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講壇講稿][李清照](四)風波再起

[百家講壇講稿][李清照](四)風波再起

百家講壇   2009-09-29 20:03   閱讀25   評論0   字型大小: 大  中  小

畫外音:

  在上期節目當中,康震老師講到,李清照和趙明誠婚後兩情相悅,情投意合。可不幸的是,這種甜蜜的生活沒能維持多久。雙方的父親因為得罪權臣蔡京而被辭官。不久,趙挺之便死於政治爭鬥中,趙家開始敗落,趙明誠和李清照只得離開汴京,回到趙家的故鄉山東青州。那麼,回到青州的趙明誠和李清照夫婦,他們的生活還會像以前一樣幸福嗎?在他們的人生旅途中還會遇到什麼挫折呢?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康震副教授走近一代詞宗李清照,繼續講述她跌宕起伏的情感生活,系列節目《李清照》第四集《風波再起》。

康震:

  上一集我們說趙挺之在殘酷的政治鬥爭當中被斗敗了,回到家以後去世了,去世以後,他的大家庭就被驅逐回了山東青州老家,我們說實事求是地講,父親的去世,政治的失意,被逐回家鄉,肯定會在包括趙明誠在內的趙氏三兄弟的心上留下很沉重的創傷,這是毫無疑問的。因為我們知道,對古代人來講,畢竟做官是他們最顯達的一個職業。突然,當朝宰相的父親去世了,又遭到了政治對手的陷害和迫害,那你想,他內心世界能沒有波瀾,能沒有痛苦嗎?肯定有。他回到青州以後會過什麼樣的生活,他和李清照的生活狀態會是怎樣的,我們說趙明誠和李清照在回到青州了以後,夫妻之間的感情是越發地深厚了,他們彼此相愛、相知、相敬,特別是李清照,首先她並沒有因為在此之前,公公趙挺之沒有去援救她的父親而埋怨趙明誠。更不會因為現在趙挺之遭了難了,去世了,趙氏兄弟現在都落到這個下場,而反唇相譏趙明誠。所以我們說趙明誠雖然在政治失意和人生低谷的時候回到了青州,但是他依然得到了李清照的寬容,李清照的諒解,李清照的關愛,包括李清照對他的一如既往的愛戀,這對於一個身處逆境和困境當中的人來說,是非常重要的精神的支撐。總之,我們說,青州這十年是趙明誠夫婦生活最安逸、也最愉快的十年,也是李清照本人這一生當中生活得最愉快的十年。

畫外音:

  在青州十年的隱居生活,使得李清照和趙明誠更加恩愛,夫妻倆共同致力於金石書畫的收藏,繼續撰寫整理《金石錄》一書,他們依然過著神仙眷侶般的生活。但世間不如意的事情時有發生。就在這十年當中,朝廷的政治格局又在逐漸地發生變化,蔡京被驅逐出政治舞台,趙明誠再次重返仕途。就在趙明誠返回仕途期間,他和李清照之間在情感上發生了一絲微妙的變化。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事情呢?

康震:

  這問題就出在李清照的一首詞當中,這詞大家都很熟悉,叫《鳳凰台上憶吹簫》。這詞寫道: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閑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

  這首詞很明顯的,是在思念遠離她的趙明誠,其實我們可以掰著指頭算一算,趙明誠和李清照真正分開生活真是沒多長時間,比方說從他們開始相識的時候就在東京汴梁,那時候兩個人都在東京,後來他們結了婚之後,他雖然做太學生到後來做官,也都是在東京。就是後來到了青州的時候,這十年兩個人還是廝守在一起,所以他們倆基本上沒有分開過,後來趙明誠兄弟返回仕途做官了以後,趙明誠在一些州郡開始擔任官職,由於種種的原因,他沒有把李清照帶在身邊一起出去做官。所以應該說,青州十年的安逸生活結束了之後,隨著趙明城仕途重新的開始,他們兩個也就開始了兩地長久分居的這樣一種狀況。所以我們說這時候李清照很多的表達離情別緒的那些很有名的詞,就開始出現了。

比如說: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一剪梅》(節選)

比如說:

  莫道不消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醉花陰》(節選)

  都是在青州生活結束以後的這一段時間寫的,但是你要知道,剛才這首詞的味道可是有一些不同尋常,這個詞寫的內容是什麼呢?這天早上李清照起床了,可是她起來之後啊,她說「被翻紅浪、香冷金猊」,香爐裡邊點的香片早都已經熄滅了,「被翻紅浪」是一種高雅的說法,實際上就是被子窩在床上不疊,不是像紅浪一樣嗎?她也懶得去梳頭,為什麼懶得梳頭呢?女為悅己者容。丈夫老不在家,打扮那麼漂亮給誰看啊?美麗卻沒有對象,美麗也是一場空。而且她的丈夫顯然是很長時間沒有回家了,為什麼呢?「寶奩塵滿」,那梳妝盒上都是細細的一層塵土。「日上簾鉤」,她起來得也很晚,日上三竿才起床,就是寫出了一種慵懶,同時也寫出了一種寂寞,寫出了一種冷清。

  接著她說「多少事、欲說還休。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照鏡子一看,自己又瘦了、又憔悴了,為什麼呀?不是因為喝酒很多了,也不是因為秋天到了自己非常地悲傷,是為什麼呀?不好說,「多少事、欲說還休」,想說來著,說不出口,因為有點不好意思說,說出來了呢,就覺得心裡頭更難過。

  怎麼辦呢?她說「休休」,唉,罷了、罷了、罷了,算了、算了、算了,不說了。

  「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她很想告訴她的丈夫,這次你就不要再走這麼遠的門了,你能不能留下來,她唱了千萬遍的陽關曲,想讓丈夫留下來,可是他還是走了,畢竟他要去奔仕途嘛。「也則難留」留不下來,人還是走了。

  她只有什麼呢?看著樓前的流水,你注意她用個什麼詞,她說「應念我、終日凝眸。」「凝眸」說好聽點就是深情地凝望,關注地看。只有樓前的流水,能夠了解我內心的感受。

  所以「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她到底愁什麼呢?剛才說了「欲說還休」,現在又說,在凝眸的那一瞬間,又平添了一段新愁,那我們就禁不住要發出疑問了,就是說第一,她有什麼事不能說、不好說的,又有什麼新的憂愁在困擾著她?這些秘密都藏在這首詞裡邊。

畫外音:

香冷金猊,被翻紅浪,起來慵自梳頭。

任寶奩塵滿,日上簾鉤。

生怕閑愁暗恨,多少事、欲說還休。

新來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這回去也,千萬遍陽關,也則難留。

念武陵人遠,煙鎖秦樓。

惟有樓前流水,應念我、終日凝眸。

凝眸處,從今又添,一段新愁。 

 

              ——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

康震:

  我們得特別注意她裡邊用到的一段典故,一個是「武陵人遠」,一個是「煙鎖秦樓」。

  「武陵人遠」說的是什麼呢?是一個傳說,說漢朝的時候有兩個人到山裡邊去,結果迷了路,反而成好事了,為什麼呢,迷路了以後碰上了兩個仙女,應仙女的邀請,他們便與仙女在一起生活了半年多的時間,等到他們再回到自己的家裡頭,這才發現老婆孩子全都沒了,剩下的是誰呢?是自己的第七世孫,這就是所謂的「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這一看就是個傳說的故事。

  「煙鎖秦樓」說的是什麼事啊?是說當時秦穆公的時候,有個年輕人叫蕭史,特別善於吹洞簫,秦穆公很喜歡,把自己的女兒弄玉嫁給了他,弄玉嫁給蕭史之後專攻吹簫,而且就是模仿鳳凰的叫聲,吹出來那個勁兒,終於有一天讓鳳凰聽見了,就來了,來了之後,蕭史和弄玉這一對伉儷就騎著鳳凰飛走了,去過他們幸福美好的生活了。這就是這麼兩個典故。

  毫無疑問,這典故乍一聽覺得也沒什麼,都是跟離別有關的典故,可你別忘了,「煙鎖秦樓」這個典故那是蕭史和弄玉騎著鳳凰都飛走了,現在的情況是,趙明成一個人騎著鳳凰走了,李清照一個人在屋裡待著。「武陵人遠」的典故呢,是這兩個人在山裡邊迷了路,碰見了仙女,跟她們生活了一段時間又回來了,換句話說是迷了路之後就有了外遇了。所以這兩個典故用得很蹊蹺,難不成說趙明誠在外面做官碰見仙女了,而且從此跟仙女生活在一起了。所以我們說,我們迫切地想要知道,在結束了安逸的、幸福的青州十年生活之後,她和她的丈夫趙明誠之間究竟發生了什麼。

畫外音:

  剛才康震老師講到,就在趙明誠重返仕途期間,他與李清照在感情上發生了一絲微妙的變化,這些變化通過李清照的詞《鳳凰台上憶吹簫》顯露出來。李清照在詞中一句「多少事、欲說還休」給我們提出一個疑問,李清照究竟想要說什麼呢?在李清照的內心深處究竟隱藏著哪些難言之痛?她與趙明誠之間到底發生了什麼?

康震:

  宋徽宗宣和三年,也就是公元1121年,當時已經四十一歲的趙明誠,到山東的萊州擔任知州,這一次他提出來把他的夫人李清照也帶在身邊一起去做官,你想這是好事啊,終於要團聚了,自從離開青州以後,他們倆一直就是斷斷續續地兩地分居,這應該感到慶幸,他們團聚了我們應該為她祝福,可是有一樣就是說等到她辛辛苦苦地、風塵僕僕地從青州趕到萊州的時候,她跟趙明誠會面的情景好像不像她想像得那麼地美好,這個答案就隱藏在她到達萊州後寫的一首《感懷》詩當中。詩是怎麼寫的呢?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

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

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

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李清照《感懷》

  這詩說的什麼意思啊?我來到萊州這個房間裡頭,窗戶破敗,桌椅陳舊,年久失修,既沒有書籍,也沒有字畫,我在青州所熟悉的一切,在這兒都沒有,我已經變得像當初三國時候,袁術兵敗如山倒的時候那種慘狀。袁術兵敗的時候,跟他手下說我想喝點蜜糖水,那人回答得好,說現在只有血水,哪有蜜糖水?袁術聽了以後大喊一聲,口吐鮮血而死。李清照說,我比那個袁術還要慘,這都是因為美酒和榮華富貴惹得禍,為什麼呢?天下人都會追求美酒,都會追求榮華富貴,所以才會拋棄安逸清凈的生活,到這個地方來追求功名富貴。可不是嘛,我的丈夫就沒法兒陪我,害得我一個人待在這個冷冷清清的地方,我百無聊賴,怎麼辦呢,只好把門關起來,自己寫兩首詩,聊以消遣孤寂的情懷。

  最後兩句說得特別絕,說什麼呢?說你別以為我很孤單,我一點都不孤獨。我有好多朋友呢,起碼有兩個,一個叫子虛,一個叫烏有,合在一塊兒就是子虛烏有,這是我最好的朋友。其實你要想想,這詩寫得特別地奇怪,為什麼呢?它不是一首送別詩,也不是一首相思的詩,而是一首什麼呢,倍感冷落之後的抱怨的詩,這個題材跟剛才讀的那首詞完全不一樣了,它表達是一種非常冷清和寂寞的氛圍。

畫外音:

寒窗敗幾無書史,公路可憐合至此。

青州從事孔方兄,終日紛紛喜生事。

作詩謝絕聊閉門,燕寢凝香有佳思。

靜中吾乃得至交,烏有先生子虛子。

               ——李清照《感懷》

康震:

  其實你說,這種抱怨你想想看有時候沒什麼道理,也不符合李清照一貫做人的態度。你想,趙明誠也是剛到萊州上任,他沒有時間和精力來整理這個房間,他又不可能把青州所有的那些書、字畫都搬到萊州來,而他們在青州十年期間的那些夥伴、那些朋友也不可能都跑到萊州來陪他們,這些情況,作為李清照,已經三十八歲的李清照,她能不懂這個道理嗎?她又不是個糊塗人,這都是情理之中的事。

  再說,李清照到萊州來是做什麼的,是來貪圖享受的?那貪圖享受應該到蘇杭去做官。她是來見她的丈夫趙明誠,要跟他在一起團聚,要生活的。李清照這個人在生活態度上,是非常樸素而簡單的,她從來就不是一個貪圖享受的人,這在她寫的《金石錄後序》裡邊說得很明白,她的原話說「食去重肉,衣去重彩,首無明珠翠羽之飾,室無塗金刺繡之具。」什麼意思啊?不吃大魚大肉,不穿大紅大紫,頭上沒有珠光寶氣,房間里也沒有雕樑畫棟,這就是我崇尚的生活。再說只要跟心愛的人在一起,哪兒還去管那個什麼破椅子破板凳的,那都不在眼睛裡頭,所以從情理上來講,她不應該在這些方面去埋怨趙明誠。

畫外音:

  趙明誠把李清照接到萊州,結束了他們兩地分居、異地相思的生活。這對於李清照來說應該是件高興的事兒,可為什麼李清照要寫那樣惆悵的《感懷》詩呢?在這首《感懷》詩里,我們能夠察覺到一絲絲火藥的味道。她竟然說她最好的朋友是子虛烏有。那麼,趙明誠獨居萊州時究竟做了什麼?李清照為什麼會如此傷感呢?

康震:

  那麼我們說,我們不願意去猜度他們之間的關係,但我們又需要一個答案來解釋這一切,因為什麼呢?因為曾幾何時,他們是那麼地和諧;那麼地美好;那麼地美滿,難道愛情這麼脆弱,感情這麼不經考驗,理想中的愛情只存在於童話當中,不至於吧?而且俗話說得好,夫妻之間是「鍋沿不離鍋蓋」,誰也離不了誰。因為誰也離不了誰,所以就老是經常誰可能就會碰誰。俗話又說得好「天上下雨地下流,夫妻打架不記仇。」 夫妻兩個你想吵架,拌個嘴什麼的,這是經常有的事兒。而且李清照這個人本身並不是個搬弄是非的人,從她跟她丈夫這種很高雅的生活情趣就能看得出來,她不會去計較那些小事,而且我們從她現在的文學作品裡頭,看不出來她要把那些家庭的瑣事寫到裡邊去,她犯不著,她也不會因為這些小矛盾發這麼大的怨氣。這是我們大家要非常注意的一點。

  那究竟是什麼問題呢?這就得談一談趙明誠蓄養侍妾和歌伎的問題,當時這個歌伎不但是私人蓄養,而且官府也蓄養,以備有招待任務的時候,有人來進行表演,這叫什麼,這叫「官伎」。風氣所及,當時太學的太學生們,也經常去青樓歌館。那你現在想想,趙明誠好像是太學生吧,他也做過官吧,你就說連蘇軾都蓄養了歌伎和侍妾,趙明誠總不見得比蘇軾還古板吧,他也不能免這個俗。而且我給大家說,有一個鐵證證明,趙明誠確實蓄養有侍妾,李清照在《金石錄後序》裡邊描述了趙明誠臨去世的情景,她說了這麼一句話「取筆作詩,絕筆而終,殊無分香賣履之意。」說趙明誠臨去世的時候,寫下絕命詩,然後沒有對她和其他的侍妾做後事的交代就去世了。「分香賣履」這是跟曹操有關的一個典故,曹操臨去世的時候就「分香賣履」,就告訴他的夫人包括他的侍妾們、妻妾們,你們要怎麼做才能保證你們長久地過上好的生活,所以用這個典故本身是說他沒有來得及給包括我在內的其他的侍妾交待後事,但反過來就可以證明他是有侍妾的。

  可是又有一個問題,就是說按道理這個侍妾也不是一天兩天就有了,那以前有,李清照為什麼不爆發呢?不表達怨氣呢?幹嘛就是日子過得好好的,青州這十年剛結束,然後她突然就開始在這方面爆發出來了不滿的怨氣,確實沒有詳細的史料,給我們描寫他們兩個的愛情史,但我們可以從常情做一些推測,趙明誠在做太學生的時候,包括在做那些小官的時候,他不是也沒有什麼社會地位。你以為在家裡蓄養那麼多歌伎花個兩三毛錢就可以了?那都得有俸祿支持著才行。他沒那個社會地位,也沒那個經濟基礎,再加上當時新婚燕爾,在他眼裡頭李清照那簡直就是十全十美,所以他也不會考慮這些問題。即便是後來蓄養了侍妾和歌伎,因為是普遍的社會風氣,李清照對這個現象也沒有覺得有什麼奇怪的。更重要的是,當時趙明誠的心思都在李清照的身上,這其實是最關鍵的,就是你即便蓄養了侍妾,如果你的心思都在夫人的身上,她當然能體會得到,能感覺得到,她有什麼好擔心的。再說了,當時的李清照還是很年輕的,現在不一樣了,這青州十年固然是和諧美滿,但歲月催人老啊,趙明誠都四十多歲了,李清照也快奔四十了。可趙明誠的地位越來越高了,他做了萊州知州,州郡的長官,第一把手。有錢了,有地位了,身邊的年輕的、漂亮的女青年們也就比較多了。這個時候,在趙明誠的眼裡,也許那個多才多藝的、非常有天賦的、當初他所追求的李清照,是不是有一點點人老珠黃的嫌疑了,起碼你吸引力肯定是減弱了,所以在這個時候就是像李清照這麼聰明、這麼敏感的女子,她怎麼能不體會到丈夫對她感情的那種微妙的變化,這是很可怕的,他天天對你都是笑臉兒,對你態度挺好,對你挺尊重,可就是有點不愛你了,你說最要命的沒有了,剩下的全都有,那你想,李清照她之所以非常地欣賞她和趙明誠之間的關係,一個很重要的就是她認為他們之間有著維繫而不可斷的共同的志趣,共同的情感的基礎,你這個東西沒了,那就跟要了她的命一樣。所以我們說,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麼她在《鳳凰台上憶吹簫》要用那兩個典故。這回可好,丈夫看來真的像那兩個人一樣,到深山裡邊跟神仙跟仙女住去了,跟別的仙女騎著鳳凰飛走了,就把她一個落下了。這種非常深切的孤獨和寂寞的感覺,尤其是到了三十八歲的這個年齡的時候特彆強烈。

畫外音:

  剛才康震老師講到,李清照感懷怨恨,也許是因為趙明誠在萊州畜養侍妾和歌妓。可是,畜養侍妾和歌妓在當時是一種社會風氣,一種文化現象,李清照不會為此而爭風吃醋。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使得李清照感到巨大的孤獨感和寂寞感呢?難道是趙明誠嫌棄李清照人老珠黃不成?如果趙明誠不是移情別戀,不是因為李清照青春不在,那麼,究竟因為什麼呢?

康震:

  李清照她之所以在《感懷》詩裡邊表現出了這麼強烈的被冷落的感覺,是因為她意識到在她和趙明誠的感情和婚姻上出現了重大的危機感,她不但開始對自己沒有信心了,對丈夫也開始失去信心了。

  那麼為什麼呢?這不是挺自信的一個女性嗎,她敢給公公寫那樣的詩都不怕,現在怎麼在這個問題上就怕了呢?下面有兩條材料很說明問題:第一條,是南宋人翟耆年撰寫的金石碑刻的文字方面的專著,叫《籀史》。籀,就是篆書和隸書的意思。在這本書裡邊,他說趙明誠文物收藏得非常地豐富,但是「無子能保其遺余,每為之嘆息也」——翟耆年《籀史》。收藏得雖然很豐厚,但是卻沒有子女繼承他的這筆遺產,每每想到這樣的事情就禁不住嘆息。這個《籀史》寫在宋高宗的紹興十二年,這個時候李清照還在世,李清照和趙明誠的一些共同的朋友和親戚也都在世,所以翟耆年寫的這件事情應該是有依據的,特別是翟耆年是在談到金石字畫的收藏的時候順筆提到了說他沒有孩子的事,不是專門說,可見這種語氣寫出來,證明趙明誠和李清照沒有孩子在當時是一個大家都很熟悉的普通的事實,不是什麼大驚小怪的事情。第二個資料,南宋人洪适撰寫了一本書叫《隸釋》,《隸釋》也是研討隸屬撰寫的歷史。談到趙明誠的身後事時,他說了一句話叫「趙君無嗣」,趙明誠沒有後代,還不是說沒有兒子,沒有後代。這本書寫於宋孝宗乾道二年,距離李清照去世也就才十四、五年的時間,所以你看這兩本書,一個是在李清照在世的時候出現的,另一個是李清照去世後不久出現的,寫這兩本書的人都是金石之學圈子裡邊的人,寫的又是正經的學術著作,並不是要專門在書裡邊挖空心思地炒作這樣一個話題,不是的,都是順筆提出來的。所以可見趙明誠和李清照沒有孩子,沒有後代,這是一個可以認定的事實。

  所以讓李清照那麼地不放心,欲說還休的多少事裡邊,起碼有一個很重要的、重大的問題,就是她一直為她和趙明誠結婚二十多年沒有生育孩子而感到深重地擔憂。我們大家要知道古代有一句老話「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在古代社會,一個女人、一個妻子如果沒有給丈夫生孩子,沒有生個兒子,那這個妻子、女人在丈夫的心目當中,在家族的心目當中,地位就大大地下降,價值也就會大大地打折,而且她在家裡頭沒有地位,這直接牽扯到可能她將無法繼承丈夫和家族的遺產。也就是說作為一個不能生育的,或者是不能生男孩兒的一個妻子、一個女人,她將是感情和財產的雙重失敗。你想對於李清照這樣一個感情這麼樣地豐富,創作上這麼有激情的、細膩的女性來講,沒有後代,沒有孩子,這個對她的打擊以及由此而引發的擔憂是非常巨大的。

  而且這個事情得說回來,因為趙明誠有很多侍妾,他也一直沒孩子,那就是說也許這個責任並不在李清照的身上,可是你想,在古代的時候,只要沒有孩子一般都是把這個罪加在女人的頭上,這就更加使得她承受了輿論上的壓力,你想很多專家、學者都把她沒孩子這事都寫到他們的學術著作裡頭,說趙明誠一想到這個事就得嘆氣,那你說李清照她能好受嗎?再加上這個時候如果趙明誠有意無意地冷落她,去親近別的女性,那你還想讓她活嗎?多虧她意志堅強。

  所以說到這兒,我們就有一個疑問了,這麼美滿的一對伉儷,這麼天作之合的神仙眷侶,難道就要這麼冷冷清清地冷戰下去?這以後兩個人就沒有再複合如初的這種可能?最重要的是在經歷了這個情感的重大的波折之後,他們還將迎來一個更大的政治的災難,這災難是什麼呢?就是第五集我們要跟大家講的《國難當頭》,謝謝!

推薦閱讀:

【百家講壇】 大故宮(第三部)07誠親王府
百家講壇馬未都的收藏會有假貨嗎?
【百家講壇】 大故宮(第一部)(二十)乾清三悲
【百家講壇】 大隋風雲下部(五)千秋運河
你認為百家講壇十大名嘴所講的《百家講壇》最好的節目是哪幾部?

TAG:李清照 | 百家講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