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府里的學校
1909年,斗公府設立京師女子師範學堂,如今為魯迅中學。 |
楊征
又到了開學季,往日平靜的校園充滿了歡笑。熟悉北京的讀者都知道,有一些學校的校園,建在古色古香的建築里。初春時節,典雅秀美的校園春意十足,加上琅琅讀書聲,呈現出勃勃生機。追溯這些建築的歷史,就會發現,它們都有著不小的「來頭」——明清時期的王府。最令人熟知的要數新文化街的克勤郡王府,現在是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校園,而與它相鄰的魯迅中學,校園同樣也是一座王府:斗公府。還有方家衚衕小學等學校,也在王府里。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學校,雖然校園不是古色古香的建築,但其前身卻是名副其實的王府。
1
「鐵帽子王府」傳來讀書聲
說起北京的王府,不少讀者都聽說過「八大鐵帽子王府」。它們是清初為有著赫赫戰功的八大王爺修建的府邸。在此後的數百年間,這些王府有的不見遺存,有的得以倖存至今仍為人們使用,有的甚至還傳來琅琅讀書聲。
在了解王府現狀前,先來看看八大王府的歷史。
鐵帽子王是清朝的一種封爵制度。鐵帽子王比一般的親王享有更優厚的待遇和特權。清朝共有12位承襲爵位無需降等的「鐵帽子王」,其中八位是在清朝開國之初立下戰功的皇親宗室,因為他們功勛卓絕,所以獲得世襲罔替的永久封爵,同時還享有配享太廟的殊榮。這八家王爺在北京城有自己的王府,分別是:禮王府、鄭親王府、睿親王府、豫親王府、肅親王府、庄親王府、克勤郡王府、順承郡王府。
禮王府如今所在地是西黃城根南街7號、9號。明代是崇禎皇帝的外戚周奎的私宅。清朝入關後,此地便為禮親王、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代善所有。此後封號有所變化,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代善的後代恢復禮王的封號,遂改稱禮王府。嘉慶十二年(1807年)王府毀於火,由當時的禮親王昭連集資於原址重建,即現存之邸。禮王府規模宏大,佔地廣闊,重門疊戶,院落深邃。
鄭親王府位於西單大木倉衚衕北側。最早的鄭親王濟爾哈朗是努爾哈赤同母弟舒爾哈齊的第六子。他從小由努爾哈赤撫養,並追隨努爾哈赤立下赫赫戰功,被封為鄭親王。鄭親王府的花園,被認為是清代北京最美的王府花園。花園在西路,乾隆年間建成,名「惠園」。園後為雛鳳樓,前有水池,後有瀑布,意境極美。北京有句老話說的是,「禮王府房,豫王府牆」,就是說禮王府的房子多,豫王府的院牆高。清朝末年,鄭親王后代因債台高築,便將王府抵押,當時,中國大學買下了鄭王府。1949年後中國大學停辦,鄭親王府現為教育部使用。
睿親王府共有兩處:一在東華門大街迤南普渡寺一帶,一在外交部街。前者是睿親王進北京後的住所,後者則是乾隆年間恢復睿親王世爵後的新府。睿親王即清初的攝政王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清太宗皇太極之弟。老睿親王府如今是南池子衚衕的普渡寺(在《宸垣識略》等多部記述北京歷史地理的資料中,均寫作「普度寺」)。
豫親王府在今天協和醫院的位置。最初的「豫親王」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五子多鐸。1916年末,為了維持家族龐大的開銷,有近300年歷史的豫王府,不得不賣給美國石油大王洛克菲勒。美國人拆除了王府全部建築,請中美兩國的專家設計,修造了中西合璧的協和醫學院及附屬醫院。值得一提的是,協和醫院大門外的一對卧獅是北京清代王府門前為數不多保存完好的卧獅。
肅親王豪格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第一個皇子,從乾隆十五年繪製的《乾隆京城全圖》上來看,當時肅王府還稱為「顯親王府」。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恢復肅親王世襲封號,從此就一直稱呼為「肅王府」。光緒二十七年(1901年),肅親王府淪為日本使館,後來在戰火中被摧毀。
庄親王府原在西四北太平倉,向北直到麻狀元衚衕。順治元年(1644年),皇太極第五子碩塞被封為承澤郡王。順治八年(1651年)因功晉為親王。碩塞第一子博果鐸於順治十二年(1655年)襲親王,改號曰庄。此後均以庄親王承襲。庄親王載勛曾在王府設立拳壇。八國聯軍入侵,其府被焚。上世紀20年代,北洋軍閥李純及其弟買下庄王府,後把庄王府拆除,並將建築的各個部件編上號碼,運至天津重建。
順承郡王府為清代現存規模較為完好的一座郡王府,系禮親王代善後代勒克德渾的府邸,順治五年(1648年)勒克德渾晉封順承郡王,順承郡王府的名稱也因此而來。順承郡王府在民國年間,一度為張作霖的大帥府,1949年後為全國政協辦公地。順承郡王府一直保存完好,上世紀末,全國政協禮堂修建新樓,順承郡王府搬遷異地,在朝陽公園東側復建,即今日「郡王府」之所在。
而克勤郡王府,則是八座王府中唯一一座作為中小學校園的王府。第一位克勤郡王名叫岳託,他是禮親王代善的長子,清太宗皇太極之侄。岳託死於沙場,被封為「克勤郡王」。清軍入關後,在西城石駙馬大街(今新文化街)專門為岳託之子羅洛渾興建了王府(也有說法是此府是在明代宣宗皇帝駙馬石璟府邸基礎上改建),這便是我們今天所見到的克勤郡王府。
真正使得這座郡王府名氣大揚的,還是岳託的五世孫平郡王(自羅洛渾之子羅科鐸開始,克勤郡王改號為「平郡王」)福彭,他深受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皇帝的喜愛,乾隆皇帝幼年讀書時,福彭還作為伴讀陪侍其左右,可以算得上乾隆的「發小兒」。乾隆皇帝即位前所寫的詩歌匯總後編印成《樂善堂文鈔》,還專門請福彭作序。當然除了自身表現出色之外,福彭還有位大名鼎鼎的表弟——曹雪芹。有紅學家認為,克勤郡王府中,有寧榮二府的縮影,而這位福彭王爺,則多多少少有些像《紅樓夢》中的北靜郡王。
值得一提的是,克勤郡王后人的命運,似乎在冥冥之中印證了紅樓夢的故事情節。首先是福彭晚年失寵於乾隆皇帝,之後克勤郡王這一支再也沒有大的起色,有兩代郡王甚至遭到了削爵的懲處。而末代郡王晏森,由於生活窘迫,在民國初年將王府賣給了香山慈幼院的創始人、北洋政府總理熊希齡,而這些賣王府的錢最終也被他花光。到最後為了維持生計,這位當年的王爺,被迫干起了拉洋車的行當,因此民國時,人們把克勤郡王戲稱為「車王」。
如今克勤郡王府由北京市第二實驗小學使用。昔日的王府經過改造,成為了寬敞明亮的教室。當今天的孩子們在教室里讀著《紅樓夢》的時候,可曾會聯想到這座和《紅樓夢》息息相關的王府的往事呢?
在清朝時期,克勤郡王府向東不遠,有一處斗公府。這位「斗公」,說起來也是克勤郡王這一支的族人,他名叫斗寶,是岳託的玄孫,和福彭的父親訥爾蘇是平輩。乾隆五年(1740年)斗寶承襲輔國公爵位,因此他也被稱為「斗公」。斗公府和克勤郡王府東西並列,因此這兩座府邸也被俗稱為「東府」和「西府」。不少人認為它們就是《紅樓夢》中榮寧二府的影子。1909年,京師女子師範學堂在斗公府的原址上建成。1923年,魯迅先生到這所學校任教。1924年京師女子師範學堂更名為北京女子師範大學,後幾經波折,1996年更名為魯迅中學,校名沿用至今。 下轉34版
循郡王府舊照
上接33版
2、二十四中曾為睿親王新府
說起睿親王多爾袞大家一定不陌生,他因戰功顯赫而被封為「皇父攝政王」,其王府位於東華門外原明代的「東苑」重華宮內,就是前文提及的老睿親王府。
順治七年(1650年)多爾袞去世後,被朝廷追封為「成宗義皇帝」,因其無子,順治帝特命豫親王多鐸之子多爾博過繼給他,可謂是榮耀至極。 但是好景不長,因多爾袞生前樹敵太多,死後,他的政敵們開始揭發多爾袞生前的種種罪狀。最終順治帝剝奪了給予多爾袞的一切封號,並掘毀其墳墓,多爾博也被敕令歸其本宗。直到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皇帝才為多爾袞「翻案」,恢復多爾博一支睿親王的封號,此時繼承睿親王的是多爾博的後代淳穎。當年多爾博歸宗後搬到了石大人衚衕空出來的原端重親王府邸居住,由於原有的睿親王府已於康熙年間改為喇嘛廟(今普渡寺),因此老端重親王府便被更名為睿親王府了,這也就是後世所稱的睿親王新府。這座新府規模極盛時有房屋五百餘間,中路為主體建築,西路為花園,東路則以祠堂和府內太監、下人住所為主。
睿親王家族有兩個人值得在這裡提上一筆。其一是淳穎的曾祖父塞勒,這是位脾氣十分耿直的王爺。康熙年間廢太子後,皇帝命群臣議論新太子人選,當時八王爺(胤禩)覬覦皇位,通過活動買通了不少人,這時塞勒拍案而起,直接在朝堂上喊道:「惟有立雍親王(即後來的雍正帝),天下蒼生始蒙其福也。」後來雍正帝即位後,雖然表面上批評塞勒當時的言語威脅到了自己的安全,但暗地裡還是非常讚賞他的忠心,不過雍正皇帝還是勸誡他今後少說話。塞勒自然也領會新皇帝的意思,自此之後,醉心於自己的愛好——飲酒,甚至終日喝得酩酊大醉,以至於人們給他起了個外號叫「醉公」,朝陽區單店附近還留有「醉公墳」的地名,就是因為塞勒的墓地在此而得名。
其二便是末代睿親王中銓,這位王爺是一位十足的「敗家子兒」,唯一的長處就是吃喝玩樂。民國四年(1915年)他承襲了睿親王的封號,開始和弟弟中銘過起花天酒地的生活,甚至互相之間「鬥富」。兩個人比著蓋洋房、修花園,甚至給王府的每個房間都安上了當時最先進的電話,算是把最前衛的科學技術普及到整個王府。不僅如此,他們還經常拿著錢到外面賭博,基本都是輸得精光才回到家裡。時間不長,便把睿王府這點老底兒花光了。沒有了錢,他們就典當房屋,這座睿親王府被他們賣給了幾個北大畢業生。
當時,這幾位畢業生利用府邸的房屋,開辦了一所私立大同中學,在當時的北京城頗有名氣。而中銓哥倆兒在賣掉王府後仍然難以維持生計,便動起了自家祖墳的主意。最終中銓因「偷墳掘墓」被判七年有期徒刑,在監獄裡結束了自己的一生。後來府中建築屢經拆改,漸失原貌。1949年後,大同中學更名為北京市第二十四中學。
3
循郡王府見證
一段教育往事
循郡王是乾隆皇帝第三子,名愛新覺羅·永璋。他的母親是乾隆帝的純惠皇貴妃蘇佳氏。去過清東陵的讀者,如果參觀安葬乾隆皇帝后妃的裕陵妃園寢,會看到一座頗為壯觀的城樓式建築,這便是純惠皇貴妃地宮入口處的方城明樓。清代建有方城明樓的貴妃墓葬只有三座,其餘兩座是對乾隆皇帝有撫育之恩的康熙帝的兩個妃子,由此可見蘇佳氏地位之高。但永璋的命運並沒有因為生母的高地位而一帆風順。乾隆十三年(1748年),乾隆帝的原配皇后富察氏(即孝賢純皇后)去世,當時才十三四歲的永璋在皇后的喪禮上沒有表現出哀痛,這惹惱了乾隆皇帝,永璋也因此被嚴厲斥責。
乾隆二十五年(1760年),年僅二十六歲的永璋去世,他被追封為循郡王,其生前只有一子,但未命名即夭折,因此十六年後,其弟皇十一子成親王永瑆之子綿懿過繼為嗣。但由於循郡王並非是鐵帽子王,因此綿懿承襲的只能是降一等的貝勒爵位。此時,綿懿開始在方家衚衕按照貝勒府的規制修建了循郡王府。頗具戲劇性的是,繼承了貝勒爵位的綿懿,其姑姥姥,正是當年永璋沒有「充分寄託哀思」的乾隆帝的原配皇后:孝賢純皇后,有時候歷史就是一種巧合吧。
綿懿之後這座府邸經歷了奕緒、載遷、溥葵三代,1926年溥葵去世,因為無子而由其弟溥荃之子毓椮承襲輔國公爵位。清末的狀元外交官洪鈞曾在這裡租房子寓居過一段時間。
到了民國,循郡王府周邊逐漸演變成了一片「文化區域」。首先是1906年在循郡王府西側成立了京師公立第二十七小學堂;後來其東側的原國子監南學舊址於1917年迎來了由廣化寺遷來的京師圖書館;而循郡王府本身則在1928年夏天迎來了自東四炒麵衚衕遷來的平民中學。
京師公立第二十七小學堂後來更名為第十七小學校,1918年,剛剛從師範學校畢業的19歲青年成為了這裡新一任的校長,他就是後來著名的人民藝術家老舍先生。上世紀三十年代,十七小學校更名為北平市立方家衚衕小學。
而平民中學則在入駐循郡王府後,更名為北平市市立第五中學,1945年抗戰勝利後在英千里和沈兼士兩位先生的協調下,第五中學從循郡王府遷出,移至今天的細管衚衕校址,1949年後更名為北京市第五中學。五中遷出王府後,空出來的校舍由女二中使用。1963年,女二中再次遷出,移至東直門內北順城街,1968年女二中開始招收男生,1980年女二中更名為北京市東直門中學,校名沿用至今。
女二中遷出後,循郡王府一度為143中學(今國子監中學)校舍和東城區老幹部活動中心使用。2011年,方家衚衕小學完成了校址置換,循郡王府再次成為學府。隨著東城區北京五中教育集團的成立,曾先後在循郡王府辦過學的北京五中、國子監中學以及方家衚衕小學成為了一個大集體,共同見證了這座古老郡王府的教育之路。
4
恭親王府里的大學和中學
恭親王府如今已是北京著名的旅遊景點,很多隨團來到北京的遊客,都會到這裡來看看昔日和珅和大人以及恭親王奕訢曾居住過的府邸。從王府大門向西,沿著定阜街走不出百米,一座中西結合的大樓便會映入眼帘,這便是昔日輔仁大學的校舍。1952年院系調整之後輔仁大學併入北京師範大學,這裡一度作為北師大化學系的教學區。如今這裡是北師大繼續教育學院所在。
如果再向上追溯一下,這裡曾經是康熙皇帝皇十五子愉郡王允禑的府邸:愉郡王府。同治年間,根據清代「襲爵位世降一等」的原則,這座府邸的主人載燦承襲輔國公的封號。因此這期間宮廷安排了一次府邸的「置換」,已經是輔國公身份的載燦搬出了這座郡王府,移往東四七條的官房居住。而搬進來的這位身份也比較複雜,他叫載瀅,是恭親王奕訢的次子。因其八叔鍾郡王奕詥無子而由清廷安排載瀅承嗣。當年奕詥所分配到的王府,是西單附近的鄭親王府(鄭親王端華則因為辛酉政變而被慈禧太后賜死)。奕詥在鄭親王府直住到去世,繼承爵位的載瀅在鄭親王府居住了三年,又被「置換」到了愉郡王府。
故事到這裡還沒有完,1900年庚子事變,載瀅因支持義和團而獲罪,被剝奪郡王爵位,回歸自己的本支。此後,由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濤繼承鍾郡王的香火,襲貝勒爵位,從此這座府邸又被稱為「濤貝勒府」。
1925年3月,載濤以16萬元的價格,100年為期限,將貝勒府典給了天主教本篤會。之後這裡就成了輔仁大學這所教會學校的辦學地點。輔仁大學在接收了濤貝勒府之後對於西路建築有了比較大的改建,興建了如今所看到的教學樓。
教學樓北側,是輔仁男附中。後來男附中演變成了今天的北京市第十三中學。
乘坐地鐵五號線在張自忠路站下車,來到路面上,很容易就能看到十字路口東南角的一座大亭子,亭子旁邊則是東四九條小學的教學樓。這座亭子經過整修,看起來很像是一座仿古建築。實際上,這並不是仿古建築,而是地地道道的文物,它原本是嘉慶皇帝之孫貝子奕謨府邸花園中的建築,後來被移至此處。
貝子府是溥儀祖父醇親王奕譞的堂兄弟奕謨的府邸。奕謨沒有後嗣,因此先是在光緒二十年(1894年)將自己的五哥惠郡王奕詳第二子載濟過繼為後嗣,但兩個月後年僅十五歲的載濟去世。於是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慈禧太后命醇親王奕譞之子載濤過繼給奕謨。奕謨夫婦對載濤疼愛有加,但不想五年後,慈禧太后再次降旨,將載濤改為過繼給鍾郡王奕詥。
光緒三十年(1904年),朝廷將奉國將軍載光的第二子溥佶過繼給奕謨為孫,溥佶之子名毓崧,因此這座貝子府也就先後有過「佶公府」和「崧公府」的稱呼。
1949年後,原東四十一條小學遷到貝子府附近,並於1973年改名為東四九條小學,校名沿用至今。
5
佟府里走出的學校群
北京市第二十五中學和第一六六中學這兩所學校,從名字上看似乎並沒有什麼關聯,但幾十年前,兩所學校卻都是美國基督教公理會傳教士於1864年所建立的學校。二十五中的前身是育英學校(男校),而一六六中學的前身則是貝滿女中(女校)。這兩座學校如龍鳳呈祥一般,在那個年代的燈市口煥發出奇光異彩。彼時如果能對別人說自己是貝滿或是育英的學生,都會被人高看一眼,足以見當時這兩所教會學校教學質量之優秀。
極具戲劇性的是,如今育英學校的繼承者二十五中,所使用的校園,卻是當年貝滿女中的校園。這座校園內如今還遺存有貝氏樓、邵氏樓等建築,使得這所校園別有一番風貌。而一六六中學卻是在原有貝滿女中校園的西北處另擇新址。
如果時間倒退到明末清初,在這一帶居住過的都可以算是重量級人物。首先是明代嘉靖年間,這裡是權相嚴嵩之子嚴世藩的府邸。到了清初,這裡則是佟佳氏家族的府邸。熟悉清史的讀者一定會對佟圖賴這個名字不會陌生。他的父親佟養正本是明朝守衛東北地區的一名軍官,在和後金交戰的過程中失敗,於是便拉著弟弟佟養性直接投奔了後金,後來被編入漢軍八旗。後來佟養正的孫女,也就是佟圖賴的女兒嫁給了順治皇帝,並為皇帝生下一子,這就是赫赫有名的康熙大帝。
至此佟家還沒有達到全盛之時,康熙皇帝的三位皇后中,有一位孝懿仁皇后,她是康熙帝生母孝康章皇后的親侄女,也就是佟圖賴之子佟國維的女兒、康熙皇帝的親表妹。而佟國維的另一個女兒,是康熙皇帝的妃子,即愨惠皇貴妃,這位皇貴妃因為撫育過幼年的乾隆皇帝,死後被葬在康熙皇帝景陵的皇貴妃園寢中,這座妃園寢是清代所有妃園寢里等級最高的一座。
佟家的輝煌至此還沒有結束,康熙皇帝駕崩之時,佟家又有一個人站出來,對雍正皇帝順利繼承皇位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這位「能人」,便是佟國維的侄子,佟國綱之子隆科多。
由於佟家在康雍年間一直受到皇帝的重視和信賴,其府邸規模也自然是非常宏大,以至於附近的街巷都被命名為「佟府夾道」。後來地名整改將這裡更名為「同福夾道」。如今佟府的痕迹已經很難尋覓,取而代之的,是東城區優秀的教學資源「群」:景山學校、一六六中學、二十五中,這些學校都位於這條夾道附近,昔日王公貴族府,如今則是書聲琅琅。
推薦閱讀:
※「貓老師」上任魅力無限,熊孩子不熊了,也更喜歡上學了!
※老師會壞到怎樣的一種程度?(2)
※告不想上學的你們
※這樣做真的可以在學校追到男生嗎?
※校園親情電話/語音智能終端
TAG:學校 |