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經典名句 38 善言、善行


經典名句 38 善言、善行 


謙退,是保身第一法;安祥,是處事第一法;寬容,是待人第一法;恬淡,是養心第一法。
 

拙字可以寡過,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遠禍,苟字可以養福,靜字可以益壽。

凡事以預立為為不勞,處眾以謙恭為有禮,遇險以不亂為定力,濟物以慈悲為根本。

敬畏天地、神明、聖人之言,為萬善之本。

處事不必與俗同,亦不宜與俗異;做事不必令人喜,亦不可令人憎。

知行知止唯賢者,能屈能伸是丈夫。

心事宜明,才華須藏。邦無道則隱,邦有道則現。

言行相顧,心跡相符,始終不二,幽明無間。易世俗所難,緩時流之急,置身於千古聖賢之列,不屑為隨波逐流之人。

挫折自己的銳氣,化解自己的忿怒,收斂自己的智慧光芒,不使自己顯得太特殊,即所謂和光同塵,韜光養德。

節慾戒瞋,是保身法;收斂安靜,是治家法;隨順自然,是省事法;行善修心,是出世法。守此四法,結局通達。

處難處之事愈宜寬,處難處之人愈宜厚,處至急之事愈宜緩。
  
接人要中和有介,處事要精中有果,認理要正中有通。
  
任難任之事要有力而無氣,處難處之人要有知而無言。
  
閑時要有吃緊的心思,忙時要有悠閑的趣味,這是超越環境的限制。
  
小人固當遠之,然也不可顯為仇敵。君子固當親之,然也不可曲為附和。
  
擇善人而交,擇善書而讀,擇善言而聽,擇善行而從,是初學切要功夫。
  
與世人酬酌,唯以忠恕為懷,則一切時、一切處,惡念自無從而起。
  
平生無一事可瞞人,此是大快。
  
勿吐無益身心之語,勿為無益身心之事,勿近無益身心之人.勿入無益身心之境,勿展無益身心之書。
  
自處超然,處人藹然,無事湛然,有事斬然,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態度鮮明.以理服人,落落大方,不卑不亢。
  
爭利起於人各有欲,爭言起於人各有見。如能以淡泊自處,以知能讓人,胸中有無限快活處。
  
勿尋人小過而必究,勿乘人患難而相攻。
  
持身不可太皎潔,一切污辱垢穢要茹納得。與人不可太分明,一切善惡賢愚要包容得。
  
處世不可任己意,要悉人之情;處事不可任己動,要悉事之理。
  
不蹈無人之室,不入有事之門,不進藏物之所,非但避嫌,亦以遠禍。
  
不卑不亢,儀容固宜有度;謙虛恭讓,語言尤宜有章。
  
為人骨宜剛、氣宜柔、志立大、膽宜小、心宜虛、言宜實、慧宜增、福宜惜、慮宜遠。
  
精明也要十分.只須藏在深厚里作用。古今得禍,精明人十居其九,未有渾厚而得禍者。今人惟恐精明不至,乃所以為愚。
  
要養成敦厚正直的品格,敦厚故,隱惡揚善,處處替人著想;正直故,急公好義,言所當言。
  
 人之有德於我也,不可忘也;我有德於人也,不可不忘也。
  
傳家有道惟忠厚,處世無奇但率直。
  
 惡事向自己,好事讓別人。
  
肯替別人想,是第一等學問。
  
己溫思人之寒,己安思人之難。
  
處世讓一分為高,退步即進步的張本;待人寬一分是福,利人實利己的根基。
  
氣度寬宏的人無論遭遇到的命運為善為惡,皆能適度以應之。成功不以為喜,失敗不以為悲,外界的毀譽褒貶,一不介懷,只是為所當為,為所可為而已。
  
在毀譽榮辱之前,不但不為之動心,且把著這磨鍊意志的好機會。
  
得意勿恣意奢侈,失意勿抑鬱失措。
  
我所欲,當念人亦欲,勿以自欲而妨人;我所不欲,當念人亦不欲,更當避免以利人。
  
 寧可清貧自樂,不可濁富多憂。
  
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
  
聲名顯著,守之以斂藏;利養豐饒,守之以儉樸;瞻仰人多,守之以謙下;朋儕嫉妒,守之以和忍。
  
內不欺己,外不欺人,上不欺天。
  
如煙往事俱忘卻,心底無私天地寬。


經一番挫折,長一番見識;容一番橫逆,增一番氣度;省一分經營,多一分道義;學一分退讓,討一分便宜;增一分享用,減一分福澤;加一分體貼,知一分物情。
  
若學溫和,則於急怒時習之;若學止語,則於喧鬧時習之;若學恭敬,則於傲慢時習之;若學良善,則於狠戾時習之。
  
能媚我者必能害我,宜加意防之;肯規予者必肯助予,宜傾心聽之。
  
存心養性,須要耐煩、耐苦、耐驚、耐怕,方能純熟。
  
當可怨、可怒、可辯、可訴、可喜、可愕之際,其氣甚平,這是多大涵養。
  
大事難事看擔當,順境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群行群止看識見。
  
志存忍辱,不貪名利,將過歸己,深戒綺語。處事必忠,視人如己。
  
得意不喜,失意不瞋,得意失意不動心。
  
氣貴平和,情貴淡泊。
  
萬般補養皆虛偽,唯有操心是要規。
  
勢不可使盡,福不可享盡,便宜不可佔盡,聰明不可用盡。
  
言語知節則愆尤少,舉動知節則悔吝少,愛慕知節則營求少,歡樂知節則禍敗少,飲食知節則疾病少。
  
深沉厚重,是第一等資質;磊落豪雄,是第二等資質;聰明才辯,是第三等資質。
  
小處不滲漏,暗處不欺隱,末路不怠慌,才是真正英雄。
  
大怒不怒,大喜不喜,大悲不悲,可以養心。
  
失意事來,治之以忍;快心事來,治之以淡。
  
勿以妄心害真心,勿以習氣害元氣。忿怒生時要忍得過,嗜欲生時要耐得過。
  
戒豪飲,豪飲傷神;戒貪色,貪色滅神;戒厚味,厚味昏神;戒飽食,飽食悶神;戒妄動,妄動亂神;戒多言,多言損神;戒多憂,多憂鬱神;戒多思,多思憂神;戒久睡,久睡倦神;戒久讀,久讀枯神。
  
 情憂不在多,一夕能白頭。
  
事到無心皆可樂,人非有品不能閑。
  
不說自己好,不道他人短。
  
儉,美德也,過儉則為慳吝,為鄙嗇,反傷施道;讓,懿德也,過讓則為足恭,為曲禮,多出機心。
  
憂勤是美德,太苦則無以適性怡情;淡泊是高風,太枯則無以濟人利物。
  
宦情太濃,歸時過不得;生趣太濃,死時過不得。
  
好說己長便是短,自知己短便是長。
  
短不可護,護短終短;長不可矜,矜則不長。
  
小人樂聞君子之過,君子恥聞小人之惡。
  
若真修道人,不見世間過。
  
人生至惡是善談人過,人生至愚是惡聞己過。
  
多忿害物,多欲害己,多逸害性,多憂害志。
  
心慈者壽必長,心刻者壽必促。
  
博厚悠久之道,寬大受福之基。
  
人不求福斯無禍,人不求利斯無害。
  
不自重者取辱,不自畏者招禍,不自滿者受益,不自是者博聞。
  
 明者遠見於未萌,智者避免於無形。
  
 用智如水,水濫則溢;用勇如火,火烈則焚。
       
伏久者飛必高,開先者謝必早。

不責小人過,不揭人陰私,不念人舊惡,三者可以養德。
  
論人,當節取其長,曲諒其短。做事,必先審其害,後計其利。
  
論人須帶三分渾厚,非直遠禍。亦以留人掩蓋之路,觸人悔悟之機,養人體面之餘,猶天地含蓄之氣也。
  
不見其短,愚也,見而護,愚之愚也;不見人長,惡也。見而掩,惡之惡也。
  
盡前行者地步窄,向後看者眼界寬。
  
求肉體上愉快,則日趨鄙俗。求精神上愉快,則自然高明。
  
寧受智毀罵,不用愚稱讚。
  
大丈夫論事,論是非不論利害;論順逆不論成敗,論萬世不論一生。
  
覺人之詐,不形於言;受人之侮,不動於色。此中有無限意味,亦有無限受用。
  
覺人之詐而不說破,待其自愧可也,若夫不知愧之人,又何責焉?
  
步步佔先者,必有人以擠之;事事爭勝者,必有人以挫之。

       
忍百忍者,百福之源。
  
人有拂郁,先用一忍字,後用一忘字,便是調神和氣湯。
  
欺人是禍饒人福,忍字可以走天下。
  
事不三思終有敗,人能百忍自無憂。
  
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容人所不能容,處人所不能處。
  
莫大之禍,皆起於須臾之不能忍。
  
緩字,可以免悔;退字,可以免禍。
  
百戰百勝,不如一忍。
     
世事如棋,讓一著不為虧我。心田似海,納百川方見容人。
  
忍一言,息一怒;饒一著,退一步。
  
忍是身之寶,不忍禍之殃。
       
大智大福之人,均能忍人所不能忍之辱。
  
有退步時須退步,得饒人處且饒人。
  
忍為世間最,忍是安樂道,忍為離孤獨,賢聖所欣樂。
  
氣是無明火,忍是敵災星。但留方寸地,把於子孫耕。
  
得忍且忍,得耐且耐,不忍不耐,小事變大。
  
學道歷千魔而不退,遇辱堅百忍以自持。
  
忍得淡薄可養神,忍得饑寒可立品,忍得語言免是非,忍得爭鬥消仇恨。事來之時最要忍,事過之後又要忍。人生不怕百個忍,人生只怕一不忍。不忍百福皆雲消,一忍萬禍皆灰燼。
  
怒不變容,喜不失節。
  
制怒者當涵養於未怒之先。
  
激之而不怒者,非有大量,必有深機。
  
涵養怒中氣,提防口中言,謙恭原益己,輕薄易招愆。
  
愈是憤怒的時候,愈要剋制自己,不輕易口出惡言,傷人傷己。一時的怒氣,無心的語言,往往會毀掉多年辛苦培養的友誼和關係。
  
憂則天地皆窄,怨則到處為仇,哀則自己束縛,怒則大敵當頭。
  
憤怒一旦主宰了人,他的理智就無所作為了。
  
何事紛爭一角牆,讓他幾尺也無妨,長城萬里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愚痴生瞋怒,皆因理不通。休添心上火,只作耳邊風。長短家家有,炎涼處處同。是非無實相,轉眼究成空。

何以息謗?曰「無辯。」何以止怨?曰「不爭。」
  
善者不辯,辯者不善。
  
贊謗由人,不必計較。謗可消業,何須煩惱?
  
設有人謗我、毀我,自慚無道,概不計較。
  
是非以不辯為解脫,煩惱以忍辱為菩提,辦事以盡心為有功。
  
寬性寬懷過幾年,人生人死在眼前。隨高隨下隨緣過,或長或短莫埋怨,自有自無休嘆息,家貧家富因果顯。萬事忍字放在首,一日清閑一日仙。
  
笑口相逢到此都忘恩怨,肚皮偌大個中吸盡乾坤。
  
大肚能容,斷卻許多煩惱障;笑容可掬,結成無量歡喜緣。
  
君子居安,宜操一心以慮患;處變,當堅百忍以圖成。
  
忍者眾妙之門,小忍小益、大忍大益、暫忍暫益,久忍久益,化有事為無事,化大事為小事;忍之忍之,人無奈我何也。
  
寒山問拾得,世間有謗我、欺我、辱我、笑我、輕我、賤我、騙我,如何處置?拾得曰:只要忍他、讓他、避他、由他、耐他、不要理他,再過幾年你且看他。
  
辱我、罵我、毀我、負我,本來無我。讓他,容他,忍他,恕他,不要理他。
  
我心與一切眾生之心,無二無別;一切眾生受諸苦惱時,與我受苦惱時之苦,亦無二無別。每一念此,不覺欲淚,一腔怨心、怒心、恨心、毒心皆油然而化悲心矣。
  

人欺不是辱,人怕不是福。
  
含容終有益,任意易生災。
  
屈己者,能處眾;好勝者,必遇敵。
  
能下人者,其志必高,其所致必遠。
  
世事讓三分天寬地闊,心地培一點子種孫收。
  
凡事付之一笑,於人無所不容。
  
受得小氣,才不至於受大氣;吃得小虧,才不至於吃大虧。
  
我不識何等為君子,但看每事肯吃虧者便是。我不知何等為小人,但看每事好便宜者便是。
  
凡情最難忍受的,莫如侮辱。辱即可忍,則一切諸忍都易做到。其實侮辱之來,如合理的,正是為我痛下針砭,有甚可怒?如不合理的,由果推因,怨債應償,有甚可恨?
 
修己,以清心為要;涉世,以慎言為先。

  
悠悠之談,宜絕於智者之口。
  
群居,守口;獨坐,防心。
  
寡言語以養氣,寡思慮以養神,寡嗜欲以養精。
  
慎言語。雖有奔驥,難追片言之失。
  
「駟不及舌」,可不畏哉!
  
言行,立身之基也。
  
一言興邦,一言喪邦,言語不可不慎也。
  
三緘其口為宜!世上對於有才幹的人,通常是妒羨交加的,唯有收斂鋒芒才是上策!當然。過份沉默也不是好事,在適當的時候發表中肯的言論,才能獲得他人的尊敬。
  
開口動舌無益於人,戒之莫言;舉心動念無益於人,戒之莫起;舉足動步無益於人,戒之莫行。
  
謹言為修行之要。
  
高行,慎言,可以防身。
  
萬言萬當,不如一默。
  
口才是銀子,沉默是金子。
  
十語九中,未必稱奇;一語不中,則愆尤蝟集。十謀九成,未必歸功;一謀不成,則訾議共興。君子所以寧默勿躁,寧拙勿巧。
  
處世戒多言。言多必失。
  
多門之室生風,多言之人生禍。
  
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
  
君子不唱流言,流言止於智者。
  
要講別人之前,先和這個(指心)商量一下。
  
開口譏誚人,是輕薄第一件。不惟喪德,亦足喪身。
  
人說一句謊言,每視為無關輕重。殊不知尚須另造二十句謊言,以維持其先發之一句也。

不可乘興而輕諾,不可因醉而生瞋,不可乘快而多事,不可因倦而鮮終。
  
寡言擇交,可以免憂患,可以無悔尤。
  
好說、好張羅、好結交、好游,實為修行人一大障礙,應沉默杜潛,則其益無量。
  
事到快意時須轉,言到快意時須住。
  
修行之人大忌說人長短是非,乃至於一切世事非干己事者,口不可說,心不可思,若口說心思,便是昧了自己。
  
禍從口出!夫口舌者,鑿身之斧,滅身之禍。
  
刀瘡易好,惡語難消。
  
傷人之語,深於矛戟,萬不可出言刺傷人心。
  
上士閉心,中士閉口,下士閉門。
  
吶吶寡言者未必愚,喋喋不休者未必智。
  
大辯若訥,大巧若拙,大勇若怯,大智若愚,吾師乎。
  
口是傷人斧,舌是割心刀;閉口深藏舌,安身處處牢。
  
反省是禪。
  
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自省。
  
學者事事要自責,慎勿責人。人不可我意,自是我無量;我不可人意,自是我無能。時時自反,才德無不進之理。
  
責人時需想著:「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律己時需想著:「細行不矜,終累大德。」

持己,當從無過中求有過;待人,當從有過中求無過。
  
責己要厚,責人要薄;待人要豐,自奉要約。
  
夫責己者,兼可成人之善;專責人者,適以長己之惡。
  
聖賢而可百世為師,功於「吾日三省吾身」。
  
迷途知返,得道不遠。

見已不是,萬善之門;見人不是,諸惡之根。
  
常見自己過,與道即相當。
  
真認自己錯,莫論他人非,他非即我非,同體名大悲。
  
吾輩終日不長進處,只是「怨」「尤」兩字,全不反躬自問。真正學問,常是自責自省。
  
躬自厚而薄責於人,時時檢點自己且不暇,豈有功夫去檢點別人?
  
愛人而人不愛,敬人而人不敬;君子必自反也。愛人而人即愛,敬人而人即敬;君子益加謹矣。
  
常看得自家未必是,他人未必非,便有長進;再看得他人皆有可取,吾身只是過多,更有長進。
  
改過不吝,從善如流。

  
於善也,無小而不舉;於過也,無微而不改。
  
人不可自恕,亦不可令人恕我。
  
忘功不忘過.忘怨不忘恩。
  
非莫非於飾非,過莫過於文過。
  
蓋世的功勞,當不得一矜字;彌天的罪過當不得一悔字。
  
愧悔二字,乃吾人去惡遷善之門,起死回生之路也。人生若無此念頭,便是既死之寒灰,已枯之槁木矣,何處討些生理?
  
凡夫之人,舉足動步無非是罪,又復過去生中,皆曾造作無量惡業,追逐行者,如影隨形,若不懺悔,罪惡日深。
  
今人有過,便甘自棄,以為不可復入聖人境域。不知盜賊也許改惡從善,何害其為有過哉!只看歸宿處成個甚人?以前都饒得過。
  
一息尚存,彌天之惡猶可悔改,古有一生作惡臨死悔悟,發善念,隨得善終者。謂一念猛厲,足以滌百年之惡也。譬如千年幽谷,一燈才照,則千年之暗俱除,故過不論久近,惟以改為貴。
  
人能一旦洗滌舊惡,雖昔為寇盜,今日亦不害為君子。
  
過而能知,可以謂明;知而能改,可以即聖。
  
昨日之非不可留,留之則根在復萌,而小過轉為大非。
  
若有功德當自覆藏,若有過失當自發露。
  
我有功於人不可念,而過則不可不念;人有恩於我不可忘,而怨則不可不忘。
  
有一過是一過,不肯認過又是一過;一認則兩過都無,一不認則兩過不免。彼強辯以飾非者,果何為耶?
  
不貴於無過,而貴於能改。
  
自省自身,有則改之,無則加勉。
  
有過則改之,未萌則戒之。
  
作福更宜惜福,悔過莫如寡過。
  
以恕己之心恕人則全交,以責人之心責己則寡過。
  
悔前莫如慎始,悔後莫如改圖,徒悔無益也。

日日知非,日日改過。夜覺曉非,今悔昨失。
  
改過者第一要發恥心,思古之聖賢,與我同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師,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塵情,私行不義,謂人不知,傲然無愧,將日淪於禽獸而不自如矣。
  
人無羞恥心,豈非類禽獸?知羞恥為改過之要機。
  
過有千端,惟心所造,吾心不動,過安從生。學者當於好色、好名、好貨、好怒種種諸過,不必逐類尋求,但當一心為善,正念現前,邪念自然污染不上。
  
過由心造,亦由心改,如斬毒樹,直斷其根。
  
反聽之謂聰,內視之謂明,自勝之謂強。
  
聖人為天下無怨無悔,小人為自己常憂常愁。
  
事稍拂逆,便思不如我的人,則怨尤自消;心若怠慌,便思勝似我的人,則精神自奮。
  
我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從身語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懺悔。
  
志不可一日墜,心不可一日放。
  
以聖賢之道教人易,以聖賢之道治己難;以聖賢之道出口易,以聖賢之道躬行難;以聖賢之道奮始易,以聖賢之道克終難。
  
少實勝多虛,大巧不如拙。說得一丈,不如行得一尺。
      
莫輕小惡,以為無殃;滴水雖微,漸盈大器,凡罪充滿,從小積成。莫輕小善,以為無福,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凡福充滿,從纖纖積。


急難救人,一善可當百善。
  
貧莫貧於未聞道,富莫富於蓄道德。
  
居家有二語:唯恕,則情平;唯儉,則用足。
  
成人之惡,罪莫大焉。導人為善,德莫大焉。
  
終日說善言,不如做了一件;終生行善事,須防錯了一樁。
  
富以能施為德,貧以無求為德,貴以下人為德,賤以妄勢為德。
  
薄福者必刻薄,刻薄則福愈薄矣;厚福者必寬厚,厚則福益厚矣。
  
為惡恐人知,惡中猶有善路;為善急人知,善處即是惡根。
  
德者才之主,才者德之奴,有才無德,如家無主而奴用事矣,幾何不魍魎猖狂。
  
扶危周急固為美事,能不自誇,則其德益厚。
  
聞一善言見一善行,近之惟恐不及;聞一惡言見一惡行,遠之惟恐不速。
  
貧不能濟物者,遇人痴迷處,出一言提醒之,遇人急難時,出一言解救之,亦是無量功德。

語言之間最可積德,如見人為善,以一言贊成;見人為惡,以一言諫之;人有爭訟,以一言解勸;人有冤抑,以一言辯明;以至勿訐人陰私,勿談人閨閣,其功俱無量。
  
得放寬時且放寬,積些陰德我心安,眼前地步須知退,好景須留日後看。
  
輕用而多取,我寧寡取而儉用,非以儉用為賢,儉用猶可以養廉。
  
錢財不可不惜,然也不可苛刻。我能寬一分則人受一分之惠。
  
三餐常思農夫苦,日用難忘眾生恩。
  
自奉必須儉約,宴客切勿流連。
  
儉則約,約則百善俱興;侈則肆,肆則百惡俱從。
  
惜食惜衣,非為惜財緣惜福。
  
惜財惜福,緣為惜德。
  
有福莫享盡,福盡身貧窮。有勢莫使盡,勢盡冤相逢。福兮常自惜,勢兮常自恭。人生驕與奢,有始多無終。
 
君子樂得其道,小人樂得其欲。

  
無欲之謂聖,寡慾之謂賢,多欲之謂凡,徇欲之謂犯。
  
世人以心肯處為樂,欲被樂心引在苦處。達人以心拂處為樂,終以苦心換得樂來。
  
厚味多殃,艷色危身,求高反墜,務厚更貧。
  
士能寡慾,安於清淡,不為富貴所淫,則其視外物也輕,自然進退不失其正。
  
不汲汲於富貴,不戚戚於貧賤。
  
平安即是幸,知足即是福。
  
無病第一利,知足第一富,善友第一親,溫馨第一樂。
  
知足是福,清心是祿,寡慾是壽。人生只要知足、清心,寡慾,就是福、祿、壽三星高照。
  
少欲最安樂,知足大富貴。
  
行少欲者,心則坦然無所畏懼,觸事有餘,常無不足。
  
知足者,貧賤亦樂;不知足者,富貴亦憂。
  
身安不如心安,心寬強如屋寬。
  
罪莫大於多欲,禍莫大於不知足。
       
他人騎馬我騎驢,仔細想來總不如。回頭看見推車漢,比上不足下有餘。
  
嗜欲正濃時能斬斷,怒氣正盛時能按捺,此皆學問得力處。
  
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君子好色不淫不亂。
  
大廈千間,夜眠幾尺?家財萬貫,日食幾何?
  
貪多業也多,取少業亦少。萬般苦惱事,除貪一時了。
  
無病休嫌瘦,身安莫怨貧,豈能盡如人意。但求不愧我心。
  
要用淡泊的眼光看世情,則富貴好比過眼煙雲,用知足的心來取捨萬物,則清凈心不為物所染。儒家所謂: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無罪以當貴。
  
黃金未為貴,安樂值錢多。
  
世人貪戀世間的財色之樂,如同無知小兒貪吃刀鋒之蜜,不足一餐之美,卻有割舌之患。
  
凡人壞品敗名,錢財佔了八分。
  
財有五種危險:大火燒、大水淹、賊偷奪、惡子毀、官沒收。五事一至,變遷立見,一但壽盡,難帶絲毫。
  
名為招禍之本,欲乃喪志之媒。
  
世事忙忙如水流,休將名利掛心頭。粗茶淡飯隨緣過,富貴榮華莫強求。
  
世人貪得,都務強求,不知一錢之所獲,尚有命焉,而況富貴功名之大。
  
朝里官多做不盡,世上錢多賺不了,官大錢多能幾時,落得自己白頭早。
  
醉生夢死,恆言也,實至言也。世人約有富貴貧賤兩種。貧賤者固朝忙夕忙以營衣食,富貴者亦朝忙夕忙以享欲樂,受用不同,其忙一也。忙至死而後已,心卻未己矣。齎此心以往,而復生,而復忙,而復死,死死生生,昏昏昧昧,如醉如夢,經百千劫而了無出期。朗然獨醒,大丈夫應如是矣。
 
貧者猶多富者少,布衣蔬食可暖飽。王侯衣錦味珍饈,未到百年亦衰老。
  
功名的事,本來有定,得之勿喜,失之勿憂。
  
有志於道德,功名不足論也。
  
凡名利之地,退一步便安穩,只管向前便危險。
  
名利和地位隨時變化不定,不是個人的力量所能把握的。所謂「春日方逢楊柳綠,秋風又見菊花黃。榮華總是三更夢,富貴還同九月霜。」
  
睡至二三更時,凡功名都成幻境;想到一百年後,無少長都是古人。
  
舉世好奉承,奉承非佳意。不知奉承者。以爾為玩戲。
  
高尚之士,不以名位為光寵。忠正之士,不以窮達易志操。
  
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竊名。
  
忘名利,甘淡薄,世間心輕微,道念自然濃厚。
  
透得名利關,方是小歇處。
  
若能斷酒性不狂,少欲保身壽則長。
  
酒亂性,又輕狂,耗散精神壞靈光。
       
養身宜戒損已葯,修身須除敗事湯。
  
真味本是淡,淡味方能長。
  
人命如朝露,虛浮無定期。
  

舉念時明明白白,毋欺了自己;到頭處是是非非,曾放過誰人?

  
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
  
行善之人有善緣,作惡之人天不容。
  
一毫之惡,勸人莫作。一毫之善,與人方便。
  
信者,萬善之母;疑者,眾惡之根。
  
人之所以倒霉,自有倒霉之因;人之所以幸福,自有幸福之緣。
  
老來疾病,都是壯時種的!衰後怨孽,都是盛時作的。
  
善為至寶,一生用之不盡;心作良田,百世耕之有餘。
  
物成有敗日,人生有死時,善人得好報。惡人有怨對。
  
害人得害,行怨得怨,罵人得罵,擊人得擊。
  
如何短折亡身:出薄言,作薄事,存薄心,種種皆薄。如何凶災惡死:多陰毒,積陰私,有陰行,事事皆陰。
  
作善降福,作不善降殃。善人前惡先熟,不能先報其善;惡人前善先熟,不能先報其惡,不是不報,時候未到,時候一到,一切都報。
  
天道循環理最真,誰人常富更常貧。今朝受餓吞飢者,半是當年慳吝人。
  
行藏虛實自家知,禍福因由更問誰。善惡到頭終有報,只爭來早與來遲。
  
平凡的人聽從命運,只有強者才能自己作主宰。
  
福莫大於心善。
  
心善而子孫盛,根固而枝葉榮。
  
人有善念,天必佑之。
  
心地作善,福歸自己;若行惡習,禍非人替。

夙冤,世無不可解之冤。
 
真孝婦,鬼神見之猶斂避。


陰律——不孝罪至重。
知其不可而為之,諸葛武候曰: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成敗利鈍,非所逆覩,此聖賢立命之學。
聲色之娛,電光石火,皆幻化也。懸崖撒手,轉瞬成空。朱顏不駐,白髮已侵。
聖人之心,與天地通;諸大儒闡發聖人之理,其精奧亦與天地通,故相感也。
古詩云:水性自雲靜,石中亦無聲;如何兩相激,雷轉空山驚。
事皆前定,豈不信然?
心存誠敬,但知國計民生,不知禍福毀譽耶。
孝悌之至,通於神明。
聖人之立教,欲人為善而已。其不能為者,則誘掖以成之;不肯為者,則驅策以迫之,於是乎刑賞生焉。能因慕賞而為善,聖人但與其善,必不責其為求賞而然也。能因畏刑而為善,聖人亦與其善,必不責其為避刑而然也。
形不自變,隨心而變。讀聖賢之書,明三綱五常之理,心化則形亦化矣。
讀書,但求明理。聖賢言語,本不艱深,口相授受,即可知其義旨。
人生以孝悌為本,二者有漸,則不可以為人。
非禮之祀,鬼神且不受,況非義之祀乎?
人秉陽氣以生,睡則神聚於心,靈光與陽氣相映,如鏡取影,夢生於心,其影皆現於陽氣中,鬼神皆得而見之。
心之善惡,亦現於陽氣中。生一善念,則氣中一線如烈焰;生一噁心,則氣中一線如濃煙。
大凡風流佳話,多是地獄根苗。孽海洪波,回頭是岸。
君子義不負人,不以生死有異也;小人無往不負人,亦不以生死有異也。常人之情,則人在而情在,人亡而情亡耳。
方外人,如於世有所聞見,於心必有所是非;有所是非,必有所愛憎,則喜怒哀樂之情,必迭起循生。
大學扼要,在誠意;誠意扼要,在慎獨。
修己明道,天理也。近名好勝,則人慾之私也。
害人之衛,適以自害。智者慎勿造因。
君子之於世也,可隨俗者隨,不必苟異;不可隨俗者不隨,亦不必苟同也。

天地之大,何所不有。幽明之理,莫得而窮。不必曲為之詞,亦不必力攻其說。


業鏡照眞小人,心鏡照偽君子。圓光對照,靈府洞然。大抵名愈高,則責愈嚴。衛愈巧,則罰愈重。


天下未有所成,先自炫耀。甫有所得,不自韜晦者,自取其敗耶。


天下本無事,庸人自召之。


悖理聚財,非不驟富,斷無久享之理。


所作所受,如影隨形。


人之受享,只有此數,此嬴彼縮,理之自然。既於家庭之內強有所增,至於仕宦之途,陰有所滅。世情萬變,治家者平心處之可矣。


人能事事如我意,可畏甚矣。


好色者必病,嗜博者必敗,劫財者必誅,殺人者必抵,此中之消息微矣。其間功過互償,或以無報為報,罪福未盡;或有報而不即報,毫釐比較,益微乎微矣。


天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有收目前之效,而貽日後之憂者。


取非所有者,終不能有,且適以自戕也。


成毀各有定數。


虎不食人,惟食禽獸。其食人者,人而禽獸者耳。大抵人天良未泯者,其頂上必有靈光,虎見之即避。其天良澌滅者,靈光全息,與禽獸無異,虎乃得而食之。勉修善業,當有後福。


天下之痛苦,無過於臠割者。天下之恐怖,亦無過於束縛以待臠割者,每見屠宰,思彼眾生,其痛苦恐怖,不能下咽耳。


蓋無心一語,黃壤已聞。然則有意造言者,冥冥之中,寧免握拳嚙齒耶。


天道凡事忌太甚。過奢過儉,皆足致不祥。時時深念,知益己者必損人。凡事留其有餘,則召福之道也。


得意時勿太快意,失意時勿太快口,則永保終吉。得意時勿太快意,則知利害者能之;失意時勿太快口,則賢者或未能知。快口豈特怨尤哉,夷然不屑。故作曠達之語,其招禍甚於怨尤也。


遇意外之橫逆,平心靜氣,或有解時。

五倫之中,惟朋友以義合。不計較報施,厚道也。即計較報施,猶直道也。兄弟天屬,已不可言報施,況君臣父子夫婦,義屬三綱哉。


忠孝節義,感天地、動鬼神。


人世所為,鬼神無不知也。常人膠膠擾擾,何念不生?但有所畏而不敢為,抑亦賢矣。


事大便宜,必有不便宜者在。魚吞鉤,貪餌故也。


以勢交者,勢散則離。以財交者,財盡則散。


一時爵祿,所得幾何?孽海茫茫,杳無崖岸。


問心無愧,即陰律所謂善。問心有愧,即陰律所謂惡。公是公非,幽明一理。


欲心所感,淫鬼應之;殺心所感,厲鬼應之;憤心所感,怨鬼應之。則皆由其人之自召。


好勝者必自及,不仁者亦必自及。東野稷以善御馬,名一國,而極馬之力,終以敗駕。自隕其生,非不幸也。


以理斷天下事,不盡其變。即以情斷天下事,亦不盡其變也。


瑞不必為祥,妖不必為災,各視乎其人。


傅有之,天道遠,人事邇。六經所論皆人事,即易闡陰陽,亦以天道明人事也。


至誠則金石為開,篤信之則誠,誠則必驗。姑試之則不誠,不誠則不驗。凡持煉之衛,莫不如是。


心定則氣聚而形固,心搖則氣渙而形萎。


天下未有心不在是事,而是事能詣極者;亦未有心在是事,而是事不詣極者。


應酬之禮不可作廢。


是非之公,人心具在。人即可誑,自問已慚。況公論俱存,誑亦何益?榮親當在顯揚,何必以虛詞招謗乎?


夫因緣,無無故而合者也。大抵以恩合者必相歡,以怨結者必相忤。又有非恩非怨,亦恩亦怨者,必負欠使相取相償也,如是而已。雖然,天定勝人,人定亦勝天。故釋迦立法,許人懺悔。逆來順受,盡其在我,而不問其在人。庶幾可以挽回乎?信心行持,無不有驗。


夫人之為人,以有人心也。此輩機械萬端,寒暖百變,所謂人面獸心者也。既已獸心,即以獸論。以獸殺獸,事理之常。


物必先腐也,而後蟲生之。


福以德基。非可祈也。禍以惡積,非可禳也。苟能為善,雖不祭,神亦助之。敗理亂常,而瀆祀以冀神佑,神其受享乎?


外患突來,必有內間。


人生苦樂,皆無盡境;人心憂喜,亦無定程。曾經極樂之境,稍不適則覺苦。曾經極苦之境,稍得寬則覺樂矣。


有力者不盡其力,乃可以養其威。屈人者使人易從,乃可以就服。

苟道德無愧於聖賢,雖王候擁篲不能榮,雖胥靡版築不能辱。陳白崖曰:「事能知足心多愜,人到無求品自高」。


夫操管運思,臨秤布子。雖當局之人,有不能預自主持者,而卜者乃能先知之,是任我自為之事,尚莫逃定數,巧取強求,營營然日以心斗者,是亦不可以已乎。


舞衫歌扇,儀態萬方。彈指繁華,總隨逝水。茫茫回首,舊事皆空。豈但海市蜃樓,為頃刻幻景哉?


立心端正,雖冤鬼亦無如何。


無故而致非常之福,貪冒者所喜,明哲者所懼也;無故而作非分之想,僥倖者其偶,顛越者其常也。


聖賢依乎中庸,以實心勵實行,以實學求實用。聖賢之於人,有是非心,無彼我心,有誘導心,無苛刻心。


聲色貨利,嗜欲牽纏,非道力堅定,多不敢輕涉世緣,恐浸淫而不自覺也。


人鏡照形,神鏡照心。人作一事,心皆自知,既已自知,即心有此事。心有此事,即心有此事之象,故一照而畢現也。若無心作過,本不自知,則照亦不見,心無是事,即無是象耳。


無欲常教心似水,有言自覺氣如霜。


人情百態,事變萬端,矯枉過甚,顧此失彼。本造福而反造孽,本弭事而反釀事,亦往往有之。


凡遇毒物,無殺害心,則終不遭螫。或見即殺害,必有一日受其毒,驗之頗信。

君子與人為善,固應不沒其寸長;講學家持論務嚴,遂使一時失足者無路自贖,反甘心於自棄,非教人補過之道也。

子弟當先使知禮。

歐陽公曰:禍患常生於忽微,智勇多困於所溺。

勝負之念不可太盛,恩怨之見不可太明。

道力深者,以定靜祛魔。

小人之謀,無往不福君子也。

利令智昏:昔夫差貪句踐之服事,卒敗於越。楚懷貪商於之六百,卒敗於秦。北宋貪滅遼之割地,卒敗於金。南宋貪伐金之助兵,卒敗於元。

太聰明,往往以氣凌物,非養德之道,亦非全身之道也。惟學問變化氣質。

古人祠宇,俎豆一方,使後人挹想風規,生其效法,是即維風勵俗之教也。

推薦閱讀:

一首經典的《山楂樹》,唱到人心醉!
28條,句句經典
經典命理精華口訣集錦
婆媳關係好壞取決於老公,經典!
經典古文名句81-120

TAG:經典 | 名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