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篇--新三國演義的第二篇章已經拉開了序幕!
克里米亞事件之俄歐美角力對中國的影響
2014-04-23 在克里米亞公投入俄事件上,國際上破天荒的情景出現了:面對俄羅斯的強硬行為,美國也開始抗議、重申,主張用外交解決了,甚至最大的籌碼僅是制裁而已。 而最值得關心的是:克里米亞公投入俄,普京果斷立法簽字,強硬應對美國制裁,大出歐美國家意料。為什麼俄羅斯反應如此激烈?烏克蘭是否會進一步分裂?普京下一步動是什麼?歐洲和 美國會怎樣應對?更重要的是:將對中國產生何種影響? 一、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的戰略意義利益決定行動,利益強度決度行動強度;國家實力與戰略籌碼決定戰略手段,由此直接決定行動。自俄羅斯解體以來,俄丟掉了大片前蘇聯勢力範圍。更重要的是,在俄羅斯衰弱的時候,前 蘇聯加盟共和國大多數加入北約、歐盟。這不僅是一個面子虛榮問題,而是俄羅斯的核心利益——國家安全問題。
地緣政治是一個國家國力的綜合指示器:是政治、軍事、經濟、文化、安全、影響力的綜合體現。若一個國家軟硬實力足夠強大,那麼,他的地緣環境一定是很好的。 這裡有一個問題:在導彈、飛機等遠程精確、快速武器打擊面前,地緣空間、地理版圖是否還很重要?陸、海、空、天、電、生物、文化、金融等制權面前,用地緣的觀點分析國際博弈是否 依然有效?回答是肯定的。只要人類居於地球這一畝三分地之上,地緣就是有效的,重要的。除了金融一項外,其它都是為地緣服務,也就是說:是手段與目的的關係。 克里米亞的獨立、公投,為何俄羅斯的反應如此快速,讓觀察家們都來不及分析,歐美等國家還沒反應過來,克里米亞已走過獨立——公投——入俄了,所有環節目不暇接,一氣呵成。也從 中看出,俄羅斯作了充分準備,且是有預謀的。 克里米亞對於俄羅斯究竟意味著什麼?克里米亞緊鄰俄羅斯,地處歐亞兩洲要衝,是基督教與伊斯蘭教分界線,而塞瓦斯托波爾軍港是俄羅斯黑海艦隊基地。俄羅斯一直缺少出海的不凍港, 若不守住黑海,俄羅斯就是一個大陸型國家,從伊里沙白女皇開始尋找了幾百年的出海口,俄羅斯怎麼會輕易放棄? 一個國家的安全線與邊境線重合,那是非常危險的。在前加盟共和國絕大部分加入北約、歐盟的情況下,克里米是俄羅斯最後一道地緣紅線,包括整個烏克蘭都是普京抗拒美歐、北約的最後 紅線。歐洲有句話:「失去烏克蘭,俄羅斯就不是一個歐亞大國」。所以,烏克蘭、克里米,此線必不可逾越,逾越者必受俄羅斯決絕的反擊。 美國一直推行的國家導彈戰略防禦系統和戰區導彈防禦系統計劃,是美國改變戰略平衡、重新制訂國際規則的戰略舉措(也包括美國空天飛機、空天打擊系統等)。美國一直在歐洲推行的TMD 計劃,直接威脅著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同樣,在日韓澳大利亞及中亞部署TMD,一樣對中國形成嚴重威脅。 美國在全世界布有發達的情報監控網路,一個親西方的,一個加入歐盟、北歐的烏克蘭治下的克里米亞,如果建立北約、美國的監控站,俄羅斯哪裡還有秘密,俄北海艦隊哪裡還有機密可言 ?如果再進一步,北約武裝推進到烏克蘭,不僅嚴重威脅俄黑海艦隊,而且直接威脅俄羅斯國家安全,再糟糕一點,俄羅斯很可能失去黑,失去進地中海的通道。 克里米亞的獨立與入俄,是俄羅斯國家影響力的反映。也是俄羅斯能否實現大國復興的體現。如果俄羅斯都不敢接納主動投懷送抱,並有俄羅斯族的國家,談何恢復前蘇聯的雄風? 這裡僅從克里米亞的地緣與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形度粗淺分析,至於地緣經濟、地緣文化的分析從略。二、普京與俄羅斯的大國路線
領導人的個性、氣質、抱負決定策策傾向。普京具有大政治家的優秀素養:有抱負、有膽略、有手段。而戰略家的智慧、魄力和決斷同樣在普京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在十年前,普京剛當總 統不久,筆者曾言:「普京絕對是世界一流的大政治家,是當今首屈一指的大國領袖」。果不其然,從過去到至今,乃至在未來,時間會一直驗證此話的正確性。 普京競選時曾豪言:「給我二十年,還你一個強大的俄羅斯」。普京的復興俄羅斯黨一直實踐著這樣的大國抱負。 當前國際間的博弈,就是大國間戰略規劃與踐行能力的較量。普京提出了歐亞聯盟計劃,立志復興蘇聯帝國的影響力與版圖,美國馬上就提出了基於大中亞計劃的「新絲綢之路」的計劃,而 中國也提出了「陸上絲綢之種」和「海上絲綢之路」計劃。中國與東盟有10+3,美國立即加入TPP;日本有「弧形外交」、「價值觀外交」以及市川周的用「第二、三區域包圍第一區域中國的 」構想。再回想遠一點,中國與緬甸的電站計劃擱淺,中國修達瓜爾港遇到的美國對巴基斯坦邊境的野蠻轟炸,進軍非洲遇到的各種阻力等,皆說明此點。 一個國家的版圖、幅員、體量、能源是大國崛起的必充要條件,是大國的基石。而普京要踐行大國抱負,那麼他就必須守住克里米,攥住烏克蘭,把力量伸張於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地區,這是 未來俄羅斯維護國家利益,實現俄羅斯重新崛起的地緣政治的戰略原則。普京發出強硬警告:絕不容忍一個加入歐盟、北約,對俄羅斯有威脅的烏克蘭存在。 說簡單點,這個地方不能碰,俄羅斯會絕地反擊,並且在普京的領導下,俄羅斯會逐漸恢復前蘇聯的地緣政治影響力。 當前,安倍普三、奧巴馬、普京、習總同台競賽、博弈,這個世界註定精彩。 三、俄美歐較量 普京的演講,狠狠地揶揄了歐美一把:還好,你們還知道有國際法,當年打伊拉克是主權高於人權,而打南聯盟是人權高於主權,干涉克里米又是主權高於人權,人權、主權、國際法就像一 張手紙,想怎麼揉捏就怎麼揉捏,想怎麼用就就怎麼用(大意如此)。 如果說,克里米亞公投入俄是單極世界最後一聲哀號,多極世界誕生墜地的哭聲,那麼烏克蘭東部親俄武裝的行為及其欲效仿克里米亞的獨立公投願意,是直接檢驗美國是「真老虎還是紙老 虎」以及驗證普京野心的試金石。東部亦如克里米亞那樣,那便是單極世界與多極世界的分水嶺,是終結美國霸權的標誌性事件。整個二十世紀後半葉是美俄較量的時期,當前克里米亞事件是這種較量的延續。冷戰以美完勝,蘇聯解體完敗為結局。這不是向來有大國抱負的俄羅斯人能接受的結局。讓俄羅斯更刻骨銘心 的是蘇聯解體之後,讓俄羅斯雪上加霜的,欲致俄羅斯於死地的外交欺騙:經濟上的「休克療法」,美國答應俄羅斯的數百億美元貸款,最後到賬的不過幾億美元。一曲現代版的古老東方的 「商於之地六里」的現代外交欺騙,外交大笑話:據說,當年老布希向戈爾巴喬夫承諾,蘇聯先解散「華約」軍事組織,美國就解散「北約」軍事組織。但結果大家都看到了,北約非旦沒有 解散,反而不斷東擴,不斷蠶食俄羅斯的安全空間。這深深地欺騙、嘲弄、侮辱著俄羅斯,讓俄羅斯至今感到十分疼痛。
進入二十一世紀,俄美繼續較量。如美國繞過聯合國攻打伊拉克,轟炸南聯盟,俄羅斯都無奈默認了。但是,普京在敘利亞反擊了,特別是俄羅斯拒絕交出斯諾登,狠狠地羞辱了美國。在全 世界,也只有俄羅斯,也只有普京能夠做到了。 當然,更讓人瞠目的是克里米亞公投入俄事件了:俄派兵進入克里米亞,沉船封鎖烏克蘭海軍,支持克里米亞獨立,接納克里米亞公投入俄,強硬警告烏克蘭,俄烏邊境陳兵10萬,進而俄西 部邊境大規模軍演,反應迅速,一氣呵成,嘆為觀止。 很多人不明白歐洲,特別是美國為什麼不出兵,或者擔心美俄熱戰。在烏克蘭,克里米亞,要美國人,歐洲人跟北極熊干一仗,開什麼玩笑?首先,誰都知道俄羅斯強大的軍事實力,其次, 都明白美俄衝突意味著什麼。利益強度與力量雙比是軍事衝突的重要依據。有什麼必要去為烏克蘭去跟北極熊打一仗?為什麼利益呢?為北約嗎?為歐洲嗎?為同盟嗎?為霸權嗎? 在烏克蘭問題上,歐美只所以拿俄沒有辦法,這是利益不對稱、現實不對稱、手段不對稱造成的行動不對稱。 現在的國際政治史已相當成熟,領導人與民眾都很成熟,特別是這種帶有地區衝突性質的爭端,更是經過精心算計的,合於利則動,不合於利則止。歐美各國都將各自利益劃分為核心利益與 非核心利益,面對各種利益該如何反應。 烏克蘭的克里米亞處俄羅斯家門口,俄羅斯擁有地緣優勢,且是俄核心利益;俄駐有黑海艦隊,俄能果斷迅速出兵(歐美做不到);俄實際控制克里米亞。此三點,歐美都不具備,有什麼必 要與俄死磕。而反觀當年古巴導彈危機,美國反應截然不同。現在大國之間,沒有誰會為面子,為一紙契約而大打一仗的。 俄羅斯在俄烏邊境陳兵十萬,並舉行了海陸空聯合軍事演習,意在告誡西,俄羅斯做好充分準備,你們不要輕舉妄動。而美國派軍艦入黑海,在波羅的海舉行演習,不過是一種展示力量的威 懾,安慰歐洲盟友的行為。其意在防守,警告俄羅斯不要打烏克蘭東部三州的主意而已。 美帝處理國際衝突有個規律:小國用武力直接打擊;中等並有一定軍事實力的強國是伐軍與伐交;對於大國強國,往往採用伐交、伐謀的手段來解決,也包括軍事圍堵,扶持敵對國制衡等。 四、未來局勢走向分析烏克蘭的第一張多米諾骨牌克里米亞一倒下,緊接著,烏克蘭東部三州(哈爾科夫、盧甘斯克、頓涅茨克)正在上演著克里米亞的情景,烏克蘭面臨嚴重的危機——進一步解體的威脅。烏克 蘭面臨一個嚴峻的選擇:要麼解體分裂,要麼鎮壓親俄武裝的分裂行為,以儆效尤,制止烏克蘭的進一步分裂。主權與領土完整是一個國家的生命,任何一個主權國家都會為此一博。所以, 烏克蘭沒有選擇。
從外交戰略上說,烏克蘭最佳選擇是在俄美歐之間尋找平衡,實行等距離外交最符合烏克蘭國家利益。但是,在東西力量博弈的前哨,在東西力量的拉扯、牽引下,孱弱的烏克蘭是很難保持 中立的。這就是烏克蘭的悲劇! 俄羅斯面臨三種選擇:1、就此止步於克里米亞,任由烏克蘭親剿「親俄武裝」;2、實行克里米模式,出兵烏克蘭東部三州,實行「人權高於主權」原則;3、尋找第三條道路:即保護親俄武 裝人員,又給了烏克蘭面子,暫時保住烏克蘭領土的完整性。 第一種選擇很不符合普京的脾氣、味口和野心乃至國家利益;第二種選擇,俄羅斯雖武裝力量雖絕對能勝任,但是會引發美歐俄強烈對峙,有引發軍事衝突的可能,雖這種可能性不大,但會 對俄羅斯恢復經濟造成嚴重損害,並會加大歐美對俄羅斯的進一步制裁。所以,這不是最好的選擇。在力有不濟,而又有捐俄羅斯國家利益時,普京很善於尋找第三條道路。南奧塞梯事件、 特別是斯諾登事件、處理敘利亞化武事件皆說明這一點,也是這一點,正體現了普京善於駕馭形勢,善於鬥爭的政治家、戰略家的優秀素養。 第三條道路便是:雙方停火,既不傷害烏克蘭主權,也不傷害親俄武裝,其實這點能難達到,最多達成暫時平衡。烏克蘭繼續分裂解體,在未來三五年時間會繼續出現。而結局如何,視俄美 歐在這一地區的力量投入,特別是烏克蘭的經濟恢復與武裝力量建設。但是,烏克蘭的情勢不會樂觀。這很有點像宇宙中的大星系對小行星的引力效應。關於這條路,普京還可以繼續培養親 俄武裝,支持反對派,使烏克蘭陷入內戰一途。 其實,再進一步推想,如果普京味口再強硬一點:採取克里米亞模并吞烏克蘭東部三州,俄羅斯的勝利是毫無懸念的。最多俄烏來場軍事衝突,烏克蘭同樣別指望歐美會直接出兵干預。只是 ,會面臨歐美共同的各種制裁,這不太符合俄羅斯急需發展經濟的戰略需求而已。一句話,不過取決於普京如何選擇的問題。很明顯,普京當前不會這樣干,俄羅斯對烏克蘭東部三州有強大 吸引力,時間在俄羅斯一邊。 歐洲如何選擇呢?歐洲在烏克蘭問題上無論是利益、還是戰略籌碼都不夠。可以說沒有多少牌打,也沒有多少必要與俄羅斯死磕。一是歐洲面臨內部經濟政治問題,二是歐洲對於俄羅斯能源 的依靠。但是,在這裡一定要注意,歐洲的區域一體化是走在了世界前列,一過了這個煎熬期,歐洲聯邦國家誕生,世界將為之一震!在中國未來崛起的道路上,一定面臨強大歐盟的出現。 美國怎麼選擇呢?任由俄羅斯胡來,這不符合美帝的性格,也不符合美國對歐洲盟友承擔的義務。選擇有三:1、軍事干預;2、經濟制裁;3、順其自然。第一種絕無可能,第三種也不是好選 擇。只有第二種是較好的選擇,但這不僅限於經濟領域。不過可以預見,要他的歐洲盟友與美國一道參與對俄的封鎖與制裁,效果是不會好的,這會加強俄羅斯向東看,轉向與中國的經濟合 作。 普京是一個即強硬又有分寸,知進退,懂鬥爭藝術,頗講策略的人。有事為證:08年果決反擊,出兵南奧塞梯;2013年庇護斯諾登,但保證不在傷害美國的利益;斡旋敘利亞化武事件,並成 功解決並阻止了歐美對敘利亞動武。由此可清晰可出,普京用行動堅決地畫了一道地緣紅線。 但是,克里米亞會導致俄美的長期對峙,毫不誇張地說,是一場新冷戰的開始,結局如何,我們拭目以待。五、相關國家的得失
1、俄羅斯的得失 獲得了克里米入俄,取得了地緣政治上的勝利,對恢復俄羅斯的影響力有著長期意義,並且捍衛了、拓展了俄羅斯的國家安全利益邊界。其代價是:破壞了歐亞聯盟大計,代價不菲!但總的 說來,用局部損失換得了全局的戰略利益,可謂害在當代,利在千秋。 2、歐美的得失 本來,克里米亞事件起源事於烏克蘭街頭革命:烏克蘭民眾推翻了烏克蘭合法總統——亞努科維奇而引起。無論是所謂親俄武裝還是烏克蘭的流血事件,背後另有其人,不過是美歐俄的博弈 而已。這次令歐美沒想到的是,推翻亞努科維奇很簡單,但烏克蘭卻面臨非常棘手分的分裂問題,特別是克里米亞獨立入俄,普京強硬出手。 這次,美國確實丟掉了面子,但打破了俄羅斯歐亞聯盟的戰略計劃,可算是一次勝利。 對於歐盟國家,確實沒看到有多少得,但一定有失的。當然,最受傷的是烏克蘭了:失去了克里米亞,東部欲分裂,國家面臨解體,成了美歐俄地緣政治博弈的前沿地帶,經濟形勢雪上加霜 ! 六、對中國的影響 由烏克蘭國內政局引發的克米亞入俄,進而引發歐美俄博弈,對中國最直接的最嚴重的影響是:直接促動亞太戰略變局,催化中日東海爭鬥,中菲南海爭端。其次是對中國「三獨」勢力的暗 示和鼓勵。 美國對小國喜歡伐軍,對中等強國善長伐交,而對於大國強國善於伐謀,善於戰略布局,並且培養敵對國,國內反對派。眾所周之,美對中國早已開始布局,無論是釣魚島還是台灣問題,阻 東亞一體化、破壞中日韓貨幣互換,阻止中土導彈軍貿,近年的亞洲再平衡戰略,現逐漸呈收網之勢,這是中國的長期威脅。美國外交有兩大手段:胡蘿蔔+大棒。但對中國,一定是大棒在前,胡蘿蔔在後,並且視效果而交替使用。
根據戰略對沖原理與利害代償原則可知,美國會加大對中國的壓力,加快轉移軍力與武器裝備到東亞同盟國家,加大在南海、東海、釣魚島對中國的壓力。 又由此可知,日本會抓住機會,加緊修憲擴軍,對抗中國。從中國身上找到更多利益,不僅配合美國重返東亞的戰略部署,從戰略圍堵中國,且回在現實領海、資源、海權上與中國爭奪,如 釣魚島問題、東海劃界、介入台海、南海,在西太平洋圈佔島礁,爭奪海軍出路等。同樣,菲律賓亦同步亦趨,加緊與中國爭奪南海島礁。 由支點平衡效應可知,俄羅斯絕對反擊,會引起美國整個戰略的調整、修正,實施東攻西守戰略:即,在歐洲取守勢,東亞取攻勢。這也是由於東亞是當今全球經濟重要增長點,全球經濟支 撐之地,是是美元利潤的最大貢獻地區所決定。 由拉伸牽引與暗示效應可知,為中台、藏、疆三獨勢力打下了興奮劑,引起「三海」(東海主要是釣魚島、南海、台海)問題持續發酵、升溫,給中國帶來新的嚴峻挑戰。中國對此要有預案 ! 這裡必須強調整:特別是對中日關係的走向,以及在中日釣魚島爭端中的及其消極的影響,對東亞的和平有著嚴重的破壞作用。美國防長對日本解禁自衛權的態度由愛昧轉為明朗支持,在釣 魚島上的態度由模稜兩可轉為明確表態適應《安保條約》,這是一個標誌性事件。這表明美國的戰略轉變,表明日本將在未來承擔亞太獨立防務。日本要走向正常國家,日本為此等了幾十年 ,必會抓住這一次千載難逢的機會。日防衛大臣說:日本可以派兵到地球另一邊自衛。日本突破的武器出口三原則,修改防衛原則等,皆加大了中日衝突的機率,而美國起到了推動作用。 不久前,鳳凰還有兩條消息值得重視:一條是安倍想獲得准核武大國地位;另一條是:美國想拋棄日本。這實質是,美國想放出日本,任其武裝或者擁核,以便承受更多責任,實質就是對付 中國。在美國內部,持這種觀點不在少數。這說明:美國現在既要在歐洲應付俄羅斯,又要在亞洲圍堵中國,感到吃力了。此點,必須引起中國高度重視。 總之,未來,中國會面對更強大的戰略安全壓力,對中國形成新的、更加嚴峻的戰略挑戰。 結論:歐美是進攻中的防守,俄羅斯是防守中的進攻。美國會在歐洲採取守勢。東亞採取攻勢,會加大中國在「三海」與「三獨」是的戰略壓力,對東亞戰略格局帶來新的不安定因素,引發 戰略變局,加大中國的安全壓力。
推薦閱讀:
※深度國際是個什麼節目?
※弗林「下課」是美建制派給特朗普上的「第二課」
※兒子逼宮、父子同睡女星,齷齪的樂天還能活多久?
※安倍頻頻指責《朝日新聞》是對是錯,最好讓第三方來評說!
※英拉、他信北京同框現身,到底傳遞什麼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