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梳理:MES,怎麼給你定位

MES與生產製造中的產品一樣,是立體的或者多維的。本文中我們把MES當作天空中新發現的一顆新星,逐漸地去逼近它,慢慢結合組裝業的需求,揭開它的面紗。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像教科書那樣很理性地描述MES的全貌,是考慮到MES與生產製造中的產品一樣,是立體的或者多維的,草率地定義會使我們反而無法真正認識MES。我們暫且把MES當作天空中新發現的一顆新星,逐漸地去逼近它,慢慢結合組裝業的需求,揭開它的面紗。第一件事情,就是要找到MES與相關係統的相對坐標。

  對MES定位的認識有三種:一種認為MES是供應鏈(SCM)關係密切,一種認為它是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緊密聯繫;還有一種認為MES是ERP與生產過程及設備之間的橋樑。其實三者都不矛盾,從不同的角度去尋找MES的位置,會讓我們發現MES更廣泛的價值。

1MES是供應鏈空間坐標上的點

  供應鏈系統是以空間的推移為主的,而推移的主體是產品。在下面的供應鏈草圖上,我們很奇妙地發現,在最終成品組裝廠的上游,依然有很多工廠,他們其中也包含關鍵零部件的組裝,都可能使用到MES系統。

  上圖中顯示,假如你是成品組裝廠,那麼你的上游是零部件組裝廠,下游則是銷售渠道;假如你是零部件生產廠,下游則是成品組裝廠。在供應鏈中,下游是上游的上帝。

上游隨時面臨下游的稽核

  我親眼目睹了一次下遊客戶對上游組裝廠的現場稽核過程。那一天張先生在陪一家國際級的大客戶在產線上檢查。稽核員很少說話,但是張先生看稽核員的長相心裡就開始緊張:耳朵很大,而且豎得很高,似乎很小的聲音也會被他聽到;走路很慢,哪怕一個簡單的崗位也會被他盯著看很久,張先生懷疑是不是這個工位有什麼問題?

  終於,稽核員手按下巴,慢吞吞地開始提問了:

  「怎麼可以證明每件產品都被這個操作員檢查過?」

  「如何保證不良品不會被流到下一站?」

  「怎麼可以保證不良品維修後回到第一個檢測站?」

  。。。。。。

  張先生想拍胸脯保證,但是他知道沒有用。從車間回到會議室,稽核員建議他們實施一套MES系統。

  張先生開始了解MES系統,MES有時也被稱為SFCS(Shop Floor Control System),國外電子組裝行業的很多工廠都在使用,國內也在普及階段。從一些朋友處了解到,有了這套系統,對提高客戶滿意度,贏得高端客戶信賴很有幫助,並且可以提升內部管理水平,使生產更加標準化,為客戶按時提供保質,保量的貨物。

  半年後,張先生的工廠也實施了該系統,他可以很自信地回答類似稽核中的提問:

  問: 「怎麼可以證明每件產品都被這個操作員檢查過?」

  答:「我們對每個操作都有記錄」

  問:「如何保證不良品不會被流到下一站?」

  答:「上一站沒檢查的產品,系統會卡住,只能退回前一站。」

  問:「怎麼可以保證不良品維修後回到第一個檢測站?」

  答:「我們為維修後迴流的產品設置了專門流程,指定了迴流站點,其它站無法操作。」

  。。。。。。。

上游要定期給下游提供多種報告

  稽核只不過是供應鏈上下游關係中的一幕,並且發生頻率並不是很高,而工廠為下遊客戶提供日報、周報、月報等,才是他們經常面對的工作內容。根據我的了解,這些人工製作的報告很多是包含水份的,缺少真實性。當客戶發現這一點時,上下游之間就會出現信任危機,導致供應鏈條出現裂紋。

  當然,我也見到過有些工廠是在很認真地做這些報告。他們指定專人去收集數據,然後統計分析,如實地呈報給客戶。統計人員十分辛苦,經常加班加點才能趕出來。不過到目前為止,這種正面的例子都是那些生產價值比較高,日產量不是很大的工廠,而如果產量特別高的工廠,人力已經不可及,除了採用電子化手段外,是很難做到及時獲得統計報告的。而MES系統可以在這裡發揮很大的作用,使報告客觀、真實、及時。

供應商與下游組裝廠一起承擔責任

  當出現客訴或者退貨時,組裝廠不但要準確界定問題產品的範圍及去向,而且如果發現是物料原因導致,還需要能追蹤到具體供應商,使雙方共同承擔責任,並提出改善措施。例如有一材料供應商,對自己的產品做了工程變更,沒有及時通知下游組裝廠,組裝廠繼續使用了很長時間,結果被客戶發現問題並退貨,這是工廠里非常嚴重的事件。而組裝廠同一種物料的供應商可能有若干個,到底是哪一家的物料出了問題呢?如果沒有明確的證據,就只有自己獨立承擔後果了,但是如果使用了MES系統,則可以明確知道問題出在哪一家供應商的物料上,不但減少自己的損失,也可以有針對性地向供應商提出改善目標,防止問題進一步蔓延。在這個過程中,按照系統提供的範圍,只招回使用了問題物料的產品,也可以大大減少招回過程中的開支。

2MES使PLM更為有力

  PLM的英文全稱為Product Life-cycle Management,中文翻譯為產品生命周期管理。PLM對產品的整個生命周期(包括:培育期、成長期、成熟期、衰退期、結束期)進行全面管理,通過培育期的研發成本最小化和成長期至結束期的企業利潤最大化來達到降低成本和增加利潤的目標。周期屬於時間範疇,因此如果說SCM更多的是以空間為框架,極力提高各鏈條之間互動的效率為主題,那麼PLM從名稱定義看,是以時間為出發點看世界的,並且偏重在產品設計層面。

  而在工廠里,產品往往經歷以下幾個過程:設計—製作樣機—測試—改進—試產—改進—量產—量產中改進。從試產開始,MES就開始收集生產過程中各種數據,因此MES數據的價值遠遠高於實驗室中數據,對產品改進提供了及時而豐富的參考依據。

  上圖是Apriso 公司提出的PLM/MES連接的方案圖(摘自《車間與PLM相連可節省巨額開支》MBTCHINA2007-01-02)。從圖中可以看出大量生產數據可以被產品設計工程師利用。

  在工廠對MES選型過程中,如果軟體提供商有PLM背景,而該廠PLM尚不成熟,往往會額外要求MES提供一部分PLM的功能,例如工程變更管理、產品圖紙管理等,這樣做雖然可以通過MES提供商那裡獲得額外利益,但是我還是建議大家把不同產品的職能分清楚,做出IT統一規劃,讓整個工廠的系統盡量版塊不要太多,否則給MES打PLM的補丁本來不是MES實施者所長,而且會使MES的核心價值在實施中被淡化,整個項目方向走偏,導致永遠無法結案。

3MES 是ERP與生產過程之間的橋樑

  有人說ERP是「王」字最上面的橫,測試設備是最下面橫,生產現場是中間的橫,而MES則是連接三橫的那一豎。美國研究機構AMR(Advanced Manufacturing Research)對MES的定義是:位於上層計劃管理系統與底層工業控制之間,面向車間層的管理信息系統。換句話說,以計劃為核心功能的ERP和APS(高級計劃系統)是MES的「乾」;面向設備的工業控制層是MES的「坤」,MES是生產製造中的「乾坤」之「核」,處在支點位置,對提升製造端執行力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實施ERP的過程中,人們發現,ERP的實施規模大、周期長,導致46%逾期完成;支出多、投入大,導致41%超過預算;由於多種原因,致使49%沒有達到預期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目標。其申一個重要因素是與生產現場的連接與集成被忽略了,而生產現場的數據,特別是整合過的高質量的數據,即完美的生產信息是ERP的基礎,是集成的關鍵。而這些正是催生MES的重要原因。

  ERP 的計劃最終成為可執行的生產工單,而MES則對工單的執行過程嚴格記錄,並防止錯誤發生。其管理範圍從投產到出貨,內容十分豐富。有人曾用「寫我所做,做我所寫,記我所做」來總結ISO 9000,相應地,MES的特點也可以用12個字來描述-「記我所做,知我所記,溯我所為」:「記我所做」是指MES收集製造過程中的生產與品質數據,這些數據是計劃執行的過程數據;「知我所記」是指將採集到的數據通過報表及SPC控制圖為管理及技術人員提供製造執行過程的一手資料,甚至這些信息可以開放給下游大客戶;「溯我所為」是指對歷史數據進行追溯及分析,從眾多的數據中理出線索,重現產品製造的歷程。

總結

  事實上供應鏈也離不開時間,PLM同樣需要空間。而即使針對製造業的ERP,也不可能包攬一切,MES正是在供應鏈、PLM的需求下,以及為了彌補的ERP不足而產生的。無論針對供應鏈還是PLM,或者是生產現場,由於數據收集及分析效率提高,將使決策效率大大提高。

  MES的實施需要具體工廠具體分析。把MES局限在生產現場,會降低它在宏觀上的貢獻,而過分強調宏觀框架,又會使MES不夠精細,因此需要根據工廠各自的實際情況進行權衡和取捨。

來源:互聯網


推薦閱讀:

真實的「倖存者偏差」
專註於實現人性化的產品需求
女人出軌,都是為了滿足哪些需求?
需求與產品簡圖
要理解,先感受

TAG:定位 | 需求 | 怎麼 | 梳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