老人家就徑直走道了張良的面前,幹嘛呢?把鞋這麼一甩,把鞋甩到橋下去了,甩橋下,您自己去撿去得了,「不行」,告訴張良,小子你下去,把這個鞋子給我撿回來。張良這一下,什麼。但是仔細想想,不對那我就撿吧,因為我是年輕人,我下去就撿了,真撿了。撿了以後正準備要交給他,老人把這個腳往上一伸,小,你給我把鞋穿上。既然我已經給您撿了,我還是給你穿上。 周聖偉:好人做到底,送佛送到西。 今波:沒錯,但是這個時候老人家,坦然接受之後,哈哈一笑,走了,一聲謝都沒有。但是走不多遠他又返回來了,說了一句:「孺子可教矣」,這就是「孺子可教」的出處吧。說孺子可教,那麼這樣,我約你五天以後,早上,我們見面,我有話要說。 周聖偉:一清早,雞還沒叫。 今波:他那個時候真還沒等雞叫,他就先到那兒了,結果一看老人家已經在那裡等他了,而且很生氣地說,跟老人家見面你竟然遲到了,(老人)於是拍屁股走了。又過了五天之後他更早一點,估計不要說雞沒叫了,我估計月亮還在那兒大半空中,然後他就又跑過去了,一看老人家又在了。 周聖偉:老人又罵他,說五天以後再來。 今波:最後一次。 周聖偉:半夜不敢睡覺就去了。 今波:這下老人他終於滿意了。於是送給他一本兵書,他一看《太公兵法》,然後並且跟他說,說是十年以後,天下將打亂,十三以後你來見我,是在濟北轂城山下的黃石,估計現在也在山東這個附近,兗州附近,那塊黃石那就是我,說完走了。周聖偉:早在宋朝,蘇東坡就說過,黃石老人送書給張良,「其實甚怪」,就是非常奇怪,甚至還有的學者附會其說,說這個老人是石頭變的神仙,因為是老天不滿意,秦朝的殘暴統治,派這個人來啟導張良,讓張良去輔佐劉邦推翻秦朝的。但是這裡面有宣揚天命的成分。
今波:那麼司馬遷是寫歷史的,大家知道,他應該挺嚴謹的。他怎麼會加上這麼一個傳說呢? 周聖偉:這個就是跟司馬遷,寫這個故事的原初用意,和後人解讀這個故事,理解的角度有差別。因為司馬遷一直認為,推翻秦朝的殘暴統治,第一個功臣是項羽不是劉邦。 今波:對。 周聖偉:這一點在《史記》裡面的好多篇章我們都可以看到,照理說,項羽是劉邦的政敵,司馬遷寫《史記》的時候,是漢武帝的時候,劉邦是漢武帝的老祖宗,又是跟項羽的敵人,但是司馬遷把項羽列為本紀,跟劉邦是平起平坐的。我們過去歷史觀上,一直有一個說法叫,成者為王,敗者寇。 今波:對。 周聖偉:但司馬遷沒有受這個絲毫影響,他把項羽列為本紀,跟劉邦一個檔次 今波:平起平坐啦。 周聖偉:一個檔次,而且載歌載泣,寄予了很大的感情來歌頌項羽。 今波:在當時這是冒天下之大不韙。周聖偉:這個不是我說的,清朝有個學者叫王沅曾,他讀《項羽本紀》以後,他就寫過一段非常精採的話,我認為是很中肯評價。
今波:是什麼? 周聖偉:就「首難者雖陳涉,首先反對秦朝的是陳涉起義,「滅秦者項王也」,真正滅掉秦朝的是項羽,「入關者雖沛公」,就是首先入咸陽的把秦朝首都滅掉的是劉邦,但是「滅秦者項王也」他兩次反覆強調,是項羽滅掉了秦朝。所以說派張良過來,什麼輔助劉邦推翻秦朝,這是什麼?以前就是「君權神授」「君權天授」的天命的思想。這樣就錯解了司馬遷,寫這個故事原初的本意。 今波:您覺得司馬遷當時寫這個故事,他不是為了劉邦乃至張良,來找這個借口,能夠說張良輔佐他,輔佐他有這個借口,那麼您覺得他還有什麼其他用意嗎?在引用這麼一段看似神乎的東西。 周聖偉:有。 今波:什麼用意? 周聖偉:一個人性格的成熟,思想的成熟,是需要磨礪,需要鍛煉的。 今波:從這個故事當中,何以看出這一點? 周聖偉:我跟你講,圯上老人要張良拾鞋,穿鞋,(張良)氣不打一處來。 今波:真的是。周聖偉:他想拔拳頭揍這個老頭。
今波:以他那種說是動不動,我就把拔刀相向的那種刺客。 周聖偉:連秦始皇都敢殺的人,但他忍住了,他感覺什麼呢?這個老頭有點反常,待人接物跟一般人不一樣。 今波:張良這一點他倒轉彎轉得挺快的。 周聖偉:所以後來老頭回來說他孺子可教,實際上是張良通過了考試。 今波:這是一次正式的考試。 周聖偉:不,這是你根本沒感覺到的,考試的考試,他沒有考試的形式,他有考試的內容,為什麼呢?就是追究古代評論一個人物,有兩條標準。 今波:哪二條? 周聖偉:一個才,一個德。 今波:德才兼備。周聖偉:其中這個德,不僅僅是我們今天理解的什麼,老實厚道,善良忠誠,不是,它還包括什麼呢?一個人的胸懷氣度。所以古代有個詞語叫「德氣」,就一個人的胸懷是否寬廣,氣度是否恢弘,往往是衡量這個人,是不是一個人才的標準。孔子講「登泰山小天下」,古人那時候認識很膚淺,他們不知道喜馬拉雅山,以為泰山是中國的最高峰了。孟子講「吾養吾浩然之氣」,聖賢講的這些話都是強調,一個人的胸襟氣度。所以老人考教張良就是為什麼張良在博浪沙刺秦王,血性是有的,勇氣是有的,膽量是有的,但是你不夠成熟,你太衝動,還不夠老成,不夠冷靜,不能忍。
旁白:華東師範大學周聖偉教授和《文化中國》講述人今波,正在為您講述歷史上的智者張良。 今波:追究的哲學「忍」字太微妙了。「心」字頭上一把刀。 周聖偉:心上要滴血。 今波:真不容易,所以既然說,我黃石老人,是想讓你來輔佐什麼樣的帝王,來滅掉秦的。這裡你必須要具備,這樣一個字「忍」。 周聖偉:這個就是我提個引子你就知道,歷史上有個故事就是韓信鑽褲襠。 今波:這個故事是最為人所熟知的,就是同鄉有個潑皮無賴,看到韓信,韓信當年也算一個人物,平常不怎麼樣,可是他背著個劍。 周聖偉:老背一把劍。 今波:那麼這個潑皮呢,不行,要找找他的茬,過去以後一找茬,你小子怎麼著,別看你長的高個,然後你再背一把劍,你不過就是個膽小鬼,你如果真的不怕死,你把我殺了。你要是怕死鬼,告訴你,今天你想活著,你就從我襠底下鑽過去。結果韓信還真沒含糊,考慮了一下還真從他褲襠底下鑽了過去。這就叫「甘受胯下之辱」,後來有人稱韓信叫「胯夫韓信」。如果韓信當時一氣之下,拔劍殺了那個潑皮。 周聖偉:把那個潑皮殺了。今波:您想想後面是什麼後果?
周聖偉:殺人償命,蹲大獄,鐵窗裡面了此一生。還有一種可能,他拔劍武藝不行,被那個潑皮殺了,生命從此終結,這兩種結果都不是韓信願意看到的,為什麼?他胸有大志。他有理想有抱負,如果為這一時的氣氛,動了怒,動了手,跟那個潑皮斗,以後就沒有他登台拜將,指揮千軍萬馬打敗項羽的那種燦爛和輝煌。 今波:說得太好了。那我們返回頭來再去看看張良,如果張林當時血性再一上來,你看你憑什麼來指揮我,給你拿鞋子,你敢侮辱我,也真的一拳打出去了,那後果。 周聖偉:老頭走人了,也就沒有給他《太公兵法》,也就沒有指導張良後來成為帝王師的這種可能了。 今波:有一個更懸的說法,就是十年之內要亂,天下要亂,十三年以後你在什麼什麼什麼地方看到的那塊黃石,那就是我,這個真的可以由兩種解釋,一種解釋就是說,我就是那黃石變的,另外一種就可能是,那塊黃石代表我,見石如見人。你覺得這兩種,哪一種更可取一點。 周聖偉:我傾向於後一種,前面一種有點鬼怪迷信色彩。 今波:真的是。 周聖偉:為什麼呢?因為在中國人的觀念裡面,石頭是有靈氣的,你看孫悟空,石頭裡頭爆出來的。 今波:石猴嘛。 周聖偉:賈寶玉生出來的時候,嘴裡面銜塊玉,還有過去說佛家說法,說到深的地方,人聽不懂,石頭能懂,叫「石點頭」,所以明清小說裡面,就有這樣的小說名稱叫《石點頭》《醉醒石》。今波:對。
周聖偉:所以說黃石老人是,石頭變的這個說法,它多少帶有這樣的一種傳統思維的習慣在裡面,這種模式在金庸小說裡面,我們可以看到好幾次。 今波:金庸小說裡面,某某某的武俠之前還不行呢,突然間掉到那個山洞裡面,得遇高人,於是得到了一部什麼內功心法,或者獨門劍法照著練,以後就武功突飛猛進,這是武俠小說的浪漫。 周聖偉:不單單是浪漫,它裡面也有觀念,實際它是就是受到了古人這種文化觀念的影響,但同時它又在傳導這種觀念,我們今天說法叫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張良)從刺客到謀臣,完成了人生經歷當中,一次地有革命性的轉變。一個人的性格,思想,從質上面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今波:那麼就是這一次質變之後,張良從此走上了一條更加理性的推翻秦朝政權的這樣的一條道路。當然,這之後就是碰到了後面在他一生中太重要了的劉邦。關於這部分,咱們今天的時間不夠了,咱們就明天再講,好嗎。 周聖偉:好。 今波:好,今天非常感謝您。如果說黃石老人,送給張良的《太公兵法》是一件珍寶,那麼他通過這種形式,傳導給張良的思想觀念,則等於是一座寶藏,張良後來是怎樣借取前人的經驗教訓,規勸劉邦趨利避害,輔佐漢高祖奪取天下的呢?咱們下次再說,好,再見。推薦閱讀:
※張良為何不阻止劉邦殺韓信?
※劉邦派張良冊封韓信有何用意
※漢朝十大開國元勛,封候多少戶,張良第二,第一不是蕭何
※張良為西漢王朝做出了什麼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